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如何做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 被引量:5
1
作者 郑霞 《现代园艺》 2017年第4期49-49,共1页
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相关理念,然后论述了有机农业植物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更好地促进有机农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有机农业 植物保护 措施分析
下载PDF
山东省稻水象甲的发生与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建科 崔玉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7年第6期59-60,共2页
山东省稻水象甲的发生与控制宋建科崔玉龙(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济南250100)(山东省东营市植物保护站)稻水象甲(Liso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于1992年在山东省首次发现。几年来,通过普... 山东省稻水象甲的发生与控制宋建科崔玉龙(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济南250100)(山东省东营市植物保护站)稻水象甲(Liso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于1992年在山东省首次发现。几年来,通过普查和监测摸清了疫情和发生规律,并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害虫 稻象甲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东亚飞蝗选择栖息高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3
作者 程雨蒙 李红梅 +4 位作者 任彬元 谢秀华 张西建 刘银民 张爱环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552,共8页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对植物群落的利用特征,采用自然生境中罩笼的方法,观察东亚飞蝗对栖息高度的选择行为,分析发生代数、种群密度、调查时间以及环境温湿度对东亚飞蝗栖息高度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飞蝗...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对植物群落的利用特征,采用自然生境中罩笼的方法,观察东亚飞蝗对栖息高度的选择行为,分析发生代数、种群密度、调查时间以及环境温湿度对东亚飞蝗栖息高度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飞蝗夏蝗偏好栖息在0~20 cm,秋蝗偏好栖息在>80 cm。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当蝗蝻密度d≤20头/m^2时,东亚飞蝗偏好栖息在植株中上部,以>80 cm的蝗虫数量比最大;种群密度d=100头/m^2,飞蝗偏好栖息在植株较低位置,以0~20 cm的蝗虫数量比最大。东亚飞蝗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偏好栖息在植株中上部;在12∶00和16∶00这两个时间段偏好选择栖息在植株中下部。选择栖息在0~20、40~60和>80 cm这3个高度的东亚飞蝗数量百分比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但是与环境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这说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或湿度的增加,飞蝗偏好栖息在这3个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 数量百分比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山东水稻病虫害系统最优控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正 朱军生 +4 位作者 刘汉舒 魏靖 杨清臣 罗守玉 任宝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1-278,共8页
1994~ 1 996年研究了稻田 1 3种可控因素对水稻病虫害、天敌和产量的综合效应以及分期混合施药技术。根据既控制病虫增产又保护生态的原则 ,综合评价了可控因素 ,提出了水稻病虫害系统最优控制为中国 91或辐 4 -2 ,N 1 50 kg/hm2 ,底... 1994~ 1 996年研究了稻田 1 3种可控因素对水稻病虫害、天敌和产量的综合效应以及分期混合施药技术。根据既控制病虫增产又保护生态的原则 ,综合评价了可控因素 ,提出了水稻病虫害系统最优控制为中国 91或辐 4 -2 ,N 1 50 kg/hm2 ,底肥 :分蘖肥 :穗肥 N分配比为 80∶ 0∶ 2 0 ,P2 O575kg/ hm2 ,K2 O 2 4 0 kg/ hm2 ,Zn SO4 1 5kg/ hm2 ,插秧期春季稻和夏季稻分别 4月 30日和 6月 1 5日前后 ,种植密度为 36万墩 / hm2 ,水管理为适时标准烤田 ,播种期甲基异柳磷 0 .0 8%与多菌灵 0 .1 5%混合浸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恶苗病 ,分蘖初期 ( 7月 2 5日前后 )杀虫双 750 g/ hm2 与井冈霉素 1 50 g/ hm2 × 2混合喷雾防治二代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 ,分蘖后期 ( 8月 2 0日前后 )捕虱灵 75g/ hm2 与三环唑 30 0 g/ hm2 混合喷雾防治稻飞虱和稻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可控因素 综合效应 系统最优控制
下载PDF
柽柳金羽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尧三 商金杰 +3 位作者 景志高 孙月岭 任双喜 白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6,共3页
柽柳金羽蛾Agdistis tamaricisZeller是山东省东营市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柽柳的害虫。该虫在东营市河口区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内作薄茧化蛹越冬。初步调查了柽柳金羽蛾主要天敌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并进行了幼虫期防治试验,防... 柽柳金羽蛾Agdistis tamaricisZeller是山东省东营市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柽柳的害虫。该虫在东营市河口区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内作薄茧化蛹越冬。初步调查了柽柳金羽蛾主要天敌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并进行了幼虫期防治试验,防治效果达到了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金羽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下载PDF
