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三联疗法治疗非静脉曲张胃大出血 被引量:4
1
作者 蔡跃芳 陈立群 +4 位作者 尹玲 宋治洁 戚艮有 沈跃健 刘艺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0期30-31,共2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胃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0例患者同时接受注射组织粘合剂、止血合剂和高频电凝的止血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组织粘合剂、止血合剂和高频电凝三联疗法能有效治疗非静脉曲...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胃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0例患者同时接受注射组织粘合剂、止血合剂和高频电凝的止血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组织粘合剂、止血合剂和高频电凝三联疗法能有效治疗非静脉曲张胃大出血,具有安全、经济、快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组织粘合剂 胃出血
下载PDF
内镜下射频热疗联合局部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骆训武 韩立志 +1 位作者 吴浪廷 张朝栋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5期284-287,290,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并与单纯射频治疗比较。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失去手术切除时机患者55例行射频加局部化疗或单纯射频治疗,随机分为射频加局部化疗组(A组)27例、射频组(B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5年内... 目的:探讨射频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并与单纯射频治疗比较。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失去手术切除时机患者55例行射频加局部化疗或单纯射频治疗,随机分为射频加局部化疗组(A组)27例、射频组(B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5年内肠梗阻缓解率、再转移率、生存率。结果 A组与B两组1~5年肠梗阻缓解率分别为88.9%vs 70.8%、95.8 vs 70%、89.5%vs 52.9%、100%vs 33.3%、100%vs 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年内再转移情况,A组27例无一例出现再转移,再转移率为0(0/27),B组11例出现了新的转移病灶,再转移率为39.3%(11/28),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5年生存率为44.4%(19/27),B组为无一例生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射频热疗联合局部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大肠癌患者5年内肠梗阻缓解率和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再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治疗 局部化疗 晚期大肠癌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普瑞博思、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50例疗效观察
3
作者 吴浪廷 骆训武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普瑞博思、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内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均作活检确诊)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口服奥镁拉唑20mg,2次d,普瑞博思10mg,3次d,铝碳酸镁颗粒1.0g,3次d。B组50例,口...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普瑞博思、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内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均作活检确诊)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口服奥镁拉唑20mg,2次d,普瑞博思10mg,3次d,铝碳酸镁颗粒1.0g,3次d。B组50例,口服奥镁拉唑20mg,2次d,普瑞博思10mg,2次d。C组47例,口服奥镁拉唑20mg,2次d,铝碳酸镁颗粒1.0g,3次d。疗程共8周。结果A、B、C三组临床症状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6.2%、74%、63.8%,内镜下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8.1%、76%、59.6%。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普瑞博思、铝碳酸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奥镁拉唑 普瑞博思 铝碳酸镁
下载PDF
胃镜取石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肝外胆管反复复发结石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润全 黄植强 +1 位作者 杨育如 戚艮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32-532,共1页
患者女,45岁。12年前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9年前因胆总管多发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6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腹痛发热,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前后在多家医院接受内科保守治... 患者女,45岁。12年前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9年前因胆总管多发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6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腹痛发热,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前后在多家医院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未行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病情虽有缓解,但患者生活质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保守治疗 胆肠吻合术后 复发结石 肝外胆管 反复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胃镜
原文传递
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后二线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强 龙再明 骆训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失败后二线药物的疗效,提高Hp最终根除率。方法选择我院消化科门诊经胃镜确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常见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患者,经首次根除Hp失败后病例7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三组... 目的研究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失败后二线药物的疗效,提高Hp最终根除率。方法选择我院消化科门诊经胃镜确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常见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患者,经首次根除Hp失败后病例7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0例。A组250例,首先以PPI标准剂量+果胶铋300mg+左氧氟沙星200mg+四环素500mg,bid,治疗7d;之后再以PPI标准剂量+果胶铋300mg+阿奇霉素250mg+呋喃唑酮100mg,bid,治疗7d。B组250例,PPI标准剂量+果胶铋300mg+阿奇霉素250mg+呋喃唑酮100mg,bid,疗程14d。C组250例,PPI标准剂量+果胶铋300mg+左氧氟沙星200mg+四环素500mg,bid,疗程14d。结果 A、B、C三组Hp根除率分别为99.0%、86.0%、94.0%。A组大于B组和C组。结论对于首次根除Hp失败患者,采取PPI+果胶铋+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四环素(或呋喃唑酮)四联14d疗法有较高的根除率,尤其是A组14d序贯疗法根除Hp疗效更佳,三组均有用药简单,价格低廉,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易于接受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二线治疗 根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