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胡卫华 王净 +4 位作者 何向锋 褚莉莉 赵枫姝 蒋翠莲 李晓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UHSC)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体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从脐血中分离CD34+UH-SC,加入细胞因子SCF、IL-3和IL-6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特性。应用... 目的:建立稳定的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UHSC)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体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从脐血中分离CD34+UH-SC,加入细胞因子SCF、IL-3和IL-6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特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其CD34分子的表达,研究其增殖、生长和分化特性。以RT-PCR法检测干细胞高表达基因ABCG2的转录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CD34+UHSC悬浮生长,约1周后易形成克隆球,增殖旺盛,呈现指数生长期;细胞增殖周期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趋缓;CD34+UHSC表面标志亦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而表达下降,同时ABCG2基因的表达亦逐步下调。结论:体外获得纯化的CD34+UHSC,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但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CD34+分子标志逐步丢失,提示在增殖旺盛的指数生长期7~21d内最适用于各项相关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造血干细胞 体外培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载体和基因片段的选择对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免疫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房雪峰 王立新 +3 位作者 孟继鸿 董晨 田华 翟理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载体和不同大小的目的基因片段对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免疫抗原表达的影响,为基于HEV中和抗原表位的HEV基因免疫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含Ⅳ型HEV中国株中和抗原表位的p166和p179片段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TR421和pCDNA3.1... 目的比较不同载体和不同大小的目的基因片段对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免疫抗原表达的影响,为基于HEV中和抗原表位的HEV基因免疫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含Ⅳ型HEV中国株中和抗原表位的p166和p179片段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TR421和pCDNA3.1两种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HepG2人肝癌细胞系,经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析以及将质粒注射小鼠局部肌肉组织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分析目的基因在体内外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pTR421-166、pTR421-179、pCDNA3.1-166和pCDNA3.1-179四种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和核苷酸测序鉴定,编码基因正确无误;pTR421-179转染的细胞以及注射小鼠的局部肌肉组织可以检测到p179的表达,而pCDNA3.1-179、pCDNA3.1-166以及pTR421-166均检测不到目的基因在体内、外的抗原表达。结论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的选择显著影响HEV抗原在体内、外的表达,直接关系到基因免疫的成功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免疫 中和抗原表位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源于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曹雪 杨瑞丽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02-305,共4页
海洋微生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十几年来,已从不同的海洋微生物中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显示出诱人的研究开发前景。文章就目前国内外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抗肿瘤活性物质 海洋放线菌 海洋细菌 海洋真菌
下载PDF
从鼠黑色素瘤细胞系中分离和鉴定癌干细胞样细胞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猛 文萍 +6 位作者 窦骏 李雅婷 唐权 褚莉莉 赵枫姝 蒋翠莲 顾宁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4期500-502,共3页
目的:从鼠黑色素瘤BL6F10细胞系中分离与鉴定癌干细胞(CSC)样细胞,为今后对CSC的鉴定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免疫磁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从BL6F10细胞系中分离有特征性CD表型的瘤细胞,体外观察不同CD表型瘤细胞在软琼脂培养基... 目的:从鼠黑色素瘤BL6F10细胞系中分离与鉴定癌干细胞(CSC)样细胞,为今后对CSC的鉴定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免疫磁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从BL6F10细胞系中分离有特征性CD表型的瘤细胞,体外观察不同CD表型瘤细胞在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克隆的能力;将这些瘤细胞皮下注射到C57BL/6小鼠,比较其致瘤性。结果:从BL6F10细胞系中分离出不同CD表型的特征性瘤细胞;在软琼脂培养基上,CD133+、CD44+和CD44+CD133+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高于CD133-、CD44-和CD44+CD133-细胞;CD133+、CD44+、CD44+CD133+和CD44+CD133+CD24+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分别强于CD133-、CD44-、CD44+CD133-和CD44+CD133+CD24-细胞。结论:CD44+CD133+CD24+表型的BL6F10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与CSC样细胞相似,具有CSC特征,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鉴定BL6F10细胞系中的CSC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黑色素瘤 BL6F10细胞系 癌干细胞样细胞 癌干细胞
