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电子给-受体结构的二茂铁衍生物的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被引量:17
1
作者 钱鹰 孙岳明 +2 位作者 刘举正 吴建跃 李富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0-346,共7页
本文采用电场诱导二次谐波(EFISH)方法对所合成的10个金属有机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进行了测试.这10个化合物是具有电子给体-受体共轭结构的二茂铁衍生物,它们的非线性极化率大多未见报道.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分子的给体-受体强度、共轭... 本文采用电场诱导二次谐波(EFISH)方法对所合成的10个金属有机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进行了测试.这10个化合物是具有电子给体-受体共轭结构的二茂铁衍生物,它们的非线性极化率大多未见报道.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分子的给体-受体强度、共轭长度、共轭体系及共平面性等结构因素与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衍生物 二阶 极化率 非线性光学材料
下载PDF
磷脂DMPC Langmuir-Blodgett膜晶格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春波 丁德胜 +1 位作者 陆祖宏 刘举正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7-70,共4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磷脂DMPC三层Langmuir-Blodgett(LB)膜的分子排列结构,结果表明:在磷脂LB膜的两相(液体压缩相Liquid-condensedphase和液体扩张相Liquid-e...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磷脂DMPC三层Langmuir-Blodgett(LB)膜的分子排列结构,结果表明:在磷脂LB膜的两相(液体压缩相Liquid-condensedphase和液体扩张相Liquid-expandedphase)共存时,液体压缩相中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取向一致,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因而能够得到分子图像。而液体扩张相中的磷脂分子排列松散,取向混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难于得到分子图像。在液体压缩相中磷脂分子以单斜晶格结构排列,分子间隔为0.72nm.分子高度为2.1nm。这一结果和DMPC的单晶结构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生物膜 LB膜 晶格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电子材料用球形超细银粉的制备 被引量:16
3
作者 梁敏 唐霁楠 林保平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6年第3期16-19,47,共5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油酸为分散剂,将硝酸银溶液滴加到还原性溶液中制备电子材料用球形高纯超细银粉。对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还原过程中各种因素如硝酸银溶液浓度、还原剂浓度、pH值、搅拌方式及速率以及反应温度...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油酸为分散剂,将硝酸银溶液滴加到还原性溶液中制备电子材料用球形高纯超细银粉。对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还原过程中各种因素如硝酸银溶液浓度、还原剂浓度、pH值、搅拌方式及速率以及反应温度等对银粉粒度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TEM、SEM、EDAX和XRD对所得银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制备0.3 ̄1.0μm的不同粒径的球形高纯超细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材料 超细银粉 化学还原
下载PDF
光敏剂酞菁晶体能带结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旭苹 孙岳明 +1 位作者 章舒 李康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388,共5页
利用旋转对称性能带程序 ,首次计算了酞菁化合物真实结构的能带 ,讨论了层间距畸变和层间交错对能带结构及导电性质的影响。层间距畸变使能带宽度明显变小 ,层间交错角在 2 2 .5°时 ,带宽最小 ,带隙最大。比较了酞菁简化模型与真... 利用旋转对称性能带程序 ,首次计算了酞菁化合物真实结构的能带 ,讨论了层间距畸变和层间交错对能带结构及导电性质的影响。层间距畸变使能带宽度明显变小 ,层间交错角在 2 2 .5°时 ,带宽最小 ,带隙最大。比较了酞菁简化模型与真实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所得计算结果对酞菁类电导率有很好的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光敏剂 酞菁晶体 能带结构 导电性质
下载PDF
脂质体影响荧光素钠透皮和皮肤贮留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洁 骆丹 +5 位作者 林向飞 明亚玲 顾宁 马全红 旷英姿 张晓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观察脂质体包裹荧光素钠对人皮肤透皮性能和在皮肤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真、表皮中荧光素钠的分布和含量。结果:荧光素钠脂质体同其溶液和乳剂比较,在表皮内荧光分布深,在真皮荧光强... 目的:观察脂质体包裹荧光素钠对人皮肤透皮性能和在皮肤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真、表皮中荧光素钠的分布和含量。结果:荧光素钠脂质体同其溶液和乳剂比较,在表皮内荧光分布深,在真皮荧光强度小;脂质体荧光素钠真皮透过量少,各时间点表皮内荧光含量较溶液剂型高,而真皮内荧光含量较乳剂低,不同剂型各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外用制剂中脂质体包裹水溶性药物可在人皮肤表皮层保持较高浓度,真皮贮留量和累积透皮量小,故适用于病变表浅的皮肤病,以及经透皮吸收后有不良反应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荧光素钠 透皮实验
下载PDF
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磷脂酸Langmuir-Blodgett双层膜中超分子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春波 丁德胜 +2 位作者 顾宁 陆祖宏 刘举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91-794,共4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二棕榈酰磷脂酸(DPPA)双层LB膜的分子排列结构,发现DPPA双层膜的分子排列具有长程的位置和取向有序,为有序六方结构;同时,在DPPA双层膜的极性区磷酸基团间存在局域超分子结构.
