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转型的纵向维度——基于央地关系改革的法治化视角 被引量:33
1
作者 封丽霞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4,共11页
央地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关系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实验主义思路,权力的上收与下放整体上呈现"弱制度化"的特点。现实当中,央地关系的改革与调整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运动式... 央地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关系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实验主义思路,权力的上收与下放整体上呈现"弱制度化"的特点。现实当中,央地关系的改革与调整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运动式治理、专项治理、压力型治理等非常规手段,尽管能够快速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治理难题,但是并没有实现对传统国家治理模式的突破,也难以有效避免央地关系的"统死放乱"怪圈和周期性震荡。欲实现国家纵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与升级,必须加强以国家法治为中心的央地关系制度建设,以央地关系法治化来提升国家的整体治理能力。如此才能从国家制度建设层面维护中央权威,也才能真正形成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地方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 纵向治理结构 央地关系 弱制度化 法治化视角 渐进式实验主义
下载PDF
失信惩戒的类型化规制研究——兼论社会信用法的规则设计 被引量:124
2
作者 王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52,共10页
失信惩戒是信用法治的重要内容。失信惩戒并非精准的法律概念,必须运用法律技术对其进行类型化分析和界定。在市场性惩戒、行业性惩戒、社会性惩戒、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等惩戒机制中,来自公权力的惩戒是信用法治的重点。行政性惩戒... 失信惩戒是信用法治的重要内容。失信惩戒并非精准的法律概念,必须运用法律技术对其进行类型化分析和界定。在市场性惩戒、行业性惩戒、社会性惩戒、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等惩戒机制中,来自公权力的惩戒是信用法治的重点。行政性惩戒措施并非都属于限权性措施。限权性的行政“黑名单”措施本质上属于行政处罚,但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我国未来制定社会信用法时,应当对失信惩戒进行类型化规制,并以行政性惩戒为重点,对失信行为的构成要件、惩戒措施和程序、信用修复机制等问题进行法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失信惩戒 类型化规制 立法建议
下载PDF
企业信息公示机制的逻辑与立法研究———兼论《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修法思路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2,共12页
为顺应商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国务院于2014年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这部条例遵循和体现了企业信息公示的基本逻辑,为维护交易安全、构建信用体系、实施有效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同时,条例还结合中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实... 为顺应商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国务院于2014年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这部条例遵循和体现了企业信息公示的基本逻辑,为维护交易安全、构建信用体系、实施有效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同时,条例还结合中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进行了相应的立法创新,使这部条例带上了浓浓的中国色彩,极大地增进了社会理性和社会信任。时隔多年,当中国商事制度改革不断迈向纵深的时候,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公示立法,这是创新商事立法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讨论了企业信息公示立法的基本逻辑,并从信息公示、信用监管两个层面对企业信息公示立法进行了阐释,就《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修法思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信息公示 信用机制 法治逻辑
下载PDF
改革开放谱写我国人权发展新篇章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玲 《人民法治》 2019年第1期18-21,共4页
改革开放为我国消除贫困提供了强大驱动力,也为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注入了道路自信。我国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实现发展权的道路。
关键词 人权发展 改革开放 篇章 普遍性原则 消除贫困 人权事业 驱动力 发展权
下载PDF
智慧政府视野下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17
5
作者 戴建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8,共13页
创新技术手段支撑,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潮流,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智慧政府充分利用各种数据、信息以及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智能更高质量的服务。它既是适应新技术、... 创新技术手段支撑,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潮流,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智慧政府充分利用各种数据、信息以及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智能更高质量的服务。它既是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政府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而革新管理理念、优化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的集中表现。智慧政府协同合作、开放共享和公平竞争的理念,科学化政府决策、精准化社会治理和高效化公共服务的智慧行政方式,以及围绕适应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坚持效益、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政府效能原则,构成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景式概念模型和客观的、显性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政府 治理能力现代化 评价标准
下载PDF
光污染治理:国内实践与国外经验的双向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田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光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白光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其不仅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更制约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甚至破坏自然环境、打破生态平衡。光污染已引起世界多国的关注,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议题。我国一些经济发... 光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白光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其不仅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更制约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甚至破坏自然环境、打破生态平衡。光污染已引起世界多国的关注,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议题。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已经意识到光污染的严重性,并率先展开治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法律依据不足、环境标准不一、公众意识不强等现实问题。考察国外光污染治理的实践,捷克、日本、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先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法律规范、环境标准、治理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治理策略,制定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完善环境标准体系、鼓励公众参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污染 光环境 城市照明 污染治理 环境标准 光污染防治法
