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认知障碍以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娜 刘越存 +2 位作者 高有安 黎展鸿 曾志良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12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DCBE)对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障碍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DCBE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DCBE组联合应用DCBE,疗程2周,治疗后随访...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DCBE)对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障碍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DCBE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DCBE组联合应用DCBE,疗程2周,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NIHSS量表)、认知障碍(MMSE和MoCA评分)、抑郁状态(BDI评分)、生活能力(Barthel量表评分)、生活质量(SS-QOL评分)、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DCBE组治疗7d和90d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前,2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和B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明显降低(均P<0.01),BDI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DCBE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BD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DCBE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升高(均P<0.05),而BDI评分降低(P<0.01)。2组治疗后90d的mRS≤2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E组治疗后1年的mRS≤2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比52.17%,P<0.05);DCBE组治疗后90d和1年的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和DCBE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DCBE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减轻认知障碍和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认知障碍 预后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危重病性神经肌病的诊断意义
2
作者 曾志良 唐修明 +5 位作者 李穗生 高有安 黎展鸿 陈雄辉 杨志勇 刘福坤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危重病性神经肌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确诊为危重病性神经肌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再在同时间段内选取5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其运...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危重病性神经肌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确诊为危重病性神经肌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再在同时间段内选取5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其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计算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危重病性神经肌病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运动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振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运动神经诱发电位远端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振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危重病性神经肌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96.00%、96.25%、93.55%、97.96%,与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24)。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危重病性神经肌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可反映危重病性神经肌病的神经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性神经肌病 神经电生理 诊断
下载PDF
血糖、降钙素水平在危重病神经肌病诊断与预后中的价值与应用
3
作者 曾志良 唐修明 +4 位作者 李穗生 高有安 黎展鸿 刘越存 李红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2期178-180,1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糖、降钙素水平在危重病神经肌病诊断与预后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病神经肌病患者56例,按照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其中存活组43例,死亡组13例,同时根据ROC曲线截点分组,其中联合... 目的探讨血糖、降钙素水平在危重病神经肌病诊断与预后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病神经肌病患者56例,按照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其中存活组43例,死亡组13例,同时根据ROC曲线截点分组,其中联合组30例,非联合组26例,其中联合组死亡11例,非联合组死亡2例。结果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降钙素原、血糖及APACHE Ⅱ评分较低(P<0.05)。ROC曲线中,AUC为0.7~0.9、面积值为1.0~0.5时证实准确度较高,当AUC=0.5时为无诊断价值。结论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和血糖可以对危重病神经肌病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有利于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降钙素 危重病神经肌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综合护理A型肉毒毒素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辉 崔超伟 +3 位作者 胡笑兴 唐修明 李春霞 叶伟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4期230-231,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A型肉毒毒素行颅周肌内注射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头...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A型肉毒毒素行颅周肌内注射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并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慢性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持续时间更长,至少可维持3个月(P<0.05);两组治疗后第1周内偏头痛程度都有减轻,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短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颅周肌内注射治疗慢性偏头痛具有一定疗效,综合护理干预可增强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慢性偏头痛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帕金森病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娜 徐志锋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在帕金森疾病(PD)脑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本科确诊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研究。PD组包括早期患者(早期组)20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在帕金森疾病(PD)脑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本科确诊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研究。PD组包括早期患者(早期组)20例,中晚期患者(中晚期组)20例。对所有受检者均实施DTI和MRS检查,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患者感兴趣区FA值、ADC值、Cho/Cr值、NAA/Cr值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中晚期PD组和早期PD组的额叶、丘脑及纹状体区的FA值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DC值在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显示对照组、中晚期PD组和早期PD组的纹状体区,额叶白质区和颞叶白质区的Cho/Cr和NAA/Cr值均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TI及MRS技术能为帕金森病(PD)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程判断提供客观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早期诊断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延续心理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及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姚雪榕 洪伟雄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4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心理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及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加... 目的探讨延续心理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及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加以延续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主观幸福感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的康复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及主观幸福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AS、SDS及主观幸福感负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主观幸福感正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的SAS、SDS及主观幸福感负性因子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感正性因子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和主观幸福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后遗症 延续心理护理 依从性 负性情绪
