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绮婷(综述) 陈仰昆(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47-751,共5页
冻结步态(FOG)是一种致残性的步态障碍,多见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导致跌倒或受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目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发病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治疗策略效果较差。本文就帕金森病冻结步态... 冻结步态(FOG)是一种致残性的步态障碍,多见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导致跌倒或受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目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发病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治疗策略效果较差。本文就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病理生理及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步态 帕金森病 病理生理 神经机制
下载PDF
改良SWI-ASPECTS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行性
2
作者 陈妙玲 梁满球 +4 位作者 邹玉坚 袁灼彬 黄翔 刘勇林 王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突出血管征(PVS)预测颅内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和/或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AIS患者的临床和...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突出血管征(PVS)预测颅内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和/或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AI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改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SWI上PVS进行评分。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END(-)组,比较两组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改良SWI-ASPECTS对END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男63例,女13例),其中24例(31.58%)发生EN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患者的改良SWI-ASPECTS、基线NIHSS评分高于END(-)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SWI-ASPECTS是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6,95%CI=1.026~1.687,P=0.03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改良SWI-ASPECTS以6为截点时,曲线下面积为0.733,诊断敏感度为79.20%,特异度为61.50%。结论:改良SWI-ASPECTS可能是预测颅内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AIS患者发生END的神经影像学指标;改良SWI-ASPECTS增加侧脑室旁深髓静脉评分,有助于提高深部脑白质区梗死预后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敏感加权成像 神经功能恶化 突出血管征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石铸 符小丽 +3 位作者 夏佩珊 袁伟杰 李淑恩 郑伟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登记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起病24 h之内的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收...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登记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起病24 h之内的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收集患者人口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完成血栓弹力图检查,按照入院3 d内有无出现END,将入组患者分成END组(60例)与非END组(135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与END的关系。结果 195例入组患者中,60例(30.8%)出现END。END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T)和动力时间(KT)明显少于非END组[(4.1±1.1)min比(4.4±1.2)min,(1.3±0.3)min比(1.5±0.4)min,t值分别为3.395、3.093,均P<0.01];END组患者RT、KT缩短(RT<5 min和KT<1 min)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END组[80.0%(48/60)比63.0%(85/135),18.3%(11/60)比8.1%(1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60、4.305,均P<0.05)。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基线NIHSS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T缩短与END独立相关(OR=1.612,95%CI:1.094~2.376,P=0.016)。结论入院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T缩短对急性轻中度脑梗死3 d内出现END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弹力图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高凝状态
下载PDF
不同时期的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营养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唐桂华 马荣 +5 位作者 丘东海 黄龙龙 苗海锋 黄小琼 杜燕兰 肖卫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的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营养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3例,依据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期不同,分为入院当天开始鼻饲的患者记为观察组(105例)和入院第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的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营养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3例,依据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期不同,分为入院当天开始鼻饲的患者记为观察组(105例)和入院第4天开始鼻饲的患者记为对照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免疫功能、营养指标(TLC、IgG、IgA、Hb、ALB、ST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w后,对照组的TLC、IgG、IgA、Hb、ALB、STP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各项免疫指标、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w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对比,观察组治疗2w、治疗4w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4w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免疫功能 营养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异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石铸 李淑恩 +1 位作者 李瑞兰 郑伟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24 h血压变异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登记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连续血压监测并计算24 h血压变异的各参数,按照入院7 d内有无发生脑梗死早期神经... 目的探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24 h血压变异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登记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连续血压监测并计算24 h血压变异的各参数,按照入院7 d内有无发生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进行分组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4 h血压和血压变异参数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结果 221例入组患者中59例(26.7%)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系数显著高于未发生组[(145.8±18.2)mm Hg vs.