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肺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附38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宁 陈红武 +1 位作者 周新华 梁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8-532,共5页
回顾性分析38例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病例,取尸解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部分以SP法行CD34、CD68、CK,TTF-1免疫标记和六胺银特殊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血管发育情况、查找肺血管疾病。在这38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中,存在肺血管疾... 回顾性分析38例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病例,取尸解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部分以SP法行CD34、CD68、CK,TTF-1免疫标记和六胺银特殊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血管发育情况、查找肺血管疾病。在这38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新生儿中,存在肺血管疾病5例,其中高血压性肺血管重塑3例,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2例。认为血管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疾病 呼吸衰竭 新生儿 病理学
下载PDF
新生儿危重症评分联合Bcl-xL蛋白在脓毒症新生儿早期危重状态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文燊 彭琪 +3 位作者 黄天丽 廖金凤 谭槟滢 李宁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以及血大分子B淋巴细胞瘤蛋白(Bcl-xL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脓毒症危重程度、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断为脓毒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分...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以及血大分子B淋巴细胞瘤蛋白(Bcl-xL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脓毒症危重程度、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断为脓毒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休克亚组(n=16)和脓毒症亚组(n=21),同时将同期非脓毒症的新生儿纳入为对照组(n=20)。对3组病例进行SNAP-Ⅱ评分、SNAPPE-Ⅱ评分以及血Bcl-xL蛋白水平检测,比较3组SNAP-Ⅱ评分、SNAPPE-Ⅱ评分以及血Bcl-xL蛋白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SNAP-Ⅱ评分、SNAPPE-Ⅱ评分以及血Bcl-xL蛋白水平在诊断脓毒症和诊断脓毒性休克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新生儿血Bcl-xL水平(3.41±0.56)ng/mL,较对照组(0.82±0.54)ng/mL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脓毒症组中,脓毒症休克组Bcl-xL水平[(5.64(1.95,8.66)]ng/mL,高于脓毒症亚组[0.93(0.66,1.4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Bcl-xL对脓毒症进行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是75.0%,95%可信区间为61.8%~85.5%。在取Bcl-xL>0.759n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7%和75.0%。采用Bcl-xL对脓毒症严重程度进行分析,Bcl-xL曲线下面积为83.0%,95%可信区间为67.1%~93.3%。Bcl-xL>3.022ng/m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5.2%。当取SNAP评分>10时,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4%。采用血Bcl-xL水平与SNAP-Ⅱ或者SNAPPE-Ⅱ联合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95.2%。结论血Bcl-xL蛋白水平可望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分子标记物,结合SNAP-Ⅱ或者SNAPPE-Ⅱ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危重症评分 BCL-XL蛋白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ROC曲线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建波 杜邦 李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9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1例新生儿HIE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出生时羊水Ⅲ度混浊的高危儿5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EEG与脑电图描记。统计实验组患儿HIE临床分度情况... 目的观察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1例新生儿HIE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出生时羊水Ⅲ度混浊的高危儿5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EEG与脑电图描记。统计实验组患儿HIE临床分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aEEG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患儿HIE临床分度中12例(23.53%)患儿为轻度HIE,28例(54.90%)患儿为中度HIE,11例(21.57%)患儿为重度HIE。实验组a EEG检测结果正常24例(47.06%)、轻度异常15例(29.41%)、重度异常12例(23.53%),对照组a EEG检测结果正常51例(100.00%)、轻度异常0例(0)、重度异常0例(0);两组患儿aEE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较为有效的反应新生儿HIE的严重程度,患儿病情越严重,aEEG诊断异常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缺氧缺血性脑病 应用价值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文燊 何晓光 +2 位作者 谢彩璇 李建波 李宁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方法将在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休克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病例纳入观察组,其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S...