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及Willis环结构对灌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颜利辉 戴真煜 +2 位作者 姚立正 李新 周桂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环形态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经CTP联合CTA检查,29例为颈内动脉狭窄,13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4例。狭窄侧与对侧血管相比,轻度狭窄患者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患者狭窄侧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侧CBF低于对侧,CBV、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42例中21例存在灌注异常,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间异常灌注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联合CTA检查可较好地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Willis环血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WILLIS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单发和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再发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洪德 何仕诚 +4 位作者 张年明 杨明 许传军 王宏 姜西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30-233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的时间、数目及再发骨折的诱因。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再发骨折发生率差异,骨密度、骨折诱因差异,年龄及再发骨折时间的差异。结果 15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单发椎体压缩骨折102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54例。102例单发椎体骨折中,有16例患者再发生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85.0天,54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有20例患者再发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23.7天。再发骨折有明确诱因者单发骨折组2例,多发骨折组3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及间隔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多椎体骨折较单椎体骨折PVP术后易再发生骨折,且间隔时间短,再发骨折多无明确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再发骨折
下载PDF
改良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洪德 何仕诚 +5 位作者 张年明 邓刚 方文 许传军 王宏 姜西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的可行性、疗效及椎体高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法PVP治疗的3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并46节重度压缩骨折椎体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接受二维CT及MR检查。...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的可行性、疗效及椎体高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法PVP治疗的3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并46节重度压缩骨折椎体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接受二维CT及MR检查。术中采用单侧跨中线穿刺,注射骨水泥前摒弃椎体骨静脉造影。术后1日复查二维CT。于CT矢状面图像测量椎体高度,并比较PVP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的高度变化。结果 36例患者采用单侧跨中线穿刺治疗全部成功,椎体前缘、中央、后缘恢复高度分别为(2.37±2.10)mm、(2.61±2.21)mm、(0.23±0.44)mm。随访1~29个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无效(NR)例数分别为27例、8例、1例,总有效率为97.22%。结论改良法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可行、有效,可提高压缩椎体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下载PDF
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许传军 李晓东 +5 位作者 刘林祥 邵长青 蔡世峰 朱西琪 蓝海洋 贾绍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梗阻108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02例,肠镜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梗阻108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02例,肠镜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建处理,获得兴趣区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病因作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结果: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肠梗阻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肠道本身病变39例,诊断符合数34例(87.2%);肠道外病变50例,诊断符合数46例(92%);肠道内病变19例,诊断符合数18例(94.7%),以上三种分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8.79,P<0.05)。结论: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SCT及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许传军 李晓东 +3 位作者 刘林祥 邵长青 蔡世峰 朱西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诊肠梗阻的189例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后处理,分别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及程度作出诊断,然后与术后病理结果逐一对照.比较... 目的:探讨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诊肠梗阻的189例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后处理,分别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及程度作出诊断,然后与术后病理结果逐一对照.比较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2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及肠梗阻诊断的信心指数评分.结果:在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图像诊断肠梗阻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和95.6%,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但诊断一致性进一步提高(K值分别为0.61、0.76),2种方法间信心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诊断肠梗阻符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用MPR技术能够增加肠梗阻的诊断信心,并可使不同阅片者间诊断一致性增加.MPR技术是肠梗阻诊断的重要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脑干梗死后低频振幅静息态fMRI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勇强 刘冬柏 +7 位作者 孟宪平 刘斌 姜岐涛 王旭 张金华 刘定华 朱祖福 蔡世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探讨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变化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19例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9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者静息态f MRI...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探讨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变化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19例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9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者静息态f MRI数据。运用DPARSFA软件对数据进行后处理,运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观察脑干梗死脑区活动情况,分析桥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的相关改变,运用Rest1.8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干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显著降低区域包括扣带回、两侧顶下小叶、两侧楔前叶、小脑及右侧海马,ALFF显著增高区域包括两侧额上回、中央前回(背侧额前叶)、左侧丘脑及尾状核。结论: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活动存在异常,背侧额前叶及丘脑活动升高,提示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的重构或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默认网络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桥梗死 低频振幅
下载PDF
