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血站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玉清 周洪 +25 位作者 张志杰 戎志全 李雪梅 宋哲 赵淑红 杨忠思 刘群 朱琳 范晓娟 孙庶丽 张韦 韩金玉 黄海燕 刘广彩 陈平 安宪武 张惠 任俊霞 李雪晶 杨晨曦 周博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指标监测体系,客观地评价血液采集、制备和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促进血站采供血过程的持续优化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 目的建立有效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指标监测体系,客观地评价血液采集、制备和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促进血站采供血过程的持续优化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对其中的献血服务(10个)、成分制备(7个)和血液供应(4个)3个方面21个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了不同规模血站质量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17家血站献血服务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定期献血者比例44.66%(2233/5000)、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2%(11/50)、非标量全血采集率0.46%(23/5000)、HBsAg初筛漏检率0.052%(13/25000)、血液采集一针率99.42%(4971/5000)、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86.49%(173/200)、400 mL全血采集率66.50%(133/200)、献血者满意度99.25%(397/400)、带旁路留样系统全血采集袋使用率82.68%(2067/2500)、血液采集职业暴露发生数1例;定期献血者比例和400 mL全血采集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P<0.05);大型血站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非标量全血采集率显著低于中、小型血站(P<0.05)。17家血站成分制备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血液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率0.03%(3/10000)、乳糜血报废率3.05%(61/2000)、溶血报废率0.13%(13/10000)、贴签错误发生数0.06件、血液导管渗漏数8袋、血液穿刺/接驳渗漏数2.76袋、耗材不合格数0.59件;大型血站溶血报废率显著低于中型和小型血站(P<0.05)、大型和中型血站乳糜血报废率显著低于小型血站(P<0.05)。17家血站血液供应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血液制剂过期报废率0.023%(23/100000)、血液制剂储存发放破损率0.009%(9/100000)、退血报废率0.106%(53/50000)、用血医院服务满意度99.16%(2479/2500)。不同血站之间血液制剂储存发放破损率与血液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中和小型血站之间定期献血者比例、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非标量全血采集率、400 mL全血采集率、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血液成分制备血袋破损率、乳糜血报废率、溶血报废率、血液制剂过期报废率、血液制剂储存发放破损率和退血报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山东省血站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客观评价血站采供血过程质量管理水平,推进全省血液管理同质化和标准化发展,为今后开展血站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献血服务 成分制备 血液供应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比对
下载PDF
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群 李雪梅 +14 位作者 吴玉清 戎志全 杨忠思 宋哲 赵淑红 朱琳 孙庶丽 张韦 韩金玉 范晓娟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目的构建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以期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标准等检索,结合采供血实际工作,以采供血业务过程关键控制点为导向,拟定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经2轮德尔菲法专家征询和论证,运用主观加权... 目的构建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以期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标准等检索,结合采供血实际工作,以采供血业务过程关键控制点为导向,拟定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经2轮德尔菲法专家征询和论证,运用主观加权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权重,又经6个月的试行,完成对指标内容的修订和完善。结果构建了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分别为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二级指标72项,包含指标含义、计算公式等。2轮专家征询意见和2轮论证会议,修订指标17项,并通过主观加权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权重,经试行的局部微调,形成了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结论首次构建覆盖采供血业务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可有效评价血站质量管理水平,为打造山东省血液质量管理“一盘棋”发展模式、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采供血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下载PDF