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方法将在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休克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病例纳入观察组,其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SVRI)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图进行分析,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8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例和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V、CO和CI均明显升高[(2.70±1.43)mL/kg vs(1.84±0.52)mL/kg(P=0.025);(402.75±207.15)mL/(kg·min)vs(216.55±82.00)mL/(kg·min)(P=0.002);(5.48±2.81)mL/(min·m^2)vs(3.17±1.13)mL/(min·m^2)(P=0.004)),SVRI明显降低[(886.25±439.11)(dyn·s/cm5)·m^2vs(1606.35±792.47)(dyn·s/cm5)·m^2(P=0.023)]。当CO高于318 mL/(kg·min)时,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75.0%。结论新生儿脓毒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特点是高排低阻,可以通过CO来判断脓毒性休克的发生,但其作为诊断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脓毒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新生儿三种不同穿刺部位的PICC置管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玉婷 曾娟 +4 位作者 张德肖 列锦艮 王娟 谢彩璇 卢丽鹂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比较新生儿三种不同穿刺部位(头部颞浅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2016年12月-2018年3月271例PICC置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血管分为头部颞浅静脉组(n=... 目的比较新生儿三种不同穿刺部位(头部颞浅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2016年12月-2018年3月271例PICC置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血管分为头部颞浅静脉组(n=30)、上肢静脉组(n=97)及下肢静脉组(n=144),分析对比各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异位、堵塞、感染)。结果三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头部颞浅静脉组为66.7%,上肢静脉组为61.9%,下肢静脉组为72.9%,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头部颞浅静脉组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6.7%,上肢静脉组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为3.1%,下肢静脉组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20.8%,三组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三组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结论新生儿PICC置管经下肢静脉穿刺同样安全可行,但应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置管部位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预测新生儿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反应性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波 何晓光 李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儿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对液体治疗有无反应分为有反应组(27例)和无反应组(36例)。采用无创阻抗法心输出量...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儿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对液体治疗有无反应分为有反应组(27例)和无反应组(36例)。采用无创阻抗法心输出量法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体温、心率(HR)、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评分、碱剩余、乳酸、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阳性、扩容液体量]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每博输出量指数(SVI)、校正流动时间(FTc)、肌力指数(SMII)、每博量变异度(SVV)、HR];并比较所有患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SV)、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体温、HR、SNAPPE-Ⅱ评分、碱剩余、乳酸、血小板、CRP、血培养阳性率、扩容液体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1、6 h的HR、MAP、CO、CI、SV、SVRI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反应组患儿的SVV(18.4±2.7)%明显高于无反应组(15.7±2.0)%,FTc(316.1±20.3)ms明显低于无反应组(322.9±20.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VI、FTc、SMⅡ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SVV、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反应性中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脓毒症休克 液体复苏 价值
下载PDF
足月窒息新生儿血清鸢尾素和ADAMTS-13水平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周鸿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血清鸢尾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87例作为窒息组,同期纳入87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鸢...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血清鸢尾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87例作为窒息组,同期纳入87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鸢尾素、ADAMTS-13水平变化。