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_(1A)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少华 张志珺 +2 位作者 郭怡菁 滕皋军 陈宝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3-466,共4页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1A(5-HT1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SD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拟PSD组和西酞普兰干预组。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1A(5-HT1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SD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拟PSD组和西酞普兰干预组。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刺激(CMS)及孤养法建立拟PSD动物模型,同时予西酞普兰(10mg.kg-1.day-1)干预4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并比较CMS开始后第19、28天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5-HT1A受体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MS开始后第19天,西酞普兰组5-HT1A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拟PSD组[(0.131±0.008)vs(0.012±0.001)和(0.95±0.06)vs(0.40±0.03),P均小于0.001]。第28天,西酞普兰组5-HT1A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拟PSD组[(0.224±0.012)vs(0.013±0.001)和(0.52±0.06)vs(0.08±0.02),P均小于0.001]。结论西酞普兰促进拟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HT1A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可促进海马神经重塑,这可能为西酞普兰治疗PSD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脑卒中后抑郁 5-HT1A受体 齿状回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大鼠海马的Notch信号通路功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怡菁 张志珺 +3 位作者 王少华 隋毓秀 孙奕 滕皋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研究Notch通路在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的动态变化,探讨该通路对缺血性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 目的研究Notch通路在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的动态变化,探讨该通路对缺血性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以及Real-time RT-PCR法,于术后19d、28d检测海马Notch通路下游靶基因Hes1、Hes5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术后19d,MCAO组Hes1、Hes5蛋白及mRNA表达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8d时MCAO组Hes1、Hes5的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较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低于19d时Hes1、Hes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卒中后的内源性神经再生机制中可能有Notch通路活性动态变化的机制参与,卒中后期Notch通路活性的显著下调可能是促进增殖的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缺血 NOTCH信号通路 神经发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浆BDNF水平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红 常京豪 +1 位作者 张志珺 滕皋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其与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年龄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89例2型DM患者及40例对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其与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年龄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89例2型DM患者及40例对照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并结合Peterson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ic mild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标准判定两组中的aMCI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BDNF水平。结果 2型DM组连线测试B(trial marking test B,TMTB)、听觉词语记忆测试-延迟回忆和再认(delayed recall and recogni-tion of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DR&RC)、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ymbol digit modulation test,SDMT),词语流畅性测试(verbal fluency test,VFT)及画钟测试(clock drawing test,CDT)成绩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均P〈0.01);2型DM与aMCI有较强的关联性[OR=4.032(1.536~10.582)],2型DM中aMCI者AVLT-DR&RC、VFT、TMTB、CDT、连线测试A(trial marking test A,TMTA)、复杂图形测试-延迟回忆(delayed recall of Rey-Osterrich complex figure test,CFT-DR)成绩均明显差于2型DM非aMCI组(P〈0.05);2型DM组血浆BDN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与各项认知评估成绩无相关性(P〉0.05),仅2型DM组aMCI者血浆BDNF水平与SDMT及CFT-DR测试成绩呈正相关(分别为r=0.522,P〈0.01;r=0.346,P〈0.05)。结论 2型DM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伤,并伴血浆BDNF水平降低;但2型DM的认知功能改变与BDNF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西酞普兰干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少华 张志珺 +2 位作者 郭怡菁 滕皋军 陈宝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355-1357,共3页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SD)动物模型并评价西酞普兰干预作用。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结合孤养,建立 PSD 大鼠模型并予以西酞普兰干预。结果 CMS 开始后第19天,模型大鼠水平活动得分(与基线...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SD)动物模型并评价西酞普兰干预作用。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结合孤养,建立 PSD 大鼠模型并予以西酞普兰干预。结果 CMS 开始后第19天,模型大鼠水平活动得分(与基线、正常、卒中组相比均P<0.001;与应激抑郁组相比均 P<0.01),垂直活动得分(与基线、正常、卒中组相比均 P<0.001;与应激抑郁组相比均 P<0.05)显著降低。19~42 d,模型组大鼠水平得分(从37.8±1.7至34.2±1.2)和垂直得分(从9.7±0.8至7.8±0.8)显示与应激抑郁组水平得分(从41.0±1.3至42.3±0.8)、垂直得分(从11.2±0.4至11.7±0.8)程度不同的进行性下降趋势。第3~6周蔗糖水饮用比例显著少于基线及各组(均 P<0.001)。结论模型大鼠充分并持续表现快感缺乏等 PSD 核心症状,可操作性和重复性较好,是研究 PSD 的理想模型。西酞普兰能改善 PSD 大鼠行为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抑郁症 模型 动物 西酞普兰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结构影像的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周红 卢万俊 +3 位作者 张志珺 柏峰 常京豪 滕皋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认知功能水平与脑区体积的异同。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对比评估21例2型DM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并采用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VBM)方法研究两组受试者全脑及局部脑区结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认知功能水平与脑区体积的异同。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对比评估21例2型DM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并采用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VBM)方法研究两组受试者全脑及局部脑区结构差异。结果2型DM组听觉词语记忆测试一延迟回忆项(AVIJT—delayrecall)[(5.7±1.8)分]、听觉词语记忆测试一再认回忆项(AVLT—recognition)[(20.8±2.6)分]和画钟测试(CDT)[(8.0±1.1)分]成绩均显著差于对照组[分别为(7.3±1.4)分,(22.7±1.2)分,(9.5±2.5)分]。