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许忠淮 徐国庆 吴少武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5-501,共7页
分析了东海东南部地区5 口3 000 余米深、井径测井段千余米至两千米长的钻孔孔壁崩落特征, 结合以前分析过的另外11 口深钻孔的孔壁崩落特征, 推断出东海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SW 向, 水平差应力不强. 分析... 分析了东海东南部地区5 口3 000 余米深、井径测井段千余米至两千米长的钻孔孔壁崩落特征, 结合以前分析过的另外11 口深钻孔的孔壁崩落特征, 推断出东海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SW 向, 水平差应力不强. 分析了冲绳海槽和琉球岛弧地区1977~1998年中心地震矩张量解的P, T轴方位分布. 结果表明, 冲绳海槽地区的P轴方向多为NE-SW向, 与海槽延伸方向一致. 海槽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的T轴方向为NE-SW 向, 与海槽延伸方向垂直. 这些特征说明, 菲律宾海板块对东海地区的水平作用并不是挤压, 而是拉张. 利用二维弹性有限元模拟法研究了东海地区现代应力场的成因.结果表明, 东海地区应力场和台湾地区的强烈北西向挤压与琉球岛弧的弧后扩张有关. 东海地区水平差应力不强可能是该地区强地震少的动力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地区 构造应力场 孔壁崩落 震源机制
下载PDF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与油气生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延斌 韩德馨 +1 位作者 姜亮 葛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研究了有机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的特征 ,分析了镜质组反射率 (Ro)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 .结果认为 :台北坳陷自第三纪以来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 .第一次发生在 E1末 T04 构造层形成之前 ,即古新世末 ,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 ,因... 研究了有机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的特征 ,分析了镜质组反射率 (Ro)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 .结果认为 :台北坳陷自第三纪以来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 .第一次发生在 E1末 T04 构造层形成之前 ,即古新世末 ,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 ,因此 ,这一期尽管有油气的生成 ,但运移规模有限 ,形成的有机包裹体极少 .第二次发生在 E2 末 T03 构造层形成之前 ,即始新世末 ,此时区内主要烃源岩都已经进入生烃高峰 ,是区内主要的油气生成、运移期 .伴随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形成了大量以液相及气、液二相为主的有机包裹体 .晚第三纪的沉积厚度近似于 E2 末剥蚀厚度 ,对油气生成和运移的影响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坳陷 有机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生成 东海盆地 成岩作用
下载PDF
东海盆地X凹陷烃源岩生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贤庆 黄光辉 +4 位作者 钟宁宁 王铁冠 熊波 甘长凤 刘道燕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31,共6页
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东海盆地X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生烃母质、原油化学组成与油源、有机质热演化与生烃模式。该区烃源岩(煤和泥岩)富含树脂体(全岩平均含量达4%,相对含量占15%~50%),... 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东海盆地X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生烃母质、原油化学组成与油源、有机质热演化与生烃模式。该区烃源岩(煤和泥岩)富含树脂体(全岩平均含量达4%,相对含量占15%~50%),且树脂体含量与烃源岩总烃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性。光学显微镜下,烃源岩中发现大量由树脂体母体衍生的渗出沥青体,表明了树脂体的早期生烃。花港组轻质原油源自同组的泥岩,均具有树脂生源成因的烃类组成特征。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孢子体荧光变化,可将该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区烃源岩生烃模式,即以树脂体为主要母质的低熟油生成带(Ro<0.55%)和以孢子体、藻类体等富氢组分为代表的常规成熟油气生成带(Ro为0.55%~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有机质 生油层 盆地 早第三纪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和成烃组分剖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贤庆 刘道燕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1期19-25,共7页
