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敷贴疗法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对儿童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梁春旭 余杜生 +2 位作者 李丽芳 黄秀丽 杜益平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9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穴位敷贴疗法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对儿童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n=50)和参比组(n=50)。其中,参比组采... 目的探究穴位敷贴疗法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对儿童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n=50)和参比组(n=50)。其中,参比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穴位敷贴疗法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气道炎症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比组(P=0.037);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CRP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比组(P=0.025)。结论穴位敷贴疗法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可有效提高对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疗法 干扰素α1b雾化 儿童 支气管炎 疗效 气道炎症反应
下载PDF
沐舒坦不同给药方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琴 连金媚 李俭庆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沐舒坦具有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的作用。近年来已有较多学者将其用于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旨在比较静脉和雾化两种不同途径使用沐舒坦预防早产儿RDS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产科出生的... 目的沐舒坦具有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的作用。近年来已有较多学者将其用于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旨在比较静脉和雾化两种不同途径使用沐舒坦预防早产儿RDS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胎龄28~37周)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雾化吸入组两个用药组及未用沐舒坦的对照组,静脉给药组于出生后立即从脐静脉注射沐舒坦15mg/kg,随后静脉点滴每日30mg/kg,分2次给药;雾化给药组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沐舒坦每日30mg/kg,分2次给药,均用药2d;对照组不使用沐舒坦。比较3组RDS的发生率、并发症及住院6h血气分析结果。结果①静脉给药组RDS的发生率为7.5%,雾化给药组为5.0%,对照组为24.4%,两用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用药组住院6h的血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用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两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用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早期使用沐舒坦预防RDS,具有一定疗效,无论是经静脉还是雾化给药,均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沐舒坦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俭庆 黄秀丽 贾金荣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方法将98例患儿分为三组:红霉素组(n=23)、阿奇霉素组(n=35)和联合用药组(n=40),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红霉素组发热缓解时间最短,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短,而联合...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方法将98例患儿分为三组:红霉素组(n=23)、阿奇霉素组(n=35)和联合用药组(n=40),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红霉素组发热缓解时间最短,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短,而联合用药组住院时间最短,所需费用最少(P<0.01)。结论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更有效、经济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下载PDF
手足口病1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俭庆 贾金荣 黄秀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98-3099,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手足口病(尤其重症EV71感染所致)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年龄,病情轻重及合并症,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对患儿进行筛选,11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经本院专家组会... 目的:观察分析手足口病(尤其重症EV71感染所致)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年龄,病情轻重及合并症,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对患儿进行筛选,11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经本院专家组会诊为临床诊断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观察效果及预后。结果:110例患儿除1例脑炎患儿有间断头痛外其余病例均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8d。结论:手足口病具有典型皮疹及传染特性,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目的。重症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应保持高度警觉,密切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 脑炎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俭庆 黄秀丽 贾金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5-266,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特点与预后规律。方法:对48例HIE患儿的分娩方式、临床分度、头颅CT检查及其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分娩组中、重度HIE发生率65%,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30%)和剖宫产组(16.0%):HIE预...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特点与预后规律。方法:对48例HIE患儿的分娩方式、临床分度、头颅CT检查及其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分娩组中、重度HIE发生率65%,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30%)和剖宫产组(16.0%):HIE预后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CT检查发现有脑实质出血的HIE患儿病死1例(33.3%)。结论:异常分娩导致婴儿出生后窒息是HIE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分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HIE合并多部位,多类型出血,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新生儿 预后
下载PDF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17
6
作者 余杜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0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儿科治疗的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给予实验组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程...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儿科治疗的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给予实验组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1)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97.92%)较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退热时间,咳嗽、肺部啰音、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的血清IL-6、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治疗期间,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42%)较对照组(29.17%)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机体恢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红霉素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感染防控护理中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谢秀萍 黄秀丽 唐春妮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感染防控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70例手足口病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感染防控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70例手足口病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失时间、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正常时间(2.04±0.67)d、皮疹消失时间(4.63±1.05)d、治愈时间(5.34±2.27)d均短于对照组的(4.45±1.27)、(7.85±2.03)、(11.27±2.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加快康复速度,对于实现病情防控非常重要,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个性化护理 健康教育 感染防控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玲 何冬春 谢秀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脑损伤患儿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治疗组及常规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脑损伤患儿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治疗组及常规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惊厥发生情况,治疗后1、2周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惊厥发生率为5.00%,低于常规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1、2周的NBNA评分分别为(28.77±3.15)、(37.55±3.45)分,均高于常规组的(24.45±3.02)、(32.13±3.3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增强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疗效,使患儿惊厥发生率显著降低,并显著提升其神经评分,最终实现新生儿脑损伤患儿有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脑损伤 疗效 惊厥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
下载PDF
维生素A、E水平与反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雪微 黄秀丽 翁薇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2期75-77,10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E水平,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分别进行血清维... 目的探讨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E水平,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分别进行血清维生素A、E水平检验(采用色谱法),对观察组患儿采取维生素A、E治疗,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100例患儿中维生素A检测低于正常水平为35例(35.0%)、维生素E检测低于正常水平11例(11.0%),对照组100例患儿中维生素A检测低于正常水平为6例(6.0%)、维生素E检测低于正常水平为2例(2.0%),观察组维生素A、E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生素补充不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相对严重,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与维生素A、维生素E未能按时及合理补充等原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E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相关性
下载PDF
