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洛因成瘾患者眶额叶皮层功能连接异常与决策能力缺失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邱迎伟 江桂华 +4 位作者 苏欢欢 马晓芬 李黎明 田军章 张雪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海洛因成瘾者眶额叶皮层(OFC)功能连接的变化及其与慢性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决策行为的关系。方法慢性海洛因成瘾男性患者14例,与之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尼古丁依赖水平匹配的健康被试14例参加本研究。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1... 目的探讨慢性海洛因成瘾者眶额叶皮层(OFC)功能连接的变化及其与慢性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决策行为的关系。方法慢性海洛因成瘾男性患者14例,与之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尼古丁依赖水平匹配的健康被试14例参加本研究。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16通道神经血管线圈,对被试分别进行头颅结构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后利用SPM8软件以双侧眶额叶皮层为感兴趣区,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眶额叶皮层静息态功能网络分析。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对两组被试进行决策能力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海洛因成瘾组眶额叶皮层与右侧顶下小叶(rIPL)之间功能连接显著下降(t=3.5,P<0.05,多重比较校正)。IGT的行为学结果发现,随决策次数递增,两组被试的净分数均逐渐提高(P<0.001),但正常对照组的净分数明显高于海洛因成瘾组(P<0.001)。海洛因成瘾患者OFC-rIPL功能连接与IG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性(r=-0.550,P=0.041)。结论慢性海洛因成瘾者OFC-rIPL脑网络存在异常,而这种异常可能是其在行为学上存在冲动性决策障碍的神经基础,也可能是其成瘾行为的产生、维持和复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成瘾 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 决策能力缺失 眶额叶皮层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联合AIDR 3D技术在低剂量胸部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维聪 曾慧芸 范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0期1808-1814,共7页
目的:探讨东芝320排螺旋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联合自适应迭代降噪技术(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AIDR 3D)在低剂量胸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常规胸部CT检查和低剂量胸部C... 目的:探讨东芝320排螺旋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联合自适应迭代降噪技术(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AIDR 3D)在低剂量胸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常规胸部CT检查和低剂量胸部CT检查者各30例,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采用120KV、150mAs扫描及AIDR 3D技术获得图像,低剂量组采用120KV、X-Y-Z三轴调制的自动曝光控制技术联合AIDR 3D技术获得图像。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胸锁关节层面、气管隆突下水平、左房中部水平及右膈顶下层面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并记录两组图像的噪声值S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2组间影像的噪声值SD、主观评价得分、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内不同层面噪声值SD及主观评价得分,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剂量组影像CTDIvol、DLP、ED、各层面主观评价得分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噪声值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受检者CTDIvol值平均下降9.783mGy(72.9%),DLP值平均下降434.006mGy·cm(73.2%),ED值平均下降6.076mSv(73.2%);在常规剂量组中,不同层面间肺窗及纵隔窗影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低剂量组中不同层面间肺窗及纵隔窗影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影像主观评价得分均达2分及以上,满足诊断率均为100%(P>0.05)。结论:应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联合自适应迭代降噪技术可以在不影响诊断结果的同时实现对不同体型的人群的胸部实施个性化低剂量CT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迭代 自动曝光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傅宴 周小欧 +2 位作者 赵榆华 王彬 关云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CTO患者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86例与B组5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介入治疗,A... 目的分析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CTO患者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86例与B组5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介入治疗,A组患者于介入治疗前行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B组患者于介入治疗前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导丝未通过情况、进入假腔形成夹层情况、手术时间、耗材用量、支架长度、介入治疗成功率,并比较A组不同介入结局患者闭塞病变时间、CT值及病变长度。结果 A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导丝未通过率、进入假腔形成夹层发生率低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者微导管、预扩张球囊、后扩张球囊用量多于B组,支架用量少于B组,支架长度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导丝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B组(P<0.05)。A组中介入治疗成功者闭塞病变时间短于介入治疗失败者,CT值低于介入治疗失败者,病变长度短于介入治疗失败者(P<0.05)。结论 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提高CTO患者介入治疗时血管再通率,降低导丝未通过率及进入假腔形成夹层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