2型DM组全脑灰质容积[(528±65)mm2]明显小于对照组[(614±80)mm2],在全脑容积(TIV)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2型DM患者双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双侧岛叶,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顶下小叶,双侧中央前回,双侧扣带后回,左侧扣带前回,双侧海马旁回及右侧楔前叶体积较对照组明显萎缩(P〈0.001)。2型DM患者全脑灰质容积/TIV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全脑灰质容积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负相关。AVLT-delayrecall和AVLT—recognition与BMI和HbAlC均负相关,CDT与HbAlC呈负相关。结论2型DM患者认知水平降低且伴全脑灰质容积减少及局部脑萎缩,提示2型DM患者可能存在加速脑老化的因素,引起认知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认知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西酞普兰对体外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及分化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王少华 张志珺 +2 位作者 郭怡菁 滕皋军 陈宝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9期2796-2798,共3页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胎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NP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孕14.5d 胎鼠海马,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体外培养,分为不同浓度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无血清 NPC 培养基和胎牛血清促其增殖和诱导分化。四甲基氮唑蓝(MTT...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胎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NP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孕14.5d 胎鼠海马,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体外培养,分为不同浓度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无血清 NPC 培养基和胎牛血清促其增殖和诱导分化。四甲基氮唑蓝(MTT)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西酞普兰对 NPC 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MTT 结果显示西酞普兰(1.0μmol/L)干预后第3天至第7天,吸光度(A_(570 nm))显著增高(均 P<0.0001);西酞普兰(0.5μmol/L、1.0μmol/L)干预7d 后,NeuN 阳性细胞率分别达59.5%±2.8%、57.8%±2.1%,均高于对照组的47.3%±4.3%(均 P<0.05)。结论西酞普兰促进胎鼠 NPC 的增殖和向神经元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海马 神经前体细胞 增殖 分化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原位增殖的新生细胞存活和分化状态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少华 张志珺 +2 位作者 郭怡菁 滕皋军 陈宝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4-617,共4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原位增殖新生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刺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及孤养法建立PSD模型,将雄性SD大鼠分为...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原位增殖新生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刺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及孤养法建立PSD模型,将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脑卒中、CMS和PSD组,每组均为18只。采取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双标染色及共聚焦成像动态检测,比较各研究组大鼠左侧海马齿状回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及其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表达。结果与脑卒中组(232.2±8.6、123.7±2.6、136.2±2.6)相比,PSD组大鼠左侧(伤侧)海马齿状回BrdU^+细胞数在脑梗死后第21(156.2±2.5)、30(70.2±2.0)和45天(81.2±1.1)均明显减少(t=28.83、52.2、62.08,均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与脑卒中组(79.3%±2.8%、87.7%±4.6%)相比,PSD组大鼠左侧(伤侧)海马齿状回BrdU^+/NeuN^+细胞比例在脑梗死后第30(69.0%±3.4%)和45天(78.3%±2.4%)均明显减少(t=5.871、4.403,均P〈0.01)。BrdU^+/GFAP^+细胞比例在脑梗死后30和45d均明显增加(t=4.226、8.945,P〈0.01)。结论PSD大鼠脑卒中后海马齿状回原位增殖的新生细胞存活降低,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下降,胶质细胞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抑郁症 海马 细胞增殖 细胞存活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怡菁 张志珺 +3 位作者 王少华 隋毓秀 孙奕 滕皋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2803-2805,共3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该通路在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RT—PCR法分别于卒中后19d... 目的观察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该通路在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RT—PCR法分别于卒中后19d和28d检测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海马Notch1及其配体Jagged1的蛋白、基因表达。结果卒中后19d,缺血组Notch1蛋白和基因表达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缺血组28d的Notch1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9d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P〈0.01)。缺血组19d和28d的Jagged1蛋白表达(P〈0.05)和基因表达(P〈0.05)高于对照组,但28d的Jagged1蛋白和基因表达与19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灶性缺血性卒中大鼠Notch信号通路呈现动态表达变化,提示该通路可能参与了对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信号传导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对甲基乙二醛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红 郑秀琴 +1 位作者 张志珺 滕皋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9期2789-2792,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甲基乙二醛(MG)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24h 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至第7天,予MG和(或)NAC干预24h,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FITC)联合碘...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甲基乙二醛(MG)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24h 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至第7天,予MG和(或)NAC干预24h,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FITC)联合碘化丙啶(P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以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实时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rk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G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8.80±0.31)%高于对照组(1.60±0.15)%及MG+NAC组(4.83±0.31)%;ROS水平(10229±946)高于NAC组(2118±320)、对照组(4265±82)、MG+NAC组(3886±415)及预处理(pre)NAC+MG组(2997±606)。与对照组相比,MG组海马神经元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MG组相比,MG+NAC组、pre NAC+MG组海马神经元BDNF m 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G可能部分通过诱导细胞内ROS产生,导致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同时通过抑制TrkB的表达,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NAC可能通过抗氧化及抗凋亡,且部分通过激活BDNF/TrkB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丙酮醛 乙酰半胱氨酸 受体 TRK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