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有枝 颜小群 +2 位作者 钟胜 谭小明 蔡越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4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大咯血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 目的分析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大咯血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9%(P<0.05);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27.8%(10/36)、5.6%(2/36),实验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介入 大咯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有枝 颜小群 +1 位作者 曾庆乐 钟胜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5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科收治的52例糖尿病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予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植入等措施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足的改善情况。结果间歇性跛行总有效率92.0%...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科收治的52例糖尿病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予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植入等措施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足的改善情况。结果间歇性跛行总有效率92.0%,静息痛总有效率81.48%;坏疽溃疡总有效率84.62%;ABI及血管内径依次为(0.94±0.26)、(2.05±0.31)cm,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ABI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仅3例患者出现低血糖,7例患者术后疼痛剧烈,经对症治疗后显著改善,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适时采取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或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介入治疗 糖尿病足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术前选择性肝内胆道引流减黄治疗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有枝 黄金华 +2 位作者 张天奇 颜小群 钟胜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行术前选择性肝内胆道引流减黄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东莞东华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HCCA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减黄组和非减黄组,每组54例。减黄组术前行选择性肝...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行术前选择性肝内胆道引流减黄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东莞东华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HCCA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减黄组和非减黄组,每组54例。减黄组术前行选择性肝内胆道引流减黄治疗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非减黄组直接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比较减黄组引流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减黄组患者经引流减黄治疗后,血浆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分别为(156.28±67.02)μmol/L、(104.36±31.81)U/L、(399.25±30.38)U/L和(201.39±53.87)U/L,较引流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分别为(987.37±159.28)m L、(579.24±121.33)m L和(584.12±127.34)m L,非减黄组分别为(935.20±130.37)m L、(573.26±116.18)m L和(581.62±120.32)m 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8.81±11.67)d,明显长于非减黄组的(32.08±12.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减黄组并发症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7.41%和9.26%,非减黄组分别为50.00%和11.1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选择性肝内胆道引流减黄治疗可降低HCCA手术患者血浆TB水平并改善术前肝功能,但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肝内胆道引流 减黄 肝门部胆管癌 并发症 死亡率
下载PDF
AFP和MKP-1对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经TACE术治疗的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蔡越飞 王凯 +2 位作者 冼重杨 马燕华 柴克斌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对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莞东华医院介...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对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莞东华医院介入科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197例无法切除的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MKP-1基因表达情况和AFP水平进行分组,采用LSD-t检验或χ^(2)检验分别比较MKP-1阳性组与MKP-1阴性组及AFP≥400 ng/mL组与AFP<400 ng/mL组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别比较MKP-1阳性组与MKP-1阴性组及AFP≥400 ng/mL组与AFP<400 ng/mL组在TACE术后1年的PFS和OS,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术前MKP-1基因表达状态和AFP水平对无法切除的HCC患者经TACE术治疗后1年的PFS和OS的影响。结果MKP-1阳性组与MKP-1阴性组、AFP≥400 ng/mL组与AFP<400 ng/mL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KP-1阴性组在TACE术后6、9、12个月的PFS和OS均显著低于MKP-1阳性组(80.6%、51.4%、42.3%比100.0%、85.6%、71.6%,90.7%、68.5%、52.9%比100.0%、100.0%、78.7%,P均<0.05)。AFP≥400 ng/mL组在TACE术后6、9、12个月的PFS和OS均显著低于AFP<400 ng/mL组(84.6%、57.6%、31.5%比100.0%、90.8%、58.4%,80.1%、52.7%、44.1%比100.0%、93.8%、81.9%,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FP水平和MKP-1基因表达均为HCC患者TACE术后1年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AFP≥400 ng/mL、MKP-1基因表达阴性均预示无法切除的HCC患者经TACE术治疗后1年的PFS和OS较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 无进展生存率 总生存率 MKP-1基因表达 AFP
下载PDF
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有枝 颜小群 +2 位作者 钟胜 谭小明 蔡越飞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3期609-61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且分析于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66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按照临床采取的医治方案分为2组,其中行化疗医治的作为对照组(33例),将联合经... 目的:分析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且分析于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66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按照临床采取的医治方案分为2组,其中行化疗医治的作为对照组(33例),将联合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医治的作为实验组(33例),比较2组近期疗效与生活质量。结果:与实验组75.76%对比,对照组治疗近期疗效45.45%显著更低(P<0.05);与实验组(87.36±7.18)分、(86.64±7.42)分、(87.29±7.65)分、(89.55±7.98)分、(90.21±7.32)分比较,对照组CF、SF、EF、RF、PF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行PMCT与化疗联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 化疗 近期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术前TACE治疗对肝癌患者黏着斑激酶、核因子-κBp65表达及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蔡越飞 王凯 +2 位作者 洗重杨 马艳华 舒安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9-81,共3页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是排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肿瘤致死病因排第2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1])。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2]),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发...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是排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肿瘤致死病因排第2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1])。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2]),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80%~90%的患者就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黏着斑激酶 核因子ΚBP65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对左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
7
