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洪武风云中的清廉尚书冯谅
1
作者 陈怡 仇俊琴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冯谅(约1310—1389),字守信,号永福,南直隶泰州丁溪场河子湾(今属江苏东台)人。洪武元年(1368)以人才举贡,历任工、刑两部尚书,洪武十二年(1379)冠带致仕,敕“贤良方正”匾荣归。12年官宦生涯,他坚守“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以“润物无... 冯谅(约1310—1389),字守信,号永福,南直隶泰州丁溪场河子湾(今属江苏东台)人。洪武元年(1368)以人才举贡,历任工、刑两部尚书,洪武十二年(1379)冠带致仕,敕“贤良方正”匾荣归。12年官宦生涯,他坚守“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以“润物无声”的低调勤勉,追随朱元璋画蓝图而不辍,历肥差而不贪,始终无怨无怼,廉能之名显于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东台 南直隶 贤良方正 泰州 润物无声 朱元璋 洪武
下载PDF
激流危局中的明代“五朝元老”高谷
2
作者 仇俊琴 《江苏地方志》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高谷(1391—1460),字世用,号育斋,明洪武二十四年生于兴化,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官至工部尚书、内阁次辅,少保、太子太傅兼谨身殿大学士。天顺元年(1457)赐敕荣归,终谥文义,赠太保。42年的官宦生涯,高谷见证了永乐以... 高谷(1391—1460),字世用,号育斋,明洪武二十四年生于兴化,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官至工部尚书、内阁次辅,少保、太子太傅兼谨身殿大学士。天顺元年(1457)赐敕荣归,终谥文义,赠太保。42年的官宦生涯,高谷见证了永乐以降的太平盛世、万国来朝,经历了正统而起的大厦险倾、政局动荡,始终恪守臣道,擎义秉正,明项笃寿《今献备遗》誉其“以忠谨称,可谓大臣也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部尚书 万国来朝 谨身殿 明洪武 天顺 洪熙 政局动荡 正统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军工生产
3
作者 张伶俐 仇俊琴 《百年潮》 2024年第3期72-78,共7页
日军侵华史料《战记甲府联队》曾记载一四九联队的哀叹,“1943年后新四军战力大增,和中国事变之初相比有着云泥之别。”1944年10月,赖传珠向党中央报告,“手榴弹完全自给,迫击炮弹、枪榴弹和掷弹筒弹,在材料不缺的条件下可自给70%。”... 日军侵华史料《战记甲府联队》曾记载一四九联队的哀叹,“1943年后新四军战力大增,和中国事变之初相比有着云泥之别。”1944年10月,赖传珠向党中央报告,“手榴弹完全自给,迫击炮弹、枪榴弹和掷弹筒弹,在材料不缺的条件下可自给70%。”《新四军战史》亦载,1938年4月,全军仅有炮1门、机枪57挺、长短枪6231支;1945年7月,拥有炮194门、机枪3237挺、长短枪10万支,地方武装尚有机枪865挺、长短枪5.8万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工生产 迫击炮弹 新四军 抗战时期 手榴弹 枪榴弹
原文传递
红军血脉冰雪魂——纪念“冰雕6连”创立80周年
4
作者 陈怡 仇俊琴 《世纪风采》 2024年第11期38-41,共4页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矗立起两座镌有“东台”标识的丰碑,一是东台籍革命文艺先驱周巍峙作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激励百万将士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是“死...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矗立起两座镌有“东台”标识的丰碑,一是东台籍革命文艺先驱周巍峙作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激励百万将士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是“死鹰岭上冰雕连”——20军59师177团2营6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革命文艺 鸭绿江 东台 红军
原文传递
王必成在苏中战斗的岁月
5
作者 仇俊琴 《百年潮》 2023年第8期57-63,共7页
王必成(1912—1989),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村人,1928年参加工农赤卫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火淬炼中,王必成逐渐从一名普通的红军士兵成长为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开国中将。抗战期间,王必成率部随苏... 王必成(1912—1989),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村人,1928年参加工农赤卫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火淬炼中,王必成逐渐从一名普通的红军士兵成长为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开国中将。抗战期间,王必成率部随苏南新四军东进北上,决战黄桥,会师白驹,胜利完成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抗日根据地 抗战期间 王必成 小寨村 中国工农红军 新四军 麻城市
原文传递
林少克:人生何处不青山
6
作者 仇俊琴 韩爱林 《福建党史月刊》 2022年第5期31-35,共5页
在襟江拥海的苏中大地,林少克转战万里、以身许国的事迹和精神广为流传,烛照人心。这位福建平和籍新四军“老虎团”团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闽南红军,抗日战争期间浴血大江南北,29岁时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埋骨何须桑梓地... 在襟江拥海的苏中大地,林少克转战万里、以身许国的事迹和精神广为流传,烛照人心。这位福建平和籍新四军“老虎团”团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闽南红军,抗日战争期间浴血大江南北,29岁时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成为他短暂一生的光辉注脚。红心少年出闽南林少克,1917年4月出生于福建平和县五寨乡一个贫农家庭。2岁时,母亲林何氏病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期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解放事业 以身许国 壮烈牺牲 老虎团 新四军 闽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