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莎学 中国叙事——“莎士比亚研究丛书”第二系列总主编前言
1
作者 杨林贵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2年第2期167-175,共9页
2016年,为了纪念400年前逝世的东西方两位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世界各地举办了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活动,包括引起国际莎学界高度关注的、同年秋季举办的“上海国际莎学论坛”。时任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霍尔布鲁克(Peter Holbrook)... 2016年,为了纪念400年前逝世的东西方两位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世界各地举办了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活动,包括引起国际莎学界高度关注的、同年秋季举办的“上海国际莎学论坛”。时任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霍尔布鲁克(Peter Holbrook)代表学会给论坛的贺信中写道:“这次论坛的召开对中国莎士比亚研究来说确实是个好兆头。谁知道呢?也许在未来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文化实力的增强,将会出现一场真正的研究迁移,一场学问和学术从西方向中国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中国叙事 莎学 汤显祖 霍尔布鲁克 中国经济实力 学会主席 东西方
下载PDF
莎学集成中西汇通——写在商务印书馆“莎士比亚研究丛书”出版之际
2
作者 乔雪瑛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值五卷本“莎士比亚研究丛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之际,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繁荣发展,展现了中国莎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可喜现状,综述了本系列丛书“莎学集成、中西汇通”的特点和精华,为我国当下的莎士比亚研... 值五卷本“莎士比亚研究丛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之际,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繁荣发展,展现了中国莎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可喜现状,综述了本系列丛书“莎学集成、中西汇通”的特点和精华,为我国当下的莎士比亚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发展 现状 丛书
下载PDF
孟宪强与中国莎学研究——《孟宪强纪念文集》引论
3
作者 杨林贵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2年第1期53-58,共6页
“虽然我不敢有登山运动员登上峰顶的那种确定无疑的成功与自豪,但我毕竟是经历了攀登的种种艰辛、紧张、满足与激动”①。孟宪强在《三色堇——(哈姆莱特解读)》“后记”中如是剖白他完成了这部书初稿时的感受。读到这样的告白,我... “虽然我不敢有登山运动员登上峰顶的那种确定无疑的成功与自豪,但我毕竟是经历了攀登的种种艰辛、紧张、满足与激动”①。孟宪强在《三色堇——(哈姆莱特解读)》“后记”中如是剖白他完成了这部书初稿时的感受。读到这样的告白,我们似乎仍能感到这位执着的莎士比亚学者的心跳。同时,我们还应该能够从他为中国莎士比亚事业所做的贡献中分享到他的成功与自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文集 莎学研究 中国 引论 莎士比亚 登山运动员 哈姆莱特 成功
下载PDF
莎士比亚、历史及商务影院中的杂糅性——作为《哈姆莱特》衍生片的《夜宴》(英文)
4
作者 杨林贵 罗益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40,共20页
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以其大片做派以及与《哈姆莱特》的关联吸引了观众,但实际上与这部莎翁名剧只有松散渊源,却不失为后现代商务影院借用莎翁大名的典型案例。电影对于莎氏文化资本的利用,既有益于其经典在流行媒体的传播,也有助于制... 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以其大片做派以及与《哈姆莱特》的关联吸引了观众,但实际上与这部莎翁名剧只有松散渊源,却不失为后现代商务影院借用莎翁大名的典型案例。电影对于莎氏文化资本的利用,既有益于其经典在流行媒体的传播,也有助于制作方赢得经济效益。本文考察在何种意义上《夜宴》体现了后现代文化的生产过程以及电影如何利用历史和莎士比亚元素在商务影院中获得利润。本片对于性质迥异的文化符号的拼贴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处理历史以及经典文本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历史 杂糅性 商务影院 后现代
原文传递
莎学情结 幕后台前--纪念中国莎学活动家孙福良先生
5
作者 杨林贵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1年第2期247-253,共7页
2020年12月24日接到孙福良老师给我的略长的回复短信,其中提到“因耳疾失聪无法电话联络”。此后我就一直店念着,想去拜望他,但又不想轻易打扰他休养,当时冬季上海局部疫情警报,不能随便走动,故始终未能如愿。而今竟然接到耗,永远失去... 2020年12月24日接到孙福良老师给我的略长的回复短信,其中提到“因耳疾失聪无法电话联络”。此后我就一直店念着,想去拜望他,但又不想轻易打扰他休养,当时冬季上海局部疫情警报,不能随便走动,故始终未能如愿。而今竟然接到耗,永远失去了这位谦和的师长和“老友”(他如此称我)。我与孙老师近30年的忘年之交,竟从此画上了句号,成了我的终生憾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学 忘年之交 情结
下载PDF
《中国莎学书简》征稿启事
6
作者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编辑部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1年第2期246-246,共1页
