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优化研究
1
作者 张纯海 吴小平 +1 位作者 陈晶瑜 褚继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090-0093,共4页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发展必须要关注的重要方面。近些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对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方式变革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发展中,依然存...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发展必须要关注的重要方面。近些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对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方式变革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方面问题,本文在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内容基础上,分析各个方面建设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提出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优化路径,以此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农业经济 现代农业
下载PDF
现代农业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
作者 王峰 吴跃放 +3 位作者 王克功 林冬香 刁春玲 庄卫东 《现代化农业》 2011年第3期49-50,共2页
根据中储粮北方公司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现代农业信息系统,开通了网站。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融入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之中,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信息支持。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 根据中储粮北方公司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现代农业信息系统,开通了网站。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融入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之中,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信息支持。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界面友善、操作简单、功能实用、运行可靠,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信息化 网站
下载PDF
利用内环流控温技术实现低温储粮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士臣 白鹏军 +8 位作者 李树欢 佟国强 叶真洪 李光瑞 吴宏民 李胜民 吴小平 刘晓光 付鹏程 《粮食储藏》 2017年第6期23-28,共6页
在内蒙古莫旗地区,通过通风降温蓄冷、密闭隔热与环流风机均温通风、轴流风机春季防结露通风、夏季内环流控温等综合措施,可实现全年低温储粮的目标,解决了长期困扰该地区储粮易结露的难题。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关键... 在内蒙古莫旗地区,通过通风降温蓄冷、密闭隔热与环流风机均温通风、轴流风机春季防结露通风、夏季内环流控温等综合措施,可实现全年低温储粮的目标,解决了长期困扰该地区储粮易结露的难题。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关键是做好仓房的密闭隔热与气密工作;内环流技术的使用,减少了储藏期间粮食水分损耗,延缓了粮食品质变化,提高了粮库的效益,同时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条件,且操作劳动强度低,运行费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环流 低温储粮 结露
下载PDF
寒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佳男 谢宝峰 +3 位作者 孙士祥 韩德志 刘志华 姜振峰 《大豆科技》 2023年第1期12-20,共9页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可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但是针对我国寒地大豆主产区栽培技术的系统研究较少,亟需建立系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服务寒地大豆生产需求。本研究在前期品种筛选基础上,以确定的最适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5...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可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但是针对我国寒地大豆主产区栽培技术的系统研究较少,亟需建立系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服务寒地大豆生产需求。本研究在前期品种筛选基础上,以确定的最适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农艺性状变化规律,明确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集成寒地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提升寒地大豆主产区产量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GGE-biplot分析显示黑河43号为寒地高产大豆品种,种植密度为41万株/hm2时,大豆产量最高。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寒地大豆百粒重与降水量和积温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积温呈负相关。在卫星遥感数据指导下,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种衣剂拌种、叶面肥喷施和防虫除草等技术措施,集成寒地高产优质大豆生产技术,为寒地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大豆 嫩江地区 高产栽培 技术集成
下载PDF
重茬对大豆花期植株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褚继文 黄金秀 马占洲 《农经》 2023年第1期40-42,共3页
研究表明,重茬对大豆开花期植株鲜重和根瘤具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正茬,重茬对大豆地上部鲜重的影响不显著,对大豆根鲜重、根瘤数量以及根瘤鲜重的影响明显,重茬大豆根鲜重、根瘤数量以及根瘤鲜重显著小于正茬;根瘤数量以及根... 研究表明,重茬对大豆开花期植株鲜重和根瘤具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正茬,重茬对大豆地上部鲜重的影响不显著,对大豆根鲜重、根瘤数量以及根瘤鲜重的影响明显,重茬大豆根鲜重、根瘤数量以及根瘤鲜重显著小于正茬;根瘤数量以及根瘤鲜重减小幅度与结荚习性有关,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的减小幅度较大,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茬 开花期 鲜重 根瘤
下载PDF
大豆“三促一除两保两增”植保集成技术探索
6
作者 董爱书 关成宏 +6 位作者 夏杰 曹宝祥 邓佳佳 孙士祥 褚继文 董立书 夏文慧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12期11-13,共3页
