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构建——以佛山市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彭莹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8年第3期65-70,共6页
根据列斐伏尔和索亚的空间理论,构建了佛山市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类型,探讨武术非遗的多重存在与现实困境。目前佛山市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生存空间缩减、地位日益边缘化、价值认同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重构武术非遗的... 根据列斐伏尔和索亚的空间理论,构建了佛山市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类型,探讨武术非遗的多重存在与现实困境。目前佛山市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生存空间缩减、地位日益边缘化、价值认同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重构武术非遗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提升社会认同感,加强传承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凸显核心技艺和创新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构建 文化重构 佛山市
下载PDF
大众视角下非遗整体性、生产性和传承性再思考——佛山市民对非遗认知的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0-46,共7页
根据对佛山市民的问卷调查,大众对非遗的认知与客观实物和实景地点紧密相连,对实用性和参与性较强的项目接受程度较高;新兴媒体与网络社交对非遗传播和传承的影响力比预期低,静态展示与互动参与依然是非遗传播最有效的途径,与非遗相关... 根据对佛山市民的问卷调查,大众对非遗的认知与客观实物和实景地点紧密相连,对实用性和参与性较强的项目接受程度较高;新兴媒体与网络社交对非遗传播和传承的影响力比预期低,静态展示与互动参与依然是非遗传播最有效的途径,与非遗相关的文化消费市场基础薄弱;大众对非遗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对非遗意识形态功能作用的肯定程度较高,但具体参与和实践多集中在兴趣爱好层面,政府引导不够和传承人缺失是非遗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大众视角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整体性需关注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培育与非遗相关的文化消费市场、提高与非遗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政府引导与支持下实现专业传承与兴趣传承的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视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认知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佛山市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莹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0-42,84,共4页
佛山作为中国南派武术发祥地及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在生产性保护的过程中存在品牌建设滞后、产业化程度较低、消费基础薄弱等问题。推动地方传统体育非遗创意产业有效发展,应创新“传承人+生产性保护基... 佛山作为中国南派武术发祥地及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在生产性保护的过程中存在品牌建设滞后、产业化程度较低、消费基础薄弱等问题。推动地方传统体育非遗创意产业有效发展,应创新“传承人+生产性保护基地+X”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活动提升品牌传播,加强核心技艺知识产权保护和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传统体育非遗项目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武术影视产业,构建“1+N”非遗创意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体育 创意产业 佛山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论 被引量:13
4
作者 彭莹 《上海城市管理》 2018年第4期8-13,共6页
乡村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支撑,非遗作为乡村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核心构成,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和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赋予非遗保护机遇的同时也潜藏危机,乡村文化价值背离、主体身份流失、空间建构... 乡村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支撑,非遗作为乡村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核心构成,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和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赋予非遗保护机遇的同时也潜藏危机,乡村文化价值背离、主体身份流失、空间建构薄弱是乡村非遗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非遗保护的共建有以下有效途径:乡村非遗价值回归,塑造乡村文化品格;多规融合,增强乡村非遗保护的科学性;重构非遗传承主体,以乡贤之力提升乡村治理;挖掘非遗资源要素,创新乡村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共建 文化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莹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记忆与空间的方式表征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为非遗传承提供新的机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发现,目前城市普遍面临城市文化建设中非遗的融入过于扁平和机械、对非遗的文化认同存在断层、非遗的生产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记忆与空间的方式表征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为非遗传承提供新的机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发现,目前城市普遍面临城市文化建设中非遗的融入过于扁平和机械、对非遗的文化认同存在断层、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需求仍在磨合的现实困境。非遗传承与城市文化建设应该互助推进:一是多规融合,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科学地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子项目中;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宣传长效机制和评估考核体系,推动基层非遗传承专业化,提升城市文化知识生产;三是将非遗传承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服务产品供给与社区营造项目实现文化认同与异质文化共生;四是探索非遗知识产权+新兴技术+新型传播方式的多产业链发展模式,以非遗的跨界融合发展助推城市文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文化建设 互助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从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交融论绿色发展
6
作者 黄祥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36-40,共5页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给“发展”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以知识型经济、数字化生...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给“发展”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以知识型经济、数字化生活为显著特征的信息文明,使“万物互联”的整体性视域进一步显现。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直接表现为一种新形态的社会生产力。绿色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成为发展的主流思想,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交融,成为解析“绿色发展”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信息文明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诠释
7
作者 粟霞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自19世纪末马克思之名第一次在中国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初具规模,马克思及《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诠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播主体看,经历了从自由派传教士、维新改良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再到马克思主义信... 自19世纪末马克思之名第一次在中国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初具规模,马克思及《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诠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播主体看,经历了从自由派传教士、维新改良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再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变化;从传播路径看,理论层面的译介主要是假道日本而来,实践层面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从诠释旨趣看,历经了用马克思主义佐证进化改良之必须,到证明暴力革命尤其是三民主义的合法性,最后成为支持社会主义革命的理据。这一传播和诠释历程,一方面展示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具有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传播 翻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原文传递
对广府文化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傅峰 《探求》 2008年第5期72-76,共5页
开放兼容、勇于创新、以和为贵、崇尚务实的广府文化,推动了广东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在当今,这种价值取向的许多方面正与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与党和国家关于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我们要继续发挥... 开放兼容、勇于创新、以和为贵、崇尚务实的广府文化,推动了广东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在当今,这种价值取向的许多方面正与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与党和国家关于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我们要继续发挥广府文化的独特作用,为构建和谐广东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府人 广府文化 和谐广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