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咨询师视角下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的定性研究
1
作者 吴慕窈 马向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4-700,共7页
目的:探讨咨询师在网络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伦理经历和伦理困惑。方法:招募11名从事网络心理咨询工作的受访者(包含2名预访谈对象),参考网络心理咨询伦理相关的文献,结合研究目的拟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运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 目的:探讨咨询师在网络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伦理经历和伦理困惑。方法:招募11名从事网络心理咨询工作的受访者(包含2名预访谈对象),参考网络心理咨询伦理相关的文献,结合研究目的拟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运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提炼。结果:提取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的3个一级主题(网络心理咨询的一般伦理问题、网络心理咨询的特殊伦理问题、咨询师对网络心理咨询伦理的看法),分为专业关系、知情同意、隐私权和保密性、专业胜任力、危机状况的处理、教学培训与督导、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相关的伦理议题、技术故障、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的伦理议题、来访者突破设置的行为、与面对面咨询伦理的异同、对国内网络心理咨询规范的评价与建议12个二级主题。结论:网络心理咨询中一般伦理问题形式更复杂多样,特殊伦理议题突出,需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心理咨询 咨询伦理 咨询师 定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人口学变量研究的当代中国社会心态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向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4,共8页
1206份问卷调查表明,男女两性、出生年代、收入在社会心态上没有显著差异。教育程度、职业对社会心态与道德状况有着显著差异。总群体在社会心态的评价上趋向于消积评判,情绪表达比社会认知更为强烈,部分群体中认知与情绪充满了不一致倾... 1206份问卷调查表明,男女两性、出生年代、收入在社会心态上没有显著差异。教育程度、职业对社会心态与道德状况有着显著差异。总群体在社会心态的评价上趋向于消积评判,情绪表达比社会认知更为强烈,部分群体中认知与情绪充满了不一致倾向,内心冲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人口学变量 差异
下载PDF
流动儿童自尊、自我意识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向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110,共8页
在南京、南通、宿迁5所小学中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449名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了解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与社会支持的情况,并比较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以及此三种变量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流动儿童与普通... 在南京、南通、宿迁5所小学中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449名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了解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与社会支持的情况,并比较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以及此三种变量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自尊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流动儿童在幸福与满足方面与男性儿童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儿童自我意识以及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在性别与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的自尊、自我意识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自尊 自我意识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当代中国道德心理学:问题与范式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向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5,共6页
由于伦理学同时具有"应然"和"实然"的部分,而心理学只具有"实然"的部分,道德心理学作为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结合,应当是伦理学的"实然"部分与心理学的交叠,也就是对道德现象的心理学研究。我国道... 由于伦理学同时具有"应然"和"实然"的部分,而心理学只具有"实然"的部分,道德心理学作为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结合,应当是伦理学的"实然"部分与心理学的交叠,也就是对道德现象的心理学研究。我国道德心理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伦理学的"形而上"和心理学的"形而下"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从道德心理学特殊的学科定位上看,道德心理学的发展应该是"形而上"的下移和"形而下"的上调,在二者中间位置产生的一个新的结合点,就是道德心理学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心理学 学科 范式 路径
下载PDF
当前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诉求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向真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16,共4页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400多位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诉求,重点分析了新社会阶层的政治态度、政治诉求途径、政治诉求途径的基本状况,并对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新社会阶层 政治诉求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愤怒情绪生成为社会心态的逻辑与治理
6
作者 马向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2-59,共8页
愤怒作为一种最具社会动员力的情感,是社会心态治理的重要对象。愤怒情绪在道德认知、情感共振、媒介传播的三重逻辑建构中得以生成为社会心态。对正义的认知是愤怒得以成为一种社会心态的道德认知基础,共情是愤怒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情绪... 愤怒作为一种最具社会动员力的情感,是社会心态治理的重要对象。愤怒情绪在道德认知、情感共振、媒介传播的三重逻辑建构中得以生成为社会心态。对正义的认知是愤怒得以成为一种社会心态的道德认知基础,共情是愤怒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情绪的情感基础,网络媒介是推动愤怒成为一种社会心态的平台基础。然而,由于愤怒中包含报复性倾向,愤怒推动下的行动容易偏离其原有的轨道,因此应该对愤怒心态进行防范和治理。从公共政策、网络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治理出发,对愤怒进行调节与治理,这对当前塑造公平、正义的社会风尚,改善、引导和培育社会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 社会心态 道德心理 情感治理
下载PDF
论情绪管理的概念界定 被引量:43
7
作者 马向真 王章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1,127,共4页
情绪管理研究多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领域探讨,情绪管理与情绪智力的概念混用,界定不清,造成了认识上和实践应用上的混沌。情绪管理概念的界定、内涵及外延的澄清,会促进情绪管理能力的测量与实践研究。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 情绪管理研究多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领域探讨,情绪管理与情绪智力的概念混用,界定不清,造成了认识上和实践应用上的混沌。情绪管理概念的界定、内涵及外延的澄清,会促进情绪管理能力的测量与实践研究。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使人顺利实现情绪和情感活动所需的心理条件,并且包含内容、对象、操作、产品四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管理 概念 维度
下载PDF
道德调控与和谐社会心态塑造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向真 徐萍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103,共6页
和谐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和谐社会心态的塑造需要借助道德调控的力量。道德调控既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有效手段,也是塑造和谐心... 和谐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和谐社会心态的塑造需要借助道德调控的力量。道德调控既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有效手段,也是塑造和谐心态的重要保障。确立道德调控的目标体系、运用多种道德调控手段、构建良性的道德保障体系、加强道德调控的法律规约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的重要策略。尤其在社会公德方面,把"道德的应当"转化为"道德的必需",以强化民众对道德规范的践行,增强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培育和塑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调控 和谐 社会心态
下载PDF
道德价值建构与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向真 张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共6页
道德价值建构与社会心态塑造具有同向互动机制,道德价值建构必然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良好社会心态塑造必然促进道德价值建构。我国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推动道德价值建构与社会心态塑造之间的同向互动。
关键词 道德价值 社会心态 同向性
下载PDF
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自我发展与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向真 刘瑞京 +1 位作者 王漫漫 沈静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3,共5页
以5所小学的648名儿童为被试,研究留守、流动儿童自尊、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并探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自尊、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普通儿童。(2)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自我意识总体水平上,... 以5所小学的648名儿童为被试,研究留守、流动儿童自尊、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并探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自尊、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普通儿童。(2)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自我意识总体水平上,与普通儿童无明显差异;但在躯体外貌属性维度上得分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低于普通儿童,而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3)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自尊与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 自尊 自我意识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正义是否适用于家庭领域
11
作者 张金金 马向真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3,共9页
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存在诸多不正义问题,如家务分工、家庭财产分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等问题。而当前关于正义是否适用于家庭领域还存在诸多争议。否认正义适用于家庭领域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正义只适用于以契约关系为主的法权领域。然而... 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存在诸多不正义问题,如家务分工、家庭财产分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等问题。而当前关于正义是否适用于家庭领域还存在诸多争议。否认正义适用于家庭领域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正义只适用于以契约关系为主的法权领域。然而,正义的产生与人需要得到承认的事实相关,因此正义原则适用于基于爱的承认关系而组建的家庭。从霍耐特的承认视角看,正义原则在促进家庭成员权利平等的同时能进一步维系家庭的情感,当代社会的家庭无须排斥正义。将正义引入家庭领域,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家庭存在的现实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正义 平等 承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