山东省血站质量控制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群 吴玉清 +23 位作者 李雪梅 杨忠思 宋哲 戎志全 赵淑红 朱琳 范晓娟 孙庶丽 张韦 韩金玉 李雪晶 周博 杨晨曦 黄海燕 刘广彩 陈凯 安宪武 张惠 任俊霞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监测指标体系,对采供血质量控制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价血液质量控制过程的差距,促进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的持续提升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 目的建立有效的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监测指标体系,对采供血质量控制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价血液质量控制过程的差距,促进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的持续提升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对其中的质量控制(20个)的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家血站关键设备监测合格率、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关键物料监测合格率、血液质量检查项目合格率平均值分别为99.47%、99.51%、99.95%和98.99%,不同规模血站间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质量检查项目总数与血液制备总量皮尔逊相关系数r=0.645(P<0.05)。检验报废率、非检验报废率平均值为1.14%、3.36%,在不同规模血站间的报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糜血报废率平均为3.07%,乳糜血报废率与非检验报废率成正相关(r=0.9813,P<0.05),实施乳糜血控制措施的血站和未实施控制措施的血站之间的乳糜血报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色泽异常报废率、非标量血液报废率、血袋破损报废率、溶血报废率、血液蛋白析出报废率、血液凝块报废率平均值为0.20%、0.14%、0.06%、0.06%、0.02%、0.02%,6项指标在大、中、小规模血站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液过期报废率、其他因素报废率、保密性弃血报废率、不合格标本血报废率平均值为0.02%、0.05%、0.003%、0.004%。气泡血报废率为0.015%,异物血报废率和标签不合格血报废率均为0。结论山东省血站质量控制监测指标体系能够监测过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利于血站自身和血站之间的比对,取长补短,持续提升全省采供血质量控制水平,推进全省血液质量管理同质化和标准化发展,以及为开展血站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质量控制 监测指标体系 比对
下载PDF
山东省血站血液检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雪梅 翟玮玮 +24 位作者 杨忠思 赵淑红 吴玉清 刘群 宋哲 戎志全 孙庶丽 范晓娟 张韦 韩金玉 朱琳 安宪武 张惠 任俊霞 李雪晶 杨晨曦 周博 黄海燕 刘广彩 陈平 叶辉 谯铭铭 申华 贡觉顿珠 庄云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8-266,共9页
目的通过量化监控和趋势分析对血站血液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并以此促进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同质化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目的通过量化监控和趋势分析对血站血液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并以此促进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同质化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3.0软件对其中血液检测(31个)的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家血站实验室血清学检测不合格项目占比为ALT 55.84%、HBsAg 13.63%、抗-HCV 5.08%、抗-HIV 5.62%、抗-TP 18.18%、其他因素(主要标本不合格)1.65%。检测不合格率和中位数分别为(1.23±0.57)%与1.11%,ALT不合格率和中位数分别为(0.74±0.53)%与0.60%,检测不合格率与ALT不合格率呈正相关(r=0.974,P<0.05)。HBsAg不合格率为(0.15±0.09)%,抗-HCV不合格率为(0.05±0.04)%,抗-HIV不合格率为(0.06±0.03)%,抗-TP不合格率为(0.20±0.05)%。17家血站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率均值为0.21‰,标本溶血率均值为0.08‰,标本容量不足率均值为0.01‰,标本血细胞比容异常率0.02‰。17家血站实验室4种HBsAg、抗-HCV、抗-HIV试剂和3种抗-TP试剂复检符合率均有差异(P<0.05)。ELISA试剂使用率为(114.56±3.30)%,ELISA中断率为(10.23±7.05)‰,ELISA失控率为(0.90±1.17)‰,失控率与中断率、试剂使用率均不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中断率与试剂使用率呈正相关(r=0.592,P<0.05)。所有血站共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443份,不合格率为3.78/万;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15份,不合格率为0.13/万;检出HIV RNA阳性标本5份,不合格率为0.04/万。NAT不合格率为(0.72±0.04)‰,NAT单反应率为(0.39±0.02)‰,HBV DNA单反应率为(0.36±0.02)‰,NAT单反应率与HBV DNA单反应率呈正相关(r=0.886,P<0.05)。3家血站实验室(C、F、H)使用单检核酸检测系统的鉴别阳性率有差异(P<0.05)。17家血站实验室使用混样检测模式的拆分率中位数为36.36%,NAT无效批次率中位数为0.67%,NAT无效结果率中位数为0.07‰。ELISA双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63±0.24)%,设备故障天数中位数为14 d。采血部门血型检测错误率为0.14‰。结论山东省血站血液检测过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能够监测实验前、中、后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指导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持续提升。血液检测质量监测指标的应用将推进全省血液质量管理同质化和标准化发展,为开展血站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液检测 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东营市RH阴性献血者的筛选与建档
5
作者 延义芹 《健康大视野(医药学术版)》 2005年第8期73-73,共1页