(139.9±20.3)mm Hg;9.0(7.3~11.2)vs.8.4(6.9~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校正后,24 h平均收缩压水平和收缩压变异系数增大是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每10 mm Hg 24 h平均收缩压OR=1.285,95%CI(1.059~1.559);收缩压变异系数OR=1.206,95%CI(1.050~1.384))。结论入院后24 h收缩压变异增大是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7 d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妙玲 梁满球 +5 位作者 邹玉坚 袁灼彬 刘勇林 黄翔 王芳 范宪淼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数据行差异与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ASPECTS对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发生END者27例(END组),非END组66例。两组比较,END组的DWI-ASPECTS、血管狭窄部位、入院NIHSS评分、入院空腹血糖、糖尿病史与非END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WI-ASPECTS与END风险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36,95%CI:0.564~0.961,P=0.02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DWI-ASPECTS≤4时,DWI-ASPECTS对预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敏感度为74.07%,特异度为69.70%,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44~0.829)。结论: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加权成像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 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婉仪 陈仰昆 +6 位作者 李伟 袁伟杰 翁汉育 刘勇林 屈剑锋 林显仙 肖卫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3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抑郁症状采用汉默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PSD定义为HAMD总分〉7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3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抑郁症状采用汉默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PSD定义为HAMD总分〉7分。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比较PSD及非PSD 2组间临床、神经心理学及颅脑MRI变量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PSD的影响因素。结果 104例(47.1%)患者诊断为PSD。与非PSD患者相比,PSD患者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中学以上,38.5%vs 25.6%,P=0.041),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4(2-7)vs 3(1-4),P〈0.001)],较低的MMSE评分(24.0±4.9vs 26.1±4.3,P=0.001)。PSD患者卒中前失眠更常见(37.5%vs 12.8%,P〈0.001)。2组脑梗死部位、体积、数目、脑白质病变以及脑萎缩程度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MMSE评分、卒中前失眠及教育程度为PSD的相关因素。结论 PSD在脑卒中后早期发生率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认知障碍及卒中前失眠是PSD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心理学 MRI
下载PDF
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屈剑锋 肖卫民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696-3698,共3页
目的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自身抗体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最终确诊为S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为以中枢神... 目的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自身抗体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最终确诊为S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住院患者,均符合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院修订的SS分类诊断标准并最终诊断为SS。平均起病年龄(42±11.5)岁,均为女性。急性-亚急性病程,平均起病时间(11.4±4.4)d。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感觉异常5例、肢体瘫痪2例、面瘫1例、直肠功能障碍1例、肌颤搐1例、意识障碍1例。所有患者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前均无显著的口干、眼干症状。所有患者均有抗核抗体阳性;同时阳性的抗体有抗SSA抗体4例,抗着丝粒抗体1例,抗Ku抗体2例;脑脊液检查方面,出现脑脊液压力升高1例;白细胞计数平均水平为1.6×106·L-1,糖、氯化物、蛋白含量正常-轻度升高;心电图异常2例;合并脂肪肝2例;4例接受了唇腺活检,其中3例出现了SS的唇腺异常。出现头颅MR异常2例,出现脊髓病变3例,均与临床表现相符;其中1例表现为额叶皮质病变,1例出现了类似播散性脑炎的表现,其他未见异常。2例出现长脊髓损害,结合患者的NMO-Ig G抗体阳性,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疾病;另外2例出现了局限性脊髓病变。结论SS可以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为首发表现,筛查MRI检查、抗SSA/SSB抗体、泪腺分泌实验,以及必要时需要行唇腺活检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孤立综合征
下载PDF
脑梗死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勇林 肖卫民 +1 位作者 吴志强 李婉仪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68-69,共2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诊断后的2、4、6个月观察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分别使用汉密尔顿...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诊断后的2、4、6个月观察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1iving Seale,ADL)。同时进行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神经功能的缺损会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且日常生活能力的不足也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结论脑梗死后抑郁会影响神经功能康复的时间和速度,临床上建议进行抗抑郁治疗,既可以缓解脑梗死后抑郁,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含NURR1基因重组腺病毒旁分泌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庆军 肖颂华 +1 位作者 肖卫民 江东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含NURR1基因的腺病毒(Ad-NURR1)旁分泌效应对C17.2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Ad-NURR1 nurr1蛋白分泌,以旁分泌试验检测nurr1蛋白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证实Ad-NURR1表达的nurr1蛋白... 目的:探讨含NURR1基因的腺病毒(Ad-NURR1)旁分泌效应对C17.2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Ad-NURR1 nurr1蛋白分泌,以旁分泌试验检测nurr1蛋白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证实Ad-NURR1表达的nurr1蛋白可分泌到细胞外上清内,并可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结论:nurr1蛋白可分泌到细胞外并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R1 腺病毒 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
下载PDF
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世芳 肖卫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男8例,女2例,平均(45±14.52)岁。无症状神经梅毒1例,脑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4例,脊髓痨1例。血清和脑...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男8例,女2例,平均(45±14.52)岁。无症状神经梅毒1例,脑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4例,脊髓痨1例。血清和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4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20~8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7例脑脊液蛋白升高(0.81~1.56g/L)。3例脑血管梅毒MRI示多发性梗死,3例麻痹性痴呆MRI有脑萎缩表现。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梅毒血清学、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和流行病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特征 诊断