作为东北极早熟春大豆提质增产植保新技术的主要成果,大豆“三促一除两保两增”植保集成技术适用于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岭东地区。该技术运用胁迫效应理论,在大豆生育期中激活大豆单产潜力,经胁迫处理后的大豆植株抗... 作为东北极早熟春大豆提质增产植保新技术的主要成果,大豆“三促一除两保两增”植保集成技术适用于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岭东地区。该技术运用胁迫效应理论,在大豆生育期中激活大豆单产潜力,经胁迫处理后的大豆植株抗旱、抗冻、抗倒伏等能力增强,大豆单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胁迫效应 三促一除 两保两增 集成技术 探索
下载PDF
适合双向电泳的植物全蛋白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晶瑜 郭宝峰 +4 位作者 何付丽 曲春鹤 尹克鑫 杨洪达 赵长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97-100,共4页
样品处理是双向电泳实验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笔者归纳了双向电泳中提取植物全蛋白的常用方法:TCA丙酮沉淀法、Tris-HC1法、酚法、Trizol沉淀法、Tris-丙酮-酚法、尿素-硫脲提取法。分析比较了这6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每种方法... 样品处理是双向电泳实验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笔者归纳了双向电泳中提取植物全蛋白的常用方法:TCA丙酮沉淀法、Tris-HC1法、酚法、Trizol沉淀法、Tris-丙酮-酚法、尿素-硫脲提取法。分析比较了这6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每种方法适用的植物组织作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植物全蛋白 提取方法
下载PDF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初探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景瑶 岳中辉 +2 位作者 田宇 刘宝林 郭立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以小麦为受体,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探讨问荆对小麦的化感效应,为小麦的合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和30mg/mL问荆水浸液对龙麦26(LM26)、垦九10(KJ10)、龙麦33(LM33)... 以小麦为受体,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探讨问荆对小麦的化感效应,为小麦的合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和30mg/mL问荆水浸液对龙麦26(LM26)、垦九10(KJ10)、龙麦33(LM33)、龙辐18(LF18)、格来尼(GLN)的萌发率无显著影响,而70和100mg/mL处理后5个品种的种子萌发率都显著降低(P<0.05);100mg/mL处理后LM26、LF18的苗高降低,其他浓度处理后各品种小麦的苗高都增加。各浓度处理后,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的干物质量都减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升高;各浓度处理后LM26、KJ10、LM33、GLN 4个品种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WSS)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70mg/mL处理后格来尼、100mg/mL处理后LF18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随浓度的增加,LM26,LF18,GLN幼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荆 水浸液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寒地农田黑土酶活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7
9
作者 岳中辉 张兴义 +3 位作者 田宇 隋跃宇 陈渊 刘宝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67-72,共6页
为了探讨寒地农田黑土酶活性在作物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在黑龙江省双城市选择了4个玉米生长的黑土样地,对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生长季内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 为了探讨寒地农田黑土酶活性在作物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在黑龙江省双城市选择了4个玉米生长的黑土样地,对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生长季内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磷酸酶、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出现在拔节期;转化酶活性在玉米生育期内都呈现下降的趋势,酶活性在苗期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酶活性和土壤碳氮的转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黑土 土壤酶活性 土壤碳氮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农田黑土酶活性与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岳中辉 王百慧 +3 位作者 张兴义 隋跃宇 陈渊 刘宝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4期68-73,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农田黑土酶活性与养分间的关系,在黑龙江省选择了3个典型黑土区域的127个样点,研究其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C/N的关系。结... 为了深入了解农田黑土酶活性与养分间的关系,在黑龙江省选择了3个典型黑土区域的127个样点,研究其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C/N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5种酶活性和8种养分的特征值不同;不同区域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相关性表现各异;进一步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3对典型变量,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1,0.4859和0.4322,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说明农田黑土壤酶活性和养分间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养分 农田黑土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土壤酶对农药降解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百慧 焦浩 +3 位作者 刘宝林 田宇 郑景瑶 岳中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2期253-257,共5页