关键词 超分子 磷脂酸 原子力显微镜 LB膜 AFM DPPA
下载PDF
手性Lewis酸催化三甲基氰化硅与醛的不对称加成——手性α-氰醇的合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建章 刘举正 +1 位作者 王宗睦 赵冰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手性 L ewis酸催化下三甲基氰化硅与醛反应生成手性 α-氰醇的报道。参考文献 6篇。
关键词 手性Lewis酸 合成 手性α-氰醇 三甲基氰化硅
下载PDF
尖海龙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系SK-RB-3的杀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聂姬锋 李冬晨 刘凯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3-45,共3页
制备尖海龙提取物,再将其作用于SK-RB-3细胞系,从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细胞分裂指数变化观察体外药效。结果表明,尖海龙提取物可改变SK-RB-3细胞的正常生活形态,又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少分裂指数,从而证实尖海龙提取物具有... 制备尖海龙提取物,再将其作用于SK-RB-3细胞系,从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细胞分裂指数变化观察体外药效。结果表明,尖海龙提取物可改变SK-RB-3细胞的正常生活形态,又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少分裂指数,从而证实尖海龙提取物具有抗癌活性,其在癌症的治疗与预防方面具有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海龙提取物 SK-RB-3细胞系 分裂指数 细胞形态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术研究磷脂LB膜的分子排列有序性及基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春波 吴郢 +2 位作者 顾宁 陆祖宏 刘举正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7年第3期368-371,共4页
利用LB膜技术对有机分子进行有序组装能够得到厚度可调、规整有序的超薄膜,在分子电子学、非线性光学、生物传感器以及模拟生物膜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然而,在研制分子器件的过程中,如何提高LB膜实验的... 利用LB膜技术对有机分子进行有序组装能够得到厚度可调、规整有序的超薄膜,在分子电子学、非线性光学、生物传感器以及模拟生物膜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然而,在研制分子器件的过程中,如何提高LB膜实验的重复性,无损伤检测LB膜的微缺陷结构以及如何有效消除基片对LB膜分子排列结构的影响等问题限制了LB膜的实际应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能够对LB膜的分子排列结构进行分子级观测和表征。最近,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因具有原子级分辨而成为表征有机超薄膜分子结构的新型检测手段,用来研究超薄膜的分子有序排列、分子排列的微缺陷结构以及基片与膜的偶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PC LB膜 分子排列有序性 生物膜
下载PDF
影响超极化度的分子结构因素
10
作者 孙岳明 谈静 刘举正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3-17,共5页
利用MNDO哈密顿中PM-3方法计算了三个系列D-A化合物的偶极矩(μ),极化系数(α),一阶(β)和二阶(σ)超极化系数。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符。计算显示β和ν与推、拉电子基团强弱有关,利用电荷转移可以提高β和ν值。计算结果证明杂原子对超... 利用MNDO哈密顿中PM-3方法计算了三个系列D-A化合物的偶极矩(μ),极化系数(α),一阶(β)和二阶(σ)超极化系数。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符。计算显示β和ν与推、拉电子基团强弱有关,利用电荷转移可以提高β和ν值。计算结果证明杂原子对超极化度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对双取代-二苯基多烯的β和ν计算,证实在共轭键上引入C=C双键是提高β和ν的有效方法。双键数对ν的影响可以表示成:ν=(n)=ν(0)+70n+9.4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 超极化度 传感器 非线性光学
下载PDF
锌卟啉轴向配合物的光谱特性及配位二聚体分子内的能量传递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昕 邹建忠 +2 位作者 叶蕾 丁晓峰 潘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94,共6页
通过轴向配位作用构造了ZnTPP-H2(m-py)TPP卟啉二元体系,研究了配位二聚体的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特性,考察了二聚体分子内的能量传递过程,观察到能量从激发态ZnTPP*流向H2(m-py)TPP。作为... 通过轴向配位作用构造了ZnTPP-H2(m-py)TPP卟啉二元体系,研究了配位二聚体的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特性,考察了二聚体分子内的能量传递过程,观察到能量从激发态ZnTPP*流向H2(m-py)TPP。作为对比,研究了ZnTPP-py体系的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轴向配位的吡啶引起了ZnTPP荧光光谱明显红移,没有分子内的能量转移过程发生。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计算了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二元体系 能量传递 锌卟啉 配位二聚体
下载PDF