作者 李明 舒安康 +2 位作者 钟胜 王有枝 吴绍腾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一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术一站式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机械性...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一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术一站式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一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A组);25例采用导管接触溶栓(CDT)或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MAT),联合分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B组)。比较两组间血栓清除率、肢体消肿率与消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支架通畅率、PT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良好血栓清除率、显效消肿率、严重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消肿时间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4.597,P=0.01)。支架通畅率、PTS发生率、Villalta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一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术一站式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血栓清除 髂静脉支架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经TIPS途径介入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 被引量:2
8
作者 蔡越飞 钟胜 +3 位作者 冼重杨 谭小明 梁俊生 马燕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0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途径介入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1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中8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5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成功行T...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途径介入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1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中8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5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成功行TIPS治疗,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2.3%,平均门脉压力从术前42cmH2O降至24cmH2O,平均降低18cmH2O,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结论经TIPS途径介入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有技术可行性,且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等优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又无外科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考虑选用本项技术,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通过该方法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近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介入治疗 门静脉系统血栓
原文传递
肝内小直径覆膜支架联合抽栓、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二例
9
作者 吴佳霖 罗骏阳 +2 位作者 钟胜 王有枝 姜在波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对于抗凝治疗无效的以弥漫性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血栓为主的非肝硬化性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仅凭TIPS... 对于抗凝治疗无效的以弥漫性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血栓为主的非肝硬化性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仅凭TIPS技术难以清除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内的血栓,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栓机化,门静脉管腔闭塞形成海绵样变,导致难治性门静脉高压症。为了最大程度恢复门静脉系统的正常血流,本文以TIPS技术采用5~6 mm小直径覆膜支架建立进入门静脉的肝内通路,并在抽栓后置管溶栓治疗2例以弥漫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为主的非肝硬化性PVT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覆膜支架 机械抽栓 置管溶栓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早期评估射频消融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冼重杨 蔡越飞 +4 位作者 朱刚明 简燕 李贺 钟胜 王有枝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0年第4期568-569,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消融治疗后肿瘤残余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2个病灶)。在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行MR平扫+增强扫描、MR-DWI检查,测量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消融治疗后肿瘤残余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2个病灶)。在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行MR平扫+增强扫描、MR-DWI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肿瘤组织、术后残余组织、坏死组织的ADC值。评价各检查方法对肿瘤残余情况的鉴别能力。结果术前肿瘤组织ADC值为(1.150±0.165),术后坏死组织ADC值为(2.531±0.273),术后残余组织ADC值为(1.253±0.171),残余组织与坏死组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平扫+增强扫描准确鉴别出42个(67.7%)残余肿瘤组织和坏死组织,MR-DWI准确鉴别出54个(87.1%),而通过MR平扫+增强扫描联合MR-DWI则可准确鉴别出56个(90.3%),明显高于单个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平扫+增强扫描联合MR-DWI用于早期鉴别非小细胞肺癌消融治疗后的肿瘤残余情况具有较高价值,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非小细胞肺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蔡越飞 钟胜 +2 位作者 冼重杨 谭小明 马燕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评价 ^125Ⅰ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骨转移瘤患者共21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 ^125Ⅰ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 目的评价 ^125Ⅰ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骨转移瘤患者共21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 ^125Ⅰ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将x线片和CT扫描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变化。2个月后,行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按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造影剂3:2:1比例配制。胸腰骶椎区均采用经椎弓根或椎体后外侧穿刺,在确定穿刺到位并无椎管内渗漏后,将骨水泥快速灌注至椎体内。结果。^125Ⅰ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其中8例为显效,6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治疗后疼痛分级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CT复查显示,21个转移病灶中,局部控制7个,无变化12个,进展2个,病变控制率为90.5%(19/2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Ⅰ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轻,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椎体成形术能够强化靶区硬度,且止痛效果迅速。^125Ⅰ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椎体转移瘤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PET/CT对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越飞 钟胜 +3 位作者 冼重杨 谭小明 贾志斌 高中山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2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在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有31个病变,肿瘤最大径为1.0—12.5cm。其中15例为初治病例,6例为肝癌手术后复发。经过TACE联合RFA治疗... 目的探讨PET/CT在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有31个病变,肿瘤最大径为1.0—12.5cm。其中15例为初治病例,6例为肝癌手术后复发。经过TACE联合RFA治疗后3周,对比CT和PET/CT检查的结果。如发现有肿瘤残留,在1周内对其再次行RFA治疗。结果21例患者经一次TACE联合一次RFA治疗3周,经病变区域活检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19例有部分肿瘤残留,肿瘤残留最大径为0.5—3.5cm。CT增强扫描检查检出10例,检出率为52.6%;PET/CT检出有17例残留,检出率为89.5%。根据PET/CT检查结果,在1周内再次行RFA治疗,PET/CT检查发现16例患者肿瘤无残留,1例患者3周后复查PET/CT发现肝内病变未完全控制,行第3次RFA。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联合RFA治疗后,PET/CT对判断肿瘤残留以及指导进一步RFA治疗较CT检查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 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 PET 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