所有患儿均随访至3月龄,分析两组神经功能发育与血清鸢尾素、ADAMTS-13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鸢尾素、ADAMTS-13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图分析相关指标对足月窒息新生儿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窒息组血清鸢尾素、ADAMTS-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发育落后组血清鸢尾素、ADAMTS-13水平均低于神经发育良好组(P<0.05);经Spearman分析发现,血清鸢尾素与ADAMTS-13呈正相关关系(r=0.447、P=0.000);血清鸢尾素、ADAMTS-13与NBNA均呈正相关关系(r=0.557、0.513,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二者联合预测患儿神经功能预后的AUC为0.910(0.844~0.978),分别高于血清鸢尾素(AUC=0.782)、ADAMTS-13(AUC=0.649)单独预测患儿神经功能预后的AUC(P<0.05)。结论足月窒息新生儿血清鸢尾素和ADAMTS-13水平均下降,与足月窒息新生儿神经功能近期预后密切相关。血清鸢尾素和ADAMTS-13对足月窒息新生儿近期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血清鸢尾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新生儿护理专科门诊在早产儿家庭照护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曾娟 谢彩璇 列锦艮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17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护理专科门诊在早产儿家庭照护的效果研究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时期收治136例准备出院的早产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68例,以常规出院指导,定期随访的干预模式为对照组,新生儿护理专科门诊干预为研... 目的观察新生儿护理专科门诊在早产儿家庭照护的效果研究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时期收治136例准备出院的早产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68例,以常规出院指导,定期随访的干预模式为对照组,新生儿护理专科门诊干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在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随访时早产儿家属负性情绪评分、对早产儿相关知识照护能力评分及生长发育指标,判定早产儿家属对干预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早产儿家属在出院前早产儿家属负性情绪评分、对早产儿相关知识照护能力评分及生长发育指标相比,差异(P>0.05)无意义。出院后6个月随访时早产儿家属负性情绪评分出院前明显的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对早产儿相关知识照护能力评分及生长发育指标则较出院前明显的提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研究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结论在早产儿家庭照护中,应用新生儿护理专科门诊,可明显的降低早产儿家属的负性情绪,提升照护能力,生长发育指标更优,获得早产儿家属较高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专科门诊 早产儿 家庭照护
下载PDF
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期间肠道超声指导早期肠内喂养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何晓光 李建波 +2 位作者 杜邦 徐凤丹 列锦艮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亚低温治疗期间在肠道超声指导下早期肠内喂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行亚低温治疗的HIE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亚低温治疗期间在肠道超声指导下早期肠内喂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行亚低温治疗的HIE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实施肠道超声指导喂养分为观察组(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入院)和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入院)。观察组亚低温期间行肠道超声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结果开始肠内喂养[20 ml/(kg·d)],复温后逐渐增加至全肠道喂养;对照组亚低温期间仅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 ml/次,3 h 1次],复温后开奶,逐渐增加至全肠道喂养,未行肠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儿肠内喂养开始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7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肠内喂养开始时间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36.0(33.5,39.0)h比77.0(74.0,79.3)h,6.0(5.5,6.5)d比8.0(7.0,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结论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肠内喂养安全可行,有利于尽快达到全肠道喂养,肠道超声对喂养计划的实施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缺氧缺血性脑病 肠内喂养 肠道超声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宁 陈红武 +1 位作者 张俊亮 黄为民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早产儿和足月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56例PPHN新生儿资料,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回顾性分析2组原发疾病、母亲妊娠期并发症与PPHN的关系及其不同转归。3例死亡患儿行尸体解剖、肺部病理学检... 目的探讨新生早产儿和足月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56例PPHN新生儿资料,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回顾性分析2组原发疾病、母亲妊娠期并发症与PPHN的关系及其不同转归。3例死亡患儿行尸体解剖、肺部病理学检查。结果PPHN患儿足月儿29例,早产儿27例。原发于肺部病变者31例(31/56例,55.36%),足月儿原发病首位及第2位分别为胎粪吸入综合征(MAS,9/29例,31.03%)和先天性心脏病(8/29例,27.59%),早产儿分别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6/27例,59.26%)和感染(8/27例,29.63%)。早产儿母亲患妊娠期疾病者占55.56%(15/27例),足月儿母亲妊娠期疾病者占27.59%(8/29例)。早产儿和足月儿2组母亲有妊娠期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9,P=0.034)。早产儿未愈率33.33%(9/27例),原发病均为RDS(100%,9/9例);足月儿未愈率27.59%(8/29例),其中原发病为MAS者占50%(4/8例)。2组未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3例死亡患儿肺部病理学检查发现,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1例,高血压性肺血管重塑1例,间质性肺炎改变1例。结论早产儿在PPHN患儿中比例升高,RDS和感染为早产儿PPHN最常见原因。MAS是足月儿发生PPHN的首位原因。对严重PPHN的新生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需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肺动脉高压 婴儿 新生 危险因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超声诊断与分度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敬 李洁 +17 位作者 单瑞艳 邓碧滢 王英俊 黄荔涵 宗海峰 徐彦磊 孟琼 刘艳 曹海燕 管亚丽 于霞 涂昊 刘女霞 游楚明 袁丽 张丽 刘燕妮 邱如新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801-807,共7页
