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麻醉管理方案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该院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麻醉...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麻醉管理方案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该院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麻醉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1、3、5和7 d切口疼痛程度,术后1和3 d炎症因子水平,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和3 d 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00%和0.00%,对照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6.00%和4.00%,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下的麻醉管理方案,在胸腔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减轻疼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之后有显著的血压降低(P<0.01),在鼻咽通气道放置的过程中,病人的收缩压较放置前有明显的升高(P<0.001),与诱导前血压相比无明显升高(P=0.808);而口咽通气道组的血压较放置前没有显著变化(P=0.619),在放置后1 min,鼻咽通气道组平均动脉压为122±21.6 mm Hg,明显较口咽通气道组103±15.3 mm Hg高,有显著差异(P=0.017),舒张压具有同样的变化情况。心率(HR)在诱导后明显下降,放置导管的过程中HR进一步下降,在放置后4 min后HR较置管前和诱导前明显下降,而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372)。结论:在麻醉诱导后的病人中,鼻咽通气道的放置较口咽通气道的放置具有更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超过诱导前的水平,因此比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缓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麻醉管理方案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该院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麻醉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1、3、5和7 d切口疼痛程度,术后1和3 d炎症因子水平,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和3 d 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00%和0.00%,对照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6.00%和4.00%,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下的麻醉管理方案,在胸腔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减轻疼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之后有显著的血压降低(P<0.01),在鼻咽通气道放置的过程中,病人的收缩压较放置前有明显的升高(P<0.001),与诱导前血压相比无明显升高(P=0.808);而口咽通气道组的血压较放置前没有显著变化(P=0.619),在放置后1 min,鼻咽通气道组平均动脉压为122±21.6 mm Hg,明显较口咽通气道组103±15.3 mm Hg高,有显著差异(P=0.017),舒张压具有同样的变化情况。心率(HR)在诱导后明显下降,放置导管的过程中HR进一步下降,在放置后4 min后HR较置管前和诱导前明显下降,而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372)。结论:在麻醉诱导后的病人中,鼻咽通气道的放置较口咽通气道的放置具有更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超过诱导前的水平,因此比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