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SCLC肺内叶段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选择
1
作者 王清北 朱林 吴正国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69-577,共9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内叶段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cVATS)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经cVATS治疗的NSCLC患者244例,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的患者定义...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内叶段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cVATS)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经cVATS治疗的NSCLC患者244例,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的患者定义为训练集(n=183),2018年5月至11月的患者定义为验证集(n=61);训练集用来建立模型,验证集用来评估模型性能。训练集中,根据淋巴结清扫方式,将患者分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SML)组(n=93)和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术(LSND)组(n=90)。计算训练集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淋巴结转移(n=55)与未转移(n=128)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比较训练集中SML组与LSN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术期临床指标、总生存期(O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训练集中183例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30.05%(55/183),转移淋巴结共328枚;第2~13组淋巴结中,第10(15.60%,44/282)、11(22.79%,98/430)以及12~13(15.25%,61/400)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2.71,95%CI为1.82~4.09,P<0.001)、CT影像特征(OR=2.49,95%CI为1.59~6.99,P=0.001)、分化程度(OR=2.06,95%CI为1.11~3.81,P=0.010)、血清癌胚抗原(CEA)(OR=1.87,95%CI为1.42~2.58,P=0.015)、胸膜受侵(OR=1.81,95%CI为1.07~3.07,P=0.021)均是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91(95%CI为0.88~0.97)和0.89(95%CI为0.84~0.96),两集的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用于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鉴别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5%CI为0.87~0.96)和0.91(95%CI为0.85~0.98)。训练集中SML组与LSN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03.08±38.26)min比(177.14±22.18)min,t=5.59,P<0.001]、术中失血量[(458.14±65.04)ml比(426.08±26.58)ml,t=4.34,P<0.001]、胸腔引流量[(1200.14±226.58)ml比(1114.38±164.34)ml,t=2.92,P=0.004]、拔管时间[(6.57±1.28)d比(5.02±1.12)d,t=8.71,P<0.001]、住院时间[(15.02±1.29)d比(12.08±1.57)d,t=13.86,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年(96.77%比96.67%)、3年(84.95%比86.67%)、5年(75.27%比77.78%)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8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28%(17/93)比7.78%(7/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35)。结论肺内叶段淋巴结在NSCLC患者转移过程中占据相当的比例,第10、11以及12~13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肿瘤最大径、CT影像特征、分化程度、血清CEA、胸膜受侵均是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与SML相比,LSND创伤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淋巴转移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