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作流的交通规划信息管理平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梁衡弘 陈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3期45-47,163,共4页
分析了交通规划与管理项目管理的办公流程与事务特征,提出了基于Lotus Domino/Notes技术实现项目信息管理自动化的设想。重点以交通调查为实例,分析了采用LOTUS实现交通调查信息管理工作流的具体过程。利用工作流技术实现交通规划信息... 分析了交通规划与管理项目管理的办公流程与事务特征,提出了基于Lotus Domino/Notes技术实现项目信息管理自动化的设想。重点以交通调查为实例,分析了采用LOTUS实现交通调查信息管理工作流的具体过程。利用工作流技术实现交通规划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 办公自动化 LOTUS DOMINO/NOTES 交通规划 信息管理 交通调查
下载PDF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以潍坊站枢纽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和明 周竹萍 +1 位作者 任刚 郭志勇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0年第2期99-103,共5页
随着城市交通进入多元化时代,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潍坊火车站位于潍坊市中心附近、联运客运站西侧,公路、铁路、城市公共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在此中转、集散、过境,属综合型客运交通枢纽。本文... 随着城市交通进入多元化时代,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潍坊火车站位于潍坊市中心附近、联运客运站西侧,公路、铁路、城市公共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在此中转、集散、过境,属综合型客运交通枢纽。本文针对现状主要交通问题,依据规划设计的服务客运量对枢纽规模进行定量分析,并从火车站、客运联运总站、公交场站三个方面进行交通组织,体现自动化、信息化、人文化设计。以期为同类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设计 交通组织
下载PDF
基于转向的Logit交通分配算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任刚 王炜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为避免交通分配中传统的网络扩展法在处理转向延误时的缺陷,通过分析网络基本要素节点、路段和转向之间的拓扑关系,借鉴Dial算法的基本框架,设计了一个基于转向的Logit交通分配算法。该算法以源点至路段的含转向延误的最短路径长度为依... 为避免交通分配中传统的网络扩展法在处理转向延误时的缺陷,通过分析网络基本要素节点、路段和转向之间的拓扑关系,借鉴Dial算法的基本框架,设计了一个基于转向的Logit交通分配算法。该算法以源点至路段的含转向延误的最短路径长度为依据处理各条路段,正向计算转向权重,反向分配路段流量和转向流量。算法计算结果与Logit路径流量和Dial算法数据相一致,该算法可直接求解既满足Logit路径选择概率又考虑转向延误对交通分配影响的路段流量和转向流量模式,而且Dial算法是其在转向延误为零时的一个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规划 Logit交通分配算法 转向延误 DIAL算法
下载PDF
基于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交通方式分担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竹萍 任刚 王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16-120,共5页
运用系统工程模型化技术中的结构模型理清各因素的逻辑关系,通过拟合现状交通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模型各级间数学关系,进而提出基于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的方式分担预测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可操作性好,也有重要实用价值。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方式分担 城市特性 影响因素 结构模型
下载PDF
交通建模中的最短路径算法分析与测试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刚 张永 周竹萍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9年第10期708-713,共6页
交通建模一直以来就是最短路径算法极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介绍主流的最短路径算法——标号算法,通过交通网络特征分析和实际城市道路网络中的算法测试,给出如何选择适合交通网络的一般最短路径算法的建议。分析交通建模中各类特殊最短路... 交通建模一直以来就是最短路径算法极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介绍主流的最短路径算法——标号算法,通过交通网络特征分析和实际城市道路网络中的算法测试,给出如何选择适合交通网络的一般最短路径算法的建议。分析交通建模中各类特殊最短路径算法的研究需求,包括带转向约束的算法,带时窗约束的算法,动态、随机、自适应算法,k-最短路径算法,启发式搜索算法,再优化算法等。最后对未来研究趋势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建模 最短路径算法 分析与测试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交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娟 陆建 《交通与运输》 2006年第B12期78-82,共5页
目前中国许多地区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在长期城乡二元格局影响下,这些地区形成独特的公交需求特性。本文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性和公交统筹发展要求。根据公交线路服务特性将公交线路分为城乡公交线路和城区公交线路... 目前中国许多地区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在长期城乡二元格局影响下,这些地区形成独特的公交需求特性。本文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性和公交统筹发展要求。根据公交线路服务特性将公交线路分为城乡公交线路和城区公交线路两类,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通过张家港市公交规划的实例分析,体现出该方法适应地区发展趋势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公交 规划 层次分析
下载PDF
