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庆祥 《阅江学刊》 2024年第1期5-21,171,共18页
我国理论界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还未能充分深入挖掘并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笔者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入手,尝试通过动力平衡和治理统一论,统一和多样的辩证法... 我国理论界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还未能充分深入挖掘并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笔者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入手,尝试通过动力平衡和治理统一论,统一和多样的辩证法,坚持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主体性及其自主性、独特性、超越性,守正和创新的辩证法,系统为基的战略辩证法,使传统走向现代、使中国走向世界、使民族的成为人类的世界意义这七个维度进行梳理,挖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实践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被引量:16
2
作者 韩庆祥 张健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19,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程,得益于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这三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成根基、本质特征的优越性与哲学范式的先进性。在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现代化具有先...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程,得益于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这三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成根基、本质特征的优越性与哲学范式的先进性。在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现代化具有先发性,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后发性,二者虽然异质,但都源于商品经济的内在属性,并在实践上分别按照劳动(人民)的逻辑和资本的逻辑两种不同路径演进。在必然性上,西方现代化具有历史的相对短暂性,将随着商品经济的消失而被历史终结;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永续性,随着劳动从“谋生手段”向“第一需要”的质变而逐步走向人类现代化的最高形态——人类解放、劳动人民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在本质上,这就是未来世界大同之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在其宏远性历史指向上,意味着将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启一个人类逐步走向天下大同的新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世界大同
下载PDF
深化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学理性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庆祥 张健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4,F0002,共11页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大致经历四个阶段:思想宣传—文本阐释—提炼概括—体系建构。目前,其研究已进入第四个阶段,需要以建构性思维来探究这一思想的重大学理性问题。从时代需求和问题导向两...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大致经历四个阶段:思想宣传—文本阐释—提炼概括—体系建构。目前,其研究已进入第四个阶段,需要以建构性思维来探究这一思想的重大学理性问题。从时代需求和问题导向两个方面综合考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和整体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根基,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两个行”的关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贡献及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继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的方向、路径和框架,以及党的二十大以后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生长点等10个重要学理性问题,就需要深入研究。从总体上说,在“体系建构”阶段,目标是建构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因此,系统性和整体性、学理性和逻辑性、精准性和稳定性、世界性和通识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体系建构 学理性 “六个必须坚持”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用“根本问题”解释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逻辑及精髓 被引量:19
4
作者 韩庆祥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1年第11期54-63,共10页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有其内在逻辑并意义深远。其逻辑可以概括为用根本问题解释百年奋斗;用百年奋斗支撑重大成就;用重大成就确证历史意义;从历史意义提升历史经验;以成就贡献支撑"两个确立&quo...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有其内在逻辑并意义深远。其逻辑可以概括为用根本问题解释百年奋斗;用百年奋斗支撑重大成就;用重大成就确证历史意义;从历史意义提升历史经验;以成就贡献支撑"两个确立";用"两个确立"确保强国复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其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就是对"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诠释、解答和确证。"五大历史意义"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创造的重大成就彪炳史册,在世界上具有开创性、根本性,具有深层次、转折性意义。"两个确立"是"画龙点睛"之笔,具有决定性意义,其统一了全党思想、统一了意志、统一了行动,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议 百年奋斗 重大成就 两个确立 逻辑 精髓
原文传递
论五个“重大原则”——从“五个坚持”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庆祥 张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155,共6页
二十大报告提出,前进道路上需要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简称“五个坚持”,目的就是使全党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面对机遇、困难、风险和挑战,明白我们“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问题,... 二十大报告提出,前进道路上需要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简称“五个坚持”,目的就是使全党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面对机遇、困难、风险和挑战,明白我们“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问题,从而为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打下坚实基础。“五个坚持”指明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基本问题,即:谁在领导、为谁而干、采取什么路径、动力之源何在、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五个坚持”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所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遵循和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重大原则 五个坚持 战略部署
下载PDF
论“五维中国”:解释当代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一种学术框架 被引量:7
6
作者 韩庆祥 张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
“五维中国”,即“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方案”“中国话语”,根源于中国发展经验的“溢出效应”,是对当代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一种学术性解释框架;“五维中国”,发端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 “五维中国”,即“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方案”“中国话语”,根源于中国发展经验的“溢出效应”,是对当代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一种学术性解释框架;“五维中国”,发端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四个自信”的科学论断,是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理念概括和话语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维中国 四个自信 解释框架 历史语境
下载PDF
作为一种学术分析框架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庆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2,共6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等中国问题,第一位的就是"中国道路"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等中国问题,第一位的就是"中国道路"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道路决定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成就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生命 党的事业 发展历程 分析框架 习近平同志 兴衰成败
