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SR的典型沼泽湿地植物叶片性状与光谱模型构建--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允龙 王欣 +1 位作者 谭霄鹏 单元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38-1645,共8页
通过植物光学特性测量叶片性状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长期的湿地动态监测方法。选择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典型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性状与叶片光谱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光谱的模型构建效果最好,模型R^(2)为0.61,... 通过植物光学特性测量叶片性状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长期的湿地动态监测方法。选择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典型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性状与叶片光谱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光谱的模型构建效果最好,模型R^(2)为0.61,均方根误差(RMSE)为2.3862;叶片含水量、叶片磷、可溶性糖、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之和的模型一般,R^(2)在0.38~0.55范围内,RMSE在0.0004~10.7019范围内;淀粉含量拟合效果较差,R^(2)为0.29,RMSE为0.0106。光谱预测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可见光与近红外边缘范围内的光谱信息对于叶片含水量、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单位叶面积质量、纤维素和木质素之和、可溶性糖和淀粉的预测具有最高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叶片性状 光谱 PLSR 光谱重要性
下载PDF
2017年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摄食功能群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明霄阳 柴一涵 +3 位作者 马瑞富 孟瑶 田紫金 刘曼红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3-681,共9页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的河流、湖泡和沼泽中,各设置了6个采样点,于2017年5月10日、7月10日和9月10日,在各采样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对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物种鉴定,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的河流、湖泡和沼泽中,各设置了6个采样点,于2017年5月10日、7月10日和9月10日,在各采样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对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物种鉴定,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划分了大型底栖动物的摄食功能群。研究结果表明,在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采样点,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14目32科66种;5月(春季)和9月(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和密度都大于7月(夏季),5月和9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都大于7月;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和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在5月、7月和9月都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物种;可以将该保护区的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捕食者、直接集食者、过滤收集者、刮食者、撕食者和杂食者6种摄食功能群,刮食者为优势摄食功能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摄食功能群 多样性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天翼 柴方营 +7 位作者 李上 赵予熙 刘曼红 于洪贤 赵威 刘喜才 舒定玺 盖旭超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70,共6页
为了掌握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中现有鱼类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状况,于2019年10月2~10日、2020年5月8~16日和2020年7月14~22日,在该保护区内的扎文河和毕拉河中共设置了5个采样点,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研究了鱼类资源现状和鱼类的物... 为了掌握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中现有鱼类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状况,于2019年10月2~10日、2020年5月8~16日和2020年7月14~22日,在该保护区内的扎文河和毕拉河中共设置了5个采样点,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研究了鱼类资源现状和鱼类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采样点的渔获物中,共记录鱼类2纲7目10科36种,其中,有鲤形目物种21种,有鲶形目和鲑形目物种各5种,有鮋形目物种2种,有七鳃鳗目、鲈形目和鳕形目物种各1种;毕拉河和扎文河中鱼类的优势种为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湖鱥(Phoxinus percnurus)、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花江鱥(Phoxinus czekanowskii)、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大头鮈(Gobio macrocephalus)、黑龙江鳑鲏(Rhodeus sericeus)和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53、0.33和1.69;毕拉河的生境适合冷水性鲑科(Salmonidae)鱼类生长,毕拉河中有大量的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幼鱼,应该加强对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河流的保护力度,以保护黑龙江茴鱼幼鱼生长发育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物种组成 毕拉河 扎文河 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彬 翟昊 +2 位作者 刘曼红 于洪贤 曹晶晶 《环境保护前沿》 2021年第2期351-362,共12页
大型底栖动物是溪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EPT (E:蜉蝣目Ephemeroptera;P:襀翅目Plecoptera;T:毛翅目Trichoptera)水生昆虫幼虫,既是溪流中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又可以指示水环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于2018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 大型底栖动物是溪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EPT (E:蜉蝣目Ephemeroptera;P:襀翅目Plecoptera;T:毛翅目Trichoptera)水生昆虫幼虫,既是溪流中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又可以指示水环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于2018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古里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溪流设置8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样本的采集以及水体理化参数的测定。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特征以及摄食功能群的季节变化,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方法探讨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共采集到999个大型底栖动物个体,鉴定出14目34科65种。通过对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分析,共发现有5种摄食功能群,即直接集食者(GC)、捕食者(PR)、撕食者(SH)、刮食者(SC)和过滤收集者(FC),其中捕食者和集食者为优势功能群。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捕食者(PR)与氯离子(Cl−)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0.05, P = 0.02)。同时,RDA分析结果表明,10种水体理化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共同起作用,其中总磷和电导率、浊度、pH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摄食功能群 环境因子 溪流 古里河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