工作者通勤出行活动模式的选择行为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敏 王炜 +2 位作者 陈学武 万涛 上官鹏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用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理论分析出行行为,建立了工作者通勤出行活动模式选择行为模型.采用多项Logistic方法研究了1 695个样本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4种典型出行模式(HWH+,HW+WH,HWHWH,HWH)选择行为的影响,其中HWH+表示上下班途中有其... 用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理论分析出行行为,建立了工作者通勤出行活动模式选择行为模型.采用多项Logistic方法研究了1 695个样本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4种典型出行模式(HWH+,HW+WH,HWHWH,HWH)选择行为的影响,其中HWH+表示上下班途中有其他停留,HW+WH表示工作中外出(不含回家)并返回单位,HWHWH表示工作中回家并返回单位,HWH表示工作中无外出模式.结果表明,以HWH为参照,女性及家庭工作人数多的个体较多选择HWH+模式;私营及个体职业者、受教育程度高及有驾照的个体较多选择HW+WH模式;工人、服务员、职员以及年龄40岁以上、家庭中高收入、居住在中心区的个体较多选择HWHWH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出行 活动模式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发生比率
下载PDF
公交出行路径蚂蚁算法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文勇 王炜 陈学武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结合公交乘客出行的特点,基于Dijkstra算法站点查询的出行路径选择方法,提出了基于蚂蚁算法的具有最少换乘次数的公交出行路径查询算法。算法利用了蚂蚁寻食出行路径选择的行为特点,通过线路激素强度的更新机制,实现了以换乘次数最少和... 结合公交乘客出行的特点,基于Dijkstra算法站点查询的出行路径选择方法,提出了基于蚂蚁算法的具有最少换乘次数的公交出行路径查询算法。算法利用了蚂蚁寻食出行路径选择的行为特点,通过线路激素强度的更新机制,实现了以换乘次数最少和公交出行站点最少的公交出行路径选择优化目标。算法实际查询结果与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工程 公共交通 蚂蚁算法 换乘 路径选择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危险度建模 被引量:11
9
作者 任刚 顾程 +2 位作者 陆丽丽 周竹萍 丁晨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1,共6页
为定量评价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性,量化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的严重程度,从过街行人行为特征出发,基于模糊聚类的SOMK聚类算法,提出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危险度模型。以南京市6个信号交叉口为例,采用基于视频的人工观测法... 为定量评价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性,量化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的严重程度,从过街行人行为特征出发,基于模糊聚类的SOMK聚类算法,提出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危险度模型。以南京市6个信号交叉口为例,采用基于视频的人工观测法采集高峰时刻行人与机动车冲突数据,给出TTC、PET、DST等评价指标的获取和计算方法,阐明交叉口行人过街冲突危险度的分析过程。结果表明,TTC、PET、DST三个指标变量对于聚类分析都起到明显作用,不同类型冲突的发生频率及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危险度模型 SOMK算法 行人过街 安全评价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自行车不安全行为模型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磊 任刚 王卫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3-48,共6页
依托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课题五"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综合技术及示范"专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首次对自行车骑行者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在增加变量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自行车骑... 依托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课题五"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综合技术及示范"专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首次对自行车骑行者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在增加变量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自行车骑行者对不安全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经验等心理因素,从而构建自行车不安全行为模型。从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个人属性分析可知,在调查人群中存在对不安全行为没有正确认识、自觉守法能力较弱和普遍有不安全行为经验等问题,同时也确定了参与不安全行为的重点人群。最后,在揭示心理因素作用于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家庭式安全教育、加强交警管理、提倡榜样学习、加强交通安全宣传等行为矫正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TPB) 交通安全 不安全行为 改进模型 结构方程
下载PDF
基于方式分担需求的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竹萍 任刚 王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5-1080,共6页
