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勇 张澍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9-32,共4页
精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精准理念和思维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受教育者个体特征和思想困惑的准确认识,实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供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在要素和结构方面,... 精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精准理念和思维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受教育者个体特征和思想困惑的准确认识,实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供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在要素和结构方面,精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技术、对象、时空、目标等有着自身鲜明的规定;在运行和环节方面,精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识别画像、分析与匹配、内容供给、评估与管理四个方面。可通过搭建综合数据平台与增强技术治理效能、提升教育者综合素养与建设队伍系统、构建“大思政”格局与保障机制等途径推进精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精准形态 大数据 精准化
下载PDF
媒介融合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宇 张澍军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创新的概念前提、内在动力、外在推力、理念表达、强化升级、现实需要、受众变化等是思想政治教育需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媒介融合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创新的概念前提、内在动力、外在推力、理念表达、强化升级、现实需要、受众变化等是思想政治教育需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媒介融合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形式;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呈现形式;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服务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形式;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共担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 存在形式 创新 新媒体
下载PDF
论哲学解释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切度 被引量:1
3
作者 隋宁 张澍军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68,共3页
哲学解释学所揭示的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以及它所强调的理解的主体性、历史性、时间性和应用性等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着重阐释哲学解释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程度和适切价值,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 哲学解释学所揭示的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以及它所强调的理解的主体性、历史性、时间性和应用性等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着重阐释哲学解释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程度和适切价值,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合理运用哲学解释学的相关理论方法提出建议,以便深化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基础,从而优化教育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解释学 适切度
下载PDF
论“实事求是”的思想源流与理论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实 张澍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1,46,共4页
"实事求是"不仅是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命题和概念,并且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现实实践活动的结合中,生动而具体地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实事求是"内涵自身发展逻辑的梳... "实事求是"不仅是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命题和概念,并且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现实实践活动的结合中,生动而具体地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实事求是"内涵自身发展逻辑的梳理,展开了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多维理解和总体把握,强调了"实事求是"作为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结合,将持续发挥着重大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传统文化 思想轨迹
下载PDF
略论如何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造
5
作者 张澍军 《新长征》 2003年第12期30-32,共3页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进一步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进一步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阐明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阐明了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仅就如何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的时代性课题及其理论创造的切人点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态度谈些认识和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 与时俱进 学习贯彻 贯彻“三个代表” 毛泽东思想 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之道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浚 张澍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5,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找寻到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之道。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以增强师生教学获得感、实施智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找寻到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之道。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以增强师生教学获得感、实施智能化教学管理、创设智能化教学情境为目标指向,从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耦合相融的双向路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智慧教育和人工智能的人性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工智能 融合创新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对劳动教育的探索
7
作者 闫冰 张澍军 《党史博采(下)》 2023年第4期16-21,共6页
刘少奇在探索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道路上,对劳动教育进行过系统探索,他围绕“劳动教育”提出诸多重要思想观点,其认为劳动教育要继承劳动最光荣的革命传统;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要坚持“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劳... 刘少奇在探索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道路上,对劳动教育进行过系统探索,他围绕“劳动教育”提出诸多重要思想观点,其认为劳动教育要继承劳动最光荣的革命传统;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要坚持“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劳动教育导向;要坚持“两种教育制度”与“两种劳动制度”相结合。刘少奇劳动教育思想形成受多维因素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其理论渊源,新中国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文化的劳动者是实践基础,受家庭教育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是个人成长因素。刘少奇劳动教育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烙印,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对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仍具有启发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劳动教育要坚持唯物史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指导;劳动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体现时代特征有机统一;劳动教育要关切尊重职业、增强对劳动人民感情的现实诉求;劳动教育要坚持“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教育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实践基础 尊重劳动
下载PDF
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澍军 于香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9-60,共2页
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 ,社会需要德育 ,人类追求德性进步 ,德育需要社会化、现代化 ,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国当前德育社会化。
关键词 德性进步 教育发展 良性互动过程 德育 社会化 现代化
下载PDF
“尊重的教育”的价值及其深层底蕴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澍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16,共4页
当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 ,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多年办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以“尊重的教育”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新世纪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既有来自对教育现实的反思 ,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尊重的教育”的本质是... 当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 ,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多年办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以“尊重的教育”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新世纪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既有来自对教育现实的反思 ,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尊重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师教育的导向思想和教育精神 ,即主导、倡导、引导、指导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合规律、合价值、合人性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与精神 ;它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的指导下 ,重建师生关系 ,重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重建教育教学环境 ,为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和创造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实现。值此本刊创刊 5 0周年之际 ,我们组发了“尊重的教育”笔谈 ,期望广大师生积极关注和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 高等师范院校 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 价值导向 教育自由观 教育价值观
