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全局效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建淮 姚志剑 +5 位作者 赵可 阎锐 花玲玲 贾凤南 韦秋香 卢青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1-278,共8页
目的 探讨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全局效率属性值的异同并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对24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单相抑郁障碍组)、17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抑郁障碍组)以及5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 目的 探讨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全局效率属性值的异同并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对24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单相抑郁障碍组)、17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抑郁障碍组)以及5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将整个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同时对全脑进行确定性纤维追踪,基于复杂理论方法构建脑白质网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3组脑网络节点全局效率属性值的差异,并对差异脑区的全局效率属性值与临床特征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3组间全局效率属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包括左侧扣带回前部(F=10.88,P=0.00)以及右侧内侧额上回(F=14.04,P=0.00)、尾状核(F=9.53,P=0.00)、苍白球(F=12.83,P=0.00).(2)单相抑郁障碍组左侧内侧额上回(0.44±0.03与0.47±0.03,t=-3.73,P=0.02)、丘脑(0.44±0.04与0.47±0.04,t=-3.29,P=0.03)以及右侧内侧额上回(0.40±0.02与0.42±0.03,t=-3.30,P=0.03)、右侧苍白球(0.37±0.01与0.39±0.02,t=-5.07,P=0.00)全局效率属性值较对照组下降.(3)双相抑郁障碍组左侧内侧额上回(0.43±0.03与0.47±0.03,t=-4.81,P=0.00)以及扣带回前部(0.47±0.03与0.51±0.03,t=-4.34,P=0.00)全局效率属性值较对照组下降;而右侧尾状核(0.47±0.03与0.45±0.02,t=3.39,P=0.04)全局效率属性值较对照组升高.(4)双相抑郁障碍组左侧扣带回前部全局效率属性值较单相抑郁障碍组下降(t=-3.85,P=0.02);而右侧尾状核(t=3.91,P=0.03)以及苍白球(t=3.75,P=0.04)全局效率属性值较单相抑郁障碍组升高.(5)单相抑郁障碍组左侧扣带回前部全局效率属性值与焦虑躯体化因子分(r=-0.43,P=0.04)呈负相关;双相抑郁障碍组右侧内侧额上回和尾状核全局效率属性值分别与焦虑躯体化因子分(r=-0.49,P=0.04)以及阻滞因子分(r=-0.56,P=0.02)呈负相关,而右侧内侧额上回全局效率属性值与发病年龄(r=0.51,P=0.04)呈正相关.结论 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边缘以及前额叶-基底节神经环路的信息传递效率均下降;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边缘环路的信息传递效率下降,而前额叶-基底节环路信息传递效率代偿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结构网络 全局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