下载PDF
CD133分子与造血干/祖细胞和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卫华 窦骏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9年第3期63-66,共4页
越来越多的实体瘤癌干细胞(CSCs)研究中鉴定分离出含有CD133+的CSCs亚群。深入了解CD133+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细胞与肿瘤信号转导、药物耐受和放化疗抵抗等的相关性,将有助于靶向治疗CSCs。本文就CD133分子与造血干/祖细胞(HSPC)和CSC... 越来越多的实体瘤癌干细胞(CSCs)研究中鉴定分离出含有CD133+的CSCs亚群。深入了解CD133+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细胞与肿瘤信号转导、药物耐受和放化疗抵抗等的相关性,将有助于靶向治疗CSCs。本文就CD133分子与造血干/祖细胞(HSPC)和CSCs之间的关系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分子 造血干细胞 癌干细胞 耐药治疗
下载PDF
基于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的基因免疫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6
作者 翟理杰 王立新 +4 位作者 房雪峰 梁久红 林陵 赵宇 孟继鸿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71-74,78,共5页
目的 :获得戊型肝炎病毒 (HEV )中和表位 p166的编码基因 ,构建基于该中和表位的HEV基因免疫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从粪便标本中扩增获得HEVORF2中G64 61~G70 3 5片段 ,通过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鉴定其基因型 ,PCR方法扩... 目的 :获得戊型肝炎病毒 (HEV )中和表位 p166的编码基因 ,构建基于该中和表位的HEV基因免疫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从粪便标本中扩增获得HEVORF2中G64 61~G70 3 5片段 ,通过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鉴定其基因型 ,PCR方法扩增该片段中HEV中和表位 p166的编码基因 ,经酶切后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TR42 1质粒 ,并以PCR、酶切和DNA测序加以鉴定。结果 :成功克隆了 p166的编码基因 ,其基因型别为Ⅳ型 ;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p166的编码基因已成功插入pTR42 1质粒 ,且核酸序列、读码框架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含Ⅳ型HEV中和表位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 ,为后续基于HEV中和表位基因免疫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中和表位 基因免疫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口服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病及转基因植物在该领域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瑞丽 孟继鸿 《现代医学》 2002年第5期341-344,共4页
口服耐受的机制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阐明。近年来通过口服抗原 (耐受原 )诱导免疫耐受 ,靶向性治疗自身免疫病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口服耐受诱导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在动物模型研究中获得显著效果 ,并开始应用于人自身免疫病的临床治疗... 口服耐受的机制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阐明。近年来通过口服抗原 (耐受原 )诱导免疫耐受 ,靶向性治疗自身免疫病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口服耐受诱导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在动物模型研究中获得显著效果 ,并开始应用于人自身免疫病的临床治疗。但口服免疫耐受性的诱导需要摄入大量的可溶性蛋白抗原 ,低成本获得充足的口服耐受原是将口服诱导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推向临床应用的瓶颈。转基因植物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表达系统合成的耐受原已在自身免疫病模式动物中获得成功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 ,该表达系统有望在诱导口服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病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耐受 自身免疫病 耐受原 转基因植物
下载PDF
HCV结构区DNA疫苗诱发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兵 窦骏 +4 位作者 王立新 史志英 王净 印佩钦 林陵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3-327,共5页
目的通过 HCV结构区 DNA疫苗直接免疫小鼠 ,诱发其体内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研究 ,为 HCVDNA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方法用重组的 p BK- CMV质粒体外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 / 0 ,建立了能体外表达 HCV结构区蛋白的 SP2 / 0 D细胞... 目的通过 HCV结构区 DNA疫苗直接免疫小鼠 ,诱发其体内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研究 ,为 HCVDNA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方法用重组的 p BK- CMV质粒体外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 / 0 ,建立了能体外表达 HCV结构区蛋白的 SP2 / 0 D细胞系 ,分别用 SP2 / 0和 SP2 / 0 D细胞攻击用空质粒或 p BK- CMV质粒免疫过的 Balb/ c小鼠 ,通过肿瘤形成、肿瘤重量、肿瘤组织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不同免疫组小鼠血清中 IL - 2和 IFN -γ含量来观察小鼠体内 T淋巴细胞的活性。结果用 SP2 / 0和 SP2 / 0 D攻击空质粒或 p BK- CMV质粒免疫过的小鼠 15 d后 ,SP2 / 0 D攻击的 p BK- CMV质粒免疫鼠肿瘤重量 ( 0 .9± 0 .12 ) g明显低于空白质粒免疫组和 SP2 / 0接种组 ( P<0 .0 0 1) ,且该免疫组小鼠血清中 IL- 2和 IFN- γ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免疫组 ;此外 ,用 SP2 / 0 D攻击的 p BK- CMV免疫鼠 ,肿瘤病理切片中可见明显的 T淋巴细胞浸润。结论重组的 HCV结构区 DNA疫苗 ( p BK- CMV)能诱导小鼠体内特异性 T淋巴细胞反应 ,HCV DNA疫苗可能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DNA疫苗 CTL 活性 HCV 小鼠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Ⅰ、Ⅱ与Ⅲ、Ⅳ基因型B细胞抗原表位的异同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宇 梁久红 +4 位作者 孟继鸿 张兰芳 张红梅 丁福 季晓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1-595,共5页
