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3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共党史学科博士论文的写作——以2005-2016年中央党校党史学科博士论文为例
1
作者 王明科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7年第2期21-26,共6页
中共党史学科博士论文,从研究与写作视角看,在选题内容、概要写作、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史料搜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整体上体现出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态度严谨端正等典型特征。本文以2005-2016年中央党校党史学科... 中共党史学科博士论文,从研究与写作视角看,在选题内容、概要写作、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史料搜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整体上体现出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态度严谨端正等典型特征。本文以2005-2016年中央党校党史学科博士论文为例,对其进行概括性总结,以期为党史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等相关研究提供裨益,并为更好地开展党史研究提供了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写作研究 博士论文
下载PDF
中共中央集体交接班制度的独特优势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玺 张旭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集体交接班制度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实行民主协商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集体选拔方式比西方单纯的选举方式更能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长期培养锻炼与全面考察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比西方片面的选...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集体交接班制度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实行民主协商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集体选拔方式比西方单纯的选举方式更能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长期培养锻炼与全面考察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比西方片面的选举标准更能选出贤能的领导人;依法有序的权力更替比西方的频繁选举更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政策连续性。中国高层集体交接班的成功有助于打破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迷信,为发展中国高层权力交接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层权力依法有序更替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集体交接班 民主集中制 民主协商 民主选举
下载PDF
中共高层决策模式变化及其特点探研(1921-1949)--以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互动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沈传亮 《晋阳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60-69,共10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高层决策模式经历了一个从附议型决策再到独立自主商议型决策的转换,期间经历了若干阶段性变化。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中共决策模式也在发生转换。在转换过程中,中共逐渐形成虽革命色彩浓厚但适应革命环境变化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高层决策模式经历了一个从附议型决策再到独立自主商议型决策的转换,期间经历了若干阶段性变化。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中共决策模式也在发生转换。在转换过程中,中共逐渐形成虽革命色彩浓厚但适应革命环境变化的党政军合一的党委"一元化"决策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决策 决策模式 决策特点
下载PDF
中共中央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战略背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秀潭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7,共4页
关键词 “十一五”规划 战略背景 发展环境
下载PDF
苟坝会议与中共中央军事领导体制的形成
5
作者 李东朗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苟坝会议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加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而其更重要的意义是调整了中共中央的军事领导体系。正是因为调整了中共中央的军事领导体制,才加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从而事实上... 苟坝会议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加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而其更重要的意义是调整了中共中央的军事领导体系。正是因为调整了中共中央的军事领导体制,才加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从而事实上开始了毛泽东对全党的领导。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苟坝会议,就越发彰显了苟坝会议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苟坝会议 军事领导体制 毛泽东 新三人团
下载PDF
关于“文革”前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成员变动的考察
6
作者 段炼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1966~1969年是"文化大革命"前期阶段,这时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结构变动之大、之复杂是建国以来所未有的。本文试图从平均年龄、平均... 1966~1969年是"文化大革命"前期阶段,这时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结构变动之大、之复杂是建国以来所未有的。本文试图从平均年龄、平均工作时间、职业分布、人事变化等方面入手,从政治局到中央委员会逐层进行分析,初步总结了结构变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前期 中央领导机构 成员 变动
下载PDF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战略工程——《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的特点及重大意义
7
作者 梁妍慧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3期55-58,共4页
党中央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是加强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一项战略工程。充分认识这一战略工程的地位、特点及重大意义,必将为提高党的建设... 党中央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是加强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一项战略工程。充分认识这一战略工程的地位、特点及重大意义,必将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制度化 规范化 程序化 战略工程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基于中共党代会和中央全会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方涛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3-17,共5页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是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开始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思想开始孕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是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开始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思想开始孕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法制建设重新步入正轨,依法治国思想初步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依法治国思想正式形成;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使依法治国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具有完整的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依法治国 法治
下载PDF
治理民主与民主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基层治理创新——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
9
作者 李锋 《公共治理研究》 2023年第6期53-60,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大的理论创新,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概念和理念的创新性,更在于能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域下审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创新接诉即办改革,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民主如何作为治理工具,通过保障...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大的理论创新,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概念和理念的创新性,更在于能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域下审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创新接诉即办改革,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民主如何作为治理工具,通过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提高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坚持民主立法,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也可以更完整地呈现如何通过党建引领诉求、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良性互动,利用科技支撑等方式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治理性,并由此实现治理民主与民主治理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治理创新 治理民主 民主治理 接诉即办
下载PDF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中案外人财产权利保护的实践困境及其纾解——以执行异议之诉为视角
10
作者 王静 徐欣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涉案财物处置过程中对案外人权利保障明显不足,刑事审判中难以保障案外人的程序参与权,执行“异议—复议”程序未赋予财产权利实体审查的机会。为保障刑事案外人合法权益,以既判力主观相对性为基础,刑事判决对刑...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涉案财物处置过程中对案外人权利保障明显不足,刑事审判中难以保障案外人的程序参与权,执行“异议—复议”程序未赋予财产权利实体审查的机会。为保障刑事案外人合法权益,以既判力主观相对性为基础,刑事判决对刑事财产的认定不应拘束刑事案外人,财产权属应通过民事程序再行争执。应将检察机关纳入异议之诉中,发挥其监督作用,重塑刑事案外人执行救济程序,实现从“异议—复议”到“异议—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 案外人财产权利保护 执行异议之诉
下载PDF
