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勉 齐文风 赵静波 《职业与健康》 CAS 2015年第22期3114-3116,共3页
目的了解研究生心理韧性状况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全国六大行政区,在全国2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共1 274名在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症状自评... 目的了解研究生心理韧性状况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全国六大行政区,在全国2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共1 274名在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生的心理韧性状态良好;不同性别的两组研究生心理韧性、力量因子和乐观因子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与导师发生冲突的CD-RISC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研究生心理韧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理韧性组与低心理韧性组在SCL-90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7,P<0.05);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SCL-90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29,P<0.05),力量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变异解释率为11.4%。结论提高研究生心理韧性,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韧性 心理健康 调查 研究生
原文传递
家庭关怀度对阈下抑郁大学新生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
作者 陈壮有 柳卓君 刘勉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3年第32期191-193,共3页
考察阈下抑郁大学新生家庭关怀度与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 705 名阈下抑郁大学新生家庭关怀度、感知压力水平、心理韧性及抑郁情绪现况。结果:(1)家庭关怀度、心理韧性与感知压力水平、抑郁情绪均呈... 考察阈下抑郁大学新生家庭关怀度与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 705 名阈下抑郁大学新生家庭关怀度、感知压力水平、心理韧性及抑郁情绪现况。结果:(1)家庭关怀度、心理韧性与感知压力水平、抑郁情绪均呈显著负相关(r=-0.150~-0.268,p<0.001),家庭关怀度与心理韧性、感知压力水平与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0.096,0.357,p<0.001);(2)感知压力水平在家庭关怀度和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20.36%;(3)中介效应后半路径受到心理韧性的调节,心理韧性与感知压力水平交互项对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为β=-0.073,P<0.001。结论:家庭关怀度不仅直接影响阈下抑郁大学新生的抑郁情绪,还通过感知压力水平间接影响其抑郁情绪,心理韧性能够缓冲感知压力对阈下抑郁大学新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关怀 大学新生 抑郁情绪
下载PDF
青少年心理危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滕姗 王威捷 +1 位作者 高欢 赵久波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0-636,共7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青少年心理危机预测模型,分析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在2020年11月与2021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追踪调查1417名中学生,第一次测量收集人口学资料、症状因素、保护因素等问卷数据,第二次测量...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青少年心理危机预测模型,分析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在2020年11月与2021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追踪调查1417名中学生,第一次测量收集人口学资料、症状因素、保护因素等问卷数据,第二次测量抑郁、自杀风险,以是否在第二次测量中呈现中度以上抑郁(抑郁得分≥15分)与高自杀风险(自杀风险得分≥7分)为心理危机判定标准。运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 version 4.1.1软件构建青少年心理危机随机森林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并分析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的高预估因素。结果(1)中度以上抑郁检出率为10.02%(142/1417),高自杀风险检出率为30.77%(436/1417),心理危机检出率为8.19%(116/1417)。(2)心理危机预测模型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82,阳性预测值为0.82,阴性预测值为0.79,准确率为0.80,曲线下面积为0.88。(3)青少年心理危机影响因素排名前十的特征变量依次为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自杀意念、自我伤害行为、认知灵活性-可控性、认知灵活性-可选择性、坚毅-坚持努力、坚毅-兴趣一致性、母亲情绪和父亲情绪(模型预测精准度=0.023~0.163)。结论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与症状因素、保护因素、父母情绪关系密切,且有跨时间预估的意义。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能有效识别心理危机个体,识别敏感的危机个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危机 抑郁 自杀风险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苑杰 齐文风 +5 位作者 刘勉 吕少博 王晓一 李丽娜 王莹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2-985,共4页
抑郁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的风险,且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抑郁症程度或患抑郁症的风险,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本文介绍了在不同人群中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 抑郁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的风险,且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抑郁症程度或患抑郁症的风险,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本文介绍了在不同人群中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老年人、抑郁症患者、一般人群及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程度存在影响,因此在抑郁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降脂药物的应用可能缓解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产褥期家庭功能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蔡素平 叶敏 +2 位作者 刘勉 王亚静 蔡敏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1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产褥期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关系,为产褥期情绪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娩后在院的2 326名产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功能量表(FAD)的测评。结果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产妇分别占23.2...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产褥期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关系,为产褥期情绪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娩后在院的2 326名产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功能量表(FAD)的测评。结果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产妇分别占23.2%、7.6%。不同年龄焦虑抑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高总分越低。不同年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组发生率更高。家庭功能总分及各因子与焦虑、抑郁情绪显著相关(P<0.001)。结论产后抑郁情绪发生率高,较焦虑情绪多见;年轻产妇出现情绪问题比率高,需重点心理疏导;产妇的心理干预需关注家庭功能,心理干预中应注重改善家庭的各个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家庭功能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苑杰 齐文风 +5 位作者 刘勉 刘昊 王海涛 付华斌 袁建新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876-2880,共5页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研究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心脏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较不服用他汀类药物者明显减少。本文介绍了血脂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他汀类药物对不同疾病患者抑郁症的影响及其抗抑郁症的机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降...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研究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心脏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较不服用他汀类药物者明显减少。本文介绍了血脂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他汀类药物对不同疾病患者抑郁症的影响及其抗抑郁症的机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抑郁症程度或患抑郁症的风险,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他汀类药物 胆固醇
下载PDF
感恩对制造企业员工心理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影响
7
作者 张庆吉 涂叶满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制造企业员工感恩、心理幸福感和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2家制造企业296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版《企业员工感恩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修订版《心理幸福感问卷》进行调查,以结构方程模... 目的探讨制造企业员工感恩、心理幸福感和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2家制造企业296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版《企业员工感恩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修订版《心理幸福感问卷》进行调查,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在感恩和心理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296名企业员工感恩总分为(70.8±13.2)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7.3±8.3)分,心理幸福感总分为(133.1±27.2)分。制造企业员工的感恩和社会支持均可正向预测心理幸福(P<0.01)。感恩对制造企业员工心理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值为0.472,以社会支持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值为0.208,总效应值为0.680。结论制造企业员工的感恩特质不仅可直接正向预测心理幸福感,且可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员工 感恩 心理幸福感 社会支持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年轻男同性恋者性取向隐瞒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放 邢锦涛 +2 位作者 王一博 宁凯 郑雪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5-1078,1083,共5页
目的:考察当代年轻男同性恋者性取向隐瞒的特点及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并探究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性取向隐瞒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机制。方法:使用性取向隐瞒问卷、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问卷、生命意义感问卷对402名年轻男同性恋者进行考察。... 目的:考察当代年轻男同性恋者性取向隐瞒的特点及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并探究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性取向隐瞒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机制。方法:使用性取向隐瞒问卷、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问卷、生命意义感问卷对402名年轻男同性恋者进行考察。结果:1非独生子女性取向隐瞒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而无固定恋人者的性取向隐瞒显著高于有固定恋人者;2性取向隐瞒与拥有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寻求意义感相关不显著;3自主需要、能力需要的满足在性取向隐瞒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年轻男同性恋者性取向隐瞒存在个体差异。性取向隐瞒可一定程度影响生命意义感,且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男同性恋者 性取向隐瞒 生命意义感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