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杨栋文 吴耀强 +1 位作者 祝启亮 刘逸冰 《大医生》 2021年第15期77-80,共4页
目的探究采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40例,... 目的探究采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与石膏辅助外固定治疗,B组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部分保留旋前方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背屈度、掌屈度、旋前度、旋后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组,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A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与12个月两组患者Gartland-Werley评分呈降低趋势,且B组显著低于A组,而术后6个月与12个月腕关节背屈度、掌屈度、旋前度、旋后度呈升高趋势,且B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术后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与闭合复位与石膏辅助外固定相比,采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与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促进骨折端康复,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外固定 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内固定与人工骨椎体成形术联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加乐 李波 +3 位作者 张炜 杨栋文 李敏仪 刘逸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2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结合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 目的 探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结合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胸腰椎功能指标、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34.19±2.20)mm、椎体后缘高度(40.77±0.55)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2±2.12)、(35.66±0.65)mm,Cobb角(11.49±0.95)°小于对照组的(15.80±0.5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22±0.2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20.11±4.0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0.26)、(28.48±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02.15±9.95)ml少于对照组的(131.55±10.43)ml,住院时间(13.33±1.17)d短于对照组的(15.99±1.88)d,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6.66±2.10)%、Cobb角矫正丢失度(4.67±1.79)%低于对照组的(18.31±6.41)%、(13.78±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与人工骨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椎体功能,还利于术后恢复,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内固定 人工骨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栋文 农慧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在2017年9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2月入院)与观...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在2017年9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2月入院)与观察组(2019年3月—2020年8月入院),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植皮压包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创面感染、皮片坏死、皮下血肿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8.94±3.05)d、(10.07±1.46)d,住院时间分别为(31.15±4.66)d、(23.84±6.62)d,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57±3.81)d、(18.68±2.20)d,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90.42±8.17)°、(124.05±10.96)°,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关节屈伸活动度比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分别为19.23%、0,皮片坏死率分别为23.08%、3.85%,皮下血肿率分别为15.38%、0,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皮片坏死率、皮下血肿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植皮压包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创面感染、皮片坏死、皮下血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植皮压包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 皮下血肿 创面感染 创面愈合 关节屈伸活动度
下载PDF
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运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滕金美 蒋萍 +1 位作者 李敏仪 杨栋文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科收治纳入标准的11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患者。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法,对...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科收治纳入标准的11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患者。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中运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在院诊治体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