小组健康教育在哮喘患儿及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晓玲 连金媚 胡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6期115-116,12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小组健康教育在哮喘患儿及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及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家... 目的探讨分析小组健康教育在哮喘患儿及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及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患儿住院时间及半年复发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哮喘诱发因素、发作先兆症状、心理健康教育及哮喘发作处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半年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健康教育应用于哮喘患儿及家属,可提高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患儿哮喘复发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健康教育 哮喘 患儿家属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羟丁酸脱氢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晋 王立军 李俭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9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100例健康儿血清CK-MB和HBDH水平。结果: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清CK-MB和HBDH水平与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9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100例健康儿血清CK-MB和HBDH水平。结果: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清CK-MB和HBD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K-MB和HBDH水平随着感染程度加重而升高,CK-MB、HBDH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r=0.518,0.527,P<0.01)。结论:联合监测CK-MB和HBDH有助于判断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同工酶 羟丁酸脱氢酶 呼吸道感染 小儿
下载PDF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欧阳火桂 余杜生 黄秀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707-70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复合乳酸杆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腹泻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50例)和干预组(基础治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复合乳酸杆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腹泻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50例)和干预组(基础治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复合乳酸杆菌治疗,50例),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疗效。结果干预组患儿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8.00%vs.86.00%,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复合乳酸杆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复合乳酸杆菌 小儿 腹泻
下载PDF
饮食和健康教育护理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腹泻家属中实施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小丽 余杜生 谢秀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6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饮食和健康教育护理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腹泻家属中的实施价值。方法100例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益生菌治疗的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饮食和健康教育护... 目的探讨饮食和健康教育护理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腹泻家属中的实施价值。方法100例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益生菌治疗的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饮食和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92.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2.8±0.6)d、退热时间(1.9±0.4)d及住院时间(3.8±0.7)d均短于常规组的(3.6±0.5)、(2.7±0.6)、(5.2±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益生菌治疗的腹泻患儿家属实施饮食和健康教育护理,能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协助改善患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和健康教育护理 中医定向透药 益生菌 腹泻
下载PDF
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欧阳火桂 余杜生 黄秀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哮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本院诊治的急性哮喘患儿200例进行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干预组(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100例)和常规...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哮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本院诊治的急性哮喘患儿200例进行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干预组(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100例)和常规组(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6.00%vs.84.00%,P<0.05)。治疗5 d内,干预组和常规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哮喘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并不增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哮喘 西替利嗪 布地奈德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阳火桂 余杜生 黄秀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1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疗法(抗感染、止咳...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疗法(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干预组采取常规疗法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常规组的89.0%(χ~2=6.664,P<0.01);干预组咳嗽咯痰、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常规疗法 疗效
下载PDF
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杜生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3期351-352,共2页
目的研究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 目的研究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5%(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手足疱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琥宁 干扰素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效果 预后
下载PDF
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俭庆 贾金荣 黄秀丽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S4期214-215,共2页
目的观察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2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27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并与传统方法治疗的25例患儿作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效果及止血时间... 目的观察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2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27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并与传统方法治疗的25例患儿作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效果及止血时间。结果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出血时间。结论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无明显副作用,其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止血 法莫替丁 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
下载PDF
过度通气与常规降颅压治疗对小儿颅内高压症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李俭庆 黄秀丽 +2 位作者 李薇 马占英 贾金荣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小儿颅内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颅内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颅内压降低情况、血浆CRP含量、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目的探讨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小儿颅内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颅内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颅内压降低情况、血浆CRP含量、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有效率及预后等,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颅内压、血浆CRP含量显著增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颅内压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过度通气对于颅内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缓解迅速,能够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临床预后,减少致死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过度 颅内高压 儿童 血气监测 经皮
下载PDF
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雪微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3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伴脱甲症的可能病因及特点,探讨其治疗对策。方法选择68例手足口病伴脱甲症患儿作为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组,回顾性分析手足口病伴脱甲症患儿的一般情况、病甲情况、手足口抗体分类等;选择66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比...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伴脱甲症的可能病因及特点,探讨其治疗对策。方法选择68例手足口病伴脱甲症患儿作为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组,回顾性分析手足口病伴脱甲症患儿的一般情况、病甲情况、手足口抗体分类等;选择66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比较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组、正常组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将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组给予补锌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随访结果。结果 68例患儿手足口抗体分为柯萨奇病毒A6型(CA6)、柯萨奇病毒型A16(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组患儿血清锌元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趾新生甲生成过程中出现甲横沟,光泽度下降,恢复正常时间相对较久,新生甲生成时间基本>2个月;观察组大部分患儿新生甲生成时间基本<1个月,全部恢复光泽,未出现甲横沟等现象,提示微量元素的缺乏能影响新生甲的质量。结论锌元素缺乏可能是儿童手足口病伴脱甲症的病因,对症补锌治疗,能促进新甲生成并恢复光泽,为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强调饮食均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伴脱甲症 微量元素 手足口抗体 远期并发症 免疫功能紊乱 健康教育
下载PDF
日间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秀丽 谢秀萍 +2 位作者 黄雪微 余杜生 陈晓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1期1455-1456,共2页
目的探讨日间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日间蓝光照射,对照组采用连续蓝光照射,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 目的探讨日间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日间蓝光照射,对照组采用连续蓝光照射,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与对照组的9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日间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