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现实意义
1
作者 王胜 《巴蜀史志》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晏阳初(1893—1990),四川巴中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教育家,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奉献了全部心血和精力。晏阳初一生致力于“除天下文盲,作世界新民”,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在长期的平民教育与社会改革实践中。
关键词 晏阳初 乡村建设理论 陶行知 乡村振兴 四川巴中 平民教育家 教育与社会 乡村教育家
下载PDF
八七扶贫攻坚中的“巴中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冉富 《巴蜀史志》 2019年第1期23-27,共5页
巴中地区在1993年成立时是典型的贫困地区,之后短短几年,地委、行署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实干苦干,向贫困宣战,使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等都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巴中经验”。
关键词 巴中地区 扶贫攻坚 经验 经济社会发展 贫困地区 解放思想 求实创新 精神面貌
下载PDF
巴中革命老区百年脱贫的路径和启示
3
作者 罗之聪 毛智慧 《巴蜀史志》 2021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巴中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地区。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追求。100年来,巴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复兴,完成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脱贫困、奔小康”的持续求索,践行了“为人民... 巴中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地区。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追求。100年来,巴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复兴,完成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脱贫困、奔小康”的持续求索,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巴中由贫穷到小康的嬗变,谱写了一部挑战贫穷、扶贫帮困、摆脱贫困和消灭贫困的雄壮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贫困 消灭贫困 扶贫帮困 革命老区 脱贫 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 摆脱贫困
下载PDF
巴中市全面清理乡镇债权债务
4
作者 胡伟 《四川财政》 1998年第11期54-54,共1页
到1997年底,巴中市乡镇政府债权总额为3369万元,而债务总额高达7325万元,成为困扰乡镇政府的严峻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巴中市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实行市长负责制,全面清理解决乡镇... 到1997年底,巴中市乡镇政府债权总额为3369万元,而债务总额高达7325万元,成为困扰乡镇政府的严峻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巴中市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实行市长负责制,全面清理解决乡镇债权债务,计划今年收回干部职工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中市 债权债务 债权总额 乡镇政府 农村基层政权 农村经济 财务监督 合法债务 组织建设 工程项目
下载PDF
同心干,赢来巴山红烂漫——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实践及启示
5
作者 杨娟 《巴蜀史志》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苏区转战入川,先后解放通江、南江等县,建立以巴中为中心和首府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面积达4.2万平方千米,人口500万,有24个县、市级苏维埃政权,红军由入川时的1.4万人扩大到8万余人,...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苏区转战入川,先后解放通江、南江等县,建立以巴中为中心和首府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面积达4.2万平方千米,人口500万,有24个县、市级苏维埃政权,红军由入川时的1.4万人扩大到8万余人,由4个建制师发展到5个军15个师,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苏维埃政权 川陕革命根据地 政权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实践及启示 中国工农红军
下载PDF
应加大力度宣传弘扬川陕革命根据地十六字训词
6
作者 《巴蜀史志》 202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十六字训词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1932年,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进行长途西征,于12月18日进入四川通江,在川陕边区地下党组织和广大劳苦大众配合支持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关键词 地下党组织 川陕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 加大力度 深刻内涵
下载PDF
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工作
7
作者 王晓峰 《四川档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49,共2页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新形势新任务给我们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档案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关键词 档案工作 创新 档案资源整合 业务培训
下载PDF
红四方面军曲折复杂的长征历程
8
作者 刘应兵 《巴蜀史志》 2016年第3期15-18,共4页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长征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一支红军队伍。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近10万大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结束长征时全军33000多人。同时,红四方面军也是长征中经历最为曲折复杂的一支红军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长征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一支红军队伍。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近10万大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结束长征时全军33000多人。同时,红四方面军也是长征中经历最为曲折复杂的一支红军队伍。在党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确定、北上道路打通之时,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擅自率军南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 嘉陵江 党中央 张国焘 领导人 军队
下载PDF
年鉴编纂及创新研究
9
作者 王胜 《巴蜀史志》 202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年度本地各行业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文献,具有“存史、育人、资政”功能。所谓“鉴”,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镜子。反映事物像照镜子一样,忠实于政治、经济、社会的本来面貌,不修饰。二是借鉴、引...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年度本地各行业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文献,具有“存史、育人、资政”功能。所谓“鉴”,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镜子。反映事物像照镜子一样,忠实于政治、经济、社会的本来面貌,不修饰。二是借鉴、引以为戒。如实反映事物情况,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推广经验、避免失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各级都在编纂出版综合年鉴。年鉴的编纂和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一些部门、行业都在编纂部门、行业、专业年鉴。自2006年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年鉴编纂逐步走向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工作条例》 年鉴编纂 存史 编纂出版 资料性文献 综合年鉴 总结经验教训 行业发展状况