20世纪以来,农药已经成为人们主要开发的化工产品之一。目前由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已达500余种,农药的广泛使用已经造成了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人体健康不断受到威胁。在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土壤酶能够参与土壤有机物质转化和... 20世纪以来,农药已经成为人们主要开发的化工产品之一。目前由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已达500余种,农药的广泛使用已经造成了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人体健康不断受到威胁。在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土壤酶能够参与土壤有机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对进入到土壤中的农药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可以用土壤酶作为土壤农药污染程度的指示剂。因此对土壤酶的降解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降解 土壤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问荆(Equisetum arvense)水浸液对盆栽小麦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焦浩 岳中辉 +3 位作者 隋海霞 王慧一 郭立波 刘宝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52,共6页
为了探究问荆生长对作物的化感效应,以小麦为材料,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问荆根茎水浸液对5个小麦品种‘龙麦26’、‘垦九10’、‘龙麦33’、‘龙辐18’、‘格来尼’的株高、叶长、叶面积、干鲜重比及叶片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 为了探究问荆生长对作物的化感效应,以小麦为材料,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问荆根茎水浸液对5个小麦品种‘龙麦26’、‘垦九10’、‘龙麦33’、‘龙辐18’、‘格来尼’的株高、叶长、叶面积、干鲜重比及叶片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WSS)、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影响。结果表明,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各品种小麦根冠比及叶片WSS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麦叶面积、叶长、干物质积累具有抑制作用,且促进和抑制作用均随问荆水浸液浓度的增加呈增强趋势。说明问荆生长对小麦有一定的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荆 小麦 化感作用
下载PDF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大豆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慧一 岳中辉 +2 位作者 隋海霞 焦浩 刘宝林 《农学学报》 2015年第7期69-75,共7页
为评价问荆对大豆生长后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大豆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 为评价问荆对大豆生长后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大豆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其中品种BD土壤碱解氮含量由60.30 mg/kg降至55.16 mg/kg,品种DK3土壤速效磷含量由18.84 mg/kg降至15.64 mg/kg,品种DK1土壤有机质含量由67.26 g/kg降至56.23 g/kg;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其中品种BD土壤细菌数量由69.91×104cfu/g降至11.19×104cfu/g,品种DK1土壤真菌数量由43.53×104cfu/g降至16.79×104cfu/g,同时土壤放线菌数量由67.50×104cfu/g降至13.08×104cfu/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品种BJ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由1.02 m L/g上升至1.26 m L/g,脲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品种DK1土壤脲酶活性由0.67 mg/100 g降至0.39 mg/100 g,磷酸酶、转化酶活性未发生变化。说明问荆产生的化感物质使土壤养分下降,而土壤酶对外来物质有缓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荆水浸液 化感作用 土壤
下载PDF
农田黑土质量指示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百慧 刘宝林 +2 位作者 岳中辉 田宇 郑景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2期17-21,共5页
为了合理利用黑土,维持黑土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对农田黑土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因此,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农田黑土的质量指标的研究状况,包括土壤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其中农田黑土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研究较早,研究方法... 为了合理利用黑土,维持黑土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对农田黑土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因此,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农田黑土的质量指标的研究状况,包括土壤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其中农田黑土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研究较早,研究方法已趋于成熟,而生物学指标(包括微生物、酶,土壤动物)研究起步较晚,但生物学指标能较迅速地评价不同农业过程的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较为灵敏,但到目前为止农田黑土质量评价体系中还没有利用生物学指标的统一标准。在农田黑土质量指标的研究中除了要结合生物指标外,还需要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快速灵敏的检测土壤质量,这才能为农田黑土的质量检测及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质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问荆化感作用对大豆生殖后期形态、生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隋海霞 岳中辉 +3 位作者 郭立波 王慧一 焦浩 刘宝林 《农学学报》 2015年第6期45-51,共7页
为了探讨问荆对大豆生殖后期生长的化感效应,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北豆42’(BD)、‘北交8032’(BJ)、‘登科1号’(DK1)、‘登科3号’(DK3)和‘黑河43’(HH)5个品种大豆生殖后期形态、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探讨问荆对大豆生殖后期生长的化感效应,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北豆42’(BD)、‘北交8032’(BJ)、‘登科1号’(DK1)、‘登科3号’(DK3)和‘黑河43’(HH)5个品种大豆生殖后期形态、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问荆水浸液处理后,各品种大豆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单株粒数、单株结荚数、有效结荚数、结荚高度都降低;MDA含量、WSS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北交8032’在0.04 kg/L、0.07 kg/L问荆水浸液处理后产量性状的株高显著降低(P<0.05),‘北豆42’在0.07 kg/L问荆水浸液处理后节数显著降低(P<0.05),其他品种大豆最终株高、节数变化较小。[结论]说明在低浓度问荆水浸液下大豆有一定的抗性,但是问荆的化感效应对大豆生长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问荆 大豆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伟群 张久明 +5 位作者 迟凤琴 匡恩俊 李梓瑄 杨忠赞 刘宝林 宿庆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27-30,共4页
