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被类型红树林沉积物海洋线虫群落的比较——以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
1
作者 张德梅 慕芳红 +3 位作者 张烨 宋迎春 李诗川 华尔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红树林海洋线虫群落特征的差异及原因,本研究于2020年11月,在海口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选择5种植被类型的红树林,对各红树植被类型下沉积物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有采样点的海洋...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红树林海洋线虫群落特征的差异及原因,本研究于2020年11月,在海口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选择5种植被类型的红树林,对各红树植被类型下沉积物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有采样点的海洋线虫总平均丰度为(31.3±14.6) ind./cm^(2),其中白骨壤林海洋线虫平均丰度最高((55.5±4.9) ind./cm^(2)),海莲和尖瓣海莲混交林的平均丰度最低((24.4±13.8) ind./cm^(2))。共鉴定海洋线虫24科54属74种,且不同红树植被类型下海洋线虫的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度分析结果将海洋线虫群落划分为5组,基本代表了5种植被类型的沉积物中海洋线虫群落。同时,海洋线虫群落物种数S、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D在不同植被类型群落间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如下:榄李、混交林和角果木林海洋线虫群落丰度低且多样性低,以海绕线虫属(Haliplectus)和微口线虫属(Terschellingia)为优势属,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沉积食性海洋线虫为主,其中特化的选择性沉积食性者占比极高(>60%);白骨壤和红海榄林沉积物中的海洋线虫丰度高且多样性高,分别以裸口线虫属(Anoplostoma)、微口线虫属(Terschellingia)和拟齿线虫属(Parodontophora)为优势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占比低(<23%),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和刮食者均占比高,为优势摄食类型。通过PRIMER 6.0软件中的模块BIOENV进行生物与环境连接的逐步分析和相关检验的结果表明,沉积物分选系数和叶绿素a含量是解释研究区域线虫群落物种组成差异的最佳参数组合。同时,红树植被类型的差异同东寨港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 海洋线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团水虱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岑选才 史丹妮 +3 位作者 钟梦滢 李诗川 黄丹慜 郭霞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2期26-31,共6页
为预测团水虱的数量,减轻其对红树林植物的危害,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2021年3月至9月团水虱发生地的水温、风速、大气压、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含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磷、水温是团水虱... 为预测团水虱的数量,减轻其对红树林植物的危害,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2021年3月至9月团水虱发生地的水温、风速、大气压、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含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磷、水温是团水虱数量的主要因子,其拟合精度较好,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0.120 2,均方误差(MSE)为85.486 1。使用该模型对2022年10月团水虱数量进行预测,其预测值为34.42/dm^(3),结果较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水虱 神经网络 多层感知器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叶鱼藤的分布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隆飞 林江 《热带林业》 2019年第2期37-38,36,共3页
近年来,三叶鱼藤在红树林分布区迅速繁殖生长,导致部分红树植物缺少光照枯死.该文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分布区的三鱼藤调查的基础上,实施人工清理防治试验.
关键词 三叶鱼藤 分布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保护区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4
作者 林卫海 梁振辉 《热带林业》 2013年第3期20-22,共3页
通过调查分析东寨港保护区资源保护现状,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东寨港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存在问题 建议 东寨港
下载PDF
浅谈东寨港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雪云 《热带林业》 2019年第4期62-65,共4页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建立最早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保护区,该文根据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现状,总结出管理体系、人才、养殖、捕捞和污染等5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人才结构、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污染源治理、大力开展...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建立最早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保护区,该文根据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现状,总结出管理体系、人才、养殖、捕捞和污染等5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人才结构、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污染源治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规范区内养殖和捕捞、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和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等对策和建议,对保护区资源保护及管理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保护 管理对策 东寨港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华亮 冯尔辉 +4 位作者 李诗川 钟才荣 祝阁 王文卿 王瑁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探究红树林区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生存的影响,在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区选取以海莲和角果木为优势种的两个调查区域,并分别对以海莲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圈养地、圈养地外围、弃养2 a、弃养5 a和未圈养地的... 为探究红树林区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生存的影响,在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区选取以海莲和角果木为优势种的两个调查区域,并分别对以海莲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圈养地、圈养地外围、弃养2 a、弃养5 a和未圈养地的海莲幼苗存活率、呼吸根密度、成年植株生长状况和底栖动物以及以角果木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离圈养地不同距离处角果木成年植株死亡率、幼苗存活率、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集约化海鸭养殖阻碍了红树植物幼苗和呼吸根的更新,严重干扰了红树植物的生存,圈养地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林地。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林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集约化海鸭养殖 底栖动物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种群数量调查