下载PDF
穿越历史时空 精神光芒永恒
10
作者 程林斌 《巴蜀史志》 2022年第6期25-29,共5页
90年前,红四方面军反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失利,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进行长途西征,在川陕边区地下党组织和广大劳苦大众的配合支持下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以川东北的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 90年前,红四方面军反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失利,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进行长途西征,在川陕边区地下党组织和广大劳苦大众的配合支持下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以川东北的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区。鼎盛时期,面积达4.2万多平方千米,人口500余万。有绥定、巴中2个道、23个县和1个特别市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主力由入川时的4个师1.4万多人扩大到5个军8万余人。红四方面军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十六字训词,正是在这样狂飙突进、苦难辉煌的大历史背景下,红军将士在血与火的战斗间隙,自己总结凝练而成的,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精神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党组织 苏维埃政权 川陕革命根据地 苦难辉煌 红四方面军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历史时空 战斗间隙
下载PDF
川陕忠魂铸丰碑
11
作者 王志雄 《巴蜀史志》 2022年第6期20-24,共5页
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趁四川军阀混战、川北防务空虚,挥师进入川北,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通南巴,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曾经高度评价川陕苏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 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趁四川军阀混战、川北防务空虚,挥师进入川北,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通南巴,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曾经高度评价川陕苏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毋庸置疑,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苏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苏维埃革命 四川军阀混战 红四方面军 通南巴 川北
下载PDF
对第三轮三级志书组织模式和编纂方法的思考
12
作者 朱浩然 杨娟 《巴蜀史志》 2022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当前,全国第三轮续(新)修地方志工作即将启动,各地纷纷在为第三轮地方志编修做准备,一方面在积极谋划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挖掘工作,另一方面在不断研究探索编修的组织模式和编纂方法的创新。怎样才能探索出更好的方法和路径?“鞋... 当前,全国第三轮续(新)修地方志工作即将启动,各地纷纷在为第三轮地方志编修做准备,一方面在积极谋划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挖掘工作,另一方面在不断研究探索编修的组织模式和编纂方法的创新。怎样才能探索出更好的方法和路径?“鞋子穿上是否舒服,只有自己的脚才知道”,只有因地制宜通过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纂方法 地方志工作 人才储备 地方志编修 人才培养 因地制宜 志书
下载PDF
毛浴镇:“十六字训词”诞生地
13
作者 蹇黎明 《巴蜀史志》 2022年第6期30-33,共4页
从通江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盘旋的山路向东北行驶12千米,毛浴古镇便映入眼帘:碧绿澄澈的河水环绕脚下,峰峦叠翠的群山拥揽入怀,青砖黛瓦的川东北民居一字铺排,特别是城门石墙上雕刻的红四方面军“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从通江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盘旋的山路向东北行驶12千米,毛浴古镇便映入眼帘:碧绿澄澈的河水环绕脚下,峰峦叠翠的群山拥揽入怀,青砖黛瓦的川东北民居一字铺排,特别是城门石墙上雕刻的红四方面军“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十六字训词,熠熠生辉九十载,成为古镇历史文化价值标定的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历史文化价值 通江县 铺排 团结奋斗 诞生地 古镇
下载PDF
川陕苏区战时医疗初探
14
作者 冉富 《巴蜀史志》 2022年第6期37-39,共3页
战时医疗保障,是保存革命力量的重要保证。川陕苏区军民以“应对战争、争取生存”为中心,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排难创新医护手段,建立全域覆盖医护网络,为川陕苏区的巩固和扩大作出重要贡献。医疗形势--十分紧迫红军在川陕苏区战斗的两年多... 战时医疗保障,是保存革命力量的重要保证。川陕苏区军民以“应对战争、争取生存”为中心,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排难创新医护手段,建立全域覆盖医护网络,为川陕苏区的巩固和扩大作出重要贡献。医疗形势--十分紧迫红军在川陕苏区战斗的两年多里,由于敌人连续的军事围剿和严厉的经济封锁,战时医疗保障形势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医疗保障 经济封锁 革命力量 医护 战时 全域覆盖
下载PDF
当前信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作者 吴显明 《畜牧市场》 1996年第3期42-42,共1页
当前信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吴显明据四川省巴中市调查,当前信贷扶贫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选择不够准。特别是一些地方在选择项目时有很大的盲目性,重复建厂、产品质量低、效益差,造成一些扶贫资金呆滞。二是投资的主... 当前信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吴显明据四川省巴中市调查,当前信贷扶贫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选择不够准。特别是一些地方在选择项目时有很大的盲目性,重复建厂、产品质量低、效益差,造成一些扶贫资金呆滞。二是投资的主体错位。过去对农业资金的投人,大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工作 扶贫资金 扶贫贷款 巴中市 项目贷款 项目选择 特困乡 特困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流动资金
下载PDF
公文写作“三三”谈
16
作者 谭青松 《秘书之友》 2017年第4期21-23,共3页
我国的公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不少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通过公文上书最高决策层,发布施政策令、开展政治动员,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明朝海瑞的《治安... 我国的公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不少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通过公文上书最高决策层,发布施政策令、开展政治动员,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明朝海瑞的《治安疏》……这些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好公文,至今读起来仍令人拍案叫绝。现代公文作为党和国家机关在领导党的事业和治理国家方面表达意志、传递策令的文字工具和书面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写作 《谏太宗十思疏》 国家机关 《过秦论》 《出师表》 政治动员 党的事业 政治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