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茂琴 史载祥 +3 位作者 许继元 张舟 卢飞 李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给药顺序,对照组给予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多巴胺组给予多巴胺5μg·kg-1·mi...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给药顺序,对照组给予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多巴胺组给予多巴胺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组给予多巴酚丁胺5μg·kg-1·min-1;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一种药物4h后更换另一种药物,为消除上一种药物对各项监测指标的影响,每种药物更换前间隔1h再进入下一种药物观察阶段。每给一种药物后用SwanGanz导管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同时取血、尿测定肾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能明显增加心率(HR)、心排血指数(CI)、尿量和肌酐清除率(CCr),差异均有显著性;多巴胺较多巴酚丁胺能更加明显地增加尿量和钠排泄分数(FeNa),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多巴酚丁胺增加CCr的程度与多巴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均有增加HR、CI、尿量、FeNa和CCr的作用,多巴胺较多巴酚丁胺增加尿量和FeNa更明显,多巴酚丁胺增加CCr与多巴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非少尿型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肾功能 肌酐清除率 小剂量
下载PDF
胸腺肽α_1在严重脓毒症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舟 李茂琴 +2 位作者 许继元 卢飞 李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2,共2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感染导致的严重脓毒症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是ICU内危重症的常见原因,而且是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应用胸...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感染导致的严重脓毒症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是ICU内危重症的常见原因,而且是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应用胸腺肽α1(日达仙)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探讨免疫调理治疗策略在严重脓毒症导致的ARDS患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复苏中血管活性药撤离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家琼 史载祥 +5 位作者 许继元 张舟 李琳 卢飞 莫逊 李茂琴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复苏中有计划血管活性药撤离对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8~28分且Glasgow昏迷评分〉7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为常规治疗组(A组),共纳入32例,2009年7月至201...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复苏中有计划血管活性药撤离对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8~28分且Glasgow昏迷评分〉7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为常规治疗组(A组),共纳入32例,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为有计划血管活性药撤离组(B组),共纳入30例;排除标准为既往有慢性心肺及肝肾功能不全病史。A组入ICU 6 h内予EDGT方案,必要时加去甲肾上腺素(NE)和(或)多巴酚丁胺,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医师根据经验减量和停用血管活性药。B组入ICU 6 h内根据PiCCO监测体循环外周阻力指数应用NE调整在900~1 500 d·s·cm-5·(m2)-1;根据每搏变异量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65 mmHg,继续液体复苏,如平均动脉压≥75 mmHg稳定1 h,每10 min降低NE 0.4?g·kg-1·h-1,至平均动脉压降到65~75 mmHg,如平均动脉压〈65 mmHg,则维持上次NE量。观察患者6 h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和乳酸值,3 d的液体平衡状态、28 d生存率、28 d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和无脏器衰竭时间。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及SOFA评分、血流动力学状态、氧合指数、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和乳酸值在液体复苏前无统计学差异。(2)B组复苏6 h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3±10)%]比A组[(68±15)%]明显升高,乳酸[(2.3±1.1)mmol/L]比A组[(2.8±1.2)mmol/L]明显降低(P〈0.05)。(3)两组6 h及第1天血管活性药量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第2天与第3天多巴酚丁胺[(245±33)mg与(135±21)mg]较A组[(267±29)mg与(156±18)mg]明显减少,同样B组NE量[(20.6±7.3)mg与(8.2±2.3)mg]较A组[(23.4±7.7)mg与(9.1±2.6)mg]明显减少(P〈0.05)。(4)B组6 h及第1天液体复苏的量比A组明显增加[(2 918±887)ml vs.(2 326±568)ml;(4 554±738)ml vs.(3 847±454)ml],但第2天与第3天的液体复苏量比A组[(2 289±376)ml vs.(2 597±428)ml;(989±302)ml vs.(1 438±313)ml]减少,3 d总液体复苏[(7 648±815)ml vs.(7 965±678)ml]明显减少(P〈0.05)。(5)B组28 d生存率和无脏器衰竭时间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内脱离呼吸机时间[(16.3±9.2)d vs.(19.5±8.5)d]增加,住ICU时间缩短[(9.6±3.2)d vs.(8.4±3.1)d](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复苏过程中严密监测下进行血管活性药撤离,能尽早充分复苏稳定循环,改善脏器灌注,并减少液体过负荷的风险,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血管收缩药 死亡率 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凝血因子替代性治疗在产科症候群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继元 李茂琴 史载祥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7-568,共2页