7
作者 冯尔辉 罗战 +5 位作者 朱萧文 施雪岩 梁笑 杨卓 吴庭天 王力军 《野生动物学报》 2024年第3期580-587,共8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调查表明:海陆蛙主要分布在管理局、道学和三江片区,而塔市和博度片区海陆蛙分布基本处于空白状态;3个年度海陆蛙种群密度基本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三江、道学和管理局;2020年度三江种群密度为221.6只/hm^(2)、道学164.7只/hm^(2)和管理局137.4只/hm^(2),明显高于2022年度(三江151.2只/hm^(2)、道学144.8只/hm^(2)和管理局116.3只/hm^(2))和2021年度(三江113.2只/hm^(2)、道学99.6只/hm^(2)和管理局51.9只/hm^(2));2020—2022年三江、道学和管理局片区总的海陆蛙种群数量分别为6498、3357、4847只。盐度高、水体污染、牡蛎附生和潮汐裸滩面积少等是导致海陆蛙在塔市和博度分布缺失的主要因素。非法捕捉、周边养殖塘包围及其导致的繁殖生境减少和污染是影响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蛙 红树林 潮沟 种群数量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蟹类(十足目:短尾下目)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尔辉 梁伟诺 +1 位作者 胡亮 张旭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142,共10页
蟹类是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重要代表,也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典型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东亚海洋生物地理区划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该区域潮间带蟹类物种丰富度... 蟹类是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重要代表,也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典型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东亚海洋生物地理区划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该区域潮间带蟹类物种丰富度的了解有限,其区系特点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对该保护区内16个样点的采样调查,结合东寨港历史分布记录种的整理和校对,更新了东寨港潮间带蟹类物种名录,并对其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野外共采集蟹类标本207号,分属17科39属64种。其中23种为东寨港新记录,包括海南省新记录的突额薄板蟹(Elamena rostrata)和细爪拟相手蟹(Parasesarma ungulatum)。至本研究止,东寨港共记录潮间带蟹类22科63属115种,包括7种历史记录存疑种。研究结果表明,东寨港潮间带蟹类区系具典型的东亚暖水性性质,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且和中国南海北部大陆沿海区系的关系较密切,与两广、福建等地沿海同属中国亚热带近海底栖动物区系。本研究可为保护区的物种编目、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南海北部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甲壳动物 新记录种 存疑记录 更新名录
原文传递
海南东寨港水鸟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研究
9
作者 林艺婷 卢刚 +2 位作者 蔡挺 张熙斌 冯尔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49,共6页
为了解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多样性的现状及其季节动态变化,以便为海南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利用分区直数法对该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水鸟进行了为期2年的月度调查,并与该保护区... 为了解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多样性的现状及其季节动态变化,以便为海南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利用分区直数法对该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水鸟进行了为期2年的月度调查,并与该保护区以往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记录水鸟6目13科72种,总数量62 703只次;水鸟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趋势由多到少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不同生境的水鸟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滩涂红树林和养殖塘是研究区2种最重要的鸟类生境.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调查结果,发现东寨港水鸟种类和数量以及优势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建议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后应对水鸟资源开展长期调查和监测,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并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物种多样性 季节动态 保护 红树林 海南
下载PDF
浅谈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育春 《热带林业》 2017年第2期49-52,共4页
海口近日通过了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市湿地面积不低于28666.7hm2,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的发展目标。湿地保护与修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海口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该文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 海口近日通过了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市湿地面积不低于28666.7hm2,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的发展目标。湿地保护与修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海口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该文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湿地 保护现状 管理对策
下载PDF
永兴鸟类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成 冯尔辉 谢乔 《热带林业》 2018年第4期51-55,共5页
2016年3月对永兴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记录到69种,隶属于10目31科。其中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迷鸟)23种、留鸟46种;东洋界鸟类38种(占总物种数的55.07%)、古北界鸟类20种(占总物种数的26.09%)、广布种鸟类11种... 2016年3月对永兴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记录到69种,隶属于10目31科。其中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迷鸟)23种、留鸟46种;东洋界鸟类38种(占总物种数的55.07%)、古北界鸟类20种(占总物种数的26.09%)、广布种鸟类11种(占总物种数的18.84%)。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为当地优势种,两者占调查记录的鸟类个体总数的51.04%。Shannon-Wiener指数为3.64,Pielou指数为0.98。调查中鸟类多样性较高的区域均为生境复合区,生境复杂多样的区域更易吸引鸟类。鸟类监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调查 物种多样性 生境利用 永兴鸟类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王娟 宋迎春 +3 位作者 张烨 李诗川 刘小玉 慕芳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39,共12页