下载PDF
卒中后情感失禁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仰昆 李婉仪 +5 位作者 李伟 曾秋萍 袁伟杰 翁汉育 刘勇林 肖卫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失禁(PSEI)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PSEI的诊断使用House的诊断标准。抑郁及焦虑症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失禁(PSEI)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PSEI的诊断使用House的诊断标准。抑郁及焦虑症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测定。比较PSEI及非PSEI组间临床因素及神经心理学因素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F的影响因素。结果 23例(11.1%)患者存在PSEI。PSEI患者具有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NIHSS评分(OR=1.161,95%CI=1.024-1.318,P=0.021)为PSE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SEI组SSQOL显著低于非PSEI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后仍然存在。结论 PSEI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常见,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是PSEI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情感失禁 抑郁
下载PDF
东莞地区临床医生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世芳 肖卫民 +2 位作者 李伟 陈仰昆 张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各医院临床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旨在从医务人员层面探索提高本地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的途径。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学术会议期间现场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各医院临床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旨在从医务人员层面探索提高本地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的途径。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学术会议期间现场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主要项目包括我国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溶栓前允许的最高血压水平、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结果 264位医生完成了有效问卷调查,对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知晓情况比较,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59.6%)显著高于社区(26.3%)及2级医院(38.6%)(P<0.05)。神经内科医生知晓率(59.3%)显著高于急诊科(13.9%)和普通内科医生(33.3%)(P<0.05)。对于溶栓前允许的最高血压水平的知晓情况,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78.8%)显著高于社区(21.3%)及2级医院(15.2%)(P<0.05)。神经内科医生知晓率(55.6%)显著高于急诊科(19.4%)和普通内科医生(9.4%)(P<0.05)。对于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的知晓情况,不同等级医院和不同专科医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必要在东莞地区3级以下医院以及急诊科和普通内科等非神经专科医生中大力普及脑梗死静脉溶栓相关知识,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治疗 溶栓 调查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剂治疗现状和研究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卫民 成蔚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期282-288,共7页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排名前三的主要死因,并且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1].其中,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占比高达87%,严重危害人民健康[2].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脑组织缺血,并通过一系列复...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排名前三的主要死因,并且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1].其中,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占比高达87%,严重危害人民健康[2].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脑组织缺血,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缺血级联反应导致神经元坏死。缺血级联反应主要包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细胞内钙离子超载、钙离子依赖性酶的激活、一氧化氮和自由基形成、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急性脑梗死 神经保护剂 研究及应用
下载PDF
含NURR1基因腺病毒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试验
15
作者 李庆军 周道友 +3 位作者 肖颂华 刘军 江东新 邢诒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5期30-32,I0004,共4页
目的:观察含NURR1基因腺病毒修饰的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症状和组织学的改善。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实验中心完成。6-羟基多巴脑内立体定向及单侧纹状体两点定位注射制作SD大鼠帕... 目的:观察含NURR1基因腺病毒修饰的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症状和组织学的改善。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实验中心完成。6-羟基多巴脑内立体定向及单侧纹状体两点定位注射制作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1周后,行阿朴吗啡行为学检测,即阿朴吗啡(0.5mg/kg)腹腔内注射后30min内,计数大鼠平均每分钟身体旋转360°的次数,达到6圈/min及以上者为合格帕金森病模型,每周测1次,连续4周,获取稳定动物模型共31只,分为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10只、帕金森病+C17.2组11只、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10只,无菌收集所需的C17.2神经干细胞、含NURR1基因腺病毒载体修饰C17.2神经干细胞,浓度为(1.0~4.0)×109L-1细胞,对入组的帕金森病模型进行无菌细胞注射移植,注射点与造模时注射点相同,每点约3μL,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10d和4周进行阿朴吗啡诱发的帕金森病模型旋转试验,免疫组化检测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又有4只死亡,共有27只帕金森病模型鼠进入试验。①帕金森病模型旋转圈数:移植后10d和4周帕金森病+C17.2组和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均少于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少于帕金森病+C17.2组(移植后10d: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21.57±5.26,帕金森病+C17.2组3.90±0.90,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1.56±0.58;移植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18.40±5.84,帕金森病+C17.2组3.60±0.67,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1.00±0.55,P<0.05)。②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移植后10d帕金森病+C17.2组和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多于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多于帕金森病+C17.2组(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3.50±0.67,帕金森病+C17.2组13.17±1.89,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20.50±1.67,P<0.05)。结论:NURR1基因结合神经干细胞有效改善了帕金森病模型症状,提高移植后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 帕金森病 基因