钼靶X线、超声组合BI-RADS分类法指导农村妇女乳腺普查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艳红 李洪德 +4 位作者 李传贵 许传军 王宏 刘稳 王美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11-313,36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钼钯X线(MAM)、超声(US)组合BI-RADS分类法确定农村妇女乳腺癌普查年龄的可行性。方法:954例本地区农村妇女,年龄35~60岁,平均(47.5±5.8)岁。所有妇女均接受US和MAM检查并行BI-RADS分类,US+MAM组合分类结果为每例受... 目的:探讨应用钼钯X线(MAM)、超声(US)组合BI-RADS分类法确定农村妇女乳腺癌普查年龄的可行性。方法:954例本地区农村妇女,年龄35~60岁,平均(47.5±5.8)岁。所有妇女均接受US和MAM检查并行BI-RADS分类,US+MAM组合分类结果为每例受检者US与MAM分类结果中的最高级别,US+MAM分类Ⅲ类以上结果判定为高危人群并随访。将954例农村妇女及所检出的高危妇女划分为35~40岁、41~50岁、51~60岁3个年龄段,计算高危妇女在其相应年龄段所占比率,统计学分析其差异。结果:44例农村妇女被组合BI-RADS分类法评价为高危妇女,其随访结果与BI-RADS要求相符,35~40岁、41~50岁、51~60岁3个年龄段高危妇女所占比率分别为8.21%、5.32%、1.7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US+MAM组合法BI-RADS分类可准确判定农村妇女乳腺癌的普查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乳房 普查
下载PDF
CDFI及FFDM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8
作者 谭旭艳 吴丹 +1 位作者 缪青 刘万花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41-143,164,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彩色多谱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准确率。方法依据CDFI及FFDM的影像学特征对254例乳腺肿瘤病例的298个病灶行良恶性诊断... 目的探讨和比较彩色多谱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准确率。方法依据CDFI及FFDM的影像学特征对254例乳腺肿瘤病例的298个病灶行良恶性诊断学分组,良性病变组86例128个病灶,恶性病变组168例170个病灶,均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对比。结果 CDFI及FFDM将298个病灶分组为可能良性,性质待定和可能恶性;以病理学诊断为确诊依据,128个病灶的良性组CDFI及FFDM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19%和75.00%,CDFI的误诊率(3.13%)低于FFDM(9.38%),有诊断学优势;170个病灶的恶性组CDFI及FFDM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0%和87.65%,但FFDM的误诊率(4.71%)低于CDFI(7.65%)。结论 CDFI及FFDM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互补作用。CDFI、FFDM及两者联合应用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实用的影像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良性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64层螺旋CT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的临床应用价值
9
作者 曹伟 高歌军 +1 位作者 胡春艾 郝敬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平衡法心血池显像(GBPI)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评价MSCT测定LVEF的准确性。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47例,男36例,女1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部分有心前区疼痛症状,全部病例均行心脏MSCT和G...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平衡法心血池显像(GBPI)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评价MSCT测定LVEF的准确性。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47例,男36例,女1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部分有心前区疼痛症状,全部病例均行心脏MSCT和GBPI检查。结果MSCT和GBPI两种方法的LVEF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的LVEF相关性良好,MSCT测得的LVEF值偏大。结论MSCT测定左心室LVEF准确、可靠,与GBPI测得的LVEF值相关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平衡法心血池显像 射血分数
下载PDF
韧带样瘤的MRI表现
10
作者 袁莉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1期107-107,168,共2页
目的探讨韧带样瘤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病的诊断符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瘤的MRI表现。结果 6例病理证实的病例中,浸润性生长3例,膨胀性生长3例,MRI信号混杂信号,T1WI以等信号为主,接近邻近肌肉信号,T2WI以略高... 目的探讨韧带样瘤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病的诊断符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瘤的MRI表现。结果 6例病理证实的病例中,浸润性生长3例,膨胀性生长3例,MRI信号混杂信号,T1WI以等信号为主,接近邻近肌肉信号,T2WI以略高信号为主,压脂序列呈高信号,所有病例中可见片状或索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检查显示韧带样瘤的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样纤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传军 李晓东 +3 位作者 刘林祥 邵长青 蒋学美 朱西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肠镜和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108例,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肠镜和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108例,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组处理,获得兴趣区的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做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统计比较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T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图像诊断肠梗阻之间诊断符合率,双盲法阅片的诊断一致性以及肠梗阻诊断的信心指数评分。结果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诊断肠梗阻平面的总符合率为82.4%。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诊断符合比例分别为:9/9、16/21、24/35、10/11、6/7、9/9、11/12、4/4。如将病例分为十二指肠组、空、回肠组及结、直肠三组,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40/56、40/43。三者诊断符合率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92,P=0.007<0.05)。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T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图像诊断肠梗阻之间,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8%、82.4%,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1429,P>0.05),但不同阅片者双盲法阅片的诊断一致性(k值)提高分别为0.71、0.82,阅片者的诊断信心进一步增加,两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285<0.05)。结论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诊断肠梗阻在确定梗阻平面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十二指肠和结、直肠梗阻诊断符合率高于空、回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另外运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不同诊断医师诊断一致性,提高对肠梗阻定位诊断信心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重建成像在颌骨埋伏牙治疗评估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伟 胡春艾 +3 位作者 刘华 夏平 王涛 赵宝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8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DCT)容积扫描重建成像对颌骨埋伏牙在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临床拟诊为多生、埋伏牙患者行64排螺旋CT(MDCT)轴面容积扫描,层厚0.9 mm,50%重叠重建成像,使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容积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DCT)容积扫描重建成像对颌骨埋伏牙在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临床拟诊为多生、埋伏牙患者行64排螺旋CT(MDCT)轴面容积扫描,层厚0.9 mm,50%重叠重建成像,使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容积成像(VR)、容积密度投影(VIP)、表面最大密度投影法(SMIP)和多层面重建法(MPR)六种方式重建图像,比较不同方法重建的图像,选择最优成像组合。结果 6种重建图像中SSD、VR、VIP和SMIP成像能立体地显示上颌骨内埋伏牙形态、位置,以VR立体效果最佳,SSD的分辨率较差,VIP和SMIP能显示牙齿在颌骨的位置和牙根,MIP图像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显示率最高,对埋伏牙内部结构的密度差异显示最好,但空间位置较差;MPR对示牙根显示最优。结论 VR、VIP、SMIP及MPR四种重建成像能准确显示上颌埋伏牙的空间位置,形态及牙根发育状况,可作为颌骨埋伏牙CT定位的首选成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