小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群落特征,对于了解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11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个典型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群落特征,对于了解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11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个典型红树林的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及其沉积物环境进行了调查采样,研究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共发现十二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类和底栖桡足类相对丰度分别为67.67%和29.31%。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27±3.35 ind·g^(-1),平均生物量为4.94±2.35μg dwt·g^(-1)。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与生物量在不同红树林间差异显著,白骨壤、红海榄群落的丰度和生物量较高,混合红树群落的丰度和生物量最低。丰度、生物量与凋落叶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沉积物分选系数显著负相关,与偏态系数显著正相关。BIOENV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凋落物纤维素缩合单宁含量、沉积物分选系数和偏态系数的环境因子组合能最好地解释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加深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问题的解析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凋落叶 东寨港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急速退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艳伟 廖宝文 +3 位作者 管伟 王荣丽 丁冬静 钟才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8,共8页
【目的】对我国一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近期出现的急速退化现象作相关分析.【方法】以海南东寨港整个港湾红树林区为研究典型区域,应用3S技术,分析近30年间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同时采用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聚焦分析了演... 【目的】对我国一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近期出现的急速退化现象作相关分析.【方法】以海南东寨港整个港湾红树林区为研究典型区域,应用3S技术,分析近30年间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同时采用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聚焦分析了演丰东河沿岸、塔市及三江3个片区红树林群落退化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大量野外样方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近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从1999—2013年,东寨港红树林面积由1 709.4 hm2减少至1 679.5 hm2,年均减少2.1 hm2.而沿海岸线2 km缓冲区范围内,周边养殖塘面积则由1987年的59.1 hm2增至2013年的1 986.9 hm2.截止2013年,东寨港红树林枯死面积约为4 hm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红树林枯死群落主要分布于地形低洼积水处或污染物传输通道两侧.东寨港河流型红树林群落退化最为严重,集中分布于演丰东河中下游河段;同时,近海湾的前沿地段也有退化群落零星分布.处于地带性演替后期的红树林群落,退化程度较高.陆源污染物输入强度是影响红树林退化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 退化特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退化原因初探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蒂 廖宝文 +3 位作者 朱宁华 管伟 李诗川 钟才荣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4-300,共7页
针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红树林严重退化现象,对退化红树林开展群落特征调查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以揭示其退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退化与林木高度和胸径无显著相关,但随退化程度加深,林分密度、林分郁闭... 针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红树林严重退化现象,对退化红树林开展群落特征调查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以揭示其退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退化与林木高度和胸径无显著相关,但随退化程度加深,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和单位面积呼吸根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并达到极显著相关;(2)团水虱主要分布在离地面高度0—30 cm的树干根茎处,尤其在10—20 cm处分布最多,其密度达2.94个·cm-2,钻孔面积所占面积达23.93%,并且与每株红树退化程度达到极显著相关;(3)红树林群落微地形变化导致了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的变化,其中淹水深度变化与红树林退化无显著相关,但淹水时间变化(表现在形成积水)则与其退化呈显著正相关,较长的淹水(积水)时间加剧了红树林退化,退化特征值(%)与积水时间(min)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死亡率=0.4138x+42.66(R=0.817,p<0.01),Y退化率=0.5195x+13.943(R=0.63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退化 团水虱 微地形变化 积水时间
下载PDF
濒危海草贝克喜盐草在海南东寨港的分布及其群落基本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邱广龙 苏治南 +1 位作者 钟才荣 范航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2-889,共8页
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是当前全球面临灭绝风险的10种海草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L)种。由于贝克喜盐草生境的特殊性(受涨退潮影响的潮间带)及个体十分纤小且易被沉积物覆盖,加之种群更新速率极快,导致通常... 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是当前全球面临灭绝风险的10种海草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L)种。由于贝克喜盐草生境的特殊性(受涨退潮影响的潮间带)及个体十分纤小且易被沉积物覆盖,加之种群更新速率极快,导致通常难以被发现。据报道,贝克喜盐草仅在我国的广西、广东、台湾、香港、福建和海南6个省(区)有小面积的分布。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位于海南东寨港的贝克喜盐草海草的分布、群落基本特征以及生境概况。结果表明:与国内其它地区的贝克喜盐草相比,调查期间东寨港的贝克喜盐草面积较大,为15.4 hm2;密度适中,为(10 394±576)茎·m^-2;覆盖度较低,为~5%;生物量较低,总生物量仅(9.224±1.151)g DW·m^-2,地上生物量为(2.339±0.245)g DW·m^-2,地下为(6.886±1.055)g DW·m^-2,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值较低(0.34);叶片较小,叶长为(4.83±0.87)mm,叶宽为(1.44±0.21)mm,调查时在植物体上未发现有花或果,但在沉积物中发现有一定数量的贝克喜盐草种子(2 105±664)粒·m^-2。该研究区的海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建议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把海草也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生物地理学 东寨港红树林 海草保护 IUCN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退化动态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荣丽 管伟 +5 位作者 邱明红 丁冬静 廖宝文 毛静 钟才荣 李诗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8,共6页