为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本文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连续5年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团聚体比例及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连续还田后较对照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增加... 为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本文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连续5年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团聚体比例及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连续还田后较对照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增加土壤>2.00 mm和0.25~2.00 mm团聚体粒级含量,其中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2.00 mm粒级团聚体比例较对照提高38.0%;秸秆全量还田除<0.053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较对照降低,其余均增加;秸秆1/2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大团聚体粒级含量(>0.25 mm),提高>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由此可知,秸秆还田后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通气与保水能力,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并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土壤结构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久明 迟凤琴 +2 位作者 匡恩俊 韩锦泽 刘宝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30-34,共5页
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作为重要有机物料的玉米秸秆还田存在困难,为了探索适合黑土最佳还田方式以及还田量,开展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及肥力影响的研究,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进行田间试... 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作为重要有机物料的玉米秸秆还田存在困难,为了探索适合黑土最佳还田方式以及还田量,开展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及肥力影响的研究,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和田间持水量明显,较对照差异显著;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全量还田添加腐解剂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1/2还田和1/3还田较对照增加>2.000mm土壤粒级团聚体,说明有机物料最佳还田方式有助于土壤大团聚体(>0.250mm)的形成,形成良好土壤结构。秸秆还田各处理均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对土壤pH进行调节,并且秸秆还田后大量有机碳源的投入给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碳和能源,秸秆还田不同处理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都相应增加。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玉米的生育指标和产量好于其它处理,表明秸秆耕层混拌1/2还田和1/3还田较其它处理方式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物活性及土壤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方面表现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土壤结构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根茎水浸液对小麦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化感效应
18
作者 王慧一 岳中辉 +2 位作者 隋海霞 焦浩 刘宝林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小麦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 研究了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小麦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升高,磷酸酶、脲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降低,转化酶活性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荆水浸液 化感作用 土壤
下载PDF
“裸仁一号”南瓜
19
作者 张召忠 徐晓东 +2 位作者 赵凤环 李慧敏 白鹏军 《蔬菜》 2004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裸仁一号南瓜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收获
下载PDF
一种简便高效的大豆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艳伟 张煦 +1 位作者 李佳男 姜振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15-19,共5页
CTAB或者预混试剂盒是当前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的常用方法,提取步骤比较繁琐,提取时间较长且在提取过程中会用到易制毒试剂,具有一定风险性。探索一种适用于植物基因组DNA的绿色不易制毒、操作简单、效率高和耗时短的提取技术,不仅可以节... CTAB或者预混试剂盒是当前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的常用方法,提取步骤比较繁琐,提取时间较长且在提取过程中会用到易制毒试剂,具有一定风险性。探索一种适用于植物基因组DNA的绿色不易制毒、操作简单、效率高和耗时短的提取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提高效率,避免易制毒试剂对人身和环境的危害。基于上述目的,本研究借鉴其他作物快速高效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基于NaOH裂解法建立了一个简便快速提取大豆基因组DNA的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能满足常规分子辅助育种的高通量样品基因组PCR检测,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NAOH DNA提取 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