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模式探新路 力促干训出奇效——中共安岳县委党校主体班“1+5”培训法探析
1
作者 谢俊德 陈庆柏 《新农村(黑龙江)》 2010年第8期128-128,共1页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的参与和素质的提升,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校作为培养农村基层干部主阵地的作用,创新干部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四川省安岳县委党校针对本地干部培训的特点和实际,作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1+...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的参与和素质的提升,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校作为培养农村基层干部主阵地的作用,创新干部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四川省安岳县委党校针对本地干部培训的特点和实际,作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1+5”模式干部培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培训 “1+5”模式
下载PDF
丘陵农业大县发展商品经济的出路——四川省安岳县发展乡镇企业的构想
2
作者 乔耀海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84-90,共7页
文章指出,无论是从丘陵地区在全国或四川省陆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还是经济发展由平原向丘陵、再向山地推移的一般规律来看,丘陵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对安岳县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 文章指出,无论是从丘陵地区在全国或四川省陆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还是经济发展由平原向丘陵、再向山地推移的一般规律来看,丘陵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对安岳县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县发展乡镇企业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文章中的许多设想,对于有关领导部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经济建设 安岳县
原文传递
四川省安岳县工业发展与改革思考
3
作者 罗志光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5-100,共6页
文章在分析安岳县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今后该县工业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见地的设想和方案。作者认为,安岳工业的发展,应以“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为基本思路,“农业垫... 文章在分析安岳县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今后该县工业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见地的设想和方案。作者认为,安岳工业的发展,应以“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为基本思路,“农业垫底,加工开路,骨干产业起步,联合开发起飞”作为总体构想,尽快解决好目前存在的能源、水资源严重不足、管理落后、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文章就加速安岳工业发展提出的具体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骨干产业形成;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外引内联;广开门路,集聚资金,增加投入;重视技术进步,强化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工业发展 安岳县
原文传递
建设川渝新区 推动成渝中部崛起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发扬 《重庆行政》 2020年第2期20-22,共3页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深度实施,成渝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成渝中部地区区位优越、资源富集,发展机遇重大,要切实发挥推进成...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深度实施,成渝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成渝中部地区区位优越、资源富集,发展机遇重大,要切实发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作用,用足用好直线连接成都、重庆的特殊区位优势,助推成渝主轴联动融合。经过反复思考、认真谋划,提出设立"川渝新区"构想,着力创新机制建好平台激活动能,切实做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篇大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崛起 成渝 区位优势 资源富集 桥头堡 联动融合 创新机制 协调发展理念
下载PDF
优化劳动组合之我见 被引量:1
5
作者 游文珍 江永中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1-114,共4页
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优化劳动组合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条件。认为,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生产力最主要的要素,而优化劳动组合则是通过合理、科学的劳动配... 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优化劳动组合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条件。认为,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生产力最主要的要素,而优化劳动组合则是通过合理、科学的劳动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潜能。文章着重分析了企业在优化劳动组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劳动组合 劳动生产率 企业生产经营 富余人员 劳动力 全体劳动者 现代管理 深化企业改革 必要条件 劳动制度
原文传递
十年县级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泽贵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1-94,共4页
县级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的两个“热点”之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10年来县级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改革的思路。即: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结合,抓住重点(企业改... 县级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的两个“热点”之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10年来县级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改革的思路。即: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结合,抓住重点(企业改革),联系两头(城市与农村),保持农村优势,发展地方工业,活跃商品流通,逐步建立全面开放、农工结合、城乡通开的自主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良性循环的县级经济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改革 县级 中国 经济
原文传递
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之我见
7
作者 江永中 吴文兴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4-98,128,共6页
本文认为,在农村的第二步改革中,农副产品流通体制将是改革的重点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令人耽忧的现象.提出了建立农副产品流通新秩序的基本模式和具体要求.文章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主渠道作... 本文认为,在农村的第二步改革中,农副产品流通体制将是改革的重点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令人耽忧的现象.提出了建立农副产品流通新秩序的基本模式和具体要求.文章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主渠道作用,强化宏观管理手段,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以"治乱求活"为启动点,逐步形成生产者积极性高——产品丰富——主渠道为依托、多渠道分流——价格平稳、消费者满意——工农业剪刀差缩小——生产者积极性高的良性盾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副产品 流通体制改革 生产者 经济体制改革 主渠道作用 经管 副产品生产 积极性 生产水平 消费者满意
原文传递
丘陵地区小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8
作者 乔耀海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5-88,共4页
本文对丘陵地区发展小区域经济作出了很有见地的阐述。文章对小区域经济所具有的几个特征和建立不同类型的小区域经济进行了说明,并提出在建立和发展小区域经济中必须处理好一系列关系。本文对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有一定的启发... 本文对丘陵地区发展小区域经济作出了很有见地的阐述。文章对小区域经济所具有的几个特征和建立不同类型的小区域经济进行了说明,并提出在建立和发展小区域经济中必须处理好一系列关系。本文对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区域 发展 丘陵 农村 改革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回归”的疏导对策
9
作者 陈智勇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86-88,共3页
文章指出,如何疏导回归的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减轻城市的压力是顺利进行治理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作者提出了“疏导分流,扩大农村就业容量”的对策,并提出了强化劳动者个体素质,实行精细经营、区域发展,纠... 文章指出,如何疏导回归的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减轻城市的压力是顺利进行治理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作者提出了“疏导分流,扩大农村就业容量”的对策,并提出了强化劳动者个体素质,实行精细经营、区域发展,纠正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偏差等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调整 中国
原文传递
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与支撑点
10
作者 江中 陈勇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6-101,共6页
文章认为,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经营规模日趋狭小、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区域经济无法建立、生产后劲严重不足、小农意识有所加剧等一系列新的问题。要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摆脱困境,必须以土地制度和家庭... 文章认为,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经营规模日趋狭小、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区域经济无法建立、生产后劲严重不足、小农意识有所加剧等一系列新的问题。要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摆脱困境,必须以土地制度和家庭经营为重点进行全面、整体、配套的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变革的基本方向是推行国有化,其基本途径是产权换位。土地国有化以后,农村的微观经济组织将由家庭经济转变为社会化协作经济。本文还就土地国有化和建立社会化协作经济的方法、步骤等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经济体制 改革 中国
原文传递
积极稳妥地调整责任地
11
作者 江永中 游文珍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9-90,共2页
本文认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多年来人口逐渐增加,建设不断占用耕地,而农户的责任地却未有及时加以调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困扰农村干部和群众的一大难题... 本文认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多年来人口逐渐增加,建设不断占用耕地,而农户的责任地却未有及时加以调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困扰农村干部和群众的一大难题。文章在总结四川省安岳县,稳妥调整责任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丘陵地区农业县人地矛盾的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制 家庭联产 农村 土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