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缝合器在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闭合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宜芸 秦永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血管缝合器(SMCD)是一类通过经皮装置在穿刺点周围置入缝线的血管闭合装置,可在经皮条件下达到最接近外科缝合的闭合效果。SMCD经皮闭合对于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的微创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SMCD预置缝线技术是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闭... 血管缝合器(SMCD)是一类通过经皮装置在穿刺点周围置入缝线的血管闭合装置,可在经皮条件下达到最接近外科缝合的闭合效果。SMCD经皮闭合对于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的微创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SMCD预置缝线技术是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闭合方式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现有研究评估了SMCD及预置缝线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闭合失败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术中和术后减少出血的辅助方法。术后如何安全有效地对大口径穿刺入路进行经皮闭合也已成为SMCD临床应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总结SMCD在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闭合中的应用现状,为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装置 血管缝合器 股动脉 预置缝线技术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施磊 陈赟东 +2 位作者 冷硕 赵国峰 邓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与非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以探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复查造影瘤腔填塞致密程度(Ray...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与非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以探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复查造影瘤腔填塞致密程度(Raymond分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前术后改善程度评估临床预后改善程度。结果19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未破裂组患者126例,破裂组患者65例;未破裂组术后即刻完全栓塞RaymondⅠ级患者111例(88%),RaymondⅡ级9例(7.1%),RaymondⅢ级6例(4.8%);破裂组RaymondⅠ级55例(84.6%);RaymondⅡ级6例(9.2%),RaymondⅢ级4例(6.1%),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破裂组复查脑血管造影平均时间为164.45 d,而破裂组为161.55 d,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查造影完全栓塞率非破裂组为84.1%,破裂组为84.6%,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破裂组总并发症20例(15.9%),围手术期缺血事件10例(7.9%)、出血事件3例(2.4%);破裂组总手术相关并发症13例(20%),围手术期缺血事件6例(9.2%)、出血事件5例(7.7%),其中未破裂组复发7例(5.6%),破裂组复发2例(3.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3、6、12个月mRS评分改变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在本研究中,颅内动脉瘤未破裂与破裂组术中填塞致密程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介入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常小峰 郭金和 滕皋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83-888,共6页
介入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之后的又一重要治疗方式。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肿瘤的常规治疗模式,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新的... 介入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之后的又一重要治疗方式。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肿瘤的常规治疗模式,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恶性肿瘤 联合免疫 抑制剂 检查点 肿瘤免疫治疗 介入免疫治疗 治疗方式
原文传递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评估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登玲 李澄 +3 位作者 陈晓晖 张毅 杜子伟 居胜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4-669,共6页
目的比较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 HR-MRI)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测量结果,明确3D HR-MRI对管腔狭窄程度评估的可靠性。方法搜... 目的比较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 HR-MRI)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测量结果,明确3D HR-MRI对管腔狭窄程度评估的可靠性。方法搜集脑缺血发作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均行3D HR-MRI、TOF-MRA、CE-MRA扫描,部分患者并行DSA检查。分析不同方法测量管腔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以DSA为金标准,衡量HR-MRI、TOF-MRA、CE-MRA三种方法在评估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62例患者共82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其中33例患者(共40处狭窄)行DSA检查。HR-MRI与CE-MRA狭窄率测量值之间呈极强相关(r=0.840),HR-MRI与TOF-MRA之间呈强相关。HR-MRI、CE-MRA与DSA之间在评估管腔狭窄度均呈极强相关(r=0.823、0.808),TOF-MRA与DSA之间呈强相关(r=0.661)。HR-MRI、CE-MRA与DSA在评估管腔狭窄度分级之间均有较好一致性(k=0.765、0.786),二者测量结果一致性稍优于TOF-MRA(k=0.667)。结论3D HR-MRI不仅可视化提供颅内粥样硬化斑块信息,且能对管腔狭窄程度(尤其是中重度狭窄)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高分辨率 磁共振成像 粥样硬化 狭窄 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的临床热点问题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 朱海东 +2 位作者 张毅 邓钢 滕皋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80-883,共4页
卒中是指突然发病的由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是人类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超过80%[1].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溶... 卒中是指突然发病的由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是人类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超过80%[1].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标准治疗方式之一,但存在时间窗窄、禁忌证多等缺陷,对大血管闭塞的再通效果也很有限[2].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具有再通速度快、适应证宽等优点,随着器械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逐渐成为治疗AIS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PLASMINOGEN ACTIVATOR 缺氧缺血性疾病 脑血液循环障碍 临床
原文传递
经前外侧颈2椎体倾斜穿刺路径的影像解剖 被引量:1
6
作者 虞文辉 何仕诚 +4 位作者 杜瑞杰 朱海东 方文 李书书 孙飞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7期2913-291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倾斜入路行颈2椎体穿刺路径的影像解剖及其能否对实际穿刺有指导意义。方法新鲜尸体10具分别于双侧颈总动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行CT扫描,通过二维重建建立双侧模拟穿刺路径,分别测量穿刺点距中线的旁开距离(AC)、模拟...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倾斜入路行颈2椎体穿刺路径的影像解剖及其能否对实际穿刺有指导意义。方法新鲜尸体10具分别于双侧颈总动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行CT扫描,通过二维重建建立双侧模拟穿刺路径,分别测量穿刺点距中线的旁开距离(AC)、模拟路径与矢状面间夹角(AOB)及与颈动脉壁和喉咽侧壁间距离。根据所得参数于透视下行颈2椎体前外侧倾斜穿刺,成功后再行CT扫描,通过二维重建显示实际针道并测量相关数据。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0具尸体均获得双侧CT模拟穿刺路径。透视导向下颈2椎体10节共20侧分别穿刺均获成功,且CT重建均显示实际针道。左模拟路径AC、AOB、与颈动脉距离及与喉咽侧壁的距离分别为(4.7±1.0)cm、(33±8)°、(6.7±2.6)mm、(6.6±2.8)mm,右侧为(5.2±1.3)cm、(36±8)°、(7.5±2.2)mm、(7.2±2.5)mm;左实际针道AC、AOB、与颈动脉距离以及与喉咽侧壁的距离分别为(4.5±1.1)cm、(33±9)°、(6.7±3.0)mm、(7.1±3.9)mm,右侧为(5.1±1.5)cm、(35±10)°、(7.4±2.1)mm、(7.2±2.6)mm,对各项数据分别行左右以及模拟与实际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4-1.882,均P〉0.05)。结论CT重建可模拟经前外侧颈2椎体倾斜穿刺路径,并与实际针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T模拟路径可指导经前侧倾斜穿刺颈2椎体,并提高实际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2椎体 穿刺入路 前外侧 影像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