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颈切开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任怀廷 杨猛 王华龙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2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膀胱颈切开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48例小体积BPH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观察... 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膀胱颈切开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48例小体积BPH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参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颈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B超膀胱残余量、腹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参照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超膀胱残余量少于治疗前,腹压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超膀胱残余量少于参照组,腹压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颈切开术可有效改善小体积BPH合并膀胱梗阻患者膀胱功能及排尿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颈切开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梗阻 并发症
下载PDF
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法检测盆底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大脑各区功能及结果分析
2
作者 卫中庆 李云鹏 +5 位作者 李春龙 赵素敏 丁留成 张思聪 张庆兵 夏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81-784,共4页
目的采用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低频振幅(ALFF)法检测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脑部各功能区信号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3家参与医院就诊并确诊为OAB的患者为OAB组(n=14),收集同期与OAB组患... 目的采用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低频振幅(ALFF)法检测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脑部各功能区信号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3家参与医院就诊并确诊为OAB的患者为OAB组(n=14),收集同期与OAB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n=14)。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OABSS)问卷调查、生活质量评分(QoL)、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受试者均进行rs-fMRI检测,采集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信号图像,采用ALFF技术处理图像数据,对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获取差异脑区。结果OAB组和NC组的OABSS[(8.07±0.37)分vs.(1.21±0.18)分]、QoL[(4.85±0.21)分vs.(0.64±0.13)分]、SAS[(60.14±1.40)分vs.(37.64±1.57)分]及SDS[(52.50±1.29)分vs.(36.14±0.34)分]评分比较,OAB组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FF处理后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ALFF值有明显差异的脑区分别位于左侧补充运动区、左侧额叶内侧额上回及右侧中央前回(P<0.0001)。结论静息状态下大脑的自发活动与相互协调能力异常可能与OAB的相应临床症状有关,涉及的功能异常脑区有左侧补充运动区、左侧额叶内侧额上回及右侧中央前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膀胱过度活动症 低频振幅 脑部功能区
下载PDF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碎石效果及并发症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庆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7期36-36,38,共2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碎石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治上尿路结石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结果:对...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碎石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治上尿路结石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住院时间较观察组长,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碎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碎石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上尿路结石 碎石效果 并发症 影响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张庆兵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5期10-12,共3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给予输尿管软镜治疗,治疗组给予微创经皮肾穿...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给予输尿管软镜治疗,治疗组给予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比较手术相关指标、结石清除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结石直径≤20 mm,对照组(92.9%)与治疗组(92.3%)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 5,P=0.936 0),治疗组手术时间(48.7±12.0)min短于对照组(68.4±14.4)min,术中出血量(80.3±26.6)m L多于对照组(7.8±2.4)m L(t=7.431 4、19.194 6,P=0.000 0、0.000 0);结石直径>20 mm,治疗组结石清除率87.5%高于对照组59.1%,手术时间(60.9±8.4)min短于对照组(92.4±23.5)min,术中出血量(86.3±28.6)m L多于对照组(10.5±4.1)m L(χ~2=4.101 5、8.925 2、18.551 1,P=0.042 8、0.000 0、0.000 0);治疗组(12.0%)与对照组(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4 4,P=0.505 0);术后两组生活质量(95.3±5.2)分、(95.8±6.2)评分均高于术前(54.5±6.5)分、(54.6±6.6)分,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6 3、0.436 9,P=0.939 3、0.663 1)。结论直径≤20 mm的肾结石首选输尿管软镜治疗,直径>20 mm的肾结石首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穿刺 输尿管软镜 肾结石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
5
作者 王华龙 张庆兵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7期119-122,共4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患者经微创经皮肾镜、输尿管软硬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东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甲组(开展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和乙组(开展... 目的比较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患者经微创经皮肾镜、输尿管软硬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东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甲组(开展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和乙组(开展输尿管软硬镜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肾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乙组术中出血量低于甲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手术时间长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甲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治疗后,乙组血清肌酐、尿素、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输尿管软硬镜应用在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肾功能与炎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硬镜 肾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前列腺衰老逃逸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祥宝 潘铁军 叶章群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21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腺体中不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细胞分布情况,从端粒酶角度研究前列腺增生的机制。方法:采用TRAPHybKit测定端粒酶活性。实验分两步。第一步,测定正常前列腺与良性增生腺体的端粒酶阳性率。第二步,测定前列腺增生...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腺体中不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细胞分布情况,从端粒酶角度研究前列腺增生的机制。方法:采用TRAPHybKit测定端粒酶活性。实验分两步。第一步,测定正常前列腺与良性增生腺体的端粒酶阳性率。第二步,测定前列腺增生腺体中增生结节和包膜的端粒酶活性。结果:13例正常前列腺端粒酶阳性率为15.38%(2/13),3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25.71%(9/35)。增生结节、包膜各33管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42.42%(14/33)和3.03%(1/33);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增生结节阳性率高于包膜组织,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升高,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分布不均匀,增生结节含端粒酶阳性细胞高于包膜组织。提示前列腺的衰老逃逸可能与端粒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外科学 前列腺肿瘤/病理学 前列腺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