下载PDF
略论理论品牌建设在主流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宇 张澍军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0,共3页
主流文化与理论品牌建设的关系,从层次定位上看,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存在方式上看,可视为方向与符号的关系;从内在机制上看,可理解为价值一致与互动共生的关系。人们的主流文化认同,通常是一种变动中的认同与认同中的变动相互交错的... 主流文化与理论品牌建设的关系,从层次定位上看,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存在方式上看,可视为方向与符号的关系;从内在机制上看,可理解为价值一致与互动共生的关系。人们的主流文化认同,通常是一种变动中的认同与认同中的变动相互交错的过程。在推动主流文化个体认同中,理论品牌具有影响力的长效性、认可度的广泛性、美誉度的拓展性和忠诚度的稳定性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品牌建设 主流文化 认同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任重道远
11
作者 张澍军 《新长征》 2002年第7期10-10,共1页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中,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是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创新意识”。
关键词 理论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创新意识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说 重道 与时俱进 制度创新 社会科学工作者
下载PDF
公务员政治理论素养的养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国辉 张澍军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公务员政治理论素养的养成,要强化政治一般原理的教育与培训;适时进行政治热点教育;有针对性进行专门教育培训;注重发挥先进文化作用,加强先进性教育和实践锻炼。
关键词 政治理论素养 政治倾向 养成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成果的阶段划分与分方面剖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婷 张澍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此方案一经发声,便赢得广泛关注,相关研究纷至沓来。纵观国内研究成果,历经从"不自觉"到"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此方案一经发声,便赢得广泛关注,相关研究纷至沓来。纵观国内研究成果,历经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事实性介绍到学理性剖析,再到多学科拓展、多视角深化的过程,可归纳为"不自觉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学者们主要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何形成""作何理解""如何发展""何以实现"四个方面展开剖析。在思想内涵和构建路径方面成果数量较多,而在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在理论基础、构建路径方面达成较多共识,而在思想内涵和发展历程方面存在一定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基础 思想内涵 发展历程 构建路径
下载PDF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澍军 曹润生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9,共4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相互结合的整体,是内含着理论指导和价值追求的实践前提,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体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相互结合的整体,是内含着理论指导和价值追求的实践前提,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体工作的指导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互结合 基本原则 价值追求 理论指导 实践 整体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前提
原文传递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 被引量:74
15
作者 张澍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5,共8页
学科前沿问题,主要呈现为理论与实际的矛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重大问题,就要检视分析学科边界不够明晰、学科理论层次不够明晰、学科内容规范不够明晰以及运动形式不够明晰等矛盾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呼声&qu... 学科前沿问题,主要呈现为理论与实际的矛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重大问题,就要检视分析学科边界不够明晰、学科理论层次不够明晰、学科内容规范不够明晰以及运动形式不够明晰等矛盾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呼声"。目前需求明确自觉地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中国认识"与"认识中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特别是打造"中国认识"的元理论体系,创造学科理论双维度的国际对话交流平台;拓深拓展"专业学术槽",包括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厘清论域和理论层次、探索更新学科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观 中国认识
原文传递
论革命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支持力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宇 张澍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6-10,共5页
党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公共精神产品,共同服务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二者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都是实现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推动力。党的革命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 党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公共精神产品,共同服务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二者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都是实现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推动力。党的革命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的支持力主要表现在从信仰高度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动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耐挫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质 被引量:6
17
作者 倪娜 张澍军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21,共5页
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实践思维方式促成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理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呈现。作为人类文化实践及其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渗透,... 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实践思维方式促成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理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呈现。作为人类文化实践及其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渗透,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互动,实践性与与超越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哲学思维 文化特质
原文传递
德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观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澍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3期16-17,共2页
<正> 德育的目的性表明,德育对人性整体素质的提升,对人性完美的向往,其根本在于对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观,在人的历史局限性与人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两者既矛盾又统一的基础上,集中表现了追求人本身完美的观念状态。
关键词 德育 人的全面发展观 人性 人生价值 学校教育
下载PDF
略论哲学本体论思维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澍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抽象的具有普适意义的本体论问题,首先是个匡定学科领域问题,实质是关于研究目的和对象的理论。人类的哲学本体论思维的发育发展理路,有两种基础性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程度特别是科学发展的程度;二是时... 抽象的具有普适意义的本体论问题,首先是个匡定学科领域问题,实质是关于研究目的和对象的理论。人类的哲学本体论思维的发育发展理路,有两种基础性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程度特别是科学发展的程度;二是时代的思维范式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们天才的理论思维在于:以实践思维深刻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唯物史观思维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用以回答了世界本体问题;以彻底的辩证法思维解决了世界存在的一与多、无限与有限等关系问题。三者内在观照、交叉融通,科学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本体论 本体论思维
下载PDF
试论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澍军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德育的功能就同时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种特性。德育功能的自在性与自为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前提性条件;德育功能的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的基本形态。德育的非... 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德育的功能就同时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种特性。德育功能的自在性与自为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前提性条件;德育功能的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的基本形态。德育的非阶级、非意识形态性功能问题,实际是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功能效应的共同性因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功能 意识形态性 非意识形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