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1
作者 朱小曼 《广东茶业》 2023年第3期43-46,共4页
东源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绿色产业之一。本文结合东源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加快东源县茶产业升级转型,提升产业效益,... 东源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绿色产业之一。本文结合东源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加快东源县茶产业升级转型,提升产业效益,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东源县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施用不同调理剂对酸化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凌彩金 周巧仪 +4 位作者 魏岚 梁冬霞 郜礼阳 刘淑媚 朱小曼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针对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利用不同配方调理剂对其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以种植英红九号年限分别为2年(幼龄)和8年(成龄)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处理:不施调理剂(CK)、调理剂Ⅰ(生物炭,T1)、调理剂Ⅱ(生物炭+石灰,T2)... 针对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利用不同配方调理剂对其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以种植英红九号年限分别为2年(幼龄)和8年(成龄)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处理:不施调理剂(CK)、调理剂Ⅰ(生物炭,T1)、调理剂Ⅱ(生物炭+石灰,T2)及调理剂Ⅲ(生物炭+碱渣钙镁肥,T3),施用量为20 t·hm^(-2)。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3种调理剂对茶园土壤的主要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年的试验周期中,2种茶园的土壤pH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4个月后施用调理剂Ⅰ、Ⅱ、Ⅲ的幼龄茶园土壤pH值分别升高了0.11、0.20和0.22个单位,成龄茶园pH值分别升高了0.15、0.16和0.38个单位,但经过16个月后pH值又会逐渐下降。幼龄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升高,而成龄茶园只有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茶叶品质分析表明,与CK相比,试验4个月后幼龄茶园调理剂处理组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显著增加6.66%、6.30%和6.80%。施用调理剂可以改善茶园酸性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和茶叶内含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茶园 土壤
下载PDF
不同地区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程慧涛 戴远棠 +8 位作者 阮炘贺 李育森 李丽华 段旭琢 单金红 贾弦泽 徐斌 王庆 赵会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为了解国内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惠州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浙江省湖州市5个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我们鉴定了红螯螯虾8个微卫星位点。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地区的红螯螯虾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在... 为了解国内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惠州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浙江省湖州市5个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我们鉴定了红螯螯虾8个微卫星位点。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地区的红螯螯虾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在150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237个等位基因。所有8个微卫星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10,平均为6.05。H_(o)和H_(e)平均值分别为0.490和0.614。每组的等位基因数在6.000(广西南宁GXNN)到6.625(广东佛山GDFS)之间。所有群体中平均H e在0.593(广东惠州GDHZ)到0.646(广东湛江GDZJ)之间。由此可以看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未显著降低。F_(is)、F_(st)值、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这些红螯螯虾群体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并且各个群体都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距离,其中GDZJ和ZJHZ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最大(0.1077)。推测导致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和人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微卫星位点 遗传分析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CCR6a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及抗病毒能力研究
4
作者 汪慧 何学泓 +11 位作者 秦洲 赵培杏 张敏琳 黄枫淇 段旭琢 贾弦泽 梁凯珊 赵会宏 冯春元 孙佩银 戴远棠 王庆 《渔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01-109,共9页
趋化因子受体是具有7个疏水性跨膜结构的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低分子蛋白质,可以募集并激活白细胞作用于感染部位。相关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病原体感染、创伤修复、肿瘤形成及其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斜带石斑鱼(Epine... 趋化因子受体是具有7个疏水性跨膜结构的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低分子蛋白质,可以募集并激活白细胞作用于感染部位。相关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病原体感染、创伤修复、肿瘤形成及其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组织中克隆出了CCR6a(CC chemokine receptor 6a,CCR6a)基因ORF序列,并对其序列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基因组织分布、亚细胞定位和抗病毒功能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CCR6a基因ORF序列全长为1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CCR6a与鞍带石斑鱼CCR6a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CR6a基因组织分布发现CCR6a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免疫组织肾脏和鳃的表达量最高,在皮肤中的表达量次之;亚细胞定位显示该基因为膜分布,在石斑鱼细胞中过表达CCR6a可显著抑制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RGNN)的复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鱼类趋化因子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CCR6a RGNNV 抗病毒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天喜 《科学养鱼》 2021年第11期45-46,共2页
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内陆山区,生态环境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对新品种及其养殖技术难以快速掌握和应用,从而造成渔民的增产增效不明显。为提高渔业效益和养殖技术水平,... 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内陆山区,生态环境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对新品种及其养殖技术难以快速掌握和应用,从而造成渔民的增产增效不明显。为提高渔业效益和养殖技术水平,促进特色渔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河源市开始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辐射带动了周边县区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通过规范西伯利亚鲟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和技术指导,示范带动西伯利亚鲟生态健康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西伯利亚鲟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关键点,为西伯利亚鲟的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山区 辐射带动 技术水平 人工养殖 特色渔业 西伯利亚鲟 生态养殖技术 渔业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