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江英 石路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94-103,共10页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教育均衡发展是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对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学...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教育均衡发展是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对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学者主要探讨了教育公平视野下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价值、影响因素、现状与策略,强调必须通过倾斜政策矫正民族地区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文章认为,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应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应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研究,以了解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发展 民族地区
下载PDF
“形成中的中亚权力均衡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雷琳 王维然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96-100,共5页
第三届欧亚论坛"形成中的中亚权力均衡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8日-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深入讨论与交流,使学界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及在中亚各方面... 第三届欧亚论坛"形成中的中亚权力均衡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8日-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深入讨论与交流,使学界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及在中亚各方面的影响有较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权力均衡 上海合作组织 研讨会
下载PDF
中亚地区伊扎布特组织的历史渊源及其新发展
3
作者 郎正文 雷琳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7期355-356,共2页
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耶路撒冷的伊扎布特组织开始进入中亚。苏联解体后,随着全球进入网络时代,伊扎布特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轨道,伊扎布特日益呈现发展策略上的温和化与成员的年轻化、女性化。制定统一的反恐标准,统一行动。已是遏... 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耶路撒冷的伊扎布特组织开始进入中亚。苏联解体后,随着全球进入网络时代,伊扎布特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轨道,伊扎布特日益呈现发展策略上的温和化与成员的年轻化、女性化。制定统一的反恐标准,统一行动。已是遏制伊扎布特做大的必由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扎布特 温和化 年轻化 女性化
下载PDF
整体感与中国性——20世纪边政研究中的边疆——民族论述及其折射的思想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剑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81,共12页
边疆汇聚成中国的过程,以及与之并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与发展历程,始终是一组值得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构性的重要议题。如何理解不同时代的边疆—民族论述,并揭示其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与结构性变迁,进而认识中国主流政治... 边疆汇聚成中国的过程,以及与之并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与发展历程,始终是一组值得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构性的重要议题。如何理解不同时代的边疆—民族论述,并揭示其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与结构性变迁,进而认识中国主流政治话语与边疆—民族议题的内在关联,尤其是在巩固和发展边疆的过程中,对民族议题的整体性思考如何对王朝或国家整体结构产生影响,就凸显为一个相当具有探讨空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20世纪边政研究中边疆—民族关系的梳理,尝试性地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一种具有整体性的思想关系结构,进而理解"人"与"物"在沟通边疆与民族这两个对象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凸显这种关系结构所具有的普遍历史意义及其在构造中华民族内在关系结构与中国内部区域关系框架中所呈现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感 中国性 边政研究 边疆—民族关系 边疆思想史
原文传递
“泛阿拉伯革命”及其对中亚和中国新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罗锡政 雷琳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8,共7页
2010年底至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民众抗议风暴短时间内席卷整个北非马格里布地区。这场被西方学者称为“第四波民主化浪潮”开端的突变,由于发生在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从而吸引了各国学者的注意。
关键词 阿拉伯 新疆 中国 中亚 革命 西方学者 2010年 马格里布
原文传递
全球化进程中的吉尔吉斯斯坦变局与困境 被引量:5
6
作者 雷琳 罗锡政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84-88,共5页
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周期性变动是全球化进程中注定的被边缘化,政府经济政策失败,贪腐盛行带来的政府合法性危机、社会政治文化暴力功能的示范效应造成国家政权权威的弱化以及大国博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化进程中不... 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周期性变动是全球化进程中注定的被边缘化,政府经济政策失败,贪腐盛行带来的政府合法性危机、社会政治文化暴力功能的示范效应造成国家政权权威的弱化以及大国博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化进程中不断被边缘化的困境入手,分析论述了私有化进程中贪腐盛行引发政府合法性危机、复古的政治文化造成国家政权权威的弱化、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决策失误和吉尔吉斯斯坦变局的大国博弈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斯坦 变局 困境
下载PDF
论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权 被引量:4
7
作者 石路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7,共3页
公民参与权是公民具有的基本政治权利,保障公民参与权是实现行政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权可以从实体意义和程序意义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权利体系应该主要包括公民知情权、公民动议权... 公民参与权是公民具有的基本政治权利,保障公民参与权是实现行政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权可以从实体意义和程序意义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权利体系应该主要包括公民知情权、公民动议权、公民听证权、公民监督权、公民救济权五项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共决策 公民参与权 行政民主
下载PDF
从话语权视角思考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战略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新卫 《新疆社科论坛》 2010年第6期91-93,共3页
构建多渠道教育网络,强化新疆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以人为本",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新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信仰体系的认同度;积极开发实践资源,推动新疆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并践行马克思主义... 构建多渠道教育网络,强化新疆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以人为本",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新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信仰体系的认同度;积极开发实践资源,推动新疆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并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机制,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具体到新疆高校制度设计、政策法律和道德规范中;新疆高校应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权 新疆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教育战略