采用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煤和泥岩)进行剖析研究。本区烃源岩富镜质组(>60%),贫惰性组(<10%),含10%-30%的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腐泥组”含量与氯仿沥青、... 采用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煤和泥岩)进行剖析研究。本区烃源岩富镜质组(>60%),贫惰性组(<10%),含10%-30%的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腐泥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有效碳等呈正相关关系;树脂体和“孢子体+藻类体”分别为早期成烃和晚期成烃的组分,并相应建立了本区烃源岩的成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下第三系 烃源岩 显微组分 组成 成烃组分 树脂体 成烃模式
下载PDF
东海盆地丽水西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目标 被引量:15
5
作者 姜亮 王毅 金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8-372,389,共6页
丽水西凹陷位于东海盆地台北坳陷西部 ,烃源岩、储集岩均属于下第三系明月峰组 (E1 m)和灵峰组 (E1 l)泥岩和砂岩。该凹陷被石油地质学家一致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作者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 ,划分出深部E1 ... 丽水西凹陷位于东海盆地台北坳陷西部 ,烃源岩、储集岩均属于下第三系明月峰组 (E1 m)和灵峰组 (E1 l)泥岩和砂岩。该凹陷被石油地质学家一致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作者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 ,划分出深部E1 y -E1 l油气系统和浅部E1 m -E1 w复合油气系统 ,探讨了烃源岩生排烃与圈闭发育期的匹配关系 ,油气运移方式及通道 ,提出了油气富集规律以及油气的勘探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 油气聚集 油气勘探 丽水西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化学成分及成因 被引量:3
6
作者 姜亮 王延斌 +2 位作者 吴培康 葛和平 王志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228,T002,共8页
利用 L AM、热爆 -气相色谱等方法对东海盆地台北坳陷第三系储层中有机包裹体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1矿物包裹体中以 CO2 为主 ,同时含有一定的 N2 和 F2 等 ,气态烃包裹体中 CO2 含量一般可达 40 %~ 78% ,液态烃包裹体中 CO2... 利用 L AM、热爆 -气相色谱等方法对东海盆地台北坳陷第三系储层中有机包裹体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1矿物包裹体中以 CO2 为主 ,同时含有一定的 N2 和 F2 等 ,气态烃包裹体中 CO2 含量一般可达 40 %~ 78% ,液态烃包裹体中 CO2 含量一般 2 3%~ 41 % ;2烃类含量一般 <30 % ,其中甲烷含量较低 ,C2 ~ C7轻烃含量比甲烷含量高 ,甲苯含量较高(达 1 8.8% ) ;3对主要烃源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这些特点说明 CO2 的成因与烃源岩中碳酸盐矿物热解有关 ,有机包裹体的成因类型偏腐植型 ,气态烃以湿气为主 ,且含有一定的凝析油成分 ,和南海盆地第三系储层中有机包裹体具有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成因 有机包裹体 烃源岩 第三系 东海盆地 台北坳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陶瑞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15,共6页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拗陷中部,经近20年的勘探,已证实是个富含凝析气的凹陷。该凹陷分为5个二级构造带,沉积地层以第三系为主,主要烃源岩为始新统平湖组煤系。凝析气藏富集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褶皱背科带南段,前...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拗陷中部,经近20年的勘探,已证实是个富含凝析气的凹陷。该凹陷分为5个二级构造带,沉积地层以第三系为主,主要烃源岩为始新统平湖组煤系。凝析气藏富集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褶皱背科带南段,前者已发现2个油气田和3个含油气构造,凝析气产自平湖组砂岩;后者已发现4个含气构造,主要产气层为渐新统花港组中部砂岩。区内的油气富集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①区域构造发展及局部构造形成期与生、排烃期在时空上的配合;②具有利的储盖组合;③在构造应力场中造成断层的封闭性和开启性。勘探证明,西湖凹陷必将成为我国海上的重要产气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构造演化 气藏成因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从西太平洋板块构造探讨东海陆架盆地形成机制和类型划分 被引量:23
8
