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与视阈融合
1
作者 禚丽华 《东南传播》 2013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在编辑活动中,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编辑工作的需要,多元主体共存是编辑工作的新要求。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观照下,作者、编辑、读者是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平等主体,并通过主体间交往而实现视阈融合,理解是编辑... 在编辑活动中,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编辑工作的需要,多元主体共存是编辑工作的新要求。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观照下,作者、编辑、读者是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平等主体,并通过主体间交往而实现视阈融合,理解是编辑主体间视阈融合的前提,对话是实现编辑主体间视阈融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活动 主体间性 视域融合
下载PDF
论民主党派与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洁 吴祖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0,共4页
新社会阶层是不同于工人、农民、国家干部的具有相对独立利益要求的新型社会群体,有着较为强烈的政治参与要求。允许民主党派在新社会阶层中开展工作,既拓宽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开辟了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这是对新社... 新社会阶层是不同于工人、农民、国家干部的具有相对独立利益要求的新型社会群体,有着较为强烈的政治参与要求。允许民主党派在新社会阶层中开展工作,既拓宽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开辟了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这是对新社会阶层政治需求"以满足为导向,辅之以必要的规范"策略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党派 新社会阶层 政治参与渠道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民族凝聚力提升与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祖鲲 王慧姝 《长白学刊》 2013年第4期148-152,共5页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兴盛传承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得以安定集聚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从文化层面研究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兴盛传承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得以安定集聚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从文化层面研究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为载体的文化认同,当代民族凝聚力提升面临着新形势和新的挑战。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通过整合、聚集文化资源,以形成持久、强大的文化认同,使民族凝聚力获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民族凝聚力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多维辩证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赵连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0,共3页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评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现有评价体系对于学术期刊的客观评价乃至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在评价框架上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进一步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需确立综合多维辩证的评价原则,客观准确公...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评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现有评价体系对于学术期刊的客观评价乃至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在评价框架上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进一步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需确立综合多维辩证的评价原则,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学术期刊。这些原则包括客观与主观结合、形式与内容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专家与读者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多维辩证评价 主观评价 内容评价 定性评价 读者评价
下载PDF
制度、技术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玉华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3-65,共3页
做为农业古国的中国,农业文明是其文明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奇葩。它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22%以上的世界人口,这其中自有奥秘。本文从中国古代农业的制度安排、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三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秘密,以期... 做为农业古国的中国,农业文明是其文明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奇葩。它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22%以上的世界人口,这其中自有奥秘。本文从中国古代农业的制度安排、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三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秘密,以期对今天的中国农业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明 制度安排 技术创新 古代 中国
下载PDF
加强和规范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的机制建设——基于对L省T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调研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延晓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5,共7页
加强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选择。基层农村党组织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基层党员的主要平台,是引导促进基层社会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基层执政的根基。目前基层农村的现实、农村党... 加强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选择。基层农村党组织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基层党员的主要平台,是引导促进基层社会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基层执政的根基。目前基层农村的现实、农村党支部和党员的状况制约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开展,凝聚力不足、组织力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从农村实际出发,建立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机制非常必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四个逻辑联系的制度机制,即动员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动员机制解决思想认识和活力源泉问题;运行机制解决过程顺畅问题;保障机制解决支持条件问题;考评机制解决绩效标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支部 组织力 党内政治生活 机制建设
下载PDF
