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黄散联合干扰素在宫颈糜烂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贺晓菊 巫子涵 +2 位作者 王艳红 李文玲 刘友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二黄散联合干扰素在宫颈糜烂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92例,分为2组,对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6个月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 目的:分析二黄散联合干扰素在宫颈糜烂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92例,分为2组,对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6个月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治疗之后患者出现阴道脓性分泌物、白带异常增多、接触性出血和腰骶部疼痛的情况要显著低于治疗之前的患者(P<0.05);2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35%(2/46);对照组13.04%(6/46),2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黄散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可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糜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二黄散 干扰素
下载PDF
宫腔粘连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欧小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25例宫腔粘连患者为观察组,25例患者子宫内膜正常部位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25例宫腔粘连患者为观察组,25例患者子宫内膜正常部位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较高,雌激素受体可能与宫腔发生粘连有联系。同时,为临床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受体表达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申辉 欧小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118-119,120,共3页
目的探讨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88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抗妇炎胶囊... 目的探讨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88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抗妇炎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沉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血浆粘度、血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苓盆炎康颗粒 湿热瘀结 盆腔炎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春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7期3883-3884,共2页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观察两组妊娠包块变化以及血β-HCG水平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包块消失时间、血β-...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观察两组妊娠包块变化以及血β-HCG水平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观察组患者的β-HCG复常时间为13.9±2.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5±4.9d(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甲氨喋呤 桂枝茯苓胶囊 异位妊娠 疗效
下载PDF
足月妊娠羊水少孕妇应用促宫颈成熟引产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黎结梅 许萍 欧小凤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91-292,304,共3页
目的探究足月妊娠羊水少孕妇促宫颈成熟引产的可行方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妊娠羊水少孕妇8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41例采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比较两组促宫... 目的探究足月妊娠羊水少孕妇促宫颈成熟引产的可行方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妊娠羊水少孕妇8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41例采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以及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Bishop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第一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或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的诱发临产时间、其他母婴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妊娠羊水少孕妇采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引产效果满意,能减少剖宫产率并不增加母婴并发症,可在产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妊娠 羊水过少 促宫颈成熟引产 双球囊导管 缩宫素
下载PDF
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预后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申辉 欧小凤 吴小艳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预后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01~2013-12间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预后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01~2013-12间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等炎症因子和IgA、IgG及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术后12 d、24 d和36 d时复查以上项目。统计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和有生育需求患者妊娠率,比较不同复发和妊娠情况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血清IL-6、TNF-α等炎症因子和IgA、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升高,IgM水平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12 d、24 d和36 d的炎症因子和IgG水平均下降( 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和有生育需求患者妊娠率分别为12.82%和75.71%,其中复发和妊娠失败患者术前和术后炎症因子及IgG水平均高于无复发和妊娠成功患者( 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6、TNF-α和IgG水平联合预测其复发和妊娠成功率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高,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预测其预后的价值良好。结论血清IL-6、TNF-α和IgG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升高且对患者复发、术后妊娠成功率等预后的预测的价值良好,这可能与IL-6和TNF-α可导致免疫性病理损伤和TNF-α对卵巢分泌调节作用等相关,因此血清IL-6、TNF-α和IgG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预后评估及制定治疗方法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免疫球蛋白 子宫内膜异位症 预后
下载PDF
足月孕产妇羊水过少阴道试产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春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274-275,共2页
目的分析足月孕产妇羊水过少的有效分娩方式。方法 100例足月孕产妇根据羊水量分为观察A组(临界性羊水过少)与观察B组(绝对羊水过少),各50例;另选取同期50例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孕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孕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急诊剖宫产... 目的分析足月孕产妇羊水过少的有效分娩方式。方法 100例足月孕产妇根据羊水量分为观察A组(临界性羊水过少)与观察B组(绝对羊水过少),各50例;另选取同期50例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孕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孕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急诊剖宫产率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B组孕产妇阴道分娩率48.0%,明显低于观察A组68.0%与对照组的84.0%;急诊剖宫产率52.0%明显高于观察A组32.0%与对照组的1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的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不应完全将临界性羊水过少纳入剖宫产指征,而应严格阴道分娩指征,对胎儿情况予以密切监测,并采取正确的应对处理措施,则可提高阴道试产可行性与成功率;但对于绝对羊水过少的孕产妇而言,应谨慎选择阴道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过少 临界性 孕产妇 分娩方式
下载PDF
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疗效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黎结梅 欧小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宫腔粘连患者,均接受宫腔镜分离术治疗,完成手术治疗后,利用雌、孕激素给予周期治疗,在随访过程中,了解月经改善情况,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宫腔粘连患者,均接受宫腔镜分离术治疗,完成手术治疗后,利用雌、孕激素给予周期治疗,在随访过程中,了解月经改善情况,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 ER高表达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11%,ER低表达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ER表达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2 PR高表达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1.02%,PR低表达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1.6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子宫内膜PR水平,无法判断患者预后,ER高表达患者治疗有效率高,可通过该指标,对雌孕激素治疗效果进行判断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孕激素 宫腔粘连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珊珊 龙成英 陈春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7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阻塞类型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阻塞类型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以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对照组予以X线下输卵管导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输卵管不同阻塞类型治疗后再通率、治疗1年后妊娠情况、不同年龄阶段治疗显效率及其他相关指标差异(包括优势卵泡、内膜厚度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伞端、壶腹部阻塞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成功妊娠率、优势卵泡数量、内膜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23~28岁年龄区间观察组治疗显效率最高。