作者 陶瑞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亚洲板块东南缘,是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西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白垩纪-古新世,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作NNW向运动并俯冲,左旋应力场使亚洲大陆东南缘产生一系列NE向断裂,引起地幔上拱,诱发...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亚洲板块东南缘,是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西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白垩纪-古新世,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作NNW向运动并俯冲,左旋应力场使亚洲大陆东南缘产生一系列NE向断裂,引起地幔上拱,诱发了盆地西带裂谷式断陷的发展。古新世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洋脊俯冲,日本海(西部)第一次拉张。地幔面起伏的调整结束了裂陷盆地的发育。始新世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由NNW转为WNW,右旋应力场控制了盆地东部始新世断坳的发育。渐新世初,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日本海(东南部)开始了第二次拉张。东海陆架盆地东部断坳带转为坳陷带。中新世末,太平洋板块运动速度加快,热效应导致前缘隆起拉裂,形成冲绳海槽盆地。向西挤压-走滑使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褶皱回返,结束了盆地发展。可以认为,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古新世裂陷带是大陆边缘裂谷盆地;东部渐新世-中新世坳陷带是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弧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板块 东海陆架盆地 形成机制 类型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烃源岩及其烃类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道燕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2期34-40,T001,共8页
东海陆架盆地自古新世至渐新世发育了四套含煤烃源岩与海相陆源有机质烃源岩,其有机质类型属腐殖型。在结构镜质体的细胞腔中普遍充填着生源为高等植物针叶林的树脂体,其含量在煤岩中最高可占全岩体积的8%。镜下还见到油珠及与树脂体有... 东海陆架盆地自古新世至渐新世发育了四套含煤烃源岩与海相陆源有机质烃源岩,其有机质类型属腐殖型。在结构镜质体的细胞腔中普遍充填着生源为高等植物针叶林的树脂体,其含量在煤岩中最高可占全岩体积的8%。镜下还见到油珠及与树脂体有产状关系的渗出沥青体。受有机质类型的制约,液态烃中均检测到大量二萜类树脂化合物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由于这部分源干高等植物的化合物在饱和烃中占有相当比例,加上成烃后的运移效应,使原油具有“六低一高”的特点,即低比重、低含硫、低含蜡、低主峰碳位、低芳烃、低胶质(无沥青质)和高饱和烃,并具低成熟煤成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陆架盆地 烃源岩 烃类 油气藏
下载PDF
略论东海西南部和台湾海峡北部地质构造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瑞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3期149-156,共8页
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 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似,属同一体系。具东西分带的特点,即西带为古新世-始新世的断陷、断坳型沉积和中新世以后的披盖沉积,中间缺失渐新世沉积;东带为始新世及之前的断陷、断坳演化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坳陷型沉积,上新世和第四纪才为坡盖型沉积。二盆地间的观音隆起并不呈NW走向横卧其间,而是以NNE走向延展,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渔山隆起、雁荡隆起的走向一致。因此,西带的乌丘屿凹陷也以NE向延展从属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带左行雁行排列的构造体系。在西区不应是一个独立盆地,而是东海陆架盆地一部分。按该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可以把西带厦澎凹陷和乌丘屿凹陷合为一个坳陷,命名为厦门坳陷。东带新竹凹陷连同陆区台湾西海洋在内,独立称作新竹坳陷。二个坳陷间以观音-澎北隆起高带相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西南部 台湾海峡北部 地质构造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褶皱背斜带中新世末期构造运动特征与烃类积聚 被引量:6
11
作者 陶瑞明 《南方油气地质》 1995年第2期50-57,8,共8页