目的肺脏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已经成功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断,但尚缺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予以验证,也没有关于RDS超声分度的研究报告。本研究将通过对RDS超声诊断的多中心前瞻性研... 目的肺脏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已经成功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断,但尚缺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予以验证,也没有关于RDS超声分度的研究报告。本研究将通过对RDS超声诊断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探讨对RDS进行超声分度的必要性及不同程度RDS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所有参与者均参加过全国新生儿肺脏超声培训班,并在全国新生儿肺脏超声培训基地接受为期3~6个月的肺脏超声系统培训。在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符合RDS超声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病例纳入本研究。患儿入院后即刻完成LUS检查,部分患儿同时接受胸部X线检查,在LUS检查前或后立即完成动脉血气分析。根据LUS表现、患儿有无严重并发症对RDS进行分度。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合格病例275例。其中早产儿220例、足月儿55例;原发性RDS 117例(42.5%)、继发性RDS 158例(57.5%)。RDS患儿的LUS表现分为3种:(1)磨玻璃征样肺实变:50例患儿入院时(首次)LUS表现为磨玻璃征;其中28例被认为系湿肺、未予特殊处置,复查LUS在0.5~4 h内出现典型雪花征样肺实变;22例给予机械通气和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者,18例病情在6~12 h内控制,4例(严重宫内感染所致)肺部病变继续发展、复查LUS呈现典型雪花征样肺实变且累及范围扩大。(2)雪花征样肺实变:204例患儿入院时LUS表现为雪花征样肺实变,其中38例患儿程度稍轻:肺实变仅累及1~2个肋间隙,其中15例予有创呼吸支持者均在4~12 h恢复;12例予无创呼吸支持者,7例恢复好转、5例发展至重症;另外11例未给予任何形式呼吸支持治疗者在1~4 h内发展至重症。30例患儿肺实变程度较重,入院时雪花征已累及12个肺分区。其余136例患儿肺实变程度介于上述二者之间。(3)雪花征样肺实变伴并发症形成:21例患儿虽然雪花征样肺实变没有累及所有肺分区,但已引起了气胸、肺出血或(和)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大面积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1)超声诊断RDS准确可靠,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原发与继发性RDS具有相同的超声表现。(2)为对RDS更好管理,有必要依据超声表现及有无并发症等对其进行分度。(3)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分为轻、中、重三度。具体标准如下:轻度RDS:亦即早期RDS,肺实变在超声影像上表现为磨玻璃征;中度RDS:肺实变在超声影像上表现为雪花征,但实变尚没有累及全部肺野;重度RDS:具备以下任何一项或以上者,肺实变在超声影像上表现为雪花征,且累及全部肺分区;肺实变程度和范围不限,但已引起气胸、或(和)肺出血、或(和)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或(和)大面积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脏超声 超声诊断 超声分度 多中心研究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0~1个月婴儿不同病原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肺脏超声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碧滢 何晓光 +3 位作者 徐凤丹 吴文燊 刘绍基 李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1期128-130,151,共4页
目的探讨0~1个月婴儿不同病原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肺脏超声特点。方法将因CAP在我院住院的154例0~1个月婴儿设为肺炎组,另选同期160例因黄疸住院、无肺部疾病的婴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肺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肺脏超声征象。... 目的探讨0~1个月婴儿不同病原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肺脏超声特点。方法将因CAP在我院住院的154例0~1个月婴儿设为肺炎组,另选同期160例因黄疸住院、无肺部疾病的婴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肺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肺脏超声征象。结果肺炎组肺脏超声征象为胸膜线异常、A线减少或消失、B线增多、肺间质综合征、肺实变及肺搏动;对照组肺脏超声征象正常,胸膜线及A线清晰存在,存在肺滑,无或仅有少量B线,无肺实变及肺搏动。154例CAP患儿中,86例呼吸道病原学阳性,68例呼吸道病原学阴性。病原学阳性患儿中,95.3%可见胸膜线异常,93.0%可见B线增多,62.8%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实变,12.8%可见肺搏动。病原学阳性患儿的胸膜线异常、B线增多、A线减少或消失、肺间质综合征、肺实变及肺搏动占比均高于病原学阴性患儿。结论0~1个月CAP婴儿的肺脏超声特点为胸膜线异常、肺间质综合征、不同程度的肺实变,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沙眼衣原体肺炎、百日咳肺炎患儿居多。肺实变多位于双肺背侧,以右上肺背侧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脏超声 肺实变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及其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笑兰 王阳 曾其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由18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26 ku的糖蛋白,可以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角化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合成[1-2]。活化的单核细胞是产生IL-6的主要来源,在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时,单...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由18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26 ku的糖蛋白,可以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角化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合成[1-2]。活化的单核细胞是产生IL-6的主要来源,在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最早活化并产生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脓毒症免疫动力学与免疫抑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宁 曾其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8-413,共6页