下载PDF
领导力理论视野下的园本教研管理机制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江英 石路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1年第5期52-56,共5页
园本教研是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园长领导力是影响幼儿园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关键因素。作为领导者,园长在园本教研管理中应充分发挥领导力作用,包括建立幼儿园发展的愿景目标,引导与变革幼儿园组织文化,支持幼儿教师... 园本教研是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园长领导力是影响幼儿园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关键因素。作为领导者,园长在园本教研管理中应充分发挥领导力作用,包括建立幼儿园发展的愿景目标,引导与变革幼儿园组织文化,支持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园长通过实施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民主管理与团队管理,提高园本教研水平,探索园本教研的有效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力 园本教研 管理机制
下载PDF
新疆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政府合作探析
10
作者 蒋新卫 《新疆社科论坛》 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
开展地方政府合作最关键的是要因地制宜,发挥彼此合作的最大效能,围绕互利互惠的目的不断推动合作方式的多样化。根据现实需要开展契约式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合作开发;开展支援式合作,为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赢打下基础;积极探索... 开展地方政府合作最关键的是要因地制宜,发挥彼此合作的最大效能,围绕互利互惠的目的不断推动合作方式的多样化。根据现实需要开展契约式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合作开发;开展支援式合作,为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赢打下基础;积极探索边境跨国经济开发区合作模式。新疆作为我国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开放和合作的重要通道和桥头堡,应当发挥新疆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扩大地方合作的内容,以互利互惠为目的,推动合作方式多样化,进而不断提高合作水平。深化能源合作;加强矿产资源合作;促进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巩固地域安全与维稳合作;强化文化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上合组织 地方政府合作
下载PDF
阿坦巴耶夫时代吉尔吉斯斯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被引量:2
11
作者 郎正文 雷琳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8期364-364,共1页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国内局势几经动荡,治理形式几经变化。议会制时代,吉尔吉斯虽然维持了表面上的稳定。但是,显然,这种稳定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议会制政治体制与传统社会衔接的碎片化;南北间经济的失衡和宗教的复古化、政...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国内局势几经动荡,治理形式几经变化。议会制时代,吉尔吉斯虽然维持了表面上的稳定。但是,显然,这种稳定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议会制政治体制与传统社会衔接的碎片化;南北间经济的失衡和宗教的复古化、政治化;美俄中三国博弈的白热化。都是吉尔吉斯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 复古化 博弈
下载PDF
各民族文化何以互鉴融通基于河西走廊天祝县的实地调查
12
作者 马忠才 王昕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8,181,共8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源泉与精神纽带。从这个意义上看,如何正确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消弭错误的文化观,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维度的支撑力量,是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基于甘...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源泉与精神纽带。从这个意义上看,如何正确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消弭错误的文化观,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维度的支撑力量,是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基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从交融汇聚、互鉴共享、共生互补三项机制阐释各民族文化何以互鉴融通。文章揭示出,正是在交往交流中,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逐渐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马忠才 郝苏民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30-40,共11页
人口大流动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机会和空间,也使城市变成影响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帮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落户,进而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 人口大流动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机会和空间,也使城市变成影响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帮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落户,进而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高达82.3%,落户意愿为42.3%,可见他们向往城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着积极的期待。居留和落户两类决策的比例迥然不同,说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正在从初步融入逐步走向深度交融。收入、学历、社会心理认同、公共服务等是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居留意愿主要受到经济融合程度的影响,而落户意愿与公共服务获得、社会心理认同密切相关。顺应形势,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须营造民族和睦的社会氛围,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心理认同;并及时动态了解其境遇和诉求,对接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减少其对土地和传统地方性、民族性关系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落户意愿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民族走廊理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启迪——整体观与区域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新 包海波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62-70,共9页
