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中的万山特区
1
作者 时晓军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6期71-72,共2页
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的万山特区,近年来,特区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强工兴区、优农稳区、旅游活区”战略,按照“总体规划、适度开发、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实现了从服务型向发展型转变的历史性跨越。2004年成为万山特区历史上发展速度... 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的万山特区,近年来,特区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强工兴区、优农稳区、旅游活区”战略,按照“总体规划、适度开发、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实现了从服务型向发展型转变的历史性跨越。2004年成为万山特区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一年。2005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山特区 发展服务型 发展型
下载PDF
万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泽坤 《理论与当代》 2006年第9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道路 经济增长点 科学发展观 万山特区 金字招牌 中国
下载PDF
万山特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
作者 秦信敏 《知行铜仁》 2008年第4期29-31,共3页
贫困落后地区把握好历史机遇克服困难,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改善优化环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级管理。
关键词 万山特区 新农村建设 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实践与探索——以贵州省万山特区为例
4
作者 杨辽昌 刘远学 《知行铜仁》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万山特区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结合农村实际,把农村党员划分为年老体弱型、经济贫困型、素质普通型、致富能力型、外出务工型五种类型,加强教育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 农民党员 分类教育 分类管理
原文传递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构建和谐新农村——万山特区高楼坪乡基层组织建设新探索
5
作者 秦信敏 杨辽昌 《知行铜仁》 2008年第2期5-7,共3页
万山特区高楼坪乡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从基层组织设置形式,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加强村企互动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 基层组织建设 新农村 和谐
原文传递
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以万山特区为例
6
作者 刘泽坤 《知行铜仁》 2011年第6期76-77,共2页
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对于密切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动员和团结社会各界力量把思想凝聚到发展上来,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宣传工作 思想工作 万山
原文传递
力行“三个代表” 创新发展思路 力促万山县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7
作者 时晓军 《知行铜仁》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贵州省万山特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行政特区,作为中国'汞都'早已闻名于世,国家曾用这里的汞产品偿还了苏联的大量外债。20世纪末因汞资源枯竭,发展一度陷入窘境。在经济转型时期,万山要走出困境,重振'汞都'雄风,必须创... 贵州省万山特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行政特区,作为中国'汞都'早已闻名于世,国家曾用这里的汞产品偿还了苏联的大量外债。20世纪末因汞资源枯竭,发展一度陷入窘境。在经济转型时期,万山要走出困境,重振'汞都'雄风,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创新工作思路,谋求跨越式发展创新工作思路是实现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根本,万山作为贫困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因地制宜,突出以企业改革、结构调整、招商引资、争上项目、城镇化建设等为发展重点。实践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山 创新工作思路 特区 地区 县域经济发展 三元杂交仔猪 “三个代表” 旅游产业 旅游业
原文传递
在“两带两圈”框架下建设贵州工业重镇——万山工业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8
作者 娄玲 《知行铜仁》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贵州省万山特区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有"中国汞都"之美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汞资源逐渐枯竭,汞矿生产日益萎缩,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享受国发〔2007〕38号文件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万山特... 贵州省万山特区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有"中国汞都"之美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汞资源逐渐枯竭,汞矿生产日益萎缩,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享受国发〔2007〕38号文件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万山特区委、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区、商贸活区、农业稳区、生态立区"的发展思路,着力在"两带两圈"框架下建设贵州工业重镇,万山工业重新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带两圈” 万山特区 工业 工业重镇
原文传递
武陵山区苗族村寨传统格局及居室文化探究——以湖北省宣恩县高罗苗寨为例
9
作者 宋秀波 王刚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7-29,33,共4页
人是一种喜好群居的动物,房屋的聚集便是人们群居的体现之一,而房屋的选址、布局及建构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寨文化。本文以湖北宣恩县高罗苗寨为例,就其村寨传统格局以及苗民的居室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相关文化内容,分析苗寨的苗民... 人是一种喜好群居的动物,房屋的聚集便是人们群居的体现之一,而房屋的选址、布局及建构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寨文化。本文以湖北宣恩县高罗苗寨为例,就其村寨传统格局以及苗民的居室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相关文化内容,分析苗寨的苗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寨 格局 居室 特色
原文传递
武陵山区土家族葬礼文化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刚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8-32,共5页
丧葬仪式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灵魂对话,也是人间情感在幻想境界中的阴阳交流。土家族的葬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也有对处理死者的信仰。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等方式,他们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鼓踏后而歌,叫啸以兴哀。不... 丧葬仪式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灵魂对话,也是人间情感在幻想境界中的阴阳交流。土家族的葬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也有对处理死者的信仰。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等方式,他们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鼓踏后而歌,叫啸以兴哀。不过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杂居的融合,使土家族的葬俗不断发生演变,但他们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悼念死者的方式,以跳丧、歌丧来哀悼死者,慰籍生者。其鲜明的民族特征,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土家族 葬礼 奔丧 绕棺 跳丧
原文传递
武陵山区土家族葬礼文化初探
11
作者 王刚 《知行铜仁》 2010年第2期63-67,共5页
土家族的葬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也有对处理死者的信仰。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等方式,不过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杂居的融合,使土家族的葬俗不断发生演变,但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悼念死者的方式,以跳丧、歌丧来哀悼死者,慰籍... 土家族的葬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也有对处理死者的信仰。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等方式,不过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杂居的融合,使土家族的葬俗不断发生演变,但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悼念死者的方式,以跳丧、歌丧来哀悼死者,慰籍生者。其鲜明的民族特征,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土家族 葬礼 奔丧 绕棺 跳丧
原文传递
对提高县级党校主体班培训教学质量的思考
12
作者 刘德燕 杨翠 《知行铜仁》 2005年第4期45-46,共2页
教学质量是县级党校主体培训班的生命线。目前县级党校主体培训班教学质量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必须对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党校教育 教学质量 主体班次 思考与对策
原文传递
推行农村远程教育契约化管理的探微
13
作者 雷国平 《知行铜仁》 2009年第3期63-64,共2页
万山特区着力从推行远程教育契约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形式、如何推行远程教育契约化管理这三个方面,探索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有力地促进农村远程教育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关键词 万山特区 农村 远程教育 契约化管理
原文传递
搞好联合党支部工作刍议
14
作者 杨召辉 《知行铜仁》 2006年第6期16-18,共3页
联合党支部是客观存在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好工作的难度较大。但是,只要化解矛盾,找准切入点,就能把党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建设 联合支部工作 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践与思考
15
作者 雷国平 《知行铜仁》 2008年第5期14-17,共4页
万山特区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领导责任、目标管理、经费保障、监督考核等一系列有效机制。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必须探索一系列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要求的对策。
关键词 万山特区 党的建设 责任制
原文传递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初探
16
作者 秦信敏 《知行铜仁》 2007年第6期28-29,共2页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关键词 党的建设 流动党员 管理工作
原文传递
构建武陵山区城市圈的构想
17
作者 王刚 《知行铜仁》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内陆一块特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整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加快该区域内城市的分工合作,建立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使之实现群带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对于促进该区域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城市圈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