RH阴性属稀有血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约占0.2%~0.5%,为了保证RH阴性病人的供血,本站从1998年至2004年,对东营市无偿献血者中的30821人进行了RH0(D)抗原筛选,共筛选出RH阴性献血者129人,对RH阴性红细胞进行了冰冻保存,并对R... RH阴性属稀有血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约占0.2%~0.5%,为了保证RH阴性病人的供血,本站从1998年至2004年,对东营市无偿献血者中的30821人进行了RH0(D)抗原筛选,共筛选出RH阴性献血者129人,对RH阴性红细胞进行了冰冻保存,并对RH阴性献血者建立了档案,以备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阴性病人 无偿献血者 东营市 筛选 RH阴性红细胞 中国汉族人群 RH0(D) 稀有血型 冰冻保存
下载PDF
血站核酸检测实施后献血者血液检测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门守山 吕连智 +3 位作者 陈元锋 韩春花 刘红玉 燕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站核酸检测实施后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模式。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留取的血液样本先进行常规ELISA检测,对31 981阴性样本用罗氏Cobas s201仪器采用6人份混合样本(22 716例)或单人份样本(9265例)的HBV/HCV/HIV三项联合核酸检... 目的:探讨血站核酸检测实施后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模式。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留取的血液样本先进行常规ELISA检测,对31 981阴性样本用罗氏Cobas s201仪器采用6人份混合样本(22 716例)或单人份样本(9265例)的HBV/HCV/HIV三项联合核酸检测。混合检测的具体方法为:采用常规6混合样本核酸检测,与此同时,6混合样本后用聚乙二醇沉淀法进行病毒浓缩再进行核酸检测。单份核酸检测方法为:常规单份核酸检测,在此基础上反应性样本经核酸复检阳性者,进行6倍稀释以模拟6混合样本核酸检测。对混合核酸检测出的核酸阳性样本、混合病毒浓缩核酸法检测出的阳性样本与单份核酸检测经复检核酸阳性样本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HBV^+者进行补充血清学检测。结果:用6混合样本核酸检测﹙MP-6-NAT﹚法检测22 716份样本,9例HBV^+(0.40‰,9/22 716);同时,用6混合样本病毒浓缩核酸检测法检测同样的样本29例,显示HBV^+﹙1.28‰,29/22716﹚。用单份核酸检测﹙ID-NAT﹚法检测9 265份样本,HBV+样本12例(1.30‰,12/9 265﹚;在此基础上,对这12例HBV^+样本进行6倍稀释以模拟6混合样本核酸检测,只检出4例HBV^+样本。在血清学合格样本中,IDNAT不合格率1.30‰高于MP-6-NAT不合格率0.40‰﹙χ~2=8.11,P<0.05﹚;ID-NAT不合格率1.30‰与6混合样本病毒浓缩NAT不合格率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41例ELISA法HBs Ag-HBV DNA+样本,经ELISA法HBsAb、HBcAb确认36例为隐匿性HBV感染者﹙OBI﹚,其中33例HBcAb^+,占OBI的91.66%。5例可能为HBV"窗口期"感染者。未发现HCV RNA、HIV RNA阳性样本。结论:为避免低病毒含量献血者漏检,在献血者血液检测模式为混合样本核酸检测时一定进行混合样本病毒浓缩处理并再进行核酸检测,否则要进行单检的检测模式,以实现更高的病毒核酸检出率;在血清学检测HBsAg基础上,应注重HBcAb血清学检测和加大献血前体检力度:对具有高危行为人群劝导不献血的模式是最简单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核酸检测 血液检测模式
下载PDF
探讨路径管理在血站体采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秀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3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路径管理在血站体采科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12月的40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0例,对两组献血者的满意度和献血反应发生率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94.4%,实验组总体满意度为99.6%,实验组献血... 目的探讨路径管理在血站体采科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12月的40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0例,对两组献血者的满意度和献血反应发生率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94.4%,实验组总体满意度为99.6%,实验组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献血后反应发生率4.5%,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9%,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路径管理可提高血站体采科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血站的社会声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管理 体采科 服务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东营地区不同献血人群血液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8
作者 赵树华 王珍 杨晓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5年第4期285-285,共1页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学检测
下载PDF
加强血站和医院血库合作,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9
作者 张月华 丁国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输血安全 血库 医院 血站 临床 合作 输血过程 密切协作
下载PDF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诊断单采血小板铁缺乏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月华 马玉琳 +1 位作者 任爱莉 张月靖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33-37,共5页