结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妊娠率,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 宫腔镜 腹腔镜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对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珊珊 龙成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对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功能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对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功能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采取丙种球蛋白+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比较两组封闭抗体转阳情况、妊娠成功率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封闭抗体转阳率96.00%、妊娠成功率88.00%较对照组80.00%、66.00%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8^+较对照组高,CD4^+/CD8^+、CD4^+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封闭抗体转阳率、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抗体阴性 复发性流产 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 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宫腔镜术后联合雌孕激素治疗预防宫腔再粘连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小凤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0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宫腔镜术后联合雌孕激素预防并治疗宫腔再粘连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1月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ARCH方法进行分类,轻度粘连32例,中度粘连30例,重度粘连18例。将研... 目的研究宫腔镜术后联合雌孕激素预防并治疗宫腔再粘连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1月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ARCH方法进行分类,轻度粘连32例,中度粘连30例,重度粘连18例。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患者41例,39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加用戊酸雌二醇6 mg/d,联合黄体酮胶囊100 mg/d,维持3个周期的序贯治疗。对照组不加服任何药物。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宫颈、宫腔粘连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1次宫腔镜手术即分离成功者32例,8例术后宫腔再粘连;研究组,1次宫腔镜手术分离成功的为39例,2例术后出现再粘连。和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宫腔粘连发生率升高,(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内放置节育器,同时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是防止宫腔粘连复发的有效方法,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术后 雌孕激素 宫腔再粘连 预防
下载PDF
临床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小凤 申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干预手段降低阴道产后出血率的效果和意义。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2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28例。其中实验组实施临床干预手段,通过产前出血高危险因素量表对每个患者在产...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干预手段降低阴道产后出血率的效果和意义。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2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28例。其中实验组实施临床干预手段,通过产前出血高危险因素量表对每个患者在产后可能出现出血的高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对孕妇患者可能的高危因素进行仔细检查并给予及时的处理,以控制一些列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对患者产后2 h及24 h内阴道出血量准确的进行统计,同时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的出血量。而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干预手段的实施,实验组仅2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而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两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1.56%和7.8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产前出血高危险因素量表对孕产妇进行高危因素评估,并积极有效的实施临床干预手段措施,可以使患者产后出血率降低,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其手段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临床干预手段
下载PDF
妊娠各期及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及母婴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申辉 吴小艳 欧小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4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产妇妊娠各期及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及母婴垂直传播状况,为新生儿EB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新生儿结局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120例单胎妊娠孕产妇,检测其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的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比... 目的探讨产妇妊娠各期及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及母婴垂直传播状况,为新生儿EB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新生儿结局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120例单胎妊娠孕产妇,检测其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的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比较母亲不同时期EB病毒感染及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的EB病毒感染情况和不同EB病毒感染情况新生儿的结局。结果 120例孕产妇EB病毒感染率为28.33%,其中妊娠早期EB病毒感染率低于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P<0.05),妊娠中期EB病毒感染率低于妊娠晚期(P<0.05);新生儿EB病毒感染率为64.71%,母亲不同时期EB病毒感染的新生儿EB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和剖宫产新生儿EB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现EB病毒感染的新生儿比较,无EB病毒感染的新生儿畸形、低体质量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降低(P<0.05或P<0.01)。结论 EB病毒感染率随着妊娠过程的进展而增加,其新生儿的EB病毒感染率高且可影响新生儿结局;EB病毒可经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引发新生儿EB病毒感染,剖宫产无法减少新生儿EB病毒感染;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晚期注意对EB病毒感染的防控有利于减少新生儿EB病毒感染和改善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各期 新生儿 EB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2伴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比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龙成英 徐珊珊 《慢性病学杂志》 2018年第6期797-798,80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2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提高临床疗效做参考。方法选取东莞仁康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CIN1/2伴HR-HPV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2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提高临床疗效做参考。方法选取东莞仁康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CIN1/2伴HR-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25例。低浓度组采用5%的5-ALA光动力治疗,高浓度组采用20%的5-ALA光动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低浓度组中CIN1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3.33%、44.44%,与高浓度组的44.44%、55.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高浓度组CIN2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3.75%、93.75%)、HPV16/18阴转率(87.50%、87.50%)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56.25%、62.50%、25.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高浓度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6.00%、56.00%),明显高于低浓度组(20.0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CIN2伴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CIN2患者的HPV16/18阴转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对治疗CIN1伴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珊珊 龙成英 《慢性病学杂志》 2019年第6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仁康医院早期宫颈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仁康医院早期宫颈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4+/CD8+)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D3+、CD4+、CD4+/CD8+等指标水平较手术前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的1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虽延长手术时间,但对细胞免疫功能干扰较轻,可明显加快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 细胞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