西湖凹陷在晚中新世时受东部冲绳海槽扩张作用影响而发生强烈的挤压-走滑构造运动,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中央褶皱背斜带。该带的挤压作用自北向南减弱,且以中部宁波27-1(玉泉)构造为枢纽,其北的构造高点排列为左行,其南的构造高点排列为右行... 西湖凹陷在晚中新世时受东部冲绳海槽扩张作用影响而发生强烈的挤压-走滑构造运动,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中央褶皱背斜带。该带的挤压作用自北向南减弱,且以中部宁波27-1(玉泉)构造为枢纽,其北的构造高点排列为左行,其南的构造高点排列为右行;再往南进入钓北凹陷。除了该凹陷走向由NE-SW转成NEE-SWW外,中央构造已不见挤压作用,代之为拉张控制,发育了一组由向轴倾斜而对称的正断层组成的断裂背斜。迄今为止,西湖凹陷中央褶皱背斜带的主要构造高点都进行了油气初探,显示的含油气潜力差别很大,南部钻探成功率100%,北部至今没有获得重要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中新世 构造运动 油气藏 油气聚集
下载PDF
东海重点区域环境资料调查协议书在青岛签字
12
作者 严世华 《中国海洋平台》 1995年第5期16-16,共1页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适应东海对外招标的需要,委托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在东海重点区域进行“东海重点区域工程地质和实害地质调查与评价”及“东海对外招标区钻井平台水文、气象观测和研究”两项重大的调...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适应东海对外招标的需要,委托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在东海重点区域进行“东海重点区域工程地质和实害地质调查与评价”及“东海对外招标区钻井平台水文、气象观测和研究”两项重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这两项调查、研究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应用价值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区域 环境资料 东海 协议书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工程地质 应用价值 调查与评价 钻井平台 气象观测
下载PDF
东海对外招标区块海洋水文气象环境参数研究
13
作者 严世华 《中国海洋平台》 1994年第Z1期499-505,共7页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东海的关注也随之增加,从事海上运输,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安装及海上操作作业等,都需要了解海洋环境条件。由于东海遭受台风袭击及海浪影响(如黑潮支流,台湾暖流)。另外,在东海北部的底层有较冷海水的影响,...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东海的关注也随之增加,从事海上运输,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安装及海上操作作业等,都需要了解海洋环境条件。由于东海遭受台风袭击及海浪影响(如黑潮支流,台湾暖流)。另外,在东海北部的底层有较冷海水的影响,以及长江入海处的冲稀作用,因此使环境因素变得比较复杂。我们采用了大量观测资料及先进计算方法分析了东海海况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环境 参数 东海
下载PDF
东海第一个油气田平湖油气田开发实施情况
14
作者 曹学军 黄惠泽 张晓丹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1999年第1期4-10,共7页
平湖油气田是我国东海海域第一个发现并投入开发的以天然气为主的油气田。该油气田按项目管理模式开展建设。经历了陆地工程建造阶段,预钻井实施阶段,海上安装、连接、调试阶段和投产准备阶段,直至油气田投产。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油田开发 海上油气田 东海
下载PDF
气烟囱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8
15
作者 张为民 李继亮 +5 位作者 钟嘉猷 付永涛 陈绍海 姜亮 王建平 李明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9-455,共7页
气烟囱是由热流体活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伴生构造。其一经形成后 ,对后期幕式活动的热流体或油气运移仍为一种特殊的运移通道 ,而且影响油气的聚集成藏。本文对气烟囱形成机理和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气烟囱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 气烟囱是由热流体活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伴生构造。其一经形成后 ,对后期幕式活动的热流体或油气运移仍为一种特殊的运移通道 ,而且影响油气的聚集成藏。本文对气烟囱形成机理和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气烟囱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关系 ,并通过光测弹性力学模拟和物理相似模拟等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在中国东部油气勘探中 ,气烟囱研究不仅可预测浅层油气藏分布 ,而且为寻找深层有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烟囱 热流体活动 形成机理 油气勘探 油气藏
下载PDF
声波法计算水平主地应力值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余雄鹰 王越之 李自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9-63,共5页