法治:转型期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延晓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西方近现代,特别是马克斯.韦伯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对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转型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巩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以整合各种合法资源,为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总结西方经验,具体分析中国情况,将转型期... 西方近现代,特别是马克斯.韦伯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对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转型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巩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以整合各种合法资源,为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总结西方经验,具体分析中国情况,将转型期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是我们的重要选择;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与法治息息相关的市场经济的建设,同时也要协调好自然理性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 基础 转型中国 规则 价值 法治建设
下载PDF
论科举文化对当代国家治理逻辑的价值关照
8
作者 王慧姝 吴祖鲲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
伴随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多元,国家治理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国家治理要从国情出发、从文化基因出发寻求依据和资源。科举文化维护了中国千余年的社会稳定,其中蕴含的国家治理逻辑尤其需要我们借鉴和反思。科举文化自产生便与国家... 伴随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多元,国家治理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国家治理要从国情出发、从文化基因出发寻求依据和资源。科举文化维护了中国千余年的社会稳定,其中蕴含的国家治理逻辑尤其需要我们借鉴和反思。科举文化自产生便与国家治理形成了密切的内在互动,其国家治理逻辑在社会流动、社会控制和政令统一方面体现得尤为深刻,以此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逻辑和社会发展现实探寻当代国家治理逻辑的起点和目标,在社会流动、社会治理、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更能透视出科举文化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影响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文化 国家治理 逻辑 价值关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法论刍议——兼述《神圣家族》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法论观点
9
作者 刘亚政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2-27,共6页
哲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们运用了哲学史特定的研究方法开始了对哲学自身发展过程的研究。这一研究伴随着哲学的独立化而始于近代。黑格尔在哲学史研究上的卓越贡献被马克思称之为“开始奠定哲学史的基础”,并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科学... 哲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们运用了哲学史特定的研究方法开始了对哲学自身发展过程的研究。这一研究伴随着哲学的独立化而始于近代。黑格尔在哲学史研究上的卓越贡献被马克思称之为“开始奠定哲学史的基础”,并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科学的哲学史学科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是集人类哲学史认识精萃之大成的结晶,它为真正科学地研究哲学史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和前提。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观点,经典作家们有过很多论述,但最集中的概括说明莫过于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哲学史方法论 研究方法论 黑格尔 哲学史观 《神圣家族》 恩格斯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下载PDF
试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
10
作者 刘亚政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4-97,共4页
个人就是指现实社会中活动着的有独立意志、特性、行为的具体的人。个人概念的内涵的界定只有在与社会的对应比照中才能把握其真实含义。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个人与社会总是作为一个... 个人就是指现实社会中活动着的有独立意志、特性、行为的具体的人。个人概念的内涵的界定只有在与社会的对应比照中才能把握其真实含义。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个人与社会总是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的双方而存在,我们既要从社会出发去理解个人,也要从个人出发去理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社会 独立意志 现实社会 相互联系 物质生产 矛盾统一体 真实含义 个人利益 社会利益 马克思
下载PDF
道德评价内在矛盾分析
11
作者 刘亚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3期127-130,共4页
所谓道德评价,就是指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道德行为所进行的善恶评判。在生活中,人们对任何道德行为的善恶,总是有评价的。可见,道德评价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而且也是... 所谓道德评价,就是指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道德行为所进行的善恶评判。在生活中,人们对任何道德行为的善恶,总是有评价的。可见,道德评价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而且也是生活中一种广泛的、基本的道德活动。同时,道德评价还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有着引导、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作用。但是,道德评价的作用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重性。因此如何发挥道德评价应有的扬善抑恶、祛邪扶正的积极作用,以使道德评价成为一种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的巨大力量,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应该着意研究和解决道德评价的内在矛盾,具体分析起来,道德评价的内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行为 道德意识 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自我评价 道德评价 道德标准 社会主义道德 评价客体 生活中
下载PDF
群众路线与党刊“三个队伍”建设
12
作者 于延晓 《长白学刊》 2014年第2期44-47,共4页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其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贯彻与落实,也是我们办刊的一种价值观体现。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科类党刊,...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其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贯彻与落实,也是我们办刊的一种价值观体现。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科类党刊,要提高其发展质量,也必须贯彻群众路线,重视人——读者、作者和编辑的培养和建设,即服务读者,尊重作者,关心编者,这是期刊发展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期刊 队伍建设 尊重 服务
下载PDF
传媒“泛娱乐化”与媒体责任
13
作者 禚丽华 《关东学刊》 2017年第7期62-67,共6页
传媒"泛娱乐化"导致媒体过度注重娱乐功能,不再集中关注社会公共利益。违背了其利用娱乐提升大众文化品味的初衷,更背离媒体传播的本质,并导致媒体责任缺失。必须重建媒体伦理及人文关怀,使媒体在社会道德重建的过程中发挥其... 传媒"泛娱乐化"导致媒体过度注重娱乐功能,不再集中关注社会公共利益。违背了其利用娱乐提升大众文化品味的初衷,更背离媒体传播的本质,并导致媒体责任缺失。必须重建媒体伦理及人文关怀,使媒体在社会道德重建的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实践层面,加强外部监管,改善媒体环境;完善内部机制,加强媒体自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大局意识,坚守以社会长远利益为重的原则;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媒体责任,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发挥媒体在社会文化传播中的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泛娱乐化 媒体责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划时代的理论命题