下载PDF
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润权 蓝瑞琼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同时应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同时应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和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量表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降低与Barthel评分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的显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5)。氟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失眠、焦虑和恶心。结论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且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脑卒中后抑郁 抑郁状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胰酶快速消化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少华 徐安定 +1 位作者 苗海锋 吴宜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探索更简易可行的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在文献报道方法的基础上,注射器抽吸制备神经细胞匀浆,0.125%胰酶(含0.2‰EDTA)短时消化脑组织3~5min,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预处理的... 目的探索更简易可行的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在文献报道方法的基础上,注射器抽吸制备神经细胞匀浆,0.125%胰酶(含0.2‰EDTA)短时消化脑组织3~5min,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预处理的六孔板上,24h后加入终浓度为10μM的阿糖胞苷(arabinofuranoside cytosine,Ara-C)抑制胶质细胞生长,48h后更换培养液终止Ara-C的作用。以后每2~3d更换培养液,神经细胞在含95%CO2培养箱中培养7d后,用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培养细胞成熟后,神经细胞生长良好,NSE染色鉴定证实,神经元纯度超过95%。结论改良后的胰酶快速消化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可减少实验动物用量,减少细胞损伤及污染机会,方法确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原代培养 胰酶
下载PDF
8例首次发病的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棉璇 屈剑锋 +3 位作者 肖卫民 丘东海 吕科峰 刘勇林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late-onset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LONMOSD)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为LONMOS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住院首次发病L...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late-onset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LONMOSD)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为LONMOS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住院首次发病LONMOSD的临床、影像学及复发的特点,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7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起病年龄(64.25±12.79)岁,平均起病时间为(17.87±20.59) d。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感觉减退、视神经炎(optic neuroritis,ON)各4例,肢体瘫痪、直肠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各1例,根性神经痛3例,肌痉挛2例,无面瘫。其中1例合并干燥综合征。扩大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治疗前(4.38±1.75)分,治疗后[(2.56±2.26)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末次随访[(1.69±1.75)分]较治疗后低(P<0.05)。随访期为(25.62±7.38)个月。共有5例患者复发,起病第1年的复发率为50%,3例出现复发性脊髓炎,2例出现复发性ON,1例出现胼胝体及丘脑复发病灶。脑脊液检查方面,可出现脑脊液压力升高(n=1)、白细胞计数升高(n=4)、氯化物含量均正常、蛋白升高(n=4)、蛋白>1 g/L(n=2);所有患者完成了血及脑脊液水通道蛋白4(aquaportin 4, AQP4)检测,其中1例血清及脑脊液AQP4抗体均阳性,6例血清AQP4抗体阳性同时脑脊液阴性,1例血清AQP4抗体阴性同时脑脊液为阳性。影像表现上,2例患者出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异常,4例患者出现脊髓病变,均与临床表现相符。结论:LONMOSD患者多以ON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对于首发ON患者需完善颅脑和脊髓MRI、AQP4抗体检查,以期早期诊断和干预NMO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晚发型 首次发病 磁共振 复发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阶段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现况和研究进展
19
作者 姚敏怡 刘勇林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6期447-450,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病理性tau蛋白形成及神经变性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上病理性改变可能与载脂蛋白E基因、AD家族遗传病史、饮食习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病理性tau蛋白形成及神经变性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上病理性改变可能与载脂蛋白E基因、AD家族遗传病史、饮食习惯、睡眠质量等因素有关[1]。AD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2]。近年来,研究发现AD的发病率显著上升,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1.15亿[3]。因此,研究者正深入探究AD的临床前阶段,以寻找预防认知功能下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 影像学 血液 脑脊液 治疗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9
20
作者 肖卫民 李爱萍 +3 位作者 王煜明 熊小平 杜侃 杜燕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32-213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早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且根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确定为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1组(针灸),对照2组经颅磁刺激(TMS)和观察组(针...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早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且根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确定为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1组(针灸),对照2组经颅磁刺激(TMS)和观察组(针灸+TMS)各30例。3组患者基础治疗均为常规药物治疗及语言训练,治疗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评价每一组的疗效情况,采用WAB评价失语指数(AQ)及WAB评分中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命名等成分的得分情况,以判断各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Q及自发言语、复述、命名等项目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成分除理解外,各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P<0.05),但观察组要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3组理解一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于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早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针灸 经颅磁刺激 语言训练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