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循证医学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永峰 杨毅军 《肝脏》 2008年第6期501-502,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医学评价 非生物型人工肝 疗效 循证 临床应用 病毒性肝炎 再循环系统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小玉 兪海英 +5 位作者 郭银燕 张红梅 王雷 丁巧云 潘剑 曹兴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46-547,共2页
目的动态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11例只接受保肝降酶治疗,两组均观察24周。另取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 目的动态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11例只接受保肝降酶治疗,两组均观察24周。另取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抗病毒治疗患儿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744.6±28.9)%、(664.1±29.8)%和(423.7±1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3.6±36.5)%、(1103.1±72.7)%和(760.4±18.4)%(P<0.05);治疗前保肝降酶治疗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DV治疗24周后,患儿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1091.1±20.1)%、(992.3±14.2)%和(651.4±21.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ADV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肝功能明显改善,HBV DNA转阴,T细胞亚群的比例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伟 杨永峰 +2 位作者 顾小军 夏茵 王华利 《肝脏》 2009年第4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疗效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 抗HBV药物 高流行区 首选药物 胸腺嘧啶
下载PDF
肝衰竭预后模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倪清涛 杨永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500-504,共5页
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准确评估肝衰竭患者预后,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过程的把握十分重要,并最终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近几年出现的新的肝衰竭预后模型进行了综述,包括MELD评分、SOFA评分、改良的SOFA评分、ALFE... 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准确评估肝衰竭患者预后,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过程的把握十分重要,并最终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近几年出现的新的肝衰竭预后模型进行了综述,包括MELD评分、SOFA评分、改良的SOFA评分、ALFED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模型的优缺点和运用条件。另外,对新出现的肝衰竭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预后 模型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住院结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嵇婷婷 叶伟 赵伟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IRS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IRS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临床指标、住院期间出现死亡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关系,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预测因素。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共461例,其中出现SIRS的有185例,发生率为40.1%;合并SIRS组患者与未合并SIRS组相比,存在较高的黄疸发生率、细菌感染率、血清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以及较长的住院时间,存在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PLT)计数、钠离子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共计22例患者死亡(5.8%),8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7%),4例发生1型肝肾综合征(0.9%),20例发生肝性脑病(4.3%)。SIRS的发生与患者的死亡(P<0.001)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出现(P<0.001)均有关。MELD评分可同时预测死亡和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P<0.001),而SIRS和血红蛋白可预测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P<0.05)。结论SIRS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可加重患者肝损害,导致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SIRS的存在可预测患者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 死亡 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下载PDF
血浆置换并联或串联血液滤过治疗肝衰竭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永峰 黄平 +6 位作者 张宁 盖晓东 冯晓宁 钟艳丹 王立蓉 杨毅军 赵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PE)并联或串联血液滤过(HF)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77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E组(39例)以及PE并联或串联HF组(PE+HF组,38例),并与同期住院未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PE)并联或串联血液滤过(HF)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77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E组(39例)以及PE并联或串联HF组(PE+HF组,38例),并与同期住院未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患者(对照组,41例)进行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组和PE+HF组治疗后血白蛋白(AIb)、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活性(PTA)均升高,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下降(P〈0.05或P〈0.01),提示生化指标均改善明显。PE组存活率为48.7%(19/39),PE+HF组为68.4%(26/38),对照组为29.3%(12/41),其中PE+HF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1,P〈0.01)。且PE+HF组治疗后肝性脑病患者意识转清率明显高于PE组(42.8%比0,P〈0.05)。PE+HF组内环境紊乱纠正比例(19/23)较PE组(0/21)高(P〈0.05)。结论PE并联或串联HF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用P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肝衰竭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小玉 张红梅 +5 位作者 杨永峰 王雷 俞海英 潘剑 郭银燕 丁巧云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1期33-35,137,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HBV-DNA载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经恩替卡韦治疗12和24周的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4+、CD8+细胞的绝对...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HBV-DNA载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经恩替卡韦治疗12和24周的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4+、CD8+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并分析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水平和血清总胆红素(Tbi 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并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慢乙肝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绝对计数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4周后分别为1091.6、992.3、651.2,较治疗前分别增长了46.2%、49.4%、53.9%;各组老年患者TBi L水平、HBV-DNA载量及ALT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血清ALT、TBi L水平及HBV-DNA载量水平与CD3+、CD4+、CD8+失衡存在一致性。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后,肝功能明显改善,HBV-DNA复制明显减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细胞数CD3+、CD4+和CD8+进行性升高,T细胞亚群的比例呈逐渐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老年乙肝患者 CD3+ CD4+ CD8+
原文传递
Gilbert综合征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晓云 刘兰侠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9-933,共5页
目的研究先天.胜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病理特点。方法Gilbert综合征患者通过基因突变检测而确诊。然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7例Gilbert综合征(GS组)和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的肝脏结构进行组织学、超微结构... 目的研究先天.胜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病理特点。方法Gilbert综合征患者通过基因突变检测而确诊。然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7例Gilbert综合征(GS组)和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的肝脏结构进行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重点观察肝小叶结构变化以及肝细胞内色素颗粒特征。结果GS组患者的肝脏肝小叶结构正常,汇管区与小叶内无病变;肝细胞内见大量的高电子密度颗粒。CHB组患者的肝脏汇管区胆管上皮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有破坏,肝细胞内偶有胆色素颗粒。结论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结构基本正常,不影响预后,肝细胞内大量色素沉积为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BERT综合征 超微结构 胆色素类 肝炎 乙型 慢性
原文传递
阿糖腺苷序贯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9
作者 杨永峰 赵伟 +6 位作者 钟艳丹 张宁 黄平 杨毅军 陆伟明 沈玲 田玉岭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1-693,共3页
IFN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然而IFN的疗效并不理想,其HBeAg血清转化率仅30%左右。影响IFN疗效的因素很多,其中治疗前HBV载量和疗效呈负相关。我们先应用阿糖腺苷,使病毒载量降低后再行IFN治疗,以观察1FN... IFN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然而IFN的疗效并不理想,其HBeAg血清转化率仅30%左右。影响IFN疗效的因素很多,其中治疗前HBV载量和疗效呈负相关。我们先应用阿糖腺苷,使病毒载量降低后再行IFN治疗,以观察1FN应答率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阿糖腺苷 干扰素 序贯 病毒载量 IFN
原文传递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理表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誉 杨永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764-767,共4页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INCPH)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血管性肝病,特点是出现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侧支循环形成等门脉高压症的表现,而没有肝硬化的存在。其病因尚不明确,且没有统一诊断标准,只有在排除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INCPH)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血管性肝病,特点是出现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侧支循环形成等门脉高压症的表现,而没有肝硬化的存在。其病因尚不明确,且没有统一诊断标准,只有在排除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肝纤维化等其他引起门脉高压的病因后,才考虑INCPH的诊断。目前尚无有效的血清学、影像学检查用于鉴别INCPH和肝硬化。INCPH常被误诊为肝硬化,因此,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诊断中尤为重要。INCPH的病理特征包括汇管区纤维化、门静脉闭塞、肝窦扩张等。本文着重对INCPH的病理表现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 肝硬化 闭塞性门静脉病 结节性再生性增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