CPU0213通过抑制ET系统和NF-κB通路改善感染性休克大鼠血管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海波 袁盛华 +1 位作者 戴德哉 吉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CPU0213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管活性的改善,探讨其治疗感染性休克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感染性休克大鼠术后8 h皮下给予CPU0213(30 mg.kg-1,bid×3 d)。记录存活率,血流动力学参数,器官脏器系数和腹腔渗出液重量,检测血... 目的:通过观察CPU0213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管活性的改善,探讨其治疗感染性休克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感染性休克大鼠术后8 h皮下给予CPU0213(30 mg.kg-1,bid×3 d)。记录存活率,血流动力学参数,器官脏器系数和腹腔渗出液重量,检测血浆ET-1和血清iNOS、GSH-PX、SOD、MDA含量及胸主动脉血管活性,肠系膜血管NF-κB、TNF-αi、NOS和ET系统mRNA表达及其激活态NF-κ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存活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心率和器官脏器系数明显增加,腹腔渗出液显著增多,ET-1和iNOS、MDA含量明显增加,GSH-PX和SOD活性显著下降,血管功能明显降低,TNF-αi、NOS和ET系统mRNA表达及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PU0213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CPU0213通过阻断ET系统和NF-κB通路改善血管活性,减少腹腔渗出液,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U0213 感染性休克 内皮素 内皮素受 体拮抗剂 血管活性 基因和蛋白表达
下载PDF
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改善感染性休克小鼠/大鼠的血管活性
13
作者 贺海波 袁盛华 +1 位作者 戴德哉 吉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62-868,共7页
目的:通过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20213对结扎小鼠和大鼠盲肠并穿孔致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的改善,探讨其通过干预内皮素-活性氧(ET-ROS)轴心治疗感染性休克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小鼠盲肠并穿孔,8 h后按30 mg·kg-1皮下注射... 目的:通过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20213对结扎小鼠和大鼠盲肠并穿孔致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的改善,探讨其通过干预内皮素-活性氧(ET-ROS)轴心治疗感染性休克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小鼠盲肠并穿孔,8 h后按30 mg·kg-1皮下注射(sc)CPU0213,bid×3 d。观察术后该时间段的存活率,计算腹腔渗出液重量,生命器官脏器系数,心肌、肾匀浆和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胸主动脉血管活性;同样方法结扎大鼠盲肠,检测血浆ET-1浓度和肠系膜血管ETA和ETB受体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存活率明显降低,生命器官脏器系数明显增加,腹腔渗出液显著增多,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及NO生物利用度明显降低;大鼠血浆ET-1浓度显著升高,肠系膜血管ETA和ETB受体mRNA表达上调;CPU20213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CPU0213通过阻断ET-ROS轴心,改善血管活性,减少腹腔渗出液,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U0213 感染性休克 血管活性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PD_2VCO夹心化合物在配体开口方向的V—CO成键特性
14
作者 张韫宏 刘举正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98-102,共5页
比较了环戊二烯(Cp)负离子的金属夹心化合物Cp_2V和戊二烯(PD)负离子金属夹心化合物PD_2V与Lewis碱一氧化碳CO络合时的电子结构差异,通过金属V与CO之间的σ键轨道和π键轨道的性质,说明了开环夹心化合物开口方向的成键特性.
关键词 夹心化合物 戊二烯 一氧化碳
下载PDF
二茂铁衍生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鹰 刘举正 +1 位作者 吴建耀 李富铭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311-1314,共4页
合成了一种具有较大二阶非线性效应的给-受体型金属有机分子(反式)-[1-二茂铁基-2-(4-硝基苯基)乙烯],该分子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变色效应十分显著,用电场诱导二次谐波方法测定其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为32.1×10-... 合成了一种具有较大二阶非线性效应的给-受体型金属有机分子(反式)-[1-二茂铁基-2-(4-硝基苯基)乙烯],该分子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变色效应十分显著,用电场诱导二次谐波方法测定其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为32.1×10-30esu,非线性光学活性明显优于结构类似的苯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衍生物 非线性光学 电场诱导 二次谐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