目的 :制备戊型肝炎病毒 (HEV)缅甸株和墨西哥株ORF2重组蛋白 (p16 6Bur和p16 6Mex)的单克隆抗体(McAbs) ,用于分析HEV不同基因型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点。方法 :将免疫BALB C小鼠脾细胞与SP2 0骨髓瘤细胞融合 ,获得分泌抗 p16 6Bur和抗 ... 目的 :制备戊型肝炎病毒 (HEV)缅甸株和墨西哥株ORF2重组蛋白 (p16 6Bur和p16 6Mex)的单克隆抗体(McAbs) ,用于分析HEV不同基因型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点。方法 :将免疫BALB C小鼠脾细胞与SP2 0骨髓瘤细胞融合 ,获得分泌抗 p16 6Bur和抗 p16 6MexMcAbs的杂交瘤细胞株 ,然后采用ELISA和免疫印迹法测定McAbs与不同基因型HEVORF2编码蛋白p16 6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获得 4株杂交瘤细胞株 ,即分泌抗 p16 6BurMcAbs的 2C2 、2B1 以及分泌抗 p16 6MexMcAbs的D8G1 0 和E5E1 2 ,其中 2B1 分泌的McAb仅能与第Ⅰ、Ⅱ基因型编码的重组蛋白结合 ,而其余 3株分泌的McAbs既能与I、II基因型HEV的p16 6重组蛋白发生反应 ,也能与III、IV基因型的p16 6蛋白反应。结论 :HEV第Ⅰ、Ⅱ基因型与Ⅲ、Ⅳ基因型ORF2编码蛋白既有共同又有不同的B细胞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抗原表位 单克隆抗体 重组蛋白 基因型
下载PDF
小鼠白细胞介素21 cDNA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国兵 窦骏 +1 位作者 陈峻崧 洪晓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 2 1(IL 2 1)基因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用以进行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法 :用RT PCR法 ,从ConA活化的小鼠T细胞中扩增IL 2 1cDNA ,克隆入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质粒 pcDNA3.1中 ,构建重组mIL 2 1真核表达质粒。重... 目的 :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 2 1(IL 2 1)基因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用以进行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法 :用RT PCR法 ,从ConA活化的小鼠T细胞中扩增IL 2 1cDNA ,克隆入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质粒 pcDNA3.1中 ,构建重组mIL 2 1真核表达质粒。重组体用载体上的通用引物和PCR下游引物为测序引物 ,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将已鉴定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Sp2 / 0细胞 ,用RT PCR法鉴定转染细胞中IL 2 1基因的表达 ,用MTT比色法检测表达的mIL 2 1诱导的NK细胞杀伤活性的增强。结果 :正确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D NA3.1/mIL 2 1,并在转染的细胞中检测出IL 2 1的表达 ,表达的mIL 2 1可在体外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IL 2 1,为进一步在肿瘤动物模型中进行IL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RT-PCR 重组质粒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ACMA006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雪 杨瑞丽 +2 位作者 袁献温 奚涛 杨臻峥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0-404,共5页
对从中国江苏连云港海域中筛选出的海洋放线菌ACMA006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2种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并进一步鉴定其结构.海洋放线菌ACMA006经大规模发酵后,发酵液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其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 对从中国江苏连云港海域中筛选出的海洋放线菌ACMA006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2种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并进一步鉴定其结构.海洋放线菌ACMA006经大规模发酵后,发酵液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其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及HPLC等方法对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1H-HMR谱和13C-NMR谱等波谱数据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表明化合物B为放线菌素D,其分子式为C62H86N12O16,含有2个多肽酯环,由L-苏氨酸、D-缬氨酸、L-脯氨酸、N-甲基甘氨酸和L-N-甲基缬氨酸组成,通过羧基与发色母核吩噁嗪酮相连接.化合物A可能为放线菌素D的衍生物.这是国内外首次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提取出放线菌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放线菌 抗肿瘤活性 放线菌素D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mIL-21基因转染的Sp2/0瘤苗细胞的抗肿瘤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褚莉莉 窦骏 +4 位作者 赵枫姝 唐权 张爱凤 王永仿 顾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IL-21瘤苗-Sp2/0-mIL-21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2/0-mIL-2瘤苗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分子的表达。以瘤苗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CFSE,7-AAD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观察肿... 目的:探讨小鼠IL-21瘤苗-Sp2/0-mIL-21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2/0-mIL-2瘤苗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分子的表达。