下载PDF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时代意蕴、基本内涵与制度保障
7
作者 宋雄伟 邢喜凤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三者有机结合的时代意蕴在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话语创新。坚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三者有机结合的时代意蕴在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话语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是三者有机结合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为其奠定哲学基础,党的奋斗史是其历史基因,新时代理论创新是其理论基础。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就要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统一战线 协商民主
原文传递
党支持司法的实践探索、理论溯源和逻辑体系
8
作者 刘哲 《新东方》 2023年第3期13-19,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取得明显成效,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支持司法”的重要要求。回溯党支持司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来源,有利于更好建构党对司法的支持体系。党对司法的支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取得明显成效,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支持司法”的重要要求。回溯党支持司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来源,有利于更好建构党对司法的支持体系。党对司法的支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体系包含主体、对象、方式等一系列内容,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司法 理论溯源 逻辑体系
原文传递
信访工作“浦江经验”的新时代意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重要阐述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封丽霞 《政策瞭望》 2019年第12期27-29,共3页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对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深刻阐述。他说,“信访问题是全局问题的综合反映,所谓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它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政治性的问题。信访工作不只是信访局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不单是几个分管领导的责...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对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深刻阐述。他说,“信访问题是全局问题的综合反映,所谓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它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政治性的问题。信访工作不只是信访局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不单是几个分管领导的责任,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信访工作既是反映民情民意和基层社会治理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制度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 群众上访 加强和改进 几点体会
原文传递
党的领导引领法治建设
10
作者 封丽霞 《瞭望》 2019年第43期42-43,共2页
回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法治建设历程,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018年8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归纳... 回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法治建设历程,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018年8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归纳为十个“坚持”,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建设 导引 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 第一次会议 基本经验 党中央
原文传递
坚持和完善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建华 《党建研究》 2020年第6期30-32,共3页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坚持和完善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坚持和完善 法治中国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 科学立法 党领导立法 社会公平正义
原文传递
法治政府建设提速
12
作者 杨伟东 《瞭望》 2019年第43期40-41,共2页
党的十九大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设的难点,也是重点。难点是因为,统计表明我国约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几乎所有的行... 党的十九大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设的难点,也是重点。难点是因为,统计表明我国约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和规章,都是由行政机关执行和实施的,行政机关是主要的法律执行者和实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政府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法律执行者 提速 行政机关 地方性法规 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
原文传递
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遵循
13
作者 任进 《瞭望》 2019年第28期8-9,共2页
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法定化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保障。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 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法定化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保障。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编制工作 国家机构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资源 执政资源 中国特色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领导干部要学好用好民法典
14
作者 刘锐 《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 2020年第5期110-121,共12页
尊法、学法的目的在于守法、用法、护法,切实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民法典的实施水平和效果,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试金石”。
关键词 民法典 依法行政 依法执政 干部治理 法的目的 切实提高 治理水平 试金石
原文传递
应急状态下执法有何变化
15
作者 杨伟东 《瞭望》 2020年第9期28-29,共2页
疫情防控是一场空前的大考,既考验中华民族应对危机的智慧和能力,也考验我们的应对管理制度和应对体系。要交出战胜疫情的答卷,既要靠科学,也要靠法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处置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 疫情防控是一场空前的大考,既考验中华民族应对危机的智慧和能力,也考验我们的应对管理制度和应对体系。要交出战胜疫情的答卷,既要靠科学,也要靠法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处置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总结疫情防控大考暴露出我们在法治建设中尚存在的短板、弱项,以此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新发展,变危为机,是这次大仗大考带给我们的重大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防控 依法处置 应急状态 依法治国 应对体系 我国法治建设 执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