为从交通需求的角度探讨路网级配,利用方式分担与等级配置的耦合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出行效率的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方法.从剖析城市道路的功能特性和分级思想出发,以各种交通方式作为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定义并量化道路供给的服务优先权,... 为从交通需求的角度探讨路网级配,利用方式分担与等级配置的耦合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出行效率的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方法.从剖析城市道路的功能特性和分级思想出发,以各种交通方式作为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定义并量化道路供给的服务优先权,采用各类型路段通行能力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每种等级道路上交通方式的理想分担率;在确定服务优先权的基础上推导出各等级路网对各方式的容量,进而建立以出行总时耗最小为目标、以路网容量与交通需求相匹配为约束的级配优化模型.以潍坊市城市道路为例进行了模型验证,并提出级配建议.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方式分担 理想分担率 路网容量 道路等级配置
下载PDF
基于费用最小化的城市各级道路合理间距模型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刚 张水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1-534,共4页
以各级道路按其间距均匀分布的方格状路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基于建设费用和出行费用之和最小化的城市各级道路合理间距模型.各级道路的建设费用由前期费、工程费等组成,并与道路长度成正比,道路使用者的出行费用是出行速度的减函数... 以各级道路按其间距均匀分布的方格状路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基于建设费用和出行费用之和最小化的城市各级道路合理间距模型.各级道路的建设费用由前期费、工程费等组成,并与道路长度成正比,道路使用者的出行费用是出行速度的减函数,并与其时间价值系数成正比.模型参数包括出行强度、时间价值系数以及与各级道路相关的平均车速、出行比例和单位长度建设费等可以随时间、地点而变化,能反映不同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以上虞市为例进行了模型验证,计算结果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费用最小化 道路间距 模型
下载PDF
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用户平衡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刚 王炜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了在网络建模中更精确地反映交通网络和出行行为的复杂特征,从多模式用户平衡原理出发,综合考虑多模式和转向延误因素以及不同模式、路段和转向之间的非对称作用,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建立了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用户平衡模型,并在... 为了在网络建模中更精确地反映交通网络和出行行为的复杂特征,从多模式用户平衡原理出发,综合考虑多模式和转向延误因素以及不同模式、路段和转向之间的非对称作用,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建立了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用户平衡模型,并在精简对角化算法的框架内设计了求解算法。该模型集成了交通网络的诸多特征,且能直接刻画转向延误与转向流量之间的互动关系,避免了传统扩展网络法的缺陷。算例表明:该模型及其算法对问题的描述与求解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用户平衡模型 变分不等式理论 精简对角化算法 转向延误
下载PDF
转向约束网络中的对偶最短路径树原理及其原型算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刚 王炜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89,共6页
为比较有无转向约束条件下最短路径特征及其搜索算法的异同点,基于对偶图理论证明了转向约束网络中从单个源点到所有弧的最短路径集构成其对偶网络的生成树,提出了对偶最短路径树(DSPT)概念,并利用其分析算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为比较有无转向约束条件下最短路径特征及其搜索算法的异同点,基于对偶图理论证明了转向约束网络中从单个源点到所有弧的最短路径集构成其对偶网络的生成树,提出了对偶最短路径树(DSPT)概念,并利用其分析算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转向约束下的现有求解方法包括弧标号算法、节点标号算法和对偶网络法都可以统一到DSPT算法框架内,而且与无转向约束的最短路径树(SPT)算法在路径搜索策略上是相同的;对于转向约束网络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可建立一个DSPT原型算法,结合各种SPT标号技术能设计出更多的有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对偶最短路径树 对偶图 转向约束 原型算法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车头时距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星 任刚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0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针对我国城市典型信号交叉口,即南京市成贤街—北京东路交叉口,通过大量实地测量和统计分析,研究信号交叉口排队车辆通过停车线的车头时距特性。给出不同转向车道的启动延误估计,通过对车型、转向对饱和车头时距的影响研究,得出相应的... 针对我国城市典型信号交叉口,即南京市成贤街—北京东路交叉口,通过大量实地测量和统计分析,研究信号交叉口排队车辆通过停车线的车头时距特性。给出不同转向车道的启动延误估计,通过对车型、转向对饱和车头时距的影响研究,得出相应的关系模型;文章最后分析各车型、转向间车辆饱和时距,为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估算和提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头时距 启动延误 影响因素 结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公交站点OD矩阵推导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颂 陈学武 陈峥嵘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年第2期333-337,共5页