解决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失衡的理性探索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朋 周天勇 《地方财政研究》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合理安排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体制问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在动员经济资源和支配经济资源的权责划分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集权和分权关系的处理。从目前我国现实情况看,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失衡问题比... 合理安排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体制问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在动员经济资源和支配经济资源的权责划分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集权和分权关系的处理。从目前我国现实情况看,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失衡问题比较突出,在财权不断上移、事权不断下移的趋势下,基层财政困难日渐加剧。有鉴于此,在改革完善我国财税体制过程中,就要按照公共产品层次性等原则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中央集中度等措施,对各级政府财权进行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体制 事权 财权
下载PDF
略论中央苏区的节省运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美玲 唐正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1,共3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财政经济十分困难,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起群众性的节省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主要经验是:干部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带头节省;依靠和发动群众;从实际出发,订出节省计划;把节省运动与反贪污反浪费结合起来;把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财政经济十分困难,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起群众性的节省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主要经验是:干部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带头节省;依靠和发动群众;从实际出发,订出节省计划;把节省运动与反贪污反浪费结合起来;把节省运动与统一财政、裁减工作人员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中央苏区节省运动的作法和经验,对于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节省运动 土地革命时期
下载PDF
以“融”为导向创作民族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等为案例
13
作者 陈姗姗 祁进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起各民族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导向文化的更深层次。以歌舞乐艺术作品为载体,能够展现和诠释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体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通过其感染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和民族打击乐与舞蹈《鼓舞中华》作为案例,分析以“融”为导向的民族艺术创作的特点与意义,结合与创作者的访谈资料进行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歌舞乐 以“融”为导向
下载PDF
中共执政能力之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志明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3,共3页
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问题 ,社会结构转型期政治系统的调适问题以及传统的政治理念向治理理念转变的问题等是现代政治学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三个方面与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内在的联系 ,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也具有特... 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问题 ,社会结构转型期政治系统的调适问题以及传统的政治理念向治理理念转变的问题等是现代政治学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三个方面与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内在的联系 ,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也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执政能力 政治学 分析
下载PDF
建国以来中共党内监督的历史经验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楠 刘俊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41,共6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执政环境、执政任务和执政要求。从历史的视角,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上认识和发展党内监督;坚持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加强制度建设,旨在提高党内监督的执行成效;坚持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执政环境、执政任务和执政要求。从历史的视角,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上认识和发展党内监督;坚持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加强制度建设,旨在提高党内监督的执行成效;坚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出发推动党内监督,使其成为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党内监督时代创新,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对党内监督的认识,凸显党内监督的战略重要性,开创了党内监督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监督 历史经验 实践创新
下载PDF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俊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8-54,共7页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价值观上,可持续发展是从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和谐的关系。在发展观上,可持续发展是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价值观上,可持续发展是从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和谐的关系。在发展观上,可持续发展是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对首都北京来说,人与自然和谐方式的建立,需要通过两个层面体现:一个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一个是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人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发展思路、发展水平,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北京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北京应当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榜样。论文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北京市水资源、人口规模、环境污染、城市交通、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北京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人口规模 环境污染 城市交通 国际合作
下载PDF
转型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关系探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邢孟军 《学习论坛》 2004年第11期40-41,共2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权力逐渐增大。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了消极贯彻执行的对策 ,热衷于进行不合作博弈。当前 ,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权威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确保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权力逐渐增大。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了消极贯彻执行的对策 ,热衷于进行不合作博弈。当前 ,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权威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确保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博弈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论析
18
作者 胡仙芝 李莉 徐佳虎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检视我国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现状,发现还存在选人机制不科学、人才识别难,育才机制跟不上、人才成长慢,引才机制不灵活、人才管理僵化,市场机制运用不当、人才竞争无序,管理制度不科学、人才满意度低等堵点卡... 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检视我国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现状,发现还存在选人机制不科学、人才识别难,育才机制跟不上、人才成长慢,引才机制不灵活、人才管理僵化,市场机制运用不当、人才竞争无序,管理制度不科学、人才满意度低等堵点卡点。打通束缚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诸多堵点问题,需要树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和人才管理的高层理念,建立科学的选人、引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与制度,并优化人才环境,建立能使一流人才发挥作用的国际化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才管理 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下载PDF
雄安新区的职能承载:基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玉杰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7年第4期12-19,共8页
雄安新区建设是区域经济新的重大题材,是自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自贸区建设以后又一亮点。雄安新区建设发源于首都北京城市的空间外溢,跨域延伸。雄安新区需要跳出河北行政区,按照生态区、经济区、流域区、功能区思路来规划和建设,以产城... 雄安新区建设是区域经济新的重大题材,是自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自贸区建设以后又一亮点。雄安新区建设发源于首都北京城市的空间外溢,跨域延伸。雄安新区需要跳出河北行政区,按照生态区、经济区、流域区、功能区思路来规划和建设,以产城一体化、宜居宜业、山水型城市风格定性城市建设。新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创建当地"汇聚力",借助北京"疏解力",用好周边"协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区域经济 非首都功能 经济区建设
下载PDF
建党以来党校教育事业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珊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2期65-67,共3页
党校教育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党的实践的产物,党校教育事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校教育 历史 贡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