民族走廊理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启迪,主要体现于其学术思维的两个基本要点,即中华民族整体格局观和多民族互动交融观。基于这两个基本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各地各民族群体自古至今互动交融发展背景下,其宗教文化也在一定... 民族走廊理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启迪,主要体现于其学术思维的两个基本要点,即中华民族整体格局观和多民族互动交融观。基于这两个基本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各地各民族群体自古至今互动交融发展背景下,其宗教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交融互渗。多元交融而形成的宗教文化体系在当代形势下依然持续互动,历史上外来的制度化宗教的中国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而各类民间信仰及宗教民俗也被整合为一个整体,发挥着人文互通的积极作用。民族走廊理论还有利于确立宗教文化研究的科学认识论导向,保障宗教事务治理政策的准确有效实施,其现实意义也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走廊理论 宗教信仰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复合体 文化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谷苞的民族研究:从社会类型比较到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解释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如东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60,共14页
文章以谷苞先生在学术生涯早期参与的魁阁研究为起点,追踪其学术研究的流变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讨论其西北民族研究的问题意识、学术理论与方法的内在理路。谷先生的民族研究在继承魁阁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学术方法的同时又对其扬弃,形成了... 文章以谷苞先生在学术生涯早期参与的魁阁研究为起点,追踪其学术研究的流变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讨论其西北民族研究的问题意识、学术理论与方法的内在理路。谷先生的民族研究在继承魁阁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学术方法的同时又对其扬弃,形成了一种综合社会调查、经济类型学与文化史研究的民族学。这一风格的民族学基于谷先生之西北民族研究经验与中国民族学的整体观照发展而来,并在其对多民族统一之中国的阐释中得到集中体现。谷先生的民族学对于理解西北民族研究与中国民族学的历史和现状仍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苞 民族学 魁阁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原文传递
信仰形态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16
作者 雷琳 胡燕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2年第3期6-8,共3页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正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民族独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正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民族独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信仰 实践发展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多民族交融发展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建新 关楠楠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55-65,共11页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西部乃至域外世界的交通枢纽和经贸通道,也是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战略要地。河西走廊在古代中华文明的凝结形成、多元文明体系的互动交融以及多民族交融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需要学界进一...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西部乃至域外世界的交通枢纽和经贸通道,也是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战略要地。河西走廊在古代中华文明的凝结形成、多元文明体系的互动交融以及多民族交融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需要学界进一步探索认识。同时,该地区持续至今的良好民族关系实践也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诸多事例的挖掘整理及其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其现实意义也因学界和政府的密切关注而日渐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文明起源 民族关系 交融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互嵌结构及其整合逻辑 被引量:36
18
作者 马忠才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29,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重维度的整体性,只有不断增进各个维度的互嵌性和整合性,才能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基础——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融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社会上密切交往、情...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重维度的整体性,只有不断增进各个维度的互嵌性和整合性,才能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基础——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融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社会上密切交往、情感上相互亲近。在大开放、大流动、大交融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嵌入逐步向纵深方向迈进,不断夯实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根基。顺势而为,绵绵用力,逐步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以此助推各民族多维互嵌结构的优化、协调与整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嵌入 互嵌式社会结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身体的感知与色彩的等级——“白”字象征内涵的认知建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阿布都哈德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78-184,共7页
本文通过“白”字的象征人类学分析,尝试从“白”字的语义及词源的溯源,理清“白”字的符号和象征内涵建构过程,依据象征人类学身体感知与文化创造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梳理该字从记号到信号再到符号的认知与发展过程。“白”字记号属性... 本文通过“白”字的象征人类学分析,尝试从“白”字的语义及词源的溯源,理清“白”字的符号和象征内涵建构过程,依据象征人类学身体感知与文化创造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梳理该字从记号到信号再到符号的认知与发展过程。“白”字记号属性决定了先民在认知建构中把白色定义为一切颜色的起点或无颜色的状态,从而使白色具备了色彩等级中初级位置的象征内涵。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理清“白”字在以往词源学研究上不尽清晰的内涵,而且更进一步使我们认识到人类思维在建构符号意义体系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基本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字 具身化、象征 认知 符号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的共同性:谷苞先生的民族学思想内核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建宗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70,共10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前期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关注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思想,进而将其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前期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关注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思想,进而将其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关系;同时,谷苞先生认识到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前提,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这是谷苞先生最重要的民族学研究成果。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并对中华民族进行长时段的形塑。谷苞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理论,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资源与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苞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的共同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