提出一种用声波测井资料和水力压裂数据来计算水平地应力值的新方法,并将它应用于新疆吐哈油田,计算得出的水平主地应力值与由凯塞效应测得的进行了对比,两者一致性好,而且用声波法求得的水平主地应力值来预测破裂压力与实测的地层... 提出一种用声波测井资料和水力压裂数据来计算水平地应力值的新方法,并将它应用于新疆吐哈油田,计算得出的水平主地应力值与由凯塞效应测得的进行了对比,两者一致性好,而且用声波法求得的水平主地应力值来预测破裂压力与实测的地层破裂压力相比误差小。现场应用表明,声波法计算水平主地应力值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声波测井 水力压裂 破裂压力
下载PDF
基岩潜山油藏烃源岩的成烃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强 姜亮 吴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8-531,共4页
沉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低温热化学反应发生器 .以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曹台基岩潜山油藏为例 ,以其烃源岩在埋藏、压实、热力等因素作用下 ,达到成熟、生烃的动力学思路和方法为指导 ,探讨了曹台潜山原油的成因、来源及烃源岩的生烃过程 .... 沉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低温热化学反应发生器 .以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曹台基岩潜山油藏为例 ,以其烃源岩在埋藏、压实、热力等因素作用下 ,达到成熟、生烃的动力学思路和方法为指导 ,探讨了曹台潜山原油的成因、来源及烃源岩的生烃过程 .回剥反演了烃源岩的沉积埋藏史 ,磷灰石裂变径迹恢复了古地温 ,得出该油藏的原油是未发生降解的成熟型原油 ,潜山烃来源于西侧深凹陷的沙四段 (Es4)暗色泥岩 .目前烃源岩还处于生烃高峰期 ,油藏尚处于油气充注阶段 ,由此解释了该油藏上部与下部原油物性不同的原因 ,同时预示出在油藏深部尚有勘探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台潜山 烃源岩 高凝油 生烃特征 油矿
下载PDF
丽水-椒江凹陷断裂构造运动学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毅 姜亮 杨伟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1-448,共8页
丽水 -椒江凹陷是晚白垩世以来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计算了丽水 -椒江凹陷不同构造部位各裂陷伸展期的盆地伸展量、伸展系数和伸展率。研究表明 :研究区晚白垩世至古新世裂陷作用具有“幕式”渐进发展... 丽水 -椒江凹陷是晚白垩世以来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计算了丽水 -椒江凹陷不同构造部位各裂陷伸展期的盆地伸展量、伸展系数和伸展率。研究表明 :研究区晚白垩世至古新世裂陷作用具有“幕式”渐进发展的特征 ,可划分为三个裂陷伸展期 :早期 (晚白垩世 )的断陷主要由相对分散、独立的小断陷组成 ,控制半地堑凹陷的主断层主要以书斜式 (domino- style)为主 ;中、晚期 (古新世 )的断陷由相互连通的半地堑凹陷组成 ,其主干断层以犁状 (listric)或坡坪状 (ramp- flat)正断层为特征。研究区不同构造部位其水平伸展率不同 ,表现为水平伸展量由南西向北东由大变小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椒江凹陷 裂陷幕 运动学 断裂构造
下载PDF
用VSP数据中下行P-SV转换横波求取横波速度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仲达 郝晓红 +1 位作者 徐翔之 施荣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274-278,共5页
探讨了用零偏移距三分量VSP数据中的下行P-SV转换横波,求取厚度相当于VSP采集点距的地层横波速度。从井下检波器方位校正得到横向垂直分量,对其二维谱中各类波的能量和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二维滤波得到信噪比较高的下行转换横波,选取振幅... 探讨了用零偏移距三分量VSP数据中的下行P-SV转换横波,求取厚度相当于VSP采集点距的地层横波速度。从井下检波器方位校正得到横向垂直分量,对其二维谱中各类波的能量和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二维滤波得到信噪比较高的下行转换横波,选取振幅较强的同相轴提取波至时间,获取了横波速度及泊松比。结果表明,即使是零偏移距VSP数据,只要其上有明显可见的转换横波,也能以采集点距的量级计算横波层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数据 地震勘探 P-SV转换横波 零偏移距 垂直地震剖面 方位校正 下行转换横波 横波层速度 泊松比
下载PDF
透射损失校正在AVO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仲达 郝晓红 +1 位作者 徐翔之 施荣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4期406-409,共4页
从多层弹性介质理论模型出发 ,探讨了用加层的方式正确计算透射损失的途径。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某井的实际弹性参数应用了此方法 ,计算了假设介质分别为弹性情况和粘弹性情况下的透射系数 ,得到了关于地震波在多层介质中传播时所发生的... 从多层弹性介质理论模型出发 ,探讨了用加层的方式正确计算透射损失的途径。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某井的实际弹性参数应用了此方法 ,计算了假设介质分别为弹性情况和粘弹性情况下的透射系数 ,得到了关于地震波在多层介质中传播时所发生的视衰减的基本认识 ;最后在AVO处理中用所得到的透射系数对反射波作了透射损失校正 ,与常规AVO处理相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损失校正 AVO处理 应用 多层弹性介质 视衰减 地震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