目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诊断单采血小板铁缺乏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5—10月东营市中心血站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测;观察组采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检... 目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诊断单采血小板铁缺乏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5—10月东营市中心血站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测;观察组采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检测,比较两组检测有效率、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检测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铁代谢指标及红细胞数量相比,网织红血红蛋白含量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贫血状态,检验所需标本较少,检测速度快,检查费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 含量 单采血小板铁缺乏 诊断应用
下载PDF
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窦晓青 郭宗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卵巢功能 子宫动脉 阔韧带 骨盆 子宫切除 输卵管 血液供应 角部 漏斗
下载PDF
一种便携式折叠心理咨询台的研制及应用
12
作者 张金升 王润求 明爱莲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为了在野战、训练及重大自然灾害等复杂恶劣环境下对官兵心理进行较好地疏导,研究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折叠心理咨询台。方法:该心理咨询台由折叠桌面、折叠椅面和折叠腿组成,采用曲线式杠杆联动技术以及旋转折叠技术,将心理咨询台整... 目的:为了在野战、训练及重大自然灾害等复杂恶劣环境下对官兵心理进行较好地疏导,研究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折叠心理咨询台。方法:该心理咨询台由折叠桌面、折叠椅面和折叠腿组成,采用曲线式杠杆联动技术以及旋转折叠技术,将心理咨询台整合到小巧、便于展收的箱体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果:该咨询台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强度高,便于展收,具有结构严谨、便于运输、使用方便的特点,适合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使用。结论:通过使用此便携式折叠心理咨询台,更能满足野外条件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需要,有助于完善野战心理咨询车的野外治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心理咨询台 研制
下载PDF
逍遥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40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红 赵树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3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逍遥散加减 治疗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疗效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门守山 商发奎 +2 位作者 韩春花 宋金香 韩景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期采用新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雅培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共计66 298份;对TP-ELISA法阴性而TP-CMIA法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期采用新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雅培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共计66 298份;对TP-ELISA法阴性而TP-CMIA法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证。结果:在66 29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中,TP-ELISA法检出250份阳性,阳性率0.38%;TP-CMIA法检出297份阳性,阳性率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不一致的4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TP-WB法检测确证,有32份阳性,15份阴性,而TP-ELISA法全阴性。结论:TP-CMIA法敏感性高于TP-ELISA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在血站梅毒螺旋体检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筛查 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献血者
下载PDF
血小板制剂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树铭 邱艳 +9 位作者 汪德清 骆群 许金波 韩颖 楚中华 丁国良 马现君 尚美霞 路志浩 王全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33-1336,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小板制剂(又称血小板成分血、血小板成分制剂)的临床输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患者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血小板制剂如同血液制品一样,是1种特殊药品,其本质为1种活性细胞产品,贮存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小板制剂(又称血小板成分血、血小板成分制剂)的临床输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患者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血小板制剂如同血液制品一样,是1种特殊药品,其本质为1种活性细胞产品,贮存期短,临床输注时常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因此,血小板制剂产品的质量对临床输注疗效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制剂 血小板输注无效 质量评价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自血穴位注射联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痤疮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珂 刘冬 +1 位作者 张月华 吕金秀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联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痤疮的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4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行自血穴位注射联合放血疗法:以无菌注射器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不加抗凝剂)即刻注射于患者一侧足三里和...