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钟坚 何景招 +2 位作者 李少洪 相永森 马诚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606例),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606例),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比分析我院2010年前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结果: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率,分别为OR:0.65,95%CI:0.43-0.99;OR:0.64,95%CI:0.42-0.98;OR:0.61,95%CI:0.39-0.96。2010年后较2010年以前相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达到18.2%,且出车时间(大于3min率降为24.8%)、到达现场时间(大于10min率降为17.1%)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69.9%、电击除颤率50.1%、复苏药物使用率89.2%)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下载PDF
中毒严重程度评分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少洪 马诚 +4 位作者 王伋 钟坚 何景招 刘旺林 陈丹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讨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意义,以指导临床决策。方法:我院急救医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PSS评分分为1、2、3三组,比较... 目的:探讨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意义,以指导临床决策。方法:我院急救医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PSS评分分为1、2、3三组,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PSS评分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住院天数越长;PS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PSS评分能反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正确决策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PSS评分 临床价值 相关性
下载PDF
联合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少洪 卜会驹 +4 位作者 钟坚 温海洋 陈丹 何景招 马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940-942,945,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4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程早期乳酸、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乳酸和降钙素...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4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程早期乳酸、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乳酸和降钙素原清除率,同时通过ROC曲线观察不同指标对预后的参考价值,并观察联合三种指标组(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病死人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三种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指标预测死亡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71~0.82。存活组患者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24 h和72 h降钙素原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P<0.05)。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死亡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P=0.043)。结论联合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结局灵敏性高于非联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钟坚 李少洪 +3 位作者 卜会驹 温海洋 郭少卿 马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492-149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入院72h转归情况...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入院72h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h组和存活>72h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6h血乳酸值、6h血乳酸清除率、6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Ⅲ评分、休克指数等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存活≤72h和存活>72h组在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复苏6h内的APACHEⅢ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72h组的6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存活≤72h组[(32.72±15.56)%vs(21.47±18.0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中存活>72h的比率明显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3.24%vs28.0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h血乳酸清除率、6h ScvO2是影响PCA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6h血乳酸清除率判断PC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0)较6hScvO2曲线下面积(AUC=0.729)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重要且简便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APACHEⅢ评分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钟坚 马诚 +3 位作者 李少洪 何景招 卜会驹 温海洋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休克治疗组(Z组:26例)和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组(U组:28例),U组在常...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休克治疗组(Z组:26例)和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组(U组:28例),U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静注,1次/8h,连续用药7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治疗前(发生创伤1h内)以及治疗后第1d、3d、5d、7d各时间点血中的含量。结果 U组和Z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入院时ISS评分、初始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MODS发生率和治疗第3d的APACHEⅢ评分较Z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Z组患者在治疗第1d、3d、5d、7d各时间点检测血INF-α、IL-6浓度比较,U组较Z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TNF-α、IL-6是升高的,乌司他丁可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给予乌司他丁的干预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积极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创伤失血性休克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全身炎征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少洪 钟坚 +4 位作者 卜会驹 温海洋 郭少卿 何景招 马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344-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全身炎征反应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等方法,对收入ICU的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的昏迷患者(≥18岁)共4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Z组:20例)和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全身炎征反应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等方法,对收入ICU的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的昏迷患者(≥18岁)共4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Z组:20例)和综合治疗+乌司他丁组(U组:20例),乌司他丁30万U/d,连续3d,两组均行心脏骤停后综合治疗,并于ROSC后1(使用乌司他丁前)、6、24、48、72h各时间点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APACHEⅡ评分、INF-α、IL-6。结果两组患者在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前的临床资料、APACHEⅡ评分、I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6、24、48、72h的INF-α、IL-6浓度比较,U组均明显优于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72h时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干预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全身炎征反应有积极作用,所选用的治疗剂量和给药方法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全身炎征反应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在亚低温脑复苏患者中的运用及回归模型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钟坚 李少洪 +3 位作者 何景招 卜会驹 温海洋 郭发良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1期56-58,共3页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评价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以评估其应用的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CIU)或重症监护室(mu)的亚低温脑复苏患者共34例,分别计算各自APACH...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评价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以评估其应用的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CIU)或重症监护室(mu)的亚低温脑复苏患者共34例,分别计算各自APACHE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纳入的34例患者APACHEⅡ评分20—47(33.86±5.12)分。9例72h内存活者为(27.83±4.89)分,25例72h内死亡者为(35.56±7.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是亚低温脑复苏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APACHEⅡ评分可应用于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亚低温脑复苏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