下载PDF
从党百年奋斗史汲取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被引量:9
8
作者 韩庆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4-18,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简称“七一”重要讲话),是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及其伟大成就的光辉文献,是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及其成功经验的重要文献,是深刻阐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简称“七一”重要讲话),是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及其伟大成就的光辉文献,是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及其成功经验的重要文献,是深刻阐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部署的行动纲领,是鲜明表达中国共产党正确主张的政治宣言。在整体理解和把握“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从“主线”“主题”“论题”三个方面,来深入理解和把握贯穿整个“七一”重要讲话中的核心要义,同时从中提炼概括出六大重点和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庆祥 杨晓慧 +1 位作者 王炳林 胡大平 《阅江学刊》 2022年第6期5-14,共10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2022年10月23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处牵头,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2022年10月23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处牵头,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信大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阅江学刊》编辑部、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气候经济与低碳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自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知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深度解读和理论阐释。编辑部精选部分专家大会发言录音整理稿,经作者润色,以笔谈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式现代化 深度解读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旨演讲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问题与科学战略谋划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庆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6-50,共5页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战略问题的重要性不断被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着眼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系统性战略谋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战略问题的重要性不断被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着眼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系统性战略谋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战略问题。面对新的战略阶段所提出的战略问题、任务、要求,我们党要继续运用战略思维作出战略应对,从而牢牢把握战略主动,赢得历史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发展阶段 战略思维 战略阶段
下载PDF
中国精神的涵养与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海滨 《前线》 CSSCI 2019年第11期9-12,共4页
中国精神是区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等特征,是中国道路的精神指引。在... 中国精神是区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等特征,是中国道路的精神指引。在基于现实逻辑和把握现代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表征当代中国精神的范畴体系和话语方式,是研究和宣传中国精神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精神 涵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的中国共产党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庆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2-14,共3页
中国共产党99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克服艰难险阻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具有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勇于奋斗的基因、特质和品格。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这一优秀品格,紧紧依靠我们党... 中国共产党99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克服艰难险阻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具有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勇于奋斗的基因、特质和品格。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这一优秀品格,紧紧依靠我们党"自身硬",依靠中国之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了发展道路上的各种曲折,战胜了各种新的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99周年 党的建设 风险挑战
下载PDF
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纲——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庆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3,共9页
随着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历史性地转移到当代中国,中国理论界提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论断,这也是一个具有标识性且正在生成的重大命题。不同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概念,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历史性变化和... 随着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历史性地转移到当代中国,中国理论界提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论断,这也是一个具有标识性且正在生成的重大命题。不同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概念,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历史性变化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历史性转移密切相关的概念,是中国理论走向世界和未来的标识性符号,是引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总体性概念。从学术视域探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问题,聚焦回答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以求初步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雏形或总体框架在当前尤为重要。这一基本雏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与核心,以当代中国发展逻辑和世界发展逻辑为支撑,从实践基础、时代特征、时代课题、根本问题(研究对象)、基本内涵和能力支撑等方面展开。当然,这种基本雏形或总体框架还需要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 总体框架
下载PDF
政治建设中的辩证思维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庆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9,33,共6页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运用辩证思维正确处理政治建设中解放人和约束力之间的关系、坚持党领导一切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民心"和"忠诚"的关系、"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运用辩证思维正确处理政治建设中解放人和约束力之间的关系、坚持党领导一切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民心"和"忠诚"的关系、"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的关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此外,处理政治建设中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运用辩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辩证思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爱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8,共7页