在仅有公交IC卡刷卡数据的条件下,设计了相应的聚类分析流程,利用正交换乘、最大相似原理、回程匹配等方法完成公交IC卡刷卡记录的上下车站点推导,从而完成公交站点OD矩阵的推导.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并与人工调查数... 在仅有公交IC卡刷卡数据的条件下,设计了相应的聚类分析流程,利用正交换乘、最大相似原理、回程匹配等方法完成公交IC卡刷卡记录的上下车站点推导,从而完成公交站点OD矩阵的推导.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并与人工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IC卡数据 数据挖掘 正交换乘 站点OD矩阵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直行车道饱和流率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意 张永 任刚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0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了提高城市信号交叉口车辆运行效率,本文分析了直行车道饱和流率的影响因素。基于长沙市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车道在不同车道宽度、大车率和车道数情况下饱和车头时距的采集数据,分别建立了饱和流率与车道宽度、大车率、车道数的一... 为了提高城市信号交叉口车辆运行效率,本文分析了直行车道饱和流率的影响因素。基于长沙市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车道在不同车道宽度、大车率和车道数情况下饱和车头时距的采集数据,分别建立了饱和流率与车道宽度、大车率、车道数的一元回归关系模型和饱和流率关于车道宽度、大车率和车道数的三元回归线性模型,最后并将拟合的模型放入南京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应用环境中。结果表明交叉口延误和饱和度值减少,进而说明所得到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饱和流率 车头时距 信号配时
下载PDF
混合交通条件下的城市道路实用路阻函数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刚 刘晓庆 全林花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95,共4页
以交通混合程度最高的单幅路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了本向机动车流量、对向机动车流量、本向非机动车流量、行人横向干扰程度对车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由美国联邦公路局BPR函数模型拓展得到混合交通... 以交通混合程度最高的单幅路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了本向机动车流量、对向机动车流量、本向非机动车流量、行人横向干扰程度对车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由美国联邦公路局BPR函数模型拓展得到混合交通条件下机动车路阻函数的通用形式,基于统计学原理对实测数据进行变量筛选和参数标定,建立了综合考虑机非干扰、对向干扰和横向干扰的实用路阻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由试验数据标定得到的BPR改进模型优于纯粹由数据拟合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阻函数 交通条件 城市道路 混合 干扰程度 函数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 实测数据
原文传递
考虑驾驶员视觉特性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修正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陆建 吴靖 王涛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6,共6页
通过真实道路环境下眼动试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的视觉特性参数,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法遴选出与交通流水平关联度较大的3个视觉特性参数,即注视点分布、视角区域分布及平均注视时间,建立路段交通量与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并根据驾... 通过真实道路环境下眼动试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的视觉特性参数,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法遴选出与交通流水平关联度较大的3个视觉特性参数,即注视点分布、视角区域分布及平均注视时间,建立路段交通量与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并根据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考虑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的路段通行能力修正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交通量未饱和时,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变化比较平稳,而当交通量趋于饱和时,视觉特性参数变化剧烈;修正后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员 灰关联熵分析法 通行能力 视觉特性
原文传递
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匹配度建模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刚 陆丽丽 +1 位作者 许丽 张水潮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0-128,共9页
为定量评价城市道路等级配置、功能定位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借助功能匹配度(道路实际使用功能与规划设计功能的吻合程度)概念,从道路所承载交通的方式划分、距离分布及行车速度3类分流特征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 为定量评价城市道路等级配置、功能定位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借助功能匹配度(道路实际使用功能与规划设计功能的吻合程度)概念,从道路所承载交通的方式划分、距离分布及行车速度3类分流特征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建立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整个网络的功能匹配度分析模型。在大量实际城市交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和标定。基于通用交通分析软件EMME/3的交通分配-路径分析功能,提取路段平均车速、分车型流量以及流量的起讫点信息等分流特征,进而获取模型所需的变量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实际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匹配度的定量计算,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道路等级配置 层次分析法 功能匹配度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