针对团水虱爆发导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大面积退化的现象,对退化红树林群落的退化特征与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2012年,2014年东寨港红树林退化程度加深,表现为:活立木株数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增高、群落郁闭度... 针对团水虱爆发导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大面积退化的现象,对退化红树林群落的退化特征与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2012年,2014年东寨港红树林退化程度加深,表现为:活立木株数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增高、群落郁闭度明显降低;(2)团水虱Sphaeroma sp.对红树林树种的蛀蚀具有选择性。长宁河沿岸不同红树树种退化程度不同,退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26.47%)>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10.71%)>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10.42%)>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3)退化红树林区域土壤沙粒含量2012年和2014年呈显著差异,2014年土壤沙粒含量比2012年显著减少;粘粒含量呈极显著差异,2014年土壤粘粒含量比2012年显著增加,而土壤粉粒含量和土壤容重则差异不显著。各样地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p H值、速效钾含量在2012年和2014年呈现极显著差异,全盐量、碱解氮、有效磷呈显著差异,相比2012年,2014年土壤p H值、全盐量显著降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退化 土壤 差异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和孢子密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文武 吴勇 +3 位作者 郭健桦 彭雪 辛国荣 钟才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丛枝菌根(AM)结构存在于多种红树植物根内,但目前对于红树林中AM真菌的研究还未能完全揭示其存在的原因和状况。研究通过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中不同潮位16种红树植物根内AM侵染情况、AM真菌孢子密度以及土壤理化因子开展调查,以了解东寨... 丛枝菌根(AM)结构存在于多种红树植物根内,但目前对于红树林中AM真菌的研究还未能完全揭示其存在的原因和状况。研究通过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中不同潮位16种红树植物根内AM侵染情况、AM真菌孢子密度以及土壤理化因子开展调查,以了解东寨港红树林中AM真菌的存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种红树植物与AM真菌存在共生关系,其中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许树(Clerodendrum inerme)、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和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侵染率较高,均高于55%;16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到AM真菌孢子,每25 g土壤的平均孢子密度为(25.7±2.7)个。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宿主植物根内AM侵染情况差异显著;潮位对AM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高潮位显著高于中、低潮位,而中低潮位间无显著差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有效磷含量可能是影响东寨港红树林生境中AM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 丛枝菌根 侵染率 孢子密度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监测与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尔辉 陈伟 +3 位作者 廖宝文 李华亮 陈玉军 黄勃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1期73-77,共5页
利用样线法年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并对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共记录有鸟类11目26科65种,总数量为24 531只,其中水鸟有41种,占调查总种数的63%。全年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具有明显... 利用样线法年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并对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共记录有鸟类11目26科65种,总数量为24 531只,其中水鸟有41种,占调查总种数的63%。全年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均为越冬期较多,繁殖期较少。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多样性 生境 东寨港
下载PDF
团水虱对东寨港红树林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华文 林卫海 《热带林业》 2013年第4期35-36,13,共3页
近年来,团水虱大量繁殖引起东寨港红树林大面积死亡。文章描述了团水虱对红树林的危害,分析了团水虱繁殖泛滥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 团水虱 危害 防治对策
下载PDF
2015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振辉 冯尔辉 +1 位作者 李隆飞 左平 《热带林业》 2018年第2期43-46,共4页
湿地鸟类调查是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该研究调查了2015年内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的种类与数量,共记录到鸟类12目34科85种,8043只次。与往年记录相比,鸟类数据变化较大。年内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鸟类物种数目还是个数,东寨港红树... 湿地鸟类调查是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该研究调查了2015年内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的种类与数量,共记录到鸟类12目34科85种,8043只次。与往年记录相比,鸟类数据变化较大。年内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鸟类物种数目还是个数,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均存在季节变化,一般是冬季多夏季少,变化趋势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鸟类数量在2月、11月、12月、3月最多,均超1000只以上;7月、5月、8月、1月最少,数量在160~190只之间。苍鹭、大白鹭、普通翠鸟等常见性鸟类专项调查显示,鸟类多集中在三江片、塔市区退潮后的滩涂以及夏塘村水稻田觅食,涨潮后在红树林上栖息。黑脸琵鹭为全球濒危鸟类,时隔7年后再次在东寨港红树林观测到,说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鸟类调查 红树林湿地 东寨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