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前提是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基本在两种语境中被呈现出来:一是否定性语境;二是中性化语境。否定性内涵与批判逻辑相关联;中性化内涵与建构逻辑相关联。否定性内涵和批判逻辑是马克... 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前提是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基本在两种语境中被呈现出来:一是否定性语境;二是中性化语境。否定性内涵与批判逻辑相关联;中性化内涵与建构逻辑相关联。否定性内涵和批判逻辑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主要方面,但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概念出现了中性化阐释路向。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言,实现意识形态概念从否定性到中性、肯定性理解的转变,突出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否定性 中性化 马克思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明的“历史高地”及时代局限
16
作者 吴忠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7,254,共11页
中国的传统文明形成了世界历史上农耕经济范围内传统文明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地”。与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明相比,中国传统文明具有相对的最为先进性、一定程度上的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超大规模的国家共同体以及大一统的中华... 中国的传统文明形成了世界历史上农耕经济范围内传统文明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地”。与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明相比,中国传统文明具有相对的最为先进性、一定程度上的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超大规模的国家共同体以及大一统的中华民族集体意识。具有“历史高地”意义的中国传统文明使得自身具有了强大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须看到,与现代文明相比,中国传统文明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农耕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空间几近饱和;缺少有效的生产资本的积累;社会缺少创造力。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明与以现代大工业为基础的现代文明相比,是分属两个历史时代的文明,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时代差异,切不可混淆;同时,中国传统文明当中还存在许多有价值的成分。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对于中国传统文明必须予以科学合理的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明 历史高地 农耕经济 现代大工业 现代文明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
17
作者 韩庆祥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76,163,共1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政治上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基于这一理论体系,可从学理上进一步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从中国思想理论建构和意识形态建设演进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态的出场,既是遵循自身独特的历史、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政治上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基于这一理论体系,可从学理上进一步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从中国思想理论建构和意识形态建设演进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态的出场,既是遵循自身独特的历史、实践、理论逻辑的历史自觉和自主选择,也是针对“西方中心论”而作出的深刻反思和重大创新。从学理来看,这一全新的现代化理论形态,集“道路存在”“文明存在”“民族性存在”“人性存在”“社会存在”“人民性存在”“价值存在”“普惠性存在”“世界性存在”“哲学存在”为一体,彰显了这一现代化理论形态的本质特征、文明形态、民族特质、人的本质、社会治理、人民标准、共同价值、人类命运、世界贡献、哲学根基。这10个要素及其内在逻辑,不仅从学理上系统建构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而且彰显了既区别又超越西方现代化、“西方中心论”的显著优势,还以思想的力量,在实践上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在思想理论建设上进一步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形态 思想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深化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径
18
作者 韩庆祥 汤茂玥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关乎马克思主义发展命运的一个具有总体性、长远性、战略性和根本性意义的重大命题。当前,我国学界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步入学理探讨和理论建构阶段。站在新阶段重新审视既有成果可以发...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关乎马克思主义发展命运的一个具有总体性、长远性、战略性和根本性意义的重大命题。当前,我国学界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步入学理探讨和理论建构阶段。站在新阶段重新审视既有成果可以发现:研究还存在空白之处,即暂未关照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意蕴和实践伟力;研究还存在薄弱之处,即需要深入论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论断,需要继续推进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建构,需要重点关照其中的哲学逻辑;研究还存在偏颇之处,即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理解不够全面系统,标识性范畴的使用还不够规范,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优势的解读重“本土”轻“世界”,还没有提炼出其中的“思想芯片”;对相关研究成果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与集成,即其时代课题和根本问题可整合为“五为五谋”,其方法论可整合为“六个必须坚持”,其立论基础和发展基点可整合为“三大基石”。深刻理解和把握上述四大问题,当属深化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学理性阐释 体系建构 哲学逻辑
原文传递
从三维逻辑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韩庆祥 《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2,共4页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①2023年10月7—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一次强调:要把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的文化使命。②这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第二个结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它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成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也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且更加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使命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文化主体性 现代形态 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理解和把握 建设文化强国
原文传递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韩庆祥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155,共15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统揽“四个伟大”,尤其是推进“两大布局”为总框架,坚持系统观念,用大历史观和战略思维,聚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而深化理解和把握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统揽“四个伟大”,尤其是推进“两大布局”为总框架,坚持系统观念,用大历史观和战略思维,聚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而深化理解和把握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总体来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文本方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涉的历史方位、根本问题、哲学方法、总体框架、原创贡献、历史地位等进行了阐述,是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光辉文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风险挑战的战略谋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系统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