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联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痤疮的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4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行自血穴位注射联合放血疗法:以无菌注射器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不加抗凝剂)即刻注射于患者一侧足三里和肺俞穴位,同时在双侧耳尖和大椎穴行放血疗法,1次/周,连续6次为一疗程。对照组行常规皮肤护理并口服复合维生素B、灭滴灵,疗程同上。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3.7%、57.5%(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联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痤疮效果确切、经济实惠,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血疗法 足三里 肺俞穴 耳尖穴 大椎穴 痤疮
下载PDF
冰冻血小板的关键制备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国良 秦卫胜 +4 位作者 赵林园 朱琳 薄玉芳 刘真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6-1231,共6页
目的:探讨制备冰冻血小板的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57份冰冻血小板机采前献血员外周血小板数、开始冰冻时间、冻存保护剂注入速度和均匀度、存放形式、复融温度和水浴箱容量等制备条件对冰冻血小板质量的影响,通... 目的:探讨制备冰冻血小板的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57份冰冻血小板机采前献血员外周血小板数、开始冰冻时间、冻存保护剂注入速度和均匀度、存放形式、复融温度和水浴箱容量等制备条件对冰冻血小板质量的影响,通过检测150例输注冰冻血小板患者输注后1、24、48和72 h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和90例产科出血病人输注200份复融冰冻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血小板升高指数(CCI)、出血时间和血块收缩率等指标观察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效果。结果:外周血小板数为(175-250)×10~9/L献血员的复融冰冻血小板絮状物明显减少(P<0.01)。DMSO注入过快且速度不匀、血袋多层存放、小容量水浴箱复融等因素均可明显降低冰冻血小板质量。常规保存0和3 d再冻存对血小板功能无影响。冻存时间1年内血小板回收率平均>80%。产科出血病人输注冰冻血小板后止血效果良好,未出现输血反应。冰冻血小板输入体内后立刻被消耗并发挥其功能,48 h后计数提升不佳。结论:机采前献血员外周血小板数量、保护剂注入速度和均匀度、存放血袋层数和复融水浴箱容量等均为影响冰冻血小板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制备的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 关键制备技术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TVT新技术治疗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薄玉芳 胡志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4-845,共2页
关键词 TVT 尿失禁 护理
下载PDF
浅析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四有”管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磊华 钱学江 明爱莲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第6期599-600,共2页
本文对军队中小医院聘用人员日常管理着手,围绕创新军队中小医院聘用人员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任用、考评体系和提高地方聘用人员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能力,探讨新形式下军队中小医院聘用人员管理的方法与路径,对军队中小医院聘用人员管... 本文对军队中小医院聘用人员日常管理着手,围绕创新军队中小医院聘用人员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任用、考评体系和提高地方聘用人员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能力,探讨新形式下军队中小医院聘用人员管理的方法与路径,对军队中小医院聘用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进行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聘用人员 创新机制 管理任用考评
下载PDF
CT球管智能闭环回路冷却控制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效银 钱学江 明爱莲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制作用于提高CT球管降温速度及检测CT球管温度的方法,为更好的保护球管、延长使用寿命,提供更加可靠的平台。方法:设计专用的冷风机,将干燥的冷风送入机架,降低机架的环境温度,增加机架内的空气流量,提高球管油冷却回路热交换... 目的:研究制作用于提高CT球管降温速度及检测CT球管温度的方法,为更好的保护球管、延长使用寿命,提供更加可靠的平台。方法:设计专用的冷风机,将干燥的冷风送入机架,降低机架的环境温度,增加机架内的空气流量,提高球管油冷却回路热交换的效率。结果:该系统的节点设计轻巧,成功采集球管的瞬间温度变化,进行简洁的人机交互监控。结论:计算机根据球管油路温度和环境温湿度,动态调整冷风机的制冷功率及运行和(或)停止,构成封闭的控制回路,加速球管的散热效率,等效提高球管的热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球管 温度传感器 冷风机 控制回路 热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