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知识 被引量:3
1
作者 任永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知识与教育观念、活动、对象等有密切的关系,其不仅制约着教育实践,而且影响着教育的多方面多层次。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智慧性等诸多属性。但当前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 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知识与教育观念、活动、对象等有密切的关系,其不仅制约着教育实践,而且影响着教育的多方面多层次。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智慧性等诸多属性。但当前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知识仍迷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远离了人的生命本性,成为机械化、程序化的加工和复制人的生产活动。教育知识本性的回归呼唤教育知识应该是教育实践者的教育知识,而非远离教育场景的理论工作者的知识。教育实践工作者教育知识的生产应是在实践、反思中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工作者 教育知识 看待
下载PDF
福柯的考古学方法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任永泽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2,共4页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从新颖的角度用非常规方式思考问题,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意义丰富的言说之路。作为《知识考古学》中的当代重要哲学方法论之一的考古学,其秉持的独特视角与研究思维,不仅改变研究者的问题目光与常规思考,而...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从新颖的角度用非常规方式思考问题,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意义丰富的言说之路。作为《知识考古学》中的当代重要哲学方法论之一的考古学,其秉持的独特视角与研究思维,不仅改变研究者的问题目光与常规思考,而且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即:一切问题应从"根"上来研究,教育研究应是批判的,教育研究应是思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学 教育研究 批判 思想
下载PDF
论改变现实教育学的创生点
3
作者 曾茂林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8,共4页
旨在改变教育现实的教育学研究植根于实践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并从教育重大问题求解中提炼出解决时代教育问题的教育理论,以形成改变现实教育学的创生点。再通过进一步抽象概括,将其上升为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问题... 旨在改变教育现实的教育学研究植根于实践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并从教育重大问题求解中提炼出解决时代教育问题的教育理论,以形成改变现实教育学的创生点。再通过进一步抽象概括,将其上升为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问题,进而针对学科建设问题,建构改变现实的教育学。就改变中国教育现实的教育学研究而言,则应从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处境出发,深切体会实践者对当前素质教育问题痛彻心扉的感受,将他们的思想和真实情感与研究者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形成透彻理解当下素质教育实践的新理论,然后应用这样的理论解决当前素质教育实践问题,借助实践检验中创生的理论基点建构改变中国现实的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现实 教育学 创生点 现实问题 学科问题
下载PDF
教育理论研究者应怎样生产教育知识
4
作者 任永泽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0,共3页
教育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知识是为教育实践而存在的,教育知识的根本价值是服务于实践。教育知识本身是蕴涵一种人文意蕴的知识,但还应是一种包括实际操作的实践知识。由此,教育理论研究者生产的知识应是关于教育实践应怎样进行的知识,... 教育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知识是为教育实践而存在的,教育知识的根本价值是服务于实践。教育知识本身是蕴涵一种人文意蕴的知识,但还应是一种包括实际操作的实践知识。由此,教育理论研究者生产的知识应是关于教育实践应怎样进行的知识,其生产逻辑应遵循一种实践理性,其提供给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应是理性的实践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知识 教育理论研究者 教育实践者
下载PDF
课堂教学:学校变革的核心动力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凡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22,共3页
学校变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诸多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课堂教学是学校变革的核心动力因素,对学校的根本性变革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变革应该从课堂开始。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校变革 核心动力
下载PDF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
6
作者 熊梅 脱中菲 王廷波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8年第10期36-38,共3页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种模式,对此,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四种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选择模式。具体如下: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模式探索 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 多种模式 附属小学 选择模式
下载PDF
小原国芳的教师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7
作者 曾水兵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7年第04B期29-32,共4页
小原国芳认为教育完全是一项感化的事业,是一种用“全人”来感化陶冶“全人”的工作。因此他认为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要培养“完人”,教师首先要修养成“完人”。“圣”是教师修养的极至境界,他倡导教师用宗教般的热忱去践行自己... 小原国芳认为教育完全是一项感化的事业,是一种用“全人”来感化陶冶“全人”的工作。因此他认为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要培养“完人”,教师首先要修养成“完人”。“圣”是教师修养的极至境界,他倡导教师用宗教般的热忱去践行自己的教育事业。小原国芳教师教育思想带有神秘色彩,脱离了社会实践,有唯心主义倾向,但是他强调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物质世界、工具化社会的超脱和对人的终极关怀,在我们今天功利化、工具化取向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修养 小原国芳 教育事业 教师教育思想 社会实践 神秘色彩 唯心主义 教育理想
下载PDF
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不足与对策——以F小学为个案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中华 熊梅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68,共4页
在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F小学成立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团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理论和课程管理制度,建构了一定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自身对国... 在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F小学成立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团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理论和课程管理制度,建构了一定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自身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对学生参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正确引导,社区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形成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在今后的课程开发中,应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提升教师自身对"国际理解"的理解,重视对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关联的理解,建构课程评价体系,开发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借鉴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探索和创新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
原文传递
“公平”的分类对我国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的路径指引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永坤 曲铁华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3-6,11,共5页
