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诗学之路的宽广前程——蒋述卓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5
1
作者 蒋述卓 宋音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3,共4页
宋音希:蒋老师您好。2017年11月,您的学术自选集出版,在这本书中,您对自身的学术研究史做了全面的梳理与回顾,收录了许多在学界产生影响的论文。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佛教与中国文学、宗教与艺术关系;中国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史;文... 宋音希:蒋老师您好。2017年11月,您的学术自选集出版,在这本书中,您对自身的学术研究史做了全面的梳理与回顾,收录了许多在学界产生影响的论文。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佛教与中国文学、宗教与艺术关系;中国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史;文艺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文化与文学评论。若要与您探讨“文化诗学”,我想,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您就开始关注宗教与文学的关系。据我了解,那时国内做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也是您学术生涯的伊始。您曾多次提到王元化先生所教导的“三结合”方法,这是否对您此后的研究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蒋述卓:上世纪80年代,我在读博期间开始关注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博士论文即是《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当时是本着把中国古代文学、文论放到中国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的想法来做的。所以在1986年发表过一篇论文《把中国古代文论放到古代中国文化背景下去考察研究》,提出要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出发来做古代文学、文论的研究,才更能够发掘其文化内涵。这主要是受到王元化先生的影响,王先生在《〈文心雕龙〉创作论》及相关的研究中提出了文史哲结合、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方法,即“三结合”理论。当时作为王先生的学生,他也要求我按照“三结合”的思路来进行研究,所以在这方面,受到王先生的影响很大、也很深远。这种观点与研究方法在当时是比较新潮的,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做宗教、宗教文艺方面研究的学者也比较少,佛教研究则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 蒋述卓 中国文学批评 访谈录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文论 “三结合”
下载PDF
中央高层迎请陈寅恪居庐山讲学的原始证据
2
作者 张求会 《关东学刊》 2019年第5期81-95,共15页
1951年,中共中央高层曾经接受爱国民主人士李一平的建议,并委派李一平,代表中央邀请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居庐山讲学、生活。此事一直以传闻的方式出现在各类研究成果中,始终缺乏最可靠的原始证据。近期披露的李一平1951年10月9日写给陈... 1951年,中共中央高层曾经接受爱国民主人士李一平的建议,并委派李一平,代表中央邀请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居庐山讲学、生活。此事一直以传闻的方式出现在各类研究成果中,始终缺乏最可靠的原始证据。近期披露的李一平1951年10月9日写给陈铭枢的一封信,足以填补长期以来的一大空白。在这封信里,李一平简要地提到了迎请陈寅恪居庐山的进展情况,言词虽短,却有力地证实了此事确曾发生。相比于各类传闻和口述资料,当事人李一平的这封信堪称迄今为止最原始、最重要的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高层 陈寅恪 庐山 李一平 陈铭枢 未刊信札
下载PDF
《陈寅恪授史图》初探
3
作者 张求会 《关东学刊》 2020年第5期111-125,共15页
20世纪50年代陈寅恪在中山大学寓宅二楼走廊上为学生讲课的一幅照片,多年来广为流传。照片中听课的学生到底有哪些人,却一直无人提及。2018年3月31日,洪光华与张求会采访了照片中的一位听课学生汪廷奎。汪廷奎简要介绍了自己和照片中另... 20世纪50年代陈寅恪在中山大学寓宅二楼走廊上为学生讲课的一幅照片,多年来广为流传。照片中听课的学生到底有哪些人,却一直无人提及。2018年3月31日,洪光华与张求会采访了照片中的一位听课学生汪廷奎。汪廷奎简要介绍了自己和照片中另外五名同学的基本情况,部分还原了当年陈寅恪为他们讲课的情景。将汪廷奎的回忆与相关史料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极大地丰富了这幅珍贵照片的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授课 照片 汪廷奎 口述 考证
下载PDF
新见俞樾藏札文献价值述略
4
作者 张求会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1年第3期170-176,共7页
德清俞氏是近现代名闻中外的文化世家。经学大师俞樾,光绪戊戌年探花俞陛云,现代著名学者俞平伯,数代人以诗文传家,继志述事,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传承和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曾祖到曾孙,俞氏四代人的姻亲师友不乏高官显宦、学人艺士和... 德清俞氏是近现代名闻中外的文化世家。经学大师俞樾,光绪戊戌年探花俞陛云,现代著名学者俞平伯,数代人以诗文传家,继志述事,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传承和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曾祖到曾孙,俞氏四代人的姻亲师友不乏高官显宦、学人艺士和名流才子,这一点从俞氏家藏亲友往还书札中便可管窥一二。数年前,由俞陛云、俞平伯父子保存下来的一批俞樾师友手札一—"俞樾旧藏友朋书札"——在拍卖会上现身,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1几经辗转,这批俞樾藏札现由北京一位朋友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俞平伯 文献价值 俞樾 文化世家 中国近现代 经学大师 俞陛云
原文传递
回归生活世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发展探微
5
作者 宋音希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8年第4期113-118,共6页
从20世纪开始,文学艺术及更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日常生活转向",这一转向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忽视"日常生活"的局面。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现象,日常生活转向与回归,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大众传媒以及文... 从20世纪开始,文学艺术及更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日常生活转向",这一转向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忽视"日常生活"的局面。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现象,日常生活转向与回归,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大众传媒以及文学艺术之中。对"日常生活转向"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日常生活批判的重要性及其理论意义,有助于积极拓展文学艺术研究的崭新视角与空间,同时,有助于深入探寻当代中国"日常生活转向"的审美趣味变迁与文化嬗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转向 日常生活批判 审美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