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凝胶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对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庄慈妹 孙澍彬 +2 位作者 王彤 陈慧 欧健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硅凝胶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对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7~8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硅凝胶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对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7~8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组于手术伤口拆线后立即予硅凝胶涂抹,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完成硅凝胶疗程后,有28例患者产生瘢痕,均立即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治疗,每3个月1次,共3次。2组患者于产后3、6、9、12及18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对瘢痕形态进行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瘢痕疼痛及瘙痒情况进行评分。记录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产后3、6、9、12及18个月,观察组VSS评分[(6.00±1.31)、(5.38±1.35)、(4.78±1.23)、(4.20±1.1)、(3.92±1.00)分]、疼痛[(2.84±1.02)、(2.40±0.93)、(2.06±0.62)、(1.20±0.67)、(1.04±0.60)分]及瘙痒[(3.00±1.05)、(2.50±0.86)、(2.12±0.67)、(1.34±0.59)、(1.12±0.59)分]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VSS评分[(6.60±1.56)、(6.44±1.25)、(6.38±1.21)、(6.46±1.51)、(6.48±1.47)分]、疼痛[(3.94±0.87)、(3.82±0.83)、(3.76±0.72)、(3.72±0.81)、(3.66±0.87)分]及瘙痒[(4.08±0.99)、(3.98±0.89)、(4.00±0.90)、(4.04±0.92)、(3.96±0.95)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VSS评分、疼痛及瘙痒评分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经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治疗后9个月(产后18个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2.9%,总显效率82.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轻度色素沉着14.29%,持续性红斑7.14%。结论硅凝胶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对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皮肤瘢痕 硅凝胶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
下载PDF
ALK阴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2
作者 麦镜明 谢映霞 +2 位作者 钟慧琳 黎兆军 孙澍彬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5期611-615,共5页
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ALK阴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9岁,因“全身皮肤丘疹、结节1月”,于2023年2月就诊于我科。皮肤科情况:头顶部、胸腹部、背部、四肢可见大量红色丘疹、结节,大小不等,部分丘疹可相互融合,最大直径4 cm,质... 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ALK阴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9岁,因“全身皮肤丘疹、结节1月”,于2023年2月就诊于我科。皮肤科情况:头顶部、胸腹部、背部、四肢可见大量红色丘疹、结节,大小不等,部分丘疹可相互融合,最大直径4 cm,质地坚实,表面光滑,境界清楚,个别结节顶部破溃、结痂,基底红润。组织病理:(腹部皮损)真皮内可见大量多形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增生,肿瘤细胞体积大,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及吞噬现象,未见亲表皮现象。(左腹股沟淋巴结)原有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大片状浸润,肿瘤细胞较腹部皮损处更大,胞质丰富,核大偏位,可见肾形、马蹄形,病理性核分裂及吞噬现象更多及明显,肿瘤细胞间夹杂散在少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CD30(>95%+),CD2、CD3、CD4阳性,CD5(部分+),CD8(少数+),ALK、CD20、EMA、TIA-1、Gr-B、CD56、CD7、TdT阴性,Ki67(约90%+)。原位杂交:EBER(-)。诊断:ALK阴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Ⅳ期A组。治疗:予CHOP方案分段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K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下载PDF
透明细胞汗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麦镜明 吴土明 +3 位作者 谢映霞 钟慧琳 黎兆军 孙澍彬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5期602-606,共5页
目的分析6例透明细胞汗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23年1月确诊为透明细胞汗腺瘤的6例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透明细胞汗腺瘤常见于女性,好发于头面部、四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 目的分析6例透明细胞汗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23年1月确诊为透明细胞汗腺瘤的6例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透明细胞汗腺瘤常见于女性,好发于头面部、四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表现为瘤体位于真皮内,肿瘤可与表皮相连或替代表皮,有或无包膜,由分叶状或囊性细胞组成,瘤体主要由空泡化透明细胞和多角形嗜碱性细胞构成,肿瘤内可见大小不一导管或囊腔样结构,腔内衬以立方型细胞或柱状分泌细胞,部分导管内可见断头分泌,间质内纤维血管增生,胶质透明变性。结论透明细胞汗腺瘤是一种少见源于汗腺的良性肿瘤,临床误诊率极高,组织病理学是确诊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汗腺瘤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下载PDF
色素性荨麻疹10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冯小敏 麦镜明 +3 位作者 张穗盈 谢映霞 黎兆军 孙澍彬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6期760-76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色素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23年3月确诊为色素性荨麻疹的10例临床资料,分析该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其组织病理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6例,男女发病率1.5∶1,年龄7月~5... 目的回顾性分析色素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23年3月确诊为色素性荨麻疹的10例临床资料,分析该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其组织病理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6例,男女发病率1.5∶1,年龄7月~51岁,其中儿童8例(80%),成人2例(20%),临床表现为躯干、四肢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斑疹或丘疹,仅3例Darier征阳性,均为男性。组织病理表现为基底色素增加,真皮乳头水肿,真皮内均可见肥大细胞浸润。10例Giemasa染色均阳性,仅1例完善CD117检查呈阳性表达。结论色素性荨麻疹好发于儿童,Darier征阴性并不能排除色素性荨麻疹,组织病理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或特殊染色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荨麻疹 肥大细胞 Giemasa染色
下载PDF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邓育琼 张穗盈 +1 位作者 黄杏兰 程喜平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oxidase,mt-COX,E.C.1.9.3.1)是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Ⅳ(complex IV),是呼吸链末端的限速酶,参与能量供应、细胞凋亡、新陈代谢、活性氧产生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由于哺乳动物中95%的氧...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oxidase,mt-COX,E.C.1.9.3.1)是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Ⅳ(complex IV),是呼吸链末端的限速酶,参与能量供应、细胞凋亡、新陈代谢、活性氧产生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由于哺乳动物中95%的氧是通过mt-COX催化处理后被利用的,mt-COX在能量产生与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异常涉及多种疾病,尤其mt-COXI是其核心基团,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 呼吸链 线粒体相关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