冬枣早期落叶病致病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秀社 张庆国 +4 位作者 徐丽 暴晓 王红 张澎 宋家清 《园艺与种苗》 CAS 2011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冬枣早期落叶病的致病菌并选择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样,室内分离纯化后选取5个代表菌株,对病原细菌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进行测定,并与棉花角斑病菌...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冬枣早期落叶病的致病菌并选择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样,室内分离纯化后选取5个代表菌株,对病原细菌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进行测定,并与棉花角斑病菌和烟草野火病菌进行比较。同时室内测定了31种杀菌剂对冬枣早期落叶病病菌的皿内抑菌效果。[结果]结果表明,甘蓝黑腐黄单胞菌和洋葱假单胞菌均能引起冬枣早期落叶病,田间以甘蓝黑腐黄单胞菌侵染为主。硫酸链霉素、72%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50%代森锰锌等4种药剂防治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8~4.8 cm,抑菌斑透明程度好。[结论]初步筛选出了4~6种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剂,用于田间防治试验和防治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落叶病 致病菌鉴定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飞机超低量喷洒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尧三 商金杰 +2 位作者 景志高 孙兴华 白莉 《山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应用“运五”型飞机超低量喷洒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试验结果表明,飞机防治速度快、成本低,阿维菌素在每公顷剂量分别为450g、600g时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当代幼虫死亡率分别为74.8%、95.6%。
关键词 飞机防治 阿维菌素 美国白蛾 生物农药
下载PDF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晓旭 张艳茹 尹杰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S1期29-32,39,共5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在生态服务分类及价值核算评估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价值核算方法,缺少对各项生态服务的针对性和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统一性,造成了现有的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争议,...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在生态服务分类及价值核算评估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价值核算方法,缺少对各项生态服务的针对性和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统一性,造成了现有的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争议,致使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文章通过对前期研究进行分析,指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分类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是突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的关键,可为今后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 生态价值 评估
下载PDF
大王秦椒绿色栽培技术概述
9
作者 谢秀华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12期57-58,共2页
对地域性地理标志产品特色蔬菜大王秦椒多年来的种植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现代绿色栽培技术,提高大王秦椒的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 大王秦椒 绿色栽培
下载PDF
2.3.2.1c家系H5N1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持续传播与进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海明 陈占强 +6 位作者 张振杰 吕强 韦庆娟 童贻刚 安小平 孙淑红 史卫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2,115,共7页
目的研究我国流行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进化与传播。方法从山东一养鸭场采集鸭粪标本,进行甲型流感PCR检测和分型,对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研究其基因组的分子特征。结果 PCR检... 目的研究我国流行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进化与传播。方法从山东一养鸭场采集鸭粪标本,进行甲型流感PCR检测和分型,对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研究其基因组的分子特征。结果 PCR检测有4份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阳性,均为H5亚型,命名为A/Duck/Shandong/1-14/2014(H5N1)。病毒H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毒属于2.3.2.1c家系。测序分析表明,该病毒除了PB2基因来自H9N2亚型外,其余7个基因均来自H5N1。该毒株与北美首例人感染H5N1和造成2015年1月河南三门峡野鸟疫情的毒株属于同一个基因型。尚未发现该基因型毒株在关键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结论 2014年山东分离株HA属于2.3.2.1c家系,为一新近报道的基因型。该基因型病毒于不同时间在我国的北京、山东和河南等地家禽和野鸟中出现,表明其已具备了一定的适应性并在持续传播。因此,应对该病毒的传播进行持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 2.3.2.1c家系 病毒 进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