14
作者 赵连君 《新长征》 2005年第11期28-29,共2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们党过去20多年不断探索的一个全新课题。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们党过去20多年不断探索的一个全新课题。2002年召开的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也就是说,“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命题 “小康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全面建设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划时 十六次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认识 重大战略部署
下载PDF
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桐 吴祖鲲 《长白学刊》 201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在广大区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文化理论指导着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促使我们反思和探究如何使文化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在广大区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文化理论指导着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促使我们反思和探究如何使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中国社会全体公民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文化建设 启示 福祉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政策演进分析与调整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海洋 《开发研究》 2015年第5期12-16,共5页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十余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梳理和分析这些政策的演进,可以发现其具有从总体的基础的初步开发向点线结合的区域重...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十余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梳理和分析这些政策的演进,可以发现其具有从总体的基础的初步开发向点线结合的区域重点开发演进、从外延式开发向内涵式开发演进、从提供外部规划向引导建立内部机制演进、从整体性的一般化政策向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政策演进的特点。当前,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必须在把握政策演进趋势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更加充分了解西部发展实际,积极适应新常态,有效融入新战略,设计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西部自身优势,努力实现西部地区快速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 区域政策 政策演进
下载PDF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君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47-49,共3页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国根本要求;坚持以德治国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共同推进,是为了最大化发挥法律的功能;坚...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国根本要求;坚持以德治国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共同推进,是为了最大化发挥法律的功能;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实现法律不脱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关键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四个全面”
下载PDF
论社会群体的多样化
18
作者 俞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2-104,共3页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作为构成社会系统基本要素的社会群体,已经成为商品经济条件下个人同社会联系中不可缺少的纽带和桥梁。鉴于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就我国当前社会群体多样化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使...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作为构成社会系统基本要素的社会群体,已经成为商品经济条件下个人同社会联系中不可缺少的纽带和桥梁。鉴于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就我国当前社会群体多样化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使迅速发展的社会群体在保持旺盛活力的同时,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社会群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的社会群体无论在功能、规模上,还是在形式、内容上,都与以往的群体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社会群体种类较少、功能单一,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群体 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 工作重点 商品经济 正确方向 社会联系 社会系统 基本要素 速度扩展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下宗族社会功能的反思 被引量:26
19
作者 吴祖鲲 王慧姝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核心,其通过自卫生产、祭祖拜先、光宗耀祖、族规族训、赡济贫弱对传统基层社会民众的生存、凝聚、教化、自治、互助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亲缘情感和乡土情结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的宗族认同演绎出"家国同构...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核心,其通过自卫生产、祭祖拜先、光宗耀祖、族规族训、赡济贫弱对传统基层社会民众的生存、凝聚、教化、自治、互助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亲缘情感和乡土情结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的宗族认同演绎出"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并以爱家的伦理诉求和爱国的政治信念为基点升华为浓烈的家国情怀。在当代宗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客观认识宗族的社会文化功能,在现代文明秩序中纠正其偏离、凝练其经验和价值,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千秋家国梦的重要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本土文化 社会功能 家国情怀
原文传递
“经济人”利己与利他行为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林莎 邓春玲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1-196,共6页
“经济人”到底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对这一涉及人性及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单靠经济学自身的分析是难以完成的。借助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并将其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经济人”行为,可以看到,利己是“经济人”行为的根... “经济人”到底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对这一涉及人性及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单靠经济学自身的分析是难以完成的。借助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并将其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经济人”行为,可以看到,利己是“经济人”行为的根本目的;利他是“经济人”实现目的的有效手段;为己利他是“经济人”的普遍持久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 利己 利他 为己利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