在近200年的中国莎士比亚传播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他们在翻译、演出和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莎学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个春秋。回顾四十多年来中国莎学不平凡的发展历... 在近200年的中国莎士比亚传播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他们在翻译、演出和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莎学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个春秋。回顾四十多年来中国莎学不平凡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前些年里,许多前辈莎学学者留下了大量书信,并通过这些书信探讨莎学研究和中国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开展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的各项工作,安排、组织莎学学术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活动 莎士比亚研究 莎学 传播史 征稿启事 现在与未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书信
下载PDF
《中国莎学书简》征稿启事
7
作者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编辑部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1年第1期196-196,共1页
在近200年的中国莎士比亚传播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他们在翻译、演出和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莎学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个春秋。回顾四十多年来中国莎学不平凡的发展历... 在近200年的中国莎士比亚传播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他们在翻译、演出和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莎学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个春秋。回顾四十多年来中国莎学不平凡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前些年里,许多前辈莎学学者留下了大量书信,并通过这些书信探讨莎学研究和中国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开展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的各项工作,安排、组织莎学学术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活动 莎士比亚研究 莎学 传播史 征稿启事 现在与未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书信
下载PDF
缪斯精神的传承——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与改编
8
作者 乔雪瑛 杨林贵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70,91,共11页
在当今的舞台和银幕上,改编自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品层出不穷。该剧也是莎士比亚利用当时的流行素材改编而成的杰作。它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剖析:探究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故事的衍变以及莎士比亚在该剧上的创新... 在当今的舞台和银幕上,改编自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品层出不穷。该剧也是莎士比亚利用当时的流行素材改编而成的杰作。它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剖析:探究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故事的衍变以及莎士比亚在该剧上的创新,梳理近一个世纪的莎剧改编并分析几部代表作品体现的时代性和创造性,从经典与流行的辩证存在角度探讨莎剧改编中的创新问题。当代莎剧改编应发扬莎士比亚在创作时秉持的缪斯精神,将莎剧置于不断创新的改编过程中,在充分体验莎翁作品的创造性、多元性、兼容性和永恒性的同时,展示当下时代的特点以及人们对时代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创造性改编 流行文化
原文传递
从莎翁经典到视听盛宴:《喜马拉雅王子》中的文化碰撞 被引量:3
9
作者 乔雪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莎剧名著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电影改编需要面对两大文化碰撞:一个是文学经典代表的高雅文化与大众影院代表的流行文化之间的冲突,另一个是莎剧代表的西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胡雪桦导演的《喜马拉雅王子》将... 莎剧名著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电影改编需要面对两大文化碰撞:一个是文学经典代表的高雅文化与大众影院代表的流行文化之间的冲突,另一个是莎剧代表的西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胡雪桦导演的《喜马拉雅王子》将莎士比亚带到了雪域高原,把丹麦王子的复仇悲剧改编成了以"爱与宽恕"为主题的藏族王子的故事。本文以这部电影为例,探讨在跨时空和跨文化语境中莎剧的电影改编所触及的文化碰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喜马拉雅王子》 文化碰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