以瘤苗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CFSE,7-AAD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观察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用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CXC家族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苗细胞膜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明显上调。瘤苗接种组小鼠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病理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并检测到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上调。结论:肿瘤细胞瘤苗Sp2/0-mIL21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T细胞的增殖、活化,促进NK细胞的分化成熟,淋巴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以及增强NK细胞和CTL的细胞毒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瘤苗 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 7-氨基放线菌素D(7-AAD) 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 抗肿瘤机制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第4基因型中国株ORF2编码蛋白的抗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红梅 戴星 +2 位作者 孟继鸿 赵宇 单祥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7-642,共6页
以戊型肝炎病毒(HEV)第4基因型中国株ORF2编码蛋白p166Chn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s),同时制备20个N端或C端逐渐截短的p166Chn截短蛋白,与7种不同基因型和亚型的p166蛋白一起,通过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以及竞争抑制实验对主... 以戊型肝炎病毒(HEV)第4基因型中国株ORF2编码蛋白p166Chn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s),同时制备20个N端或C端逐渐截短的p166Chn截短蛋白,与7种不同基因型和亚型的p166蛋白一起,通过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以及竞争抑制实验对主要存在于我国的HEV第4基因型毒株进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发现所制备的McAbs与p166Chn截短蛋白的免疫反应有两种类型,以1G10为代表的McAbs能与N端不短于aa477、C端不短于aa613的截短蛋白反应,其针对的抗原表位是构象依赖型表位,依赖于aa477-aa613肽链区段;而McAb2F11则能与N端不短于aa474、C端不短于aa617的截短蛋白反应,其针对的抗原表位也是构象表位,但需依赖于较长的肽链区段(aa474-aa617)。竞争抑制实验显示两类McAbs互不抑制,进一步证实了所发现的两个抗原表位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更有意义的是,两类McAbs均能与其他不同HEV基因型和亚型来源的p166重组蛋白发生阳性反应,表明这两个抗原表位是HEV基因型共同性的,可以在世界各国分布的不同基因型HEV毒株中诱导交叉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基因型 表位
下载PDF
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4
14
作者 袁献温 杨瑞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3,共6页
海洋放线菌ACMA006的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人常细胞毒性较弱。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产生可溶性色素;基质菌丝在培养早期现横隔,随后发生断裂;最适生长温度为28°C。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 海洋放线菌ACMA006的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人常细胞毒性较弱。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产生可溶性色素;基质菌丝在培养早期现横隔,随后发生断裂;最适生长温度为28°C。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ACMA006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成员,与该属的合格发表种卡伍尔链霉菌华盛顿亚(S.cavourensis subsp.washingtonensis)的16SrDNA序列相似性最高,同源性达100%,但在部分态特征和理化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初步确定ACMA006属于卡伍尔链霉菌华盛顿亚种的一个洋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活性 海洋放线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孟继鸿 戴星 +2 位作者 窦晓光 YE KHUDYAKOV H A FIELDS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基因型和亚型戊型肝炎病毒 (HEV)重组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对HEV抗原性的影响 ,筛选出最佳的HEV抗原用于戊型肝炎的免疫诊断。方法 :用已知序列的HEV基因工程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 ,对已知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 :探讨不同基因型和亚型戊型肝炎病毒 (HEV)重组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对HEV抗原性的影响 ,筛选出最佳的HEV抗原用于戊型肝炎的免疫诊断。方法 :用已知序列的HEV基因工程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 ,对已知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 :6种不同抗原对 3 0份正常献血者血清无抗原性 ,对 17份急性戊型肝炎病人血清和 5份实验感染动物血清均呈阳性反应 ,但血清抗体滴度的高低与所用抗原的基因型有关 ,尤其是受到该抗原第 76位氨基酸变化的影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重组蛋白 抗原性
下载PDF
一株海洋放线菌发酵液抗肿瘤活性初探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瑞丽 袁献温 +2 位作者 郑杰 王淑军 李丹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用四氮唑蓝(MTT)法对96株海洋放线菌、细菌、真菌的发酵液进行细胞毒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13%的放线菌和3%的细菌发酵液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放线菌ACMA006具有显著细胞毒活性,而且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进一步用DNAladder电泳分析和... 用四氮唑蓝(MTT)法对96株海洋放线菌、细菌、真菌的发酵液进行细胞毒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13%的放线菌和3%的细菌发酵液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放线菌ACMA006具有显著细胞毒活性,而且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进一步用DNAladder电泳分析和荧光染色法观察到放线菌ACMA006发酵液能明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株具有抗肿瘤潜力的放线菌ACMA006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人、猪、禽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梁久红 孟继鸿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1-586,共6页
