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23年某院精神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1
作者 谢益潮 张少霞 +2 位作者 刘伟婷 刘小燕 王丹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126-3132,共7页
目的探讨2014—2023年某院精神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3年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337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出院日期、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 目的探讨2014—2023年某院精神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3年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337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出院日期、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编码、临床诊断、病例分型等;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整体病种分布,前10位病种的年度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结果2014—2023年精神科患者数量整体上升,2022—2023年出现波动,其中男19664例,女14081例,整体男女比为1.4:1;患者年龄以31~45岁为主,共11828例,占总数的35.05%,2014—2023年≤17岁患者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病例分型以一般型为主,共25495例,占总数的75.55%,急型、疑难型、危重型患者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2—2023年波动明显。按ICD-10四位编码分类,共有45个病种186种疾病,其中前4位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抑郁。前10位病种中精神病性障碍住院患者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余9种病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变化趋势一致,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住院患者数量逐年上升,2023年抑郁、焦虑相关的精神性疾病、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患者数量均上升。前10位病种性别分布中,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精神病性障碍,酒精、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相关的成瘾性精神性疾病,躁狂,精神发育迟缓、迟滞相关的精神性疾病患者的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抑郁、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焦虑相关的精神性疾病、复发性抑郁患者的女性占比均高于男性,酒精、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相关的成瘾性疾病95.01%(1714/1804)发生在男性中;前10位病种多发于18~45岁,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患者中96.49%(550/570)≤17岁。结论2014—2023年精神科患者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病种以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抑郁为主,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住院患者数量数逐年上升,酒精、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相关的成瘾性疾病患者大多数是男性。临床应更加重视精神疾病的防治,尤其要注意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的防治,同时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精神疾病 临床特征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袁智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15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23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相关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分析两组危险性和经...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23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相关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分析两组危险性和经治疗后的改善情况,通过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得分对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危险行为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危险性评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降低患者的危险性,还能对特殊的病患护理干预更加有针对性,达到的效果更佳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患者 危险性分析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高频率10Hz下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少霞 李一凡 +1 位作者 郑丽华 谢益潮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6期65-67,70,共4页
目的研究高频率10 Hz下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48例,两组... 目的研究高频率10 Hz下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在维持原有药物治疗种类和剂量基础上接受2周10 Hz r TMS治疗,其中真刺激组刺激经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部位,伪刺激组进行伪刺激,每周5次,共10次,并随访2周后情况,分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来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接受治疗2周后,两组的PANSS评分相比于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相比于伪刺激组,真刺激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2周后,真刺激组的总有效率为85.42%,伪刺激组的总有效率为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TMS结合原有抗精神病类的药物可以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安全性
下载PDF
探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智云 邓淑芳 谢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8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2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安全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干预前... 目的探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2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安全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BPRS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戏耍打架意外跌倒的发生率为0.9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行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意外跌倒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 住院
下载PDF
探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袁智云 邓淑芳 谢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8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8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风险管理,观察组待患者入院后即采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8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风险管理,观察组待患者入院后即采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可以有效预防精神科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保证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 精神科 风险管理 应用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阮燕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3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症1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采用的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利培酮治疗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齐拉西酮...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症1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采用的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利培酮治疗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齐拉西酮治疗62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两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效果显著,均可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但齐拉西酮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安全性
下载PDF
丙戊酸镁辅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甘晓文 何婉婷 《海峡药学》 2019年第7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究丙戊酸镁辅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丙戊酸镁缓... 目的 探究丙戊酸镁辅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PANSS减分率比较,试验组较高,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丙戊酸镁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且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镁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效果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阮燕山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常见精神疾病,其致残率高,功能损害与慢性化病程致使患者的生活品质比常人低,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1]。相关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由认知损害、解体症状、情感症状、阴性症状与阳性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常见精神疾病,其致残率高,功能损害与慢性化病程致使患者的生活品质比常人低,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1]。相关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由认知损害、解体症状、情感症状、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组成,其中认知损害为疾病主要缺陷,临床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利培酮 安全性
下载PDF
喹硫平、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少霞 郑玉玲 +2 位作者 翁薇洁 莫燕青 谢益潮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效果。方法 60例T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1... 目的探讨喹硫平、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效果。方法 60例T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1、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1、2、4、8周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4、8周的HA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乏力3.33%、嗜睡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厌食、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TRD均有良好效果,抑郁症状改善确切,但喹硫平对激越性的难治性抑郁治疗效果更佳,伴有焦虑的TRD可优先使用喹硫平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D 喹硫平 阿立哌唑 文拉法辛 效果分析