下载PDF
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越存 黎展鸿 陈雄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7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帕金森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给予美多芭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研究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帕金森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给予美多芭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普拉克索片,疗程均为12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水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95/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4/100),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DS评分及SA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6,P<0.05)。结论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和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有效且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有效清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芭 盐酸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焦虑抑郁状态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姚雪榕 张颖杰 洪伟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拟定此研究于2017年1~10月在我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均分两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加施认知行...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拟定此研究于2017年1~10月在我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均分两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加施认知行为干预措施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积极感受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的个人负担、责任负担及照顾负担总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照顾者的积极感受总分及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的实施有助于减轻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改善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其积极应对方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脑卒中 照顾者 照顾负担 生活质量 影响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琦 杨志勇 陈雄辉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使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使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血小板聚集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发生显著变化,但观察组变化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仅出现轻度皮疹、腹泻、牙龈出血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发生4例,发生率为10.52%,对照组中发生3例,发生率为8.1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343,P=0.557)。结论临床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相关指标更有效地改善,同时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前列地尔 效果
下载PDF
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对脑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琦 杨志勇 陈雄辉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对脑梗死患者生存状况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4例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药物药依从性的好坏,将患者分为药物依从性好组与药物依从性差组,收集并记录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相关档... 目的探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对脑梗死患者生存状况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4例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药物药依从性的好坏,将患者分为药物依从性好组与药物依从性差组,收集并记录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相关档案库。并应用mRs评分评估患者出院时的情况,患者出院后第1、2、3个月由经过培训的医师对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预后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停药,并进行记录。分析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及患者脑梗死复发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相关药物依从性比较。结果患者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吸烟和饮酒史、工作状态、mRs评分等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出院后第3个月氯吡格雷药物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占86.30%,出院后第3个月普伐他汀药物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占7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患者观念,对患者相关合并症进行治疗,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药物依从性,帮助患者有效地做好脑梗死的二级预防,降低患者脑梗死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预防 依从性 脑梗死 生存状况
下载PDF
入院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娜 唐桂兰 +2 位作者 高有安 黎展鸿 曾志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等指标与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及其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36... 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等指标与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及其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36例)和非PSD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IHSS评分、HAMD评分以及血清hs-CRP、Hcy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影响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PSD的预测价值。结果PSD组患者的平均年龄、BMI、既往卒中史比例以及NIHSS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糖尿病史、房颤史、卒中类型和就诊时间等临床资料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PSD患者的LDL-c、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PS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MD评分(OR=3.221,P=0.026)、NIHSS评分(OR=6.312,P=0.002)、hs-CRP水平(OR=39.251,P=0.010)和Hcy水平(OR=34.661,P=0.010)是影响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hs-CRP水平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AUC明显高于HAMD评分、Hcy和NIHSS评分单独应用(Z=3.481,2.070,2.089,P=0.001,0.039,0.036),Youden指数显示hs-CRP的最佳截点为≥1.64 mg/d L,此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4%和75.47%。结论 HAMD评分、NIHSS评分、Hcy和hs-CRP水平是影响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hs-CRP水平对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超敏C反应蛋白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娜 唐桂兰 陆勇文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921-922,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常规疗法+叶酸、维生素B+抗Hp治疗)24例和对照组(常规疗法+叶酸、维生素B治疗);2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常规疗法+叶酸、维生素B+抗Hp治疗)24例和对照组(常规疗法+叶酸、维生素B治疗);2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p-IgG,并且治疗前后、治疗过程中动态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内皮素(ET)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血Hp-IgG、Hcy和E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结束后第7天,对照组上述指标均出现回升,并高于治疗后第30天水平,而试验组各指标维持低水平。结论:联合抗Hp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Hey及ET水平;血Hey及ET水平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血管性痴呆 血管内皮素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