目的评价凝血因子替代性治疗在产科症候群导致DI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输新鲜冰冻血浆 (FFP) 80 0~ 3 0 0 0ml,平均(1 2 0 0± 1 4 2 )ml;输血 2 0 0~ 2 0 0 0ml,平均用 (40 0± 1 0 0 )ml;7例输血小板浓缩制品平均用 2单位 ,... 目的评价凝血因子替代性治疗在产科症候群导致DI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输新鲜冰冻血浆 (FFP) 80 0~ 3 0 0 0ml,平均(1 2 0 0± 1 4 2 )ml;输血 2 0 0~ 2 0 0 0ml,平均用 (40 0± 1 0 0 )ml;7例输血小板浓缩制品平均用 2单位 ,保证血小板计数 (Plt)大于 50× 1 0 9/L ,纤维蛋白原 (FIB)大于 2g/L。连续动态监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指标的变化 ,评价替代治疗的效果。结果DIC全套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 (P <0 .0 5) ,除羊水栓塞 1例死亡外 ,其余均痊愈。DIC好转平均日数为 3天。结论积极替代治疗可明显改善产科症候群导致DI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产科症候群 替代性治疗
原文传递
危重患者30例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护理 被引量:8
5
作者 吕景丽 胡乔乔 徐元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6期8975-8975,共1页
目的探讨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近3 a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在X线引导行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后,营养管的日常护理、营养液的喂给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结果留管时间一般15~96 d,无营养管... 目的探讨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近3 a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在X线引导行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后,营养管的日常护理、营养液的喂给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结果留管时间一般15~96 d,无营养管堵塞或返流,无营养管脱落,2例出现腹泻,1例腹胀。患者体重增加,营养改善满意。结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合理的日常护理方法能够完善患者肠内营养,防止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插管法 胃肠/护理 危重病人
原文传递
肺复张策略后防止肺泡再塌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茂琴 张舟 +5 位作者 李松梅 史载祥 许继元 卢飞 李琳 王惠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31-433,共3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大量肺泡塌陷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临床上肺保护性通气不能使塌陷的肺泡完全复张,需要肺复张手法使得塌陷的肺泡复张,复张后需一定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肺泡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大量肺泡塌陷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临床上肺保护性通气不能使塌陷的肺泡完全复张,需要肺复张手法使得塌陷的肺泡复张,复张后需一定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肺泡的开放状态。PEEP过低可引起肺泡再塌陷,过高可引起肺泡过度膨胀并影响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可见,肺复张后选择恰当的PEEP是ARDS机械通气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观察RM后不同PEEP水平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肺内分流、氧代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手法 临床研究 肺泡 塌陷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急性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特征
原文传递
三种肺复张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茂琴 张舟 +5 位作者 李松梅 卢飞 李琳 史载祥 许继元 王惠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三种肺复张(RM)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15例ARDS机械通气的镇静患者,随机采用3种高水平CPAP。结果RM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Ⅱ组、Ⅲ组PAWP增高、各组PIP、Pplate提高和Ⅲ... 目的观察三种肺复张(RM)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15例ARDS机械通气的镇静患者,随机采用3种高水平CPAP。结果RM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Ⅱ组、Ⅲ组PAWP增高、各组PIP、Pplate提高和Ⅲ组与Ⅰ组比较PIP、Pplate增加、Pa02在Ⅱ组和Ⅲ组RM后10-60min增加、Ⅱ组和Ⅲ组D02在30min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Ⅱ组和Ⅲ组对改善氧合和提高氧供都明显,但Ⅲ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肺不张
原文传递
不同动脉压水平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茂琴 许继元 +7 位作者 李家琼 许艳军 莫逊 卢飞 李琳 张舟 李松梅 王惠敏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1-82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NE+Dobu)在不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和代谢的影响。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18例,充分液体复苏后为基础状态,应用NE+Dobu并随机调节剂量,使MAP分... 目的观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NE+Dobu)在不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和代谢的影响。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18例,充分液体复苏后为基础状态,应用NE+Dobu并随机调节剂量,使MAP分别维持在65、75、85mm Hg3种水平状态,持续4h,观察不同MAP水平的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标、血乳酸、肾功能和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结果当MAP达75mm Hg和85mm Hg时,心脏指数(4.7±0.6和5.1±0.7)、体循环阻力指数(1162±278和1276±319)、氧输送[(697±53)ml·min^-1·m^-2和(711±68)ml·min^-1·m^-2]、氧摄取率[(0.28±0.02)%和(0.27±0.02)%],均较MAP为65mmHg时[4.0±0.6、1011±225、(634±70)ml·min^-1·m^-2、(0.25±0.02)%]明显增加(P〈0.05);尿量分别为(98±43)ml/h和(91±54)ml/h,较65mm Hg时(74±49)ml/h有明显增加,但仅MAP75mmHg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充分液体复苏后,应用NE+Dobu提高MAP达75mm Hg时,可改善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对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需要适当提高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血压 胃黏膜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