下载PDF
舍曲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重度抑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玉玲 袁广超 +6 位作者 吴沃江 刘真文 夏韵妍 莫燕青 刘洁 欧海燕 黎楚眉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3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重度抑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1日-2021年2月28日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重症抑郁发作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重度抑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1日-2021年2月28日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重症抑郁发作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用舍曲林治疗,研究组采用舍曲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1、4、8周后,检测两组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等指标。比较两组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WBC、ALB、FIB、CRP、hs-CRP、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CRP、hs-CRP、WBC、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L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FIB、CRP、hs-CRP、WBC、HAMD评分逐渐降低,ALB逐渐升高(P<0.05)。治疗1、4、8周后,研究组FIB、CRP、hs-CRP、WBC、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改善首发重度抑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重度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改善抑郁症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曲林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首发重度抑郁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喹硫平与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婉婷 《海峡药学》 2018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究喹硫平与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喹硫平治疗,对照组予以丙戊... 目的探究喹硫平与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喹硫平治疗,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采用喹硫平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明显优于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方面,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期治疗中,哇硫平比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明显,缩短起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治疗当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丙戊酸钠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抑郁症自杀意念患者人格特质与蛋白激酶PK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12
作者 符传创 蔡业清 +3 位作者 何婉婷 李子良 袁丁 姚乾坤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63-1565,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PKB1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抑郁症自杀意念患者所测艾森克人格特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海南省精神卫生中心的100例中国汉族抑郁症自杀意念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PKB1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抑郁症自杀意念患者所测艾森克人格特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海南省精神卫生中心的100例中国汉族抑郁症自杀意念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其人格神经质(N)、内外向(E)、精神质(P)三个维度,计算各维度标准分(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KB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本研究检测到PKBrs2494746基因型分布在总样本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年龄、性别在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各人格维度分级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具有可比性。E(51.67±9.87)、N(36.18±4.69)、P(39.67±12.91)各人格均数在PKB1 rs2494746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B1rs2494746单位点与中国汉族抑郁症自杀意念患者所测人格可能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抑郁障碍 自杀意念 PKB1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符传创 张磊 +2 位作者 甘晓文 刘洁 叶秀儿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依据住院号奇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均予以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6...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依据住院号奇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均予以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中国修订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周末起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各时点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第1 d末中国修订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第1周、2周末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第1 d末(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对照组为1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疗效显著,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是可逆及暂时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无抽搐电休克 艾司西酞普兰 联合治疗 记忆功能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舍曲林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阮燕山 叶秀儿 +1 位作者 杨茂增 莫映雪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72-174,共3页
目的 了解舍曲林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目的 了解舍曲林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末,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显著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及不良情绪,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无抽搐电休克 舍曲林 不良情绪 疗效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甘晓文 何婉婷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5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到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到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对照组采取伪刺激治疗,均治疗2个周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阴性因子评分、阳性因子评分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情况、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因子评分、阳性因子评分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阴性因子评分和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阴性因子评分和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SAN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思维贫乏、注意障碍、兴趣缺乏及精神阴性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右佐匹克隆联合米氮平对慢性失眠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黎柱培 苗国栋 +1 位作者 蔡玉珍 吴傲雯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25-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米氮平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82例慢性失眠患者分成研究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右佐匹克隆(1.5~3mg/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米氮平(15~30mg/d)治疗,在治疗前,...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米氮平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82例慢性失眠患者分成研究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右佐匹克隆(1.5~3mg/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米氮平(15~30mg/d)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2、4周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不良反应量表(TESS)的评定;并以PSQI量表减分率进行有效率评定。同时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PSG),通过PSG睡眠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逐步下降,治疗4周后研究组有效率92.9%,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6,P=0.010);研究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治疗两组均出现TST延长,ATA、AT明显减少,SL明显缩短,SE明显提高,REM潜伏期缩短,REM、N2时间延长,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研究组对比治疗前还有N3时间及比例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在TST、N2、N3时间及N3比例的增加,SL、ATA、AT的减少,SE的提高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右佐匹克隆联合米氮平对慢性失眠的治疗较单一使用右佐匹克隆疗效要好;安全性高,能加深睡眠,减少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右佐匹克隆 失眠障碍 匹兹堡睡眠指数 睡眠呼吸监测
原文传递
选择性缄默症的过去和现在
17
作者 唐瑞强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5期897-899,共3页
本文回顾了选择性缄默症的历史,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了综述。并总结分析了一例病例。
关键词 选择性缄默症 病理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