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预防与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
1
作者 张淑珍 余文汝 +5 位作者 张俊峰 江佳瑶 罗美 林碧玉 麦敏雯 杨梦婷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6期62-67,共6页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符合本土情景的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与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并在临床应用。方法检索评价放射性皮炎预防与管理最佳证据,经专家小组会议形成符合本科室的循证实践方案,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比...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符合本土情景的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与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并在临床应用。方法检索评价放射性皮炎预防与管理最佳证据,经专家小组会议形成符合本科室的循证实践方案,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比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护士对放射性皮炎预防与管理的知识水平、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结果除指标6、7在证据应用前后执行率均为100%之外,其余7项指标执行率证据应用后均明显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放射性皮炎预防管理知识得分由(68.89±21.93)分上升至(97.78±3.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从94%降至50%;放射性皮炎Ⅲ度的发生率从34%降至7%。结论循证实践可规范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与管理、提高护士放射性皮炎预防与管理知识水平、有效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疗 放射性皮炎 循证实践
下载PDF
安宁疗护对终末期结肠癌患者希望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淑珍 刘齐芬 +2 位作者 刘兴玲 江佳瑶 罗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究安宁疗护对终末期结肠癌患者希望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终末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 目的 探究安宁疗护对终末期结肠癌患者希望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终末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观察组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安宁疗护。比较2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结果 护理4周后,2组的Herth希望量表(HH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护理4周后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2组在护理2周和4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均<0.05),在护理4周后的VAS评分均比护理2周后低(P均<0.05),且观察组在护理2周和4周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 安宁疗护对终末期结肠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在护理后的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疼痛程度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终末期 安宁疗护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光骁 肖鹏 +1 位作者 甄育兰 周丽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HCC)的常见并发症。目前,HCC合并PVTT主要采用放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等非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IMRT)等精准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放疗在肝癌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IMR...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HCC)的常见并发症。目前,HCC合并PVTT主要采用放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等非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IMRT)等精准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放疗在肝癌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IMRT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HCC合并PVTT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针对IMRT联合TACE治疗在HCC合并PVTT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疾病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调强放疗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的改良及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齐芬 刘兴玲 +3 位作者 张淑珍 黎月娥 郑晶 张俊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改良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改良后的隧道针包含针柄、针芯和针头3个部分,针头呈圆弧倒角结构,可稳定连接导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97例肿瘤患者作... 目的改良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改良后的隧道针包含针柄、针芯和针头3个部分,针头呈圆弧倒角结构,可稳定连接导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97例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隧道针,建立与穿刺静脉呈30°~45°的皮下隧道,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5例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直接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比较两组置管术中出血量和疼痛评分,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置管后1个月内导管脱出率、过敏性皮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后1个月时手臂舒适度。结果试验组置管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置管后24 h内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置管后1个月内导管脱出率及过敏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后1个月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试验组置管后1个月时手臂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使用改良后的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穿刺点渗血渗液、导管脱出、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提高其手臂舒适度,且不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插入术 皮下隧道 针具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