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通论》与自觉性的思维方式——对改革开放40年高校哲学通识课程的思考
1
作者 杨淑静 《行政与法》 2018年第12期19-25,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来,哲学通论课已成为各高校人文通识类基础课程。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一书探讨了哲学通论课在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自觉性思维方式过程中所开辟的独特的理论道路及其发挥的真实的理论作用。以黑格尔关于哲学的比喻开... 改革开放40年来,哲学通论课已成为各高校人文通识类基础课程。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一书探讨了哲学通论课在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自觉性思维方式过程中所开辟的独特的理论道路及其发挥的真实的理论作用。以黑格尔关于哲学的比喻开篇的《哲学通论》从理论思维、人的存在、时代精神三个层面推进了哲学思维的自觉性,其不仅深度耕犁了哲学基本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哲学的真实含义,也为培养、塑造当代大学生自觉性的思维方式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哲学通论 自觉性的思维方式 高校哲学通识课程
下载PDF
何谓“抽象力”——以《资本论》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淑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6-9,共4页
"抽象力"是《资本论》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着对《资本论》的理解。"抽象力"不是知性意义上的"抽象力",而是理性意义上的"抽象力";"抽象力"所达到的不... "抽象力"是《资本论》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着对《资本论》的理解。"抽象力"不是知性意义上的"抽象力",而是理性意义上的"抽象力";"抽象力"所达到的不是抽象的普遍性,而是具体的普遍性。马克思的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就是这种抽象力的集中表达。达到具体普遍性的理性抽象力揭示的是资本的秘密,表征的是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 知性抽象力 理性抽象力 具体普遍性 叙述方法 资本
下载PDF
“抽象力”与“抽象力”的舞蹈——《资本论》中的抽象力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淑静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7期16-20,共5页
在谈到《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时,马克思提到要对经济范畴进行研究,只能运用"抽象力"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货币、资本三个核心范畴进行了抽象,从而揭示了商品、货币、资本作为物所隐藏着的人的奥秘。"... 在谈到《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时,马克思提到要对经济范畴进行研究,只能运用"抽象力"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货币、资本三个核心范畴进行了抽象,从而揭示了商品、货币、资本作为物所隐藏着的人的奥秘。"抽象力"舞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矛盾,表征了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 货币 资本 抽象力 存在
下载PDF
天下观念的研究回顾及其反思
4
作者 马军海 《船山学刊》 201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天下观念,本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随着国际关系、世界秩序以及性命安顿等问题的突显,人们开始关注中国这一古已有之的观念,并试图对此作出某种创造性的解读和转化。就所关注的问题来说,学界基本上是从秩序安排、制度运作、政治理想以... 天下观念,本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随着国际关系、世界秩序以及性命安顿等问题的突显,人们开始关注中国这一古已有之的观念,并试图对此作出某种创造性的解读和转化。就所关注的问题来说,学界基本上是从秩序安排、制度运作、政治理想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审视天下观念,主要集中于对"世界秩序何以可能"等问题的追问。天下观念,不仅是政治制度层面的解释原则,而且是思想文化层面的价值追求。学者们对天下观念的研究,绝非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直面现实问题,回向中国传统文化,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破解时代性和人类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天下观念 世界秩序
下载PDF
休谟“论神迹”的普兰丁格式回应
5
作者 刘金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6,共4页
休谟以"衡量证据"原则为尺度,论证神迹不可能发生。普兰丁格在批评"证据主义"的前提下,提出以"保证"为核心的认识论,并在新的认识论模式下回应了休谟的论证。普兰丁格的回应为关于神迹的讨论提供了"... 休谟以"衡量证据"原则为尺度,论证神迹不可能发生。普兰丁格在批评"证据主义"的前提下,提出以"保证"为核心的认识论,并在新的认识论模式下回应了休谟的论证。普兰丁格的回应为关于神迹的讨论提供了"换个游戏"的新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普兰丁格式回应 神迹 衡量证据 保证
下载PDF
快乐:需求的满足与欲望的节制--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6
作者 张晓丹 罗兴刚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伊壁鸠鲁将“快乐”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认为其是一种没有痛苦、烦扰的身心状态,因此追求快乐就要满足快乐的需求。但人们在追求快乐时要区别于享乐主义,要用理性节制欲望。欲望分为自然而必要的、自然但不必要的与既不自然也非必要的... 伊壁鸠鲁将“快乐”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认为其是一种没有痛苦、烦扰的身心状态,因此追求快乐就要满足快乐的需求。但人们在追求快乐时要区别于享乐主义,要用理性节制欲望。欲望分为自然而必要的、自然但不必要的与既不自然也非必要的。需求与欲望有根本的区别,只有自然且必要的欲望才是需求。简单地去满足欲望会带来痛苦,痛苦的消除也不是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应当遵循德性的指导,既满足需求又要节制欲望,使心灵获得安宁,这才是最高的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快乐主义 伦理学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人的政治天命——对孔子政治思想的一种哲学理解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鹤丹 罗兴刚 《孔子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52-60,85,共10页
