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阶段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时变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同斌 高铁梅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9,共13页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附加预期的IS曲线,构造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一致合成指数代表综合产出缺口序列,选取状态空间模型估算预期变量,采用时变概率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模型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阶段运行特征与驱动机制。结论...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附加预期的IS曲线,构造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一致合成指数代表综合产出缺口序列,选取状态空间模型估算预期变量,采用时变概率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模型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阶段运行特征与驱动机制。结论认为:产出缺口预期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显著为正,实际利率变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显著为负,且两者的影响在不同区制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平滑概率和转换概率的估计结果显示,金融类和投资类先行指数是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在各状态间转换的重要驱动因素。相对于促进经济回升,货币政策对经济的"降温"更有效。在经济回落时投资对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影响较为迅速,但由于投资周期和固定资本形成等原因,经济回升时投资发挥作用的滞后期明显加长。稳定预期并释放改革红利,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平抑经济周期波动是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周期 MS—TVTP模型 产出缺口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收入增长与分配结构扭曲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 被引量:84
2
作者 陈飞 卢建词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是"三农"问题中的主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减贫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然后定义一族新的洛伦兹曲线,构造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的分布密度函数,并对"贫困一增长一不平等"减贫效应分解方...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是"三农"问题中的主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减贫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然后定义一族新的洛伦兹曲线,构造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的分布密度函数,并对"贫困一增长一不平等"减贫效应分解方法进行修正。进而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的农村家庭数据,对1991—2009年东部、中西部省份收入增长与分配结构扭曲的农村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增长使得贫困入口比例下降,但分配不公平降低了减贫速度,并导致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不断萎缩。对比分析发现,中西部省份比东部沿海省份、2000年之后比之前的分配不公平程度更为严重。另外,基于Blinder-Oaxaca工资差异方程的分解结果表明,促进农户增收的个体层面影响因素依次为非农经济活动、受教育水平、地理位置和耕地面积,而现阶段贫困家庭非农经济活动参与率偏低和受教育水平增长缓慢是其收入增长的最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减贫效应 收入增长 分配结构扭曲 洛伦兹曲线
原文传递
creditrisk^+模型在信贷组合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迎春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5-51,共7页
creditrisk^+模型以泊松分布为理论基础,是一种输入数据较少、计算复杂度较小、便于在银行实际中应用和推广的信贷组合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本文在分析国外creditrisk^+模型频带划分缺陷基础上,改用加权平均的频带划分方法,并提出了新的违... creditrisk^+模型以泊松分布为理论基础,是一种输入数据较少、计算复杂度较小、便于在银行实际中应用和推广的信贷组合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本文在分析国外creditrisk^+模型频带划分缺陷基础上,改用加权平均的频带划分方法,并提出了新的违约率参数的确定办法,利用creditrisk^+模型对大连市商业银行某支行224笔中小公司贷款的非预期损失进行了实证计算.结果发现:creditrisk^+模型可以有效地计量信贷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且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ditrisk^+模型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原文传递
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推进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飞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7-160,共14页
基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功能性特征及随机前沿理论,构建可分离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生产函数,测算我国粮食生产全要素增长率及其组成成分.实证结果表明,1999-2011年间,小麦、稻谷和玉米作物的全要素增长率普遍较低,其中,前沿技术进步率对全要... 基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功能性特征及随机前沿理论,构建可分离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生产函数,测算我国粮食生产全要素增长率及其组成成分.实证结果表明,1999-2011年间,小麦、稻谷和玉米作物的全要素增长率普遍较低,其中,前沿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增长率具有正的贡献;但技术效率(尤其是M技术效率)在逐年降低,是造成全要素增长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变化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直接补贴为主的农业财政支出政策对BC和M技术效率提高作用明显,且影响效果最强.粮食生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市场机制的影响效果并没有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技术 农业政策 可分离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随机前沿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基于广义GFI的指数分解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丹 王维国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8-54,共7页
基于扩展的Johan恒等式及广义费雪指数分解(GFI)方法,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产业能源结构、产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产出四个因素对我国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对比拉氏指数和D... 基于扩展的Johan恒等式及广义费雪指数分解(GFI)方法,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产业能源结构、产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产出四个因素对我国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对比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分解法,姑模型具有更好的因素分解特性,能够消除分解的残差项,使得分解结果更加准确。实证结果显示: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是我国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该阶段总贡献比例为42.84%;产业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我国人均碳排放的增长起到了微弱的拉动效应,贡献比例分别为21.99%和21.24%;而产业能源强度对我国的人均碳排放的增长呈现显著的抑制效应,贡献比例为13.94%,并且产业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表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 GF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