脓毒症是危重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发病后的长期免疫抑制是其远期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认识脓毒症免疫动力学及其免疫抑制,对防止和减轻免疫抑制,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脓毒症早期呈高炎症反应状态,在炎症损伤组织细胞的同时,也... 脓毒症是危重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发病后的长期免疫抑制是其远期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认识脓毒症免疫动力学及其免疫抑制,对防止和减轻免疫抑制,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脓毒症早期呈高炎症反应状态,在炎症损伤组织细胞的同时,也引起免疫细胞损伤致免疫抑制,这是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基础;中期呈混合性免疫状态,炎症和抗炎机制相互抗衡,炎症损伤继续,免疫功能进一步抑制;后期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免疫抑制严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并最终发展成免疫麻痹。依据免疫动力学和免疫抑制的应对尚未有特效疗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动力学 免疫紊乱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6对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笑兰 王阳 +4 位作者 张天楠 王平军 黄锦达 陈欣欣 曾其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6对活化星形胶质细胞(AS)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AS并纯化培养,将AS简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脂多糖(LPS)+干扰素-γ(IFN...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6对活化星形胶质细胞(AS)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AS并纯化培养,将AS简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脂多糖(LPS)+干扰素-γ(IFN-γ)组(LPS+IFN-γ组)、LPS+IFN-γ+IL-6组(IL-6组)、LPS+IFN-γ+IL-6受体小干扰RNA(siRNA)+IL-6组(siRNA组)、LPS+IFN-γ+阴性对照(NC)+IL-6组(NC组)5组,处理时间均为6 h。处理结束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及IL-1β mRNA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荧光素酶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印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α(PGC-1α)、核呼吸因子(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磷酸化AMPK(p-AM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LPS+IFN-γ组TNF-α mRNA、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2.548±0.154比1.000±0.001,P=0.000、2.912±0.102比1.000±0.001,P=0.000)、ROS[(245.307±13.379)相对荧光单位(RFU)比(69.460±7.257) RFU,P=0.000]及ATP水平[(1.558±0.008) nmol/mg蛋白比(1.016±0.025) nmol/mg蛋白,P=0.000]均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0.840±0.013比1.000±0.001,P=0.000)下降,NRF-1(0.406±0.045比0.157±0.016,P=0.017)、TFAM(0.605±0.025比0.416±0.013,P=0.005)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LPS+IFN-γ组相比,IL-6组ATP水平[(1.763±0.028) nmol/mg蛋白比(1.558±0.008) nmol/mg蛋白,P=0.000]、细胞存活率(0.910±0.024比0.840±0.013,P=0.008)及PGC-1α(0.724±0.027比0.586±0.039,P=0.000)、NRF-1(1.036±0.211比0.406±0.045,P=0.000)、TFAM(0.786±0.058比0.605±0.025,P=0.002)、p-AMPK(1.094±0.223比0.755±0.084,P=0.014)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IL-6组相比,siRNA组ATP水平[(1.187±0.005) nmol/mg蛋白比(1.763±0.028) nmol/mg蛋白,P=0.000]及细胞存活率(0.680±0.040比0.910±0.024,P=0.000)均下降,PGC-1α(0.631±0.022比0.724±0.027,P=0.020)、NRF-1(0.386±0.066比1.036±0.211,P=0.000)、TFAM(0.593±0.022比0.786±0.058,P=0.009)、p-AMPK(0.365±0.063比1.094±0.223,P=0.002)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6可增加活化AS线粒体生物发生,可能是通过上调AMPK的表达,从而发挥细胞的自我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星形胶质细胞 白细胞介素-6 线粒体生物发生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玲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3月在东莞市儿童医院诊治的小儿疝气患儿2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对照组129例,所有患儿都采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所有患儿在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3月在东莞市儿童医院诊治的小儿疝气患儿2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对照组129例,所有患儿都采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所有患儿在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围手术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中采用舒适护理对患儿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并能减少阴囊内积气、切口感染、戳孔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腹腔镜 小儿疝气 预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