孔子一生追求"学而优则仕",但他理解的政治与俗常政治迥异其趣。他辞官以表达对好利无德的为政者的不赞同,并从"道""德"出发去理解政治的本性。他认为政治不只意味着官职或行使权力,而是将"为政&qu... 孔子一生追求"学而优则仕",但他理解的政治与俗常政治迥异其趣。他辞官以表达对好利无德的为政者的不赞同,并从"道""德"出发去理解政治的本性。他认为政治不只意味着官职或行使权力,而是将"为政"理解为伦常道德实践,把政治与人的本性本原地联系在一起,使政治朝向"道"。孔子认为,人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存在,因其不断践行伦常道德而成为真正的人,人的本性就是弘道。孔子指出政治的本性由人的本性决定,政治是人成为人的最根本方式,为政就是人的天命。在形而上层面,孔子确立人人拥有政治权利的全民政治;在形而下层面,孔子确立"学而优则仕"的精英政治。在孔子心中,人"知天命"而好学才能真正获得从事具体政治事务的资格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为政 天命 道德
原文传递
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
8
作者 胡海波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219-230,共12页
高清海是一位具有独特精神品格的思想者。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较早地反思了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体系的缺陷;他在哲学内容和体系改革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以此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他根据时代发展的要... 高清海是一位具有独特精神品格的思想者。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较早地反思了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体系的缺陷;他在哲学内容和体系改革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以此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他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了哲学观念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人与哲学”的问题,认为“人”的观念的变革是带有根本性的变革;他积极探索哲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提出了“类哲学”的设想,呼吁找回我们失去的“哲学自我”。高清海在生前已出版九卷本《高清海哲学文存》,近年来我们发现他还存有几千万字未曾出版的读书笔记、研讨记录与思想手稿。这些工整细致的文字记录了他思想创新、理论创作的艰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笔记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精神品格 高清海 变革与创新 思想者 苏联模式 生命本性
原文传递
自觉于规矩——由“从心所欲,不逾矩”看孔子的自由观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鹤丹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9,共8页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人生成就的最后评述,其真谛是"从心之仁,不逾礼",即自觉于规矩,这是真正的自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但绝不是牺牲内心去迎合不合理的社会规矩。孔子"从心所欲&qu...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人生成就的最后评述,其真谛是"从心之仁,不逾礼",即自觉于规矩,这是真正的自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但绝不是牺牲内心去迎合不合理的社会规矩。孔子"从心所欲"所意味的自由,非随心所欲,而是自觉自愿行礼为仁、立德顺天,在此过程中"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地达到了礼与仁的合一,达到人与天的合一;在这种天人合一中,人实现真正的自由,即无论人做什么,都符合天地的根本原则——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心所欲 礼仁 自觉 规矩
原文传递
认知科学与形而上学:揭穿过程中的搭档
10
作者 乔纳森·谢弗 刘金山(译)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1期434-472,共39页
戈德曼认为,认知科学通过揭穿计划而与形而上学相关。而本文认为,第一,认知科学不是特别地只与形而上学相关,而是普遍地与任何运用直觉的理智探究相关;第二,在揭穿计划中,形而上学本身与认知科学一道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揭穿计划的一... 戈德曼认为,认知科学通过揭穿计划而与形而上学相关。而本文认为,第一,认知科学不是特别地只与形而上学相关,而是普遍地与任何运用直觉的理智探究相关;第二,在揭穿计划中,形而上学本身与认知科学一道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揭穿计划的一个关键部分是选择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揭穿,而选择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揭穿的一个关键部分是评估这个直觉是否与实在相符合,这种评估是形而上学的评估。因此,在更广泛的揭穿计划中,认知科学和形而上学是一对搭档。与'认知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相关性'这个戈德曼的用语相比,'认知科学和形而上学与更宽泛的揭穿直觉之计划的联合相关性'这个表述更不易产生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 形而上学 直觉 揭穿计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