目的研究人、猪、禽戊型肝炎病毒(HEV)的血清学关系。方法应用ELISA分别以人、猪、禽HEV ORF2重组蛋白p166human、p166swine、p268avian检测人、猪、鸡血清及其他标本中抗- HEV IgG,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 目的研究人、猪、禽戊型肝炎病毒(HEV)的血清学关系。方法应用ELISA分别以人、猪、禽HEV ORF2重组蛋白p166human、p166swine、p268avian检测人、猪、鸡血清及其他标本中抗- HEV IgG,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p166human和p166swine对HEV实验感染动物血清、HEV ORF2重组蛋白免疫血清和单克隆抗体均呈阳性反应,而p268avian均呈阴性反应。以p166human、p166swine、p268avian检测人、猪、鸡血清抗-HEV IgG,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检出率分别为98.5%、97.7%和1.5%,正常人血清为10.0%、10.0%和4.0%,猪血清为26.9%、25.6%和1.3%,鸡血清为4.3%、2.2%和33.3%。p268avian与p166human或p166swine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p166human和p166swine对不同样本的检测均呈直线正相关,而p268avian与p166human或p166swine无直线相关性。人和猪HEV pORF2的序列同源性在88.2%~99.2%,而禽HEV与人、猪HEV pORF2的同源性仅为45.5%~46.1%,其中含有多个插入和缺失突变。结论人和猪HEV血清学关系密切,而禽HEV与人、猪HEV抗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血清学相关性。因此禽HEW与人、猪HEV的关系应予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戊型肝炎病毒 猪戊型肝炎病毒 禽戊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关系
原文传递
PKH26标记UMSC示踪技术在细胞移植治疗卵巢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卫华 王净 +4 位作者 窦骏 何向峰 赵枫殊 邹丹丹 李晓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PKH26荧光染料作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示踪剂在移植治疗卵巢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面分子表达,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观察其向成骨、成脂细胞诱... 目的:探讨PKH26荧光染料作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示踪剂在移植治疗卵巢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面分子表达,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观察其向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状况。用PKH26标记经鉴定的UMSC,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标记率,再用标记的2×106个UM-SC经尾静脉移植给荷卵巢癌裸鼠,14天后观察标记细胞的迁移和转归。结果:从脐血MNC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其低表达CD34和CD133而高表达CD44、CD29及CD90特征性分子,并能诱导分化为成骨、成脂细胞。经鉴定表明:从脐血MNC中可培养出UMSC。PKH26标记的UMSC呈长梭形或纺锤形,标记阳性率达98.63%。标记的UMSC在裸鼠经14天迁移后,在裸鼠脾脏及肿瘤组织中均可见发出红色荧光的标记细胞。结论:PKH26标记的UMSC可作为体内示踪细胞移植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H26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癌 细胞移植
下载PDF
mIL-21基因治疗小鼠肿瘤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国兵 窦骏 +3 位作者 赵枫姝 陈峻崧 褚莉莉 唐权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建立小鼠Sp2/0皮下肿瘤模型,以我们构建并鉴定过的真核表达质粒peDNA3.1/mIL-21在瘤体内直接注射,考察mIL-21基因治疗对小鼠Sp2/0肿瘤的疗效。结果显示pcDNA3.1/mIL-21质粒治疗对小鼠皮下Sp2/0肿瘤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CTL和NK细胞毒... 建立小鼠Sp2/0皮下肿瘤模型,以我们构建并鉴定过的真核表达质粒peDNA3.1/mIL-21在瘤体内直接注射,考察mIL-21基因治疗对小鼠Sp2/0肿瘤的疗效。结果显示pcDNA3.1/mIL-21质粒治疗对小鼠皮下Sp2/0肿瘤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CTL和NK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IFN-γ分泌升高显著,但抗体无明显升高。表明mIL-21基因治疗的抗肿瘤效应,可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肿瘤 基因治疗 CTL NK
下载PDF
癌、干细胞和癌干细胞共同拥有的信号传导通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猛 窦骏 +2 位作者 李雅婷 文萍 顾宁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7年第5期824-826,共3页
干细胞(SC)是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随着对SC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SC与肿瘤细胞有许多共性,如无限增生能力、迁移能力及在某些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故提出了肿瘤起源于SC的学说。探讨癌、SC和癌干细胞(CSC)之间可能存在的... 干细胞(SC)是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随着对SC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SC与肿瘤细胞有许多共性,如无限增生能力、迁移能力及在某些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故提出了肿瘤起源于SC的学说。探讨癌、SC和癌干细胞(CSC)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信号传导通路,以便发现治疗CSC的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癌干细胞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