对公平进行分类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公平可分为"利益——分配"型公平和"操作——程序"型公平,前者涉及机会的公平、起点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后者涉及标准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公平分类的运用有... 对公平进行分类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公平可分为"利益——分配"型公平和"操作——程序"型公平,前者涉及机会的公平、起点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后者涉及标准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公平分类的运用有利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其中,"操作——程序"型公平启发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政策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西方公平观 教育公平 教育政策 义务教育
原文传递
通向语言之途的教育--论教育的语言转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延龙 杨春芳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29,共5页
哲学的语言转向唤起了教育的语言转向。教育的语言转向有双重意蕴:语言是教育的工具,语言是教育的家。不同的语言与教育相遇,展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研究和教育生活图景。通向语言之途的教育,所要达于的是一种超越了工具论和本体论的语言,... 哲学的语言转向唤起了教育的语言转向。教育的语言转向有双重意蕴:语言是教育的工具,语言是教育的家。不同的语言与教育相遇,展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研究和教育生活图景。通向语言之途的教育,所要达于的是一种超越了工具论和本体论的语言,是一种在更高层面实现了二者辨证融合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转向 教育研究 教育生活
原文传递
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解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明 王丽荣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探讨其中的价值本质、特征与规律,是其重要的理论课题之一。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包括"是价值"、"有价值"和"如何处理价值"三大核心问题,"是价值&qu... 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探讨其中的价值本质、特征与规律,是其重要的理论课题之一。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包括"是价值"、"有价值"和"如何处理价值"三大核心问题,"是价值"和"如何处理价值"是其中的焦点问题。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具体分析心理教育的价值属性与心理教育的价值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教育 价值属性 价值处理原则
原文传递
我国县域职业教育的困境和出路——以吉林省抚松县为个案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力跃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4A期54-56,共3页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对中高级技术人才迫切的需求与职业教育低迷发展态势之间的矛盾正日益突出。通过对有代表性县域作麻雀解剖式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决策和投入、社会观念、办学方向和模式...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对中高级技术人才迫切的需求与职业教育低迷发展态势之间的矛盾正日益突出。通过对有代表性县域作麻雀解剖式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决策和投入、社会观念、办学方向和模式等。应该明确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行为,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整合职教资源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职业教育 困境 原因 建议
原文传递
什么是好的教育——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认识误区与反思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水兵 《教育科学研究》 2007年第4期13-15,共3页
教育是价值关涉活动。教育改革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促使教育从实然到应然的转变过程。好的教育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理想教育的体现,也是人们教育实践上的目标追求;既有现实的超越性,也有实现的可能性。好的教育不是带情绪化的个性... 教育是价值关涉活动。教育改革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促使教育从实然到应然的转变过程。好的教育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理想教育的体现,也是人们教育实践上的目标追求;既有现实的超越性,也有实现的可能性。好的教育不是带情绪化的个性判断,而是代表公共利益的理性抉择。那么,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去推行好的教育,是摆在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不能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好的教育的价值标准问题必须首先澄清,因为观念的困惑会导致教育实践上的迷茫,价值导向的偏差会带来行动上的失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教育外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认识误区 价值关涉 教育实践 价值标准 理想教育 目标追求 理性抉择
原文传递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三种取向
14
作者 马治国 《教育科学研究》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 技术取向 理论取向 整合取向
原文传递
对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 被引量:15
15
作者 娄延果 郑长龙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61,共3页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被教师频繁使用的、教师认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并未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正确地理解这些"有效教学行为"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价值,把握住教学行为的价值内涵及实现条件,才能使教学行为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行为
原文传递
身体规训及其合理性论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戴军 于伟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3-7,共5页
"规训"与"身体规训"是两个含义丰富的概念,需要重新梳理和界定。身体规训与体罚、自由、尊重、养成教育等相关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与区别。身体规训不同于体罚,它们在实施目的和实施手段方面都有着本质差异;身体规... "规训"与"身体规训"是两个含义丰富的概念,需要重新梳理和界定。身体规训与体罚、自由、尊重、养成教育等相关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与区别。身体规训不同于体罚,它们在实施目的和实施手段方面都有着本质差异;身体规训与自由之间存在必然的张力,它是人类真正实现自由的平衡砝码;身体规训与尊重必须保持辩证统一,只有两者相互限制,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身体规训与养成教育是外在强化与自我内化的完美结合,它们需要在教育中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身体规训的合理性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身体规训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身体规训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蕴藏着身体规训的潜台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 身体规训
原文传递
优质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基于D中学的个案研究
17
作者 肖强 马云鹏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9,共4页
在优质学校建设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学校文化管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以D中学的个案研究为基础,提出优质学校建设应以尊重人性为前提,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实施"刚柔并济,以柔为主"的优质学校文化管理,践行"以人为本&qu... 在优质学校建设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学校文化管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以D中学的个案研究为基础,提出优质学校建设应以尊重人性为前提,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实施"刚柔并济,以柔为主"的优质学校文化管理,践行"以人为本